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全省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深化幹部教育培訓改革,優化培訓隊伍,整合培訓資源,提升培訓質量,逐步形成了立足本省、內外並重、多渠道提質、全方位升級的青海乾部教育培訓新格局,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把握正確方向,聚焦主責主業,重點任務穩步實施。堅持把開展黨的理論和黨性教育作為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首要任務,始終做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教育幹部,培訓幹部。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始終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作為思想建黨的首要任務,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將黨章黨規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課程體系,採取集中輪訓、專題培訓、中心組學習、輔導講座、在線學習等方式,組織廣大幹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不斷引向深入。二是錘鍊黨性修養。組織編寫《習近平論共產黨人的「心學」》教材,在各級主體班次中嚴格落實「黨性教育教學安排總課時不低於20%」的規定,全面推行「1+X」(1為黨性教育,X為專題課程)培訓模式,逐步建立起嚴格的黨性教育制度體系;著力抓好省管幹部履新前首堂黨課,分批組織新任省管幹部共450人次,赴原子城接受「兩彈一星」精神洗禮;抓好年輕幹部黨性教育,安排中青班、民族幹部班、選調生培訓班等重點班次學員黨性教育,加強黨的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家國情懷教育、群眾工作教育等集中培訓和體驗式教學,汲取精神力量。三是緊抓關鍵少數。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和省委歷次全會精神,突出抓好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全省各地區各部門上下聯動,分層分類開展集中輪訓和專題研討,進一步增強始終與黨中央同心同向同行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優化工作布局,服務大局大勢,能力培養紮實推進。著眼提高幹部素質和能力,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力求提高幹部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一是持續抓好組織調訓。緊緊圍繞全省中心工作和幹部履職需求,突出重點崗位、重點領域和重點對象,選派各級領導幹部參加中央「一校五院」等班次組織調訓;圍繞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等中心工作任務,設計主體班次,大規模培訓各級幹部;全省各地各單位因地制宜、分層分類培訓,2013年以來舉辦主體班次6.5萬餘期,培訓各級幹部23萬餘人次。二是重點抓好專題培訓。立足全省產業發展弱項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急需人才需求,制定《全省萬名領導幹部專業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方案》,著力實施「千名領導幹部省級專題組織調訓」等「四個一千」項目;加大「走出去」培訓力度,充分利用援青六省市、中央民族幹部學院、深圳市委黨校、騰訊公司、寶武學院等優質資源,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積極推行「課堂講授+現場教學+討論交流」「集中培訓+網絡學習+實踐鍛鍊」的立體培訓模式,廣泛舉辦金融、生態、扶貧等十大類產業發展專題研討班,做到了省州縣換屆後三級班子成員全覆蓋;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專題研修,組織學科帶頭人按照「1+X」模式,研發4大類130個專題650門課程,推動菜單式選課、小班制授課、工作日脫產培訓,實現市州全覆蓋。三是紮實抓好基層幹部輪訓。突出基層幹部在教育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健全面向基層幹部培訓的師資庫、專題庫和機構庫,推行省市示範、縣鄉為主、全員培訓;引導省委黨校等培訓機構組織開發128門熱點課程,分赴8個市州開展「送教下基層」活動,著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四是著力抓好基本能力培訓。制定印發黨政幹部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通用基本能力及62個崗位專業基本能力標準、評價標準、訓練大綱、測評辦法(簡稱「兩標準一大綱一辦法」),完成了3.7萬餘名黨政幹部通用基本能力和47個崗位1.3萬餘名黨政幹部專業基本能力集中培訓、測試工作。
推進改革創新,彰顯青海特色,品牌效應更加鮮明。圍繞省情實際,著力打造符合幹部工作需求、體現我省地域特色的幹部教育品牌。一是鑄就精神高地。緊扣省委「弘揚黨的優良作風,鑄就青海精神高地」的總體部署,以忠誠為核心主題,感人淚下、催人奮進為核心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為核心目標,聲光電一體、情景再現為表現方式,集中打造「兩彈一星」「奉獻」精神、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開路」精神、牧民省長尕布龍「赤子」精神、玉樹抗震救災「奮鬥」精神、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巡山隊員「堅守」精神五堂黨性教育精品課程。「兩彈一星」「奉獻」精神、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開路」精神入選中組部好課程目錄。組織五堂課外出宣講300餘場,各界觀眾達6萬餘人;組織專業團隊攝製五堂黨性教育精品課程視頻版慕課,委託黨建讀物出版社面向全國發行《初心與使命——鑄就青海精神高地》慕課音像製品,出版講稿圖書;籌建「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推動了新青海精神具象化、實體化。二是打造精品班次。著眼為青海未來10—20年發展培養儲備一支數量充足、素質一流、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青年後備幹部隊伍,分別舉辦中青年和青年幹部培訓班,大力培養廳、處級後備幹部和推進當前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面向省內選調生中的優秀幹部和名校選調生,舉辦「新苗」班、選調生培訓班,為未來幾年幹部隊伍建設拓寬新來源,化育新苗子。三是構造精彩網絡。不斷提升「網際網路+幹部教育培訓」水平,成立青海乾部網絡學院,搭建集好資訊、好課程、好政策、好精神、好書籍、好刊物、好文章、好健康、好思悟、好生態「十好」欄目精準分類,電腦端與移動端資源共享、數據互通、學分互認的網絡學習平臺,運用政務雲海量大數據,實現全時區、智能化的系統監管。積極推行「學時+思考」並行的考核辦法,大力開展網絡培訓,切實加強幹部新知識新信息教育培訓。
平臺建成以來,註冊學員18萬餘人,日均在線人數學習1.2萬人次,平臺規模和實時在線學習人數躋身全國前列。四是強化「雙語」培訓。制定印發《青海省藏區基層幹部「雙語」學習培訓實施意見》,持續舉辦基層幹部藏語口語強化班、藏語提高班,對藏區基層骨幹進行為期2個月的藏語口語、藏語書寫、藏漢翻譯和民族宗教政策理論等方面的教育培訓;積極開發安多、康巴2種藏語幹部實用讀本和音視頻教材,免費向基層發放6萬餘冊。指導基層區別地區差異,分層培訓,按類施教,五年來全省累計投入經費2000餘萬元,培訓8萬餘人次。用心用情用力為藏區幹部群眾溝通交流搭建「連心橋」,受到基層幹部群眾的廣泛「點讚」。
面向省內省外,統籌優質資源,基礎保障向前邁進。按照功能定位,深化改革創新,突出辦學特色,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一是統籌渠道資源。大力推動玉樹州州縣兩級黨校辦學體制改革,將六個縣(市)委黨校設置為州委黨校分校,課程設置、師資調配、管理制度、招考機制、培訓經費標準、公用經費核撥標準六大機制,進一步提昇州縣兩級黨校辦學水平;掛牌成立青海省農村幹部學院,推動學院市場化運作、社會化經營、特色化辦學、多樣化培訓、規範化管理。二是統籌教學資源。集中省內重點機構和師資優勢,重點開發黨性教育、藏語培訓、生態文明建設等地方課程;加大體現青海省情的幹部教育培訓教材開發力度,研究印製《「兩彈一星」奮鬥史研究》等7本「青海省幹部教育培訓讀本」系列教材。三是統籌師資資源。建立「高原先鋒師資庫」和「新時代黨建研究中心」,充分挖掘基層幹部、老支書、鄉幹部、退休幹部等本地專才資源,省內各層級領導幹部、各領域學者專家、各方面業務骨幹資源,中央「一校五院」、援青六省市、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國家部委和央企高端師資資源,建立全省幹部教育培訓師資庫。
加強規劃指導,健全體制機制,宏觀管理更加完善。堅持把宏觀管理作為推進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手段,確保幹部教育培訓科學高效、規範有序。一是加強宏觀指導。制定印發《2018—2022年青海省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制定出臺《關於建立領導幹部上講臺制度的意見》,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帶學促學作用,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制定《青海省委組織部委託省直機關單位舉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專題培訓班管理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規範幹部教育培訓班次組織實施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不斷規範領導幹部參訓調訓管理。二是加強訓用結合。在學制一個月以上的主體班次中,實行學員撰寫「思悟日記」制度,做到學思結合,開智開悟;制定印發《青海省幹部教育培訓學員考察辦法(試行)》,對參訓學員進行全方位、零距離考察,把幹部考察融入日常經常。三是加強經費投入。各級政府將幹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確保幹部教育培訓所需經費。積極推進培訓經費使用和管理改革,完善培訓經費「跟著項目走」的管理辦法,探索培訓經費「跟著幹部走」的使用方式,促進經費向優質培訓資源流動。2013年以來,省級財政向省委組織部撥付幹部教育培訓經費達9000餘萬元,州、縣兩級通過上級轉移支付、對口支援平臺資助,用於幹部教育培訓經費達億元。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幹部教育培訓經費管理工作的通知》,嚴格經費使用管理,切實發揮資金效益。四是加強學風建設。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幹部教育培訓改革的部署要求,強化依法治教、從嚴管理的導向,把「三嚴三實」貫穿幹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指導各培訓機構積極開展「低碳培訓」、堅持勤儉辦學,形成了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的良好學風。(青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