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縣城漁具店老闆,時不時在微信群發些紅蟲圖片,不用多說,釣魚人心領神會,到了紅蟲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怎麼樣更恰當使用紅蟲,這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咱們一窺究竟。
紅蟲本身無害,但易感染體質稍弱的人群
仔細留意新聞報導,幾乎每年都有釣友因使用紅蟲,以至手指瘙癢、陣痛,嚴重時手掌浮腫,只能半攥握狀態,不敢伸展。筆者前幾篇文章詳細介紹過紅蟲,指出紅蟲本身並無害處,它可蠶食水體裡的有機碎屑,起到良好的淨化水質的作用,常被用作水質健康情況的指示物:如果紅蟲體積肥大、顏色鮮紅,意味著水質裡含有大量有機物或其他細節、微生物;如果紅蟲體積長時間並無變化,甚至變得清瘦,說明水質良好,缺少紅蟲果腹的「食物」。
但紅蟲打撈、過濾篩選、分裝運輸,最後到達漁具店,整個過程紅蟲難免與空氣接觸,而紅蟲皮膚柔嫩,蛋白質豐富,恰恰是細節、病毒繁衍的溫床。免疫低的釣友使用不當,手指被細菌感染,便有上述的症狀,筆者的釣友為此連續服用了一個多月的中藥,至此不再用紅蟲了。
如何恰當使用紅蟲
深秋、冬季使用紅蟲,北方地區多用來野釣鯽魚,偶爾也能碰到鯉魚。那麼怎麼使用紅蟲,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果。
首先水溫略高時,不建議用紅蟲。水溫高意味著魚活性大,窩子裡除去鯽魚外,還有白條、趴地虎等雜魚,而紅蟲腥味濃烈,特別容易招惹它們,以至於浮漂上下起舞,弄得窩子裡混亂不堪。此時可選用不霧化的酒米,保持窩子裡的純淨。
其次紅蟲相比蚯蚓,腥味要濃厚得多,小鯽魚喜歡。筆者多次嘗試,使用紅蟲斬獲的鯽魚個頭整體偏小,但數量多。遇到小鯽魚連續不斷的情況下,可替換成蚯蚓試一試,可過濾篩選出大鯽魚。
再者前文提到,紅蟲有感染釣友的可能,特別是手指、手掌有傷口的情況下,更不宜接觸。準備一塊蘋果或梨子,把紅蟲平鋪在上面。然後用鉤尖一個個扎刺,簡單、快捷,並不會弄髒手指。筆者習慣使用紅蟲夾搭配皮筋,用皮筋把紅蟲捆綁在一起。這種方法束縛紅蟲緊實,不脫落,適合在冷冬颳風的時候。釣友擔心皮筋存在擋口的問題,筆者實踐證明,絲毫不影響鯽魚的吞食。這種方法看似浪費,其實還有可能節省紅蟲!為何?包紮一次紅蟲,可連續垂釣,筆者最高釣到8條魚才換餌!
最後是紅蟲拉餌。雖然消耗大量紅蟲,但免去提前打窩的麻煩。低水溫下,面餌氣味的傳播效果,強於紅蟲顆粒、酒米。所以垂釣時間不充分時,可考慮這個方法。
怎麼保存紅蟲
每次去漁具店購買紅蟲,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而有時購買太多,剩下不少,丟棄實在可惜,其實把它保存起來,方法得到一兩個星期完全沒有問題。
第一種方法:準備一個蘋果,切成兩半,把裡面的果肉掏空,保持果皮一定的厚度。將紅蟲置入其中。但量宜太多,空間的2/3即可,放置在冷藏室儲存。
第二種方法:找一塊毛巾,將它溼潤。展開平鋪在桌面,接著把紅蟲倒在毛巾上,均勻攤平,紅蟲不宜擠壓。然後把毛巾對摺後放置小盆。最後把盛有毛巾的小盆,放在冷藏室即可。
第三種方法:相對麻煩,但可大批量保存。將紅蟲倒入小盆中,再倒入清水。清水最好經過淨化,鈣鎂離子越少越好,清水高出紅蟲1-2公分為宜。注意的是,每天清晨需要把裡面死去的紅蟲挑出,同時再更換新水。小盆放在廚房等背陰的位置,每次使用直接取出。
寫在後面
紅蟲作為一款低水溫下的優良釣餌,誘魚效果顯著。如果掌握它的使用技巧,更能事半功倍,所以花點時間了解一下,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