2020北京長城文化節
長城
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
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它因上下兩千餘年
綿延數萬公裡的時空跨度
成為人類歷史上的文化奇觀
在中華文明史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史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與地位
2020年北京長城文化節
於8月8日正式啟動
讓我們一起
走長城、看長城、話長城、頌長城
初次知道程永茂,是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關於長城保護的紀錄片。片中,他頭戴安全帽,身穿淺色襯衫,背著挎包,拄著手杖,儘管鬚髮都已花白,但身姿依然敏捷。
程永茂是土生土長的懷柔人,1973年開始學瓦匠。1990年前一直在本縣從事工民建施工,熟練掌握了新建及民間小式做法的瓦作技術。1991年加入北京懷建集團古建公司,當年公司承接了紅螺寺大殿的復建工程,他主要負責瓦作施工。開工後公司聘請了故宮博物院兩位資深技術專家作為技術指導,程永茂就拜瓦作專家樸學林先生為師,成為興隆門瓦作第十六代傳人。在紅螺寺大雄寶殿復建的工程施工中,程永茂虛心向樸學林先生請教古建築瓦作材料加工、做法、操作技巧等,得到了師傅的真傳,走上了文物建築的保護與傳承之路,真正成為文物古建修繕事業中的一員。
2020年7月18日程永茂於箭扣長城勘察現場
從2004年開始,長城成了程永茂的人生舞臺。2004黃花城長城修繕,他擔任技術負責人,對於保護好長城,他深感責任重大。為保持長城的古樸風貌,他認真研究制定修繕方案,堅守現場指導施工,受到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高度評價。
2016年開始,程永茂擔任箭扣長城修繕技術負責人,對十幾年來修繕長城近20000米的他來說,這一段長城最險,「幾乎整段都在懸崖峭壁上,坡度有七八十度」。要登上長城,不得不手腳並用著攀爬。長城上哪裡陡峭、哪裡殘損都深深印在他的腦子裡。
程永茂工作照
長城修繕分為幾種,有搶險,有復原,也有為迎接遊客而加裝保護性設施。其中,搶險修繕的幹預量最小,對歷史信息的保留最充分。箭扣長城的搶險修繕以排除安全隱患、保證文物建築安全為主要目的。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西柵子村密林之中的羊腸小道,是保護修繕所需的城磚、石灰等材料運輸的必經之路;垛口牆上綁著一根白色塑料管,是輸水管,長城修繕用水皆靠著這根不起眼的小管……箭扣長城修復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考驗著程永茂,他不怕困難,一一克服。每周上長城至少1次,多的2至3次,工程質量得到領導及專家好評。
在用料上,程永茂決不退讓半步,他是懷柔古建公司的常務副經理,平時事務繁忙,但是只要是修長城的活兒,他事事較真。一次,工程快結束了,城磚不夠了,匠工們為了省事和趕工期,就想找普通城磚替代著用,這事讓他知道後,大為惱火,他說寧可延誤工期,公司受點損失,也要用同規格的城磚,質地、尺寸、用料、燒制方法必須和先前的一模一樣,絕不將就。來到磚廠,廠家也不高興,因為量小、成本高、費時間,於是,他就和人家軟磨硬泡,直到對方答應為止。
在黃花城小城峪長城加固修繕過程中,由於前期牆體壘砌塊石進度快,導致灰料供應不上,在潑灰悶制周期不夠的情況下就進行施工。程永茂聞訊後心急火燎地爬上山,站在城牆上,大手一揮:「工程停工,工人放假,責任我負!」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砌城磚對灰的質量要求非常高,特別是潑灰,最關鍵的是熟化期,熟化期不足一個月,容易引起牆體膨脹、灰面開裂。
在多年長城修復中,他帶領團隊積累了豐富的長城修繕經驗;總結了磚石長城修復技術;貫穿了最小幹預、消除安全隱患宗旨;遵守了原本形制、原來做法、原有材料、原用工藝的「四原」原則;創建了「五隨」做法;保證了施工過程在確保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注重觀感效果;珍惜了每一塊城磚從保護每一塊磚做起;創建了修繕示範工程。他也被譽為「長城工匠」。
在程永茂的帶領下,目前懷建集團古建分公司從事長城修繕施工經驗在十年以上的有13人,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長城修繕技術。他還口傳身授,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長城施工隊伍,這些工匠大部分是來自河北灤平、豐寧、承德等地大山裡的農民,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山裡,能吃苦,且精通砌石壘牆的手藝,對於長城修繕的「五隨」法,他們吃得透、悟得深。
2020年6月於箭扣長城指導工人清理操作
「發掘時須精細挖掘,儘量保護清理出來的磚石構件,並進行破損構件甄別,分別集中碼放,完整構件搬運到歸砌處,破損構件集中到指定地點等待統一加固修補。散落磚石分類分區整理,並統計散落磚石類型、數量等。對城牆坍塌處進行詳細記錄,明確牆體結構和砌築工藝。在工程現場發掘出的所有化石、文物以及具有地質或考古價值的其他遺蹟或物品,均應當被視為國家財產,作好文物保護工作。」指導工人進行清理修繕中的操作細節,他耐心細緻,並親自示範操作。
近年來,箭扣長城的修繕受到媒體廣泛報導,他也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但他始終淡然。
作為一名文物保護工作者,程永茂已經修了19公裡長城了,他希望自己能一直修下去。「長城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今年我已經64歲了,登山爬城的也發怵了,但是,只要是修長城,我心甘情願,義不容辭,不管是流汗,還是流血,只要長城和長城文化能夠代代相傳,我就心滿意足了。」
資料來源:中國文物報
你 好 我 是 北 京 文 博
破 殼 於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我 正 在 招 募 心 靈 玩 伴
告 訴 我 那 會 是 你 嗎
文 博 圈 的 資 訊 小 喇 叭
滴 滴 答 滴 答
宣 宣 小 朋 友
和 宣 宣 一 起 說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