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友誼地久天長」

2021-01-11 聞到土地的空氣

到現在落筆這一刻,我仍舊無法理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拿到8億票房,但卻不得不相信它所代表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導向,並只能為此送上膝蓋。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票房並不樂觀的《地久天長》,在《陽臺上》《過春天》鎩羽而歸之後,這部代表華人獲獎的佳作也沒有成為所謂的爆款,雖然看到很多朋友在社交平臺誇獎,但一個周末兩千萬的票房,透露的卻是華語院線對中國社會小人物故事的情節不耐受。

《地久天長》給我的第一觀感是《活著》:

很小的時候讀餘華,其實有點忍不住要去責怪作者,為什麼讓福貴失去了一切,眼睜睜看著妻子、兒女甚至孫女離開人世,這剩下一頭牛作為最後的陪伴。然而長大後重新感受,卻又發現,作者最大的仁慈,是給留下了福貴活著的勇氣。

《地久天長》裡,導演的仁慈與之如出一轍。

在那個工廠好友、糖葫蘆鄰居的年代裡,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有著十分珍貴的友誼,兩家把彼此的兒子沈浩和劉星都當做自己孩子一般寵愛。

一次意外,耀軍的兒子劉星意外身亡,兩家人開始各自奔向相交線的兩端,漸行漸遠,《地久天長》就用鏡頭「紀錄」了這場無聲的告別以及多少年後猝不及防的久別重逢。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故事,總讓人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的荒誕與無常,而失去摯愛親人的痛苦,大多數時候只能用淚水作為描寫工具,因為在這種情境下,語言反而被凸顯出一種無力感,無論心理安慰還是情緒宣洩,都不是趁手的好東西。

劉耀軍夫婦就是這樣面對兒子的離去的,長達數日的淚流滿面,幾乎將他們的精神掏空了,但他們還保持著成年人對孩子的愛,在心痛的同時,與劉星的父母一道保護著心存愧疚的浩浩。

然而,人終究要面對自己,沒過多久,劉耀軍夫婦選擇離開傷心地,去別處尋找某種可能的內心寧靜。

轉移陣地——無論現實生活還是電影小說,這一招都是疏解心緒最常用的方法,可成長這位智者告訴我們,人的位移從來都不等於心向的轉移,有很多悲傷,一輩子都無法釋懷。

劉、沈兩家的境遇,雖說「友誼地久天長」是人們對情感最美好的祝福,但如果兩家在意外發生後仍舊每日面面相覷,必然只會變成真正意義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因為,哪怕是出於愧疚,也沒有人願意一直和沉浸在悲傷中的人一直共同沉淪下去,這才是成年人友誼最真實的模樣。

為了衝淡全片悲傷的底色,儘管王小帥是位聚焦現實的導演,他仍舊在影片末尾給劉耀軍夫婦和觀眾們留下了一個浪漫主義的安慰,讓年邁無力的二人以另一種方式與「兒子」這一角色重逢。

《地久天長》的優秀之處在於,創作者試圖讓觀眾相信,他們想要在作品中注入對底層人民困苦生活的人文關懷,被裹挾在時代浪潮裡的普通人也有生離死別的波折劇本,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這些困境足以掀起驚天巨浪。

與此同時,他們又均攤著屬於平凡世界的最大善意,他們的確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在孩子面前,為人父母的他們從不表露。

人無法預料自己會遇到怎樣的挫折,但人可以選擇面對挫折之後是否還要堅定地守護那份最純粹的善意。

然而,作為一部電影,在兩位演員塑造了如此親近的角色的同時,《地久天長》還是存在很多缺點,比如缺少對浩浩成長期的刻畫,不去關心少年內心的困苦,反而著重筆墨對妹妹、收養兒子等支線進行深描,難免有幾分帶偏了故事主線的詮釋力度,這也是我之前說王小帥扭扭捏捏的原因之一。

其實,看《地久天長》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很大的情緒波動,不過,這一周的消化過程讓我覺得應該把它推薦給老爸老媽,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裡有容易引發他們共情的話語空間,相較於我,《地久天長》更像是一個窺探那段時光的鏡面,淺淺了解卻無法更切身疼痛。

很多時候,影像的真正魅力在於喚起特定對象的記憶,其中一種交流的無奈則是——對的話說給了錯的人,而我這個錯的人只能在中心思想上蹦躂,不管再怎麼闡釋作者的創作意圖,距離觸碰心靈那一步,恐怕還是隔了時間的光年。

相關焦點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陳意涵拍戲哭到頭痛
    昨日,由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領銜主演的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廣州進行超前點映,導演林孝謙、編劇呂安弦來到現場宣傳造勢。該片將於3月14日登陸內地院線。
  • 簡評——《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之前發布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長篇的影評,今天給大家發一版精簡版的,希望大家喜歡。我是看到了這部電影是我偶然間看到了預告片才打算看的,起初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感覺這個名字有些太潦草了,然而看過電影之後才感覺到這個名字真的非常適合。
  • 寒單: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悲傷的故事
    之前曾經看過的幾部影片,包括反映禪鼓的《戰·鼓》,反映龍太子的《陣頭》,反映堂口生存的《艋胛》等等,都是將故事付諸於最傳統的生活真相之中,給公眾帶來耳目一新又久久難忘的觀感。而今由黃朝亮執導的《寒單》,似乎在同類型電影中,又邁進了許多步,不僅有對民俗的展示,更是藉助片中的"炸寒單",將一個令人愁腸百結的人間故事進行了細膩的呈現,讓人驚覺,原來在臺東的秀麗風景之下,還有如此艱難的民生,和近乎崩潰的人生,他於世間掙扎求生,帶著無奈與期許一路狂奔。穿透風物的內核,我們能夠發現,《寒單》其實是一個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令人悲傷的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約定下輩子
    這個電影的名字映入眼帘時就覺得是一個催淚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自一部同名韓國電影。我本懷著沉重的心情觀看,連紙巾都已經備好了。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沒有流淚,反而我覺得這個電影並沒有如名字說的那樣。我個人覺得這個電影並不悲傷,或者說是用悲傷來形容並不貼切,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並不完美而卻因為不完美而完美的愛情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何為悲傷?何為幸福?
    「有一種悲傷,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陪伴我呼吸決定我微笑模樣。無法遺忘。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經落幕了許久了。但是當小編再一次打開它時,再播放一遍的時候。看到動容之處的小編,眼淚還是禁不住流了下來……電影中的男主角名叫張哲凱。女主角宋媛媛叫Cream。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哭整個影院,只因這件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到底有什麼魔力,哭倒一片?他拋棄了母親,在他十六歲時獨自生活就在這時,女主角cream失去了雙親,孤獨的靈魂,由兩個開始相互靠近一輩子都在一起,即使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也只有0.5次(有的擁抱)的關係,甚至連2個戀人也沒有他們是彼此的唯一的世界,已經無法分離k患有白血病,病情已經惡化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生命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愛的cream,雖說是出口,比自己更可怕的死後
  • 吐槽一下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乎?尷尬乎?
    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由林孝謙執導,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等主演。衝著臺灣愛情電影的良好口碑,以為會被騙足眼淚,觸動中女麻木不仁的神經,至少,至少都能被感動一回吧,但看完後只感覺無比尷尬。
  •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牙醫。
    1女同事跟片片說,這是一部能讓人真情實感哭出來的純愛電影。我倒是沒笑,但覺得這部劇催淚倒沒有多催淚,但悲傷是真的悲傷。尤其是從男二視角看這個故事,那哪是悲傷愛情故事啊,根本就是《被坑慘的牙醫的一生》。你仔細一琢磨,這牙醫在整個故事裡是最無辜最善良的一個角色,但卻遭受了最大的惡意。你說這是不是叫《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難道就因為牙醫是個老實人?老實人刨你家祖墳了?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否只有真正愛過的人,才會哭的撕心裂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否只有真正愛過的人,才會哭的撕心裂肺我不羨慕 太陽照不亮你 過往,有些黑暗 我們 都一樣,我太嫉妒 時光,能離開的 大方,不用開口 也就無需躲。有一種悲傷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陪伴我呼吸 決定我微笑模樣,無法遺忘,當這幾句歌詞一出來的時候,我相信有在電影院看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這首歌就是這部電影的片尾曲《有一種悲傷》中的歌詞。這部電影可謂是賺足的廣大觀眾的眼淚。當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時,打開手機刷抖音。看到很多抖友都在電影院錄這部電影的小視頻,而且視頻中的那些人看完電影之後,都是嚎嚎大哭,不分男女。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主題曲 A-Lin有一種悲傷完整歌詞介紹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主題曲 A-Lin有一種悲傷完整歌詞介紹  有一種悲傷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主題曲) - A-Lin  詞:林孝謙  曲:張簡君偉  製作人:陳建騏  編曲:張晁毓  吉他:莊鈞智  Bass:劉穎嶸  鼓:江尚謙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些愛,經不起等待
    有一種悲傷,難以言說,就像夏日飛雪,涼徹心底。可是,傷痛呢,依然還在。 有人說,悲傷太久,就會忘記幸福是什麼樣子?也有人說,有時間悲傷不過是沒經歷過生死。 如果你的人生還有200天,你是否也會悲傷?你是去圓自己的一個夢?還是想要給喜歡的人一個圓滿?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背後的故事,關於那些改編、翻拍的故事
    一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more than blue)自3月中旬上映後,票房大開紅盤,各大論壇、網站、APP上都是「催淚警告」,熱度更是持續飆高。《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同時,這部也帶動韓國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Sadder Than Sad Story,2009年3月11日上映)。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過是擦眼淚後被丟棄的紙巾
    三月的票房市場如同這個季節的天氣一樣捉摸不定:誰也沒有想到,於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日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悲傷》)上映第二天,單日票房就趕超了漫威大片《驚奇隊長》,且持續保持著領頭羊的地位,至今票房已突破4億。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戳中情感軟肋
    微博熱搜「淚點集合」、抖音刷屏病毒式「哭泣」營銷,《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以來,排片率和票房一路逆襲上揚,成為3月影市的黑馬。但是,在不少網友為影片「奔走哭泣」背後,我們也發現了「比悲傷更悲傷的事」:這部主打「虐戀情深」的影片,雖然擊中了都市年輕人的內心世界,但過分推崇的情感煽動,無疑讓故事在邏輯和思想深度上都落了下風,失去了回味的空間。
  • 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要悲傷的悲傷,是一廂情願「為你好」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最悲傷的人是誰,當然是無辜躺槍的好人歌詞作者宋媛媛(陳意涵飾演)和音樂製作人張哲凱(劉以豪之前有韓版電影,翻拍增加了中國元素,故事核心不變,再次催淚的同時也再掀票房狂潮。陳意涵真是美麗,不是劉亦菲那種神仙氣質冰雪清涼,而是一種眼中有彩色水果糖的青春靚麗。之前看過她別的電影,每次都是被大眼睛打敗,所以,她得到天下人喜歡也是當然吧。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像極了愛情,毀掉了三觀!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講的是因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的唱片製作人張哲凱,和家人因車禍意外身亡的作詞人宋媛媛相依為命的故事,男主得了癌症,然後兩個相愛的人都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做出了犧牲,感人至深。首先,跟各位道個歉,這部電影我沒有去電影院看,而是在網上看的槍版。這種行為我以前最討厭了,我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 三月銀幕催淚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讓你一次哭個夠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小K張哲凱說過:"人一旦習慣了孤獨,那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但年少便與雙親告別,一個人守著一屋子父親遺物長大的他,在與Cream宋媛媛相遇,感受到愛情的滋味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比悲傷更悲傷更悲傷的事情,那便是,想愛到永遠,卻敗給了時間。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溼了幾張紙巾?
    最近《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火了,現如今票房情況已經超過了四個億,看到這樣的票房成績,很多人決定去電影院一探究竟。對於這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給打幾分?你又哭溼了幾張紙巾呢?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為了愛情選擇了自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為了愛情選擇了自殺文|仙緣大家好,我是仙緣,這次聊聊悲傷。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選擇在這一天上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顯然是要借一下忠貞不渝的愛情東風,在熱搜榜上,陳意涵哭戲上升很快,但在復聯4新預告片、四小花旦、電視劇《都挺好》、李勝利醜聞等熱詞面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沒有濺起多大水花。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愛一個人就該傷害另一個人嗎?
    最近被朋友圈刷屏一部電影,就是根據韓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同名改編的電影,由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婷妮,吳映潔,主演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去之前朋友還勸我:「記得帶紙巾帶上化妝品,好補妝」這電影真的有這麼催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