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認真 頻繁跑廁所 精神科醫生說:職場適應障礙惹的禍!

2020-12-13 鴿子醫生育兒

24歲的冠廷,畢業後任職二類電商行業。由於工作量龐大,主管要求嚴苛,時常感受壓力沉重,上班時總頻繁跑廁所20多次,被主管認為是偷懶;最近,家人發現他容易暴怒,常上酒吧喝酒,甚至去飆車,造成隔天上班遲到或請假。趕緊陪他到精神科就醫檢查,經評估確診為職場適應障礙惹禍!

適逢畢業季,許多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對於職場的生活與環境必須予以適應,因而承受比在校時期更大的壓力,常出現失眠、心悸、肌肉無力及腸胃不適等職場適應障礙症狀。

患職場適應障礙者激增 缺乏病識感延誤就診

近期因職場適應障礙而前來就診的患者,較平時增加了2成。患者主訴除了上述身心症狀外,超過5成的病友會合併焦慮、抑鬱、煩躁,甚至出現攻擊行為等情緒失控問題,持續時間長達3個月。

此類患者經過問診後會發現,多數人有自我要求高、無法接受失敗,以及凡事都想要得勝的性格。長期處於內外壓力下,若無適當獲得緩解,加上本身缺乏疾病認識感,而沒有積極就醫治療,很容易會並發廣泛性焦躁症,甚至出現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

減壓技巧+藥物治療 雙管齊下效果佳

剛踏入社會的新人,若察覺自己對於環境轉變的壓力已無法負荷,出現持續性的身心不適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造成後續更嚴重慢性的焦慮症或抑鬱症。

針對職場適應障礙患者,治療上會採用藥物與非藥物同步進行。首先,會經由心理治療,減少患者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建立正向的認知,提升壓力管理與處理的自主能力。同時,也會鼓勵學習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冥想或打太極拳等舒緩運動。若症狀較為嚴重者,就會依據患者狀況輔以藥物治療,以改善失眠、抑鬱及焦慮問題,通過雙重治療能明顯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減壓6招助你身心放鬆 壓力得以緩解

1、運動: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研究指出,運動有效幫助人們提昇正面的情緒、同時能緩解抑鬱症狀。建議遵循運動333,一周至少運動3天、1次至少30分鐘、心跳至少1分鐘130次。

2、深呼吸:平日可進行的放鬆訓練,即是進行深呼吸、吐氣,1天至少80次,早、中、晚、睡前各做20次。研究指出,深呼吸能將氧氣供至大腦,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通過降低心率與血壓的方式以抵銷壓力。

3、冥想:睡前練習冥想,藉此讓腦袋關機,有助緩解焦慮情緒,並幫助入眠。曾有研究顯示,冥想時能使大腦的神經通路達到最平靜的狀態,使得身心放鬆,情緒獲得緩解。

4、優質睡眠: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會造成睡前思緒緊張,導致睡眠品質低落,進而影響生活與工作效能。每天睡眠時間以6至8小時為原則,最理想為7小時。為了好入眠,睡前請避免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可泡個熱水澡、喝杯熱牛奶放鬆身心,幫助入睡。將水分於白天補充足夠,晚上7點後要限制飲水,免得起床上廁所而導致睡眠中斷。

5、寫日記減壓:研究顯示,工作一天後,若能詳細記錄這一日內發生的事情後,壓力大減,晚上睡得較香,也較不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說明寫日記對心理壓力的緩解非常有效。不妨在睡前1個小時寫寫日記,有助於緩解心靈。

6、放棄章魚性格,學習調整態度:有章魚性格的人總恨不得自己有8隻手,可以關心所有事情,對周遭所有人事物都抱持掌控欲強,導致身心耗竭,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失眠或焦慮症。建議調整心態、適度放手,才能放過自己。

相關焦點

  • 換新工作有適應障礙?1分鐘速檢
    精神科門診發現,有的人在年後轉職,卻出現後遺症,甚至出現身心壓力症狀,包括:心悸、失眠、心情低落,以及工作時腹瀉或便秘等「職場適應障礙」問題。   1名46歲已婚男性,在大型科技公司擔任研發工作,將近十年的高壓工作出現嚴重職業倦怠,年後轉職到新開的小型公司擔任項目主管,結果龐大的業績壓 力幾乎快喘不過氣,晚上睡覺開始失眠,加上家庭因素雙重壓力影響下,除了夜夜失眠、心情低落外,工作時就一直跑廁所,腹瀉幾天後,又變成連續便秘,擔心罹 患大腸癌,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病因,最後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
  • 精神科醫生王相蘭:攻擊型人格障礙病患該如何應對?
    為此,小編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的王相蘭醫生。  人格障礙一旦形成,恐怕很難改變,預防意義重大  想起以前看心理學類書籍,說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可以這樣比喻,心理諮詢對象的「病態情緒」是一條洶湧的河流,心理輔導師唯一該做的是:跳進河裡,順流而下。
  • 被黎智英恐嚇記者患適應障礙 醫生:嚴重者或會自殺
    據香港「文匯網」、「東網」報導,案發當晚涉事記者到維園採訪黎智英,並站在7米外拍攝,當他收機後約10秒,突然看到黎智英站在身前,不但爆粗指罵他,更危言恐嚇,致其恐懼患適應障礙。涉事記者指出,當日剛到維園時已覺被告「火藥味好重」,看到他拍照時更一面怒氣。涉事記者解釋,在被告罵他之後,因現場有很多人,他內心縱然非常害怕,亦要保持冷靜,為免進一步激化矛盾。
  • 睡不著,卻是情緒障礙惹的禍?
    隔壁老王最近就被失眠困難,去醫院掛號就診後,醫生開了張處方。百姓總覺得睡不著,去醫院找醫生看看,之後配點安眠藥吃吃即可。百姓口中的安眠藥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苯二氮䓬類」或佐匹克隆、唑吡坦這種「Z」藥。可是老王這張處方中卻只開了個抗抑鬱藥-米氮平,是醫生開錯了嗎?那就讓藥師來說說失眠的用藥。失眠是抑鬱障礙獨立的危險因素。失眠與焦慮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且易於「共病」,在治療上也應重視「同治」的原則。
  • 看中國精神科醫生行業現狀
    「住院費用沒有落實,醫院虧錢養病人在醫院住著」,李鑫說,有病人想住也住不進來。這幾乎是精神科的「通病」,在一線城市亦如此。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紹禮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該院長期「超負荷」運行,「壓床」現象十分嚴重,少數病人住院時間已達 5 年以上。
  • 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其實這是蛀牙、缺牙惹的禍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其實這是蛀牙、缺牙惹的禍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因為慢性疼痛拖的時間長了,可能會引起神經系統病變. 其實我還想補充一點的,就是頭疼胃疼也有可能是牙齒惹的禍,或許你還需要找一找口腔科醫生.
  • 治療睡眠障礙的醫院 北京德勝門精神科
    核心提示:首先,你們知道睡眠障礙的表現是什麼嗎?睡眠障礙是指睡眠質量的異常或者睡眠,換句話說就是睡眠不好,存在一定的問題,少睡和嗜睡都屬於睡眠不正常。那麼什麼的睡眠過少呢?一般來說整夜睡眠我們少於五小時,稱為睡眠過少;入睡困難,淺睡早醒,外面或者稍微一點點聲音很強,就驚醒等。當我們睡眠存在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幫助!
  • 2歲男童不說話,姥姥說是沒剪「舌根」惹的禍,醫生聽後直搖頭
    導讀:2歲男童不說話,姥姥說是沒剪「舌根」惹的禍,醫生聽後直搖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歲男童不說話,姥姥說是沒剪「舌根」惹的禍,醫生聽後直搖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精神科醫生:我們不是心理醫生 也要和抑鬱對抗
    難以獲得尊重的醫師馬媛也是在2010年決定成為一名精神科醫師的。她記得當時的統計結果是: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3%的自殺者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鬱症。5年臨床本科畢業後,馬媛相繼體驗了皮膚科、內科等科室,最終她報考了北京某精神病專科醫學院的臨床型研究生,並以360分的總分,獲得了複試機會。
  • 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
    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 在過去精神科醫生同精神性疾病的病人一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得了精神上疾病,卻讓人感覺害怕,生了這樣的病,身邊的人就會對你產生歧視和恐懼,萬一你有一天得病了,最親的人也會離開你,結婚的也要離婚的。現實的社會就是這樣,如果去了精神科的醫院,就會談精色變。
  • 城市奶奶帶孩子長得慢,鄉下外婆放養長得快,醫生:睡覺惹的禍
    導讀:城市奶奶帶孩子長得慢,鄉下外婆放養長得快,醫生:睡覺惹的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城市奶奶帶孩子長得慢,鄉下外婆放養長得快,醫生:睡覺惹的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精神科醫生王相蘭:攻擊型人格障礙病患不是「老好人」更不是「惡魔」
    ,反社會,反人類等等,為此,小編帶著諸多疑問就「攻擊型人格障礙問題」,採訪了廣州市中山三院精神科的王相蘭主治醫師。  攻擊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非典型意義上的精神疾病  攻擊型人格障礙,按字面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即在人格上出現了攻擊性,有了障礙,按王相蘭醫生的專業解釋,主要表現在情緒的衝動和行為的暴力及不計後果上,也可以叫做衝動性人格障礙,此外,還有一種類型稱為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 我們是如何做精神科醫生的?
    我們是精神科醫生,請不要叫我們「心理醫生」,醫學上沒有「心理醫生」這個執業類別,「心理醫生」往往是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的俗稱; 精神科醫生跟內科、外科醫生一樣,都是醫生; 精神疾病跟軀體疾病
  • 青年人群易患焦慮障礙 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尤需警惕
    東方網9月24日消息:眼下正是高校新生入學、職場新人初入社會的高峰期。全新的環境、接踵而來的各種不適應,令處在這個階段的青年人倍感壓力,心理問題頻發。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主任醫師吳文源教授指出,控制焦慮障礙的發病率,是全社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要重視青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強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早識別、早治療,以減少焦慮障礙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 醫者 專訪|精神科醫生 劉虹曄
    精神疾病是指在「生物-心理-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大到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物質依賴,小到抑鬱、焦慮、強迫、睡眠障礙,從童年期的孤獨症、多動症,到老年期的阿爾茨海默病等等,全都屬於精神科範疇。其實精神疾病在我們身邊非常常見,廣義的精神病人在中國人口中的佔比例就已經有16.6%。
  • 封閉病房的精神科醫生:最常聽到的訴求是「陪陪我」
    當了15年的精神科醫生,沙莎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抑鬱症患者,有深陷焦慮、試圖與孩子一同自殺的新手媽媽,有興趣淡漠、閉門三年不出的青年男性,有頻繁自我傷害的年幼少女,也有長期失眠、情緒失控的媒體工作者……當他們不堪折磨尋醫問藥時,還有更多人因缺乏知識或忌憚外界的異樣眼光,無法尋求醫療支持。
  • 浙江容鈦召開「青少年學校適應障礙」康復研討會
    為了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學校適應障礙」這片陰霾,2019年2月22日上午,一場由精神科專家、心理諮詢師、教師以及來自行知讀書匯的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參與的研討會在浙江容鈦文化舉行。此次會議,大家直面「學校適應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痛點。
  • 24歲女子懷不上娃,月經也一直失調,醫生:是這種病惹的禍
    月經不調,可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惹的禍在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婦科周薇博士、副主任醫師的診室裡,我們就見到了過來複診並為周薇醫生送上錦旗的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娜娜。5年前,24歲的娜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原來娜娜從月經來潮至今一直都存在月經不調的問題,有時候兩三個月不來,有時候一來一二十天不乾淨,跑了很多地方也沒解決問題。到醫院就診後,才被診斷為多囊卵巢症候群。據周醫師介紹,多囊卵巢綜合症是一種最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之一,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礙以及多囊卵巢為特徵的病變,多見於青春期,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失調、不孕、多毛、痤瘡、肥胖等。
  • 我們是精神科護士,我們守護「心」
    駱蕾:精神科護士需要有細緻的觀察力及高度的責任心駱蕾所在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以下簡稱「六院」)睡眠醫學科是特需開放病房,大多睡眠障礙患者會伴有情緒障礙,少數還會有精神病性症狀。作為病房護士長,駱蕾的工作主要有兩部分:病房管理和護理質控。
  • 黎智英涉嫌恐嚇記者案第二天審訊,醫生證實被恐嚇記者患適應障礙症
    被恐嚇記者已經完成作供,控方接著傳召為其診治的精神科醫生黃以謙,黃以謙在法庭上表示,該記者案發後出現抑鬱心境適應障礙的病症,須服用藥物治療其抑鬱失眠病況。報導稱,黃以謙稱,該記者分別在2017年6月至8月三度向他求診,在首度求診時,記者稱自己自從案發後出現情緒問題,包括感到抑鬱、恐懼,出現失眠,難以集中精神,這均符合抑鬱心境適應障礙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