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關鍵詞看成都經濟韌性

2020-12-25 成都日報

本月,成都2020年經濟「半年報」即將出爐。來自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成都多項經濟指標已經出現正增長。疫情影響雖大,成都經濟卻在「壓力測試」下彰顯韌性。

撥雲見「韌」,各「釋」所能。昨日,世邦魏理仕發布《2020上半年成都商業地產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今年上半年成都寫字樓市場、零售商業市場、產業地產市場、投資市場表現進行了解讀。記者從中窺見三個關鍵詞,這三個關鍵詞既顯示出成都經濟韌性,也透露出成都下一步發展方向。

新基建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利好

使成都新基建快速發展

《報告》顯示,在新基建浪潮下,2020年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望創下新高。新基建快速發展,使經濟不斷釋放新動能,對成都亦如此。

《報告》分析稱,成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東部新區設立、環城生態建設等重大事件的推動下,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相關領域行業迎來新風口,包括5G、新能源、房地產建築、城際交通物流等行業,同時也助推新基建及TMT孵化的金融機構及保險相關企業發展。《報告》認為,金融扶持與人才引進共同助推成都新基建產業。一方面,成都通過固定投資、引入風投資本、開設新基建資金池、基礎建設項目授信集中化等方式助力新基建;另一方面,成都推出《關於支持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的人才行動計劃》等人才新政,以吸引人才聚集。

零售商業

成都消費市場根基牢固

中長期持續向好

回顧上半年,成都零售物業市場新增供應繼續下沉,次級商圈迎來紅唐購物中心和招商花園城的開業,定位皆聚焦於家庭親子消費。

疫情之下,成都核心商圈和非核心商圈又是怎樣應對挑戰的呢?《報告》分析表示,在核心商圈,運營商積極利用品牌資源來調整業態與租戶組合,或升級店鋪,使品牌集聚效應再次增強,包括遠洋太古裡吸引數個服飾及餐飲首店入駐,如山本耀司中國大陸首家旗艦店、Chanel中國新概念國內首店、LeTao西南首店等,並在五周年慶聯合超60家品牌推出貨品限量首發或獨家首發;成都IFS大規模地升級既有店鋪能級,包括匡威、Evisu、Kiton等十餘個店鋪升級為更高能級的西南旗艦店;伊勢丹百貨則持續利用日本品牌資源,招引日本護膚、餐飲首店,如Elixir、Royce。鑑於核心商圈的可租面積有限,未來首店資源或將部分外溢至次級商圈的優質購物中心。在非核心商圈,部分購物中心利用物業形態、地理等優勢通過重塑定位來與周邊項目形成業態的有益互補,攜手提升競爭力。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注重線上業務,奢侈品、運動休閒等品牌均在增強電商渠道。積極應變,成都商業彰顯韌性。跳出商業本身,《報告》分析認為,經濟、人口、腹地、消費意識構築起成都消費市場根基,城市消費容量在不斷擴大。從中長期來看,成都商業市場將持續向好。

倉儲物流

從西部中心走向國際樞紐

成都倉儲物流設施總存量全國第三

自4月起成都快遞業務量全面實現正增長,1-5月成都快遞業務量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12.11%,居全國第11位;2020年「618」購物節,成都天貓交易額居全國第六、四川京東交易額居全國第五,且6月以來快遞貨量同比翻倍,成都為全國最大收貨城市……這一系列數據給出的信號是,成都倉儲物流市場廣闊。

根據《報告》,成都高標庫開發領跑全國,倉儲物流設施總存量位居全國第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些利好政策都將助力成都從西部中心走向國際樞紐。

據世邦魏理仕報告顯示,疫情之下全球消費者在加速擁抱數位化生態,中國消費者購物行為向電商遷移尤其明顯。不僅如此,人們通過電商渠道購買的商品品類也在發生變化,布局生鮮電商成為熱點,這對倉儲物流中的冷鏈基礎設施布局、數量、檔次都提出了新要求。成都基礎設施建設、港口樞紐升級及本地需求釋放均將為市場提供大力支撐,預計下半年倉儲需求活躍度將繼續回升。

本報記者 李豔玲

相關焦點

  • 韌性 底氣 後勁——中國經濟關鍵詞
    至於反映基建投資的固定資產投資,在首8個月下降0.3%,但也好過市場預期。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政府債券的發行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維持一個相對比較平穩的高位。尤其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大部分用於了支持基建的投資。在經濟復甦中,基建、房地產投資方面都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 成都:3年社區發展治理淬鍊超大城市韌性
    本報記者 黨鵬 成都報導「這是我們曾經的記憶啊!」5月13日,成都420廠(即中航工業成發公司)企業生活區的馬英傑老人在陽光裡不停地擺弄著手機,對社區圍牆上一幅幅工業元素的大型繪圖進行拍照。這是位於成都成華區雙橋子街道所轄的老舊院落之一。經過60年的發展,這一區域形成了260餘棟家屬樓,人口3萬餘人的企業生活區。
  • 3大關鍵詞!消費「新」政背後的成都邏輯
    3大關鍵詞!消費是經濟穩定的核心基礎,對GDP增長貢獻率已超過70%。尤其是,提振城市經濟的需求迫切,越來越多的目光被投在「消費」身上。但成都不希望只是消費的「發生地」。新政裡,成都提出的4個目標頗有意思:消費新場景試驗田、消費新業態策源地、消費新模式先行區、消費新生態「培育場」。
  • 首都經濟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原標題:首都經濟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昨天,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北京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上半年執行情況的報告。
  • 2020年的成都長啥樣?看完這十個關鍵詞,秒懂!
    看完這樣的成都,我徹底心動了…為了答疑解惑,商妹兒特意梳理出十個關鍵詞,搞懂它們,對成都未來發展瞭然於心到2020年,將建成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形成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 成都城市詞典:35個關鍵詞中,藏著一個新成都
    分析師:王猛成都有密碼。「5+5+1」裝著成都總體產業規劃。「1234567」理清成都新經濟發展路徑。「3環15射」布局成都未來交通。「48+14+30」藏著成都與世界的接口。……這些極富意義的關鍵詞,共同定義和規劃了成都,這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 央視評中國經濟走勢: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
    來源:央視原標題:如何看待當前今後中國經濟走勢?評論員解讀: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 今天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公布了11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一系列經濟數據來看,如何看待和理解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特約評論員 楊禹:最新發布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持續的這樣的修復能力。最新的這些數據都是來自11月,體現了當月和今年以來的一種持續的變化。
  • 2020·定義成都關鍵詞②丨場景:從產業經濟到情感歸屬,城市經濟...
    五年乘風破浪,五年重塑格局對成都來說,這一年、這五年,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是「場景」。這五年,歷經新常態,革新與轉型是關鍵:經濟學範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這五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城市的奮鬥目標。
  • 關鍵之年:三個關鍵詞看中國經濟大方向
    面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五個堅持」和「六個穩」勾勒出2019年中國經濟工作的大方向。  關鍵詞1:機遇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8年,  關鍵詞2:動力  壯大發展新動能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目前,中國各類市場主體數已突破1億戶。有經濟學家用「水大魚大」一詞形容過去10年中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得好不好,既要從宏觀處看「水」,更要在微觀處看「魚」。
  • 從四個關鍵詞把握中國經濟大趨勢
    原標題:從四個關鍵詞把握中國經濟大趨勢 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辦2019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就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熱點話題回應了社會關切。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政研室副主任孟瑋表示,2018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 21市州發展詞典丨GDP歷史性突破背後——從3個關鍵詞看宜賓...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十三五」前四年時間裡,宜賓GDP增加1132億元,年均增速8.7%,總量躍升至全省第3位,取得近20年來的歷史性突破。經濟發展的歷史突破如何達成?記者通過三個關鍵詞帶你感受宜賓的發展活力與成就。
  • 經濟的韌性在哪裡?——基於上市企業中報
    最近,央行對LPR形成機制進行了完善、央行某重要部門負責人在《中國金融》上發文討論「三檔兩優」的準備金制度,種種跡象表明調控當局暫時沒有進一步寬鬆的打算,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當前的經濟具有韌性,避免類似四萬億刺激計劃的後遺症。是否經濟真的有很強的韌性,考慮到統計數據的某些口徑問題,本文直接用經審計或未經審計的上市公司財報數據來對此進行分析。
  • 如何看待當前今後中國經濟走勢?評論員解讀: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一系列經濟數據來看,如何看待和理解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特約評論員 楊禹:最新發布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持續的這樣的修復能力。
  • 午間要聞 | 「人造稀缺」:不平等如何傷害經濟的韌性
    如何規避不平等這個隱患,從而不傷害到經濟的韌性?除了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假設,在過去歷史上放任市場和馴化市場分別引發的兩種災難之間,未來人類在找到一條保有韌性的經濟道路上仍舊需要小心謹慎。在被疫情所暴露出來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的脆弱驚訝到瞠目結舌之後,相當多的人、包括一些經濟學家轉向思考如何讓經濟具有「韌性」。如何找到並且維護經濟的韌性?這兩年出版的《極端經濟:韌性、復甦與未來》(理察·戴維斯/著,馮毅/齊曉飛/譯,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7月出版)一書也許提供了一些見解。
  • 解碼成都高新區五年區域經濟發展史
    1988年,從位於成都肖家河的一片農田起步。在「十三五」,成都高新區已過「而立」。  以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名成長,成都高新區集多項重任於一身,是全國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園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
  • 成都韌性有多強?2020年新增6個購物中心,供應量創近三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市場上共計有6個購物中心開業,供應量創近三年新高。疫情下,兩個「新高」凸顯了成都經濟市場的韌性。 一年內,6個購物中心開業 比如,去年上半年開業的花樣年·成都紅唐和招商花園城進一步豐富了大源和杉板橋片區的商業配套,促進區域內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
  • 國際範,成都新都的2020關鍵詞
    過去的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成都成為「副省級城市中經濟增速最快最穩的城市」。作為成北新中心城區,新都同樣交出了「高分答卷」。1月13日,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全委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新都總結了2019年的「成績單」,同時也列出了2020年的「計劃表」。
  • 從一季度的-6.6%到前三季的2.6%,深圳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實現V形反轉
    從一季度的-6.6%到前三季的2.6%,深圳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實現V形反轉 2020-12-17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融和+韌性——「涇彩」治理的兩個關鍵詞
    又如沙家浜的「綠聚人」自治項目聚集了一批養花愛好者,並逐漸發展為「綠聚人」社區議事會;華發路街區自治聯盟,更是將四個居民區的資源進行了整合共享,「街區治理」擴大了社區服務和各類活動的參與面、受益面,提升了居民的融和度。
  • 【五年之變,關鍵詞】「能級」——成都:由輻射西部到經略全球
    今日,我們聚焦的關鍵詞為:能級。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看成都的最大變化,「能級」是這一年、這五年絕對不容忽視的亮點。曾幾何時,成都緊緊貼著一張「西部城市」的名片。一系列的數據,被外界解讀為成都城市能級的「暴力拉升」。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重新錨定在全省、全國、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坐標,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五年目標。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必須「跳出成都看成都」,以開放格局和國際視野重新審視成都發展的「勢」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