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11月27日,嘉興市文物工作會議召開。總結交流近五年全市文物事業發展情況,全面推進下一階段我市文物工作。
」
「嘉」裡的寶藏原來那麼多
嘉興市民一定不會忘記,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大運河嘉興段有2處遺產點和6段河道入圍,嘉興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如今,烏鎮、西塘古鎮參與的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工作穩步推進,海寧海塘·潮文化景觀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這些年來我市對子城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並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備受關注的子城考古遺址公園預計年底開放。馬家浜考古遺址公園則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馬家浜文化博物館今年已對外開放,馬家浜遺址保護大棚土建工程也已經建成。此外,桐鄉羅家角、平湖莊橋墳遺址已列入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正在積極開展遺址公園規劃和建設。
我市還用三年時間,順利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任務,基本摸清了我市國有文物資源的「家底」。
這幾年,我市的考古發掘和文物維修成果豐碩。在考古發掘上,我市歷時五年,對海寧達澤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文物1184件;完成對嘉興子城遺址、海寧姚灣嶺漢墓群等十多處遺址的考古發掘和勘探。在文物維修上,陸續完成高家洋房、子城譙樓、莫氏莊園、陳閣老宅、夏氏府第等1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文保點、歷史建築)的維修。修繕古橋約120座。在館藏文物保護上,博物館庫房保存環境和設施設備逐步完善,搶救修復了一批書畫絲織文物,總數達1000餘件。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實施禾城文化復興行動的意見》《禾城文化復興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圍繞「紅船魂、國際範、運河情、江南韻」城市特色風貌,提出建設六大特色文化片區,打造一座沒有圍牆的江南水鄉城市博物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嘉」門口的博物館蓬勃發展
去博物館,逐漸成為不少市民的業餘生活必備項目,家門的博物館也越來越多了。根據2019年浙江省文物局關於文博事業發展水平評估數據顯示,嘉興全市整體發展水平列全省前列。
如今,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嘉善縣博物館建成開放,嘉興博物館二期、平湖市博物館新館土建已經竣工。全市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數已達36家,每年受眾群體達160萬左右,博物館發展水平在全省穩居前列。
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陳列、嘉興博物館「禾興之源」陳列分別榮獲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和優勝獎;以「文化有約」為平臺,實施「網際網路+」,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館校合作、館際交流不斷深化,推出展覽進校園、講座進校園、傳統工藝進校園等,活動項目豐富多彩,社會影響日益擴大。文博講解水平呈穩步上升趨勢,今年我市5名參賽選手全部入選全省「十佳」優秀講解員。
我市還強化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出版了《舒捲清風》《禾興之源-史前時期的嘉興》《蒲竹英華》等系列館藏叢書。
文物工作承載著見證歷史、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推動發展、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重任。
會上,嘉興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籤訂《嘉興市文物安全責任書》。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思路與舉措,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保護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融入發展大局,夯實工作基礎;創新利用手段,讓文物活起來等。
END
信息來源:讀嘉新聞
圖文編輯: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求分享
求點讚
求在看
【來源:嘉興文旅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