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牛膝,和懷牛膝的功效比較
他提出「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陰之法不宜滲」的觀點,故去掉「三瀉」,加入枸杞、龜板膠、川牛膝加強滋補腎陰之力。宋代嚴用和撰《嚴氏濟生方》中有加味腎氣丸,方中用酒浸川牛膝。《醫方集解》中提到該方中「加牛膝益肝腎藉以下行」,所述牛膝即為方中川牛膝。
-
中藥之川牛膝
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乾燥根。
-
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五種吃法推薦!
一、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川牛膝的功效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川牛膝有活血祛瘀、祛風利溼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川牛膝別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龍牛膝,婦女月經過多
-
株洲中藥:中藥「十二生肖」之牛膝
牛膝 【別名】牛莖、百倍、土牛膝、懷牛膝、淮牛膝、紅牛膝。 【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的乾燥根。 【功效】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主治】用於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口瘡,吐血,衄血。 【用量用法】5~12克。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及副作用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腎二經,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通血脈、利關節,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藥。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與蒼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溼熱下注引起的腰膝關節疼痛,常與蒼朮、黃柏等同用。如風溼痺痛、下肢關節疼痛為甚,可與木瓜、防己、獨活等同用。3、用於吐血、衄血、牙齦腫痛、頭痛暈眩等症。
-
莧科植物——牛膝!
BIDENTATAE RADIX【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乾燥根。【功能與主治】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於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口瘡,吐血,衄血。【用法與用量】煎服,5~12g。
-
話說中藥——杜仲配牛膝,腰腳更有力
其性平,味苦甘酸,具有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的經閉、痛經、月經不調、胞衣不下、產後血瘀腹痛等婦科病,腎虛之腰膝酸痛、下肢痿軟,以及小便不利,尿道澀痛,尿血,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在我國,除東北外,許多地區都有牛膝生長,一些地區有大量栽培。由於產地不同,有懷牛膝和川牛膝之別。前者主產於河南焦作地區,為牛膝的道地藥材;後者主產於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
這才是大補肝腎、引血下行、盤活全身妙法
今天我們告訴大家一個補腎、減肥、大補肝臟、引血下行、盤活全身的方法,見效更快,而且對每個人都會有效的健身法,那就是跪坐法,也叫跪膝法。你能想像嗎?跪著竟然可以養生,而且效果驚人!跪膝是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
-
熱門閱讀:《本草備要》 草部
又曰∶芳香利竅,心脾良藥,能佐 地黃、 天冬之屬,資其宣導,若多用、獨用,亦耗氣血而為殃。李士材,著《藥性解》、《本草通玄》)。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良。去皮,微炒用。 秦艽為使。惡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 牛膝補肝腎,瀉惡血苦酸而平。足厥陰、少陰經藥(肝腎),能引諸藥下行。
-
中藥常識:川牛膝、懷牛膝之鑑別
性 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 經:歸肝、腎經。 功 效: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 主 治:用於經閉症瘕,胞衣不下,跌扑損傷,風溼痺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等證。 禁 忌:孕婦慎用。 炮製方法: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
治腰骶痛驗方「陳氏通補湯」(適用於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腰痛)
腰痛補腎,允為正治。然則「功能性腰痛」,即排除腰部器質性病變之慢性腰痛,不僅肝腎虧損,且兼氣血不足、溼熱阻絡,成年女性尤多此證。其證候特徵為腰骶酸痛,日輕夜重,越睡越痛,起床活動後可以緩解。若純事補益,奏效緩慢;而補肝腎、益氣血、清溼熱三管齊下,奏效即速。陳氏通補湯便充分體現了這一綜合法度。
-
川牛膝功效與作用
懂點藥——川牛膝食療作用: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宣散降洩,具有活血通經,祛風除溼,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的功效。懂點藥——功用主治:祛風,利溼,通經,活血。治風溼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閉,症瘕。用於經閉症瘕,胞衣不下,關節痺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扑損傷。
-
牛膝是怎樣煉成的
見於我國各地,基本上是一種雜草,中醫以其根生用入藥,據說有活血通經之功效;熟用可以補肝腎,強腰膝,治肝腎虧虛,跌打瘀痛;獸醫用作治牛軟腳症,跌傷斷骨等。中醫上所用的分為懷牛膝和川牛膝,這兩者的藥效到底有何差別,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
-
8種「直達病所」的引經藥,了解一下
8種「直達病所」的引經藥,了解一下。中藥,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開始,就對中藥的運用、有了非常詳盡的論述。關於中藥的使用特點,大致分為「性味」和「歸經」兩個大的部分。所謂「性味」,指的就是中藥的「四氣五味」,或者說,這是中藥的「本質特性」;而「歸經」,指的就是中藥的「外部傾向」,和哪個臟腑、哪條經絡更容易溝通。
-
本品補肝腎,行血脈,續筋骨 | 中藥
小藥童帶你認中藥 | 第126期:續斷 續斷 為山蘿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續斷 本品既能補肝腎,又能行血脈,有補而不滯的優點。如《扶壽精方》續斷丸,以本品配杜仲、牛膝、萆薢治腰痛腳弱;《婦人良方》續斷丸,以本品配伍黃芪、熟地、赤石脂治崩漏經多。 2、用於胎漏下血、胎動欲墜。
-
三種牛膝功不同,補腎壯腰要選它!認準三種區別,用好三味好藥!
川牛膝常產於四川等地,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懷牛膝常產於河南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舊稱懷慶府,故名;土牛膝為野生者莧科植物粗毛牛膝、柳葉牛膝及牛膝野生種的乾燥根及根莖,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
【川牛膝】功效與作用
《中華本草》:川牛膝【藥材名稱】川牛膝【拼音】Chuān Niú Xī【別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龍牛膝【出處】出自《藥材資料彙編》【來源】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
對《神農本草經》及歷代本草的思考
此書「開列藥品」總以氣味相類共為一處,如補火等藥,則以補火為類;滋水等藥,則以滋水為類。將全書520種藥分為補、澀、散、瀉、血、雜、食物7類。除食物類外,其餘6類又分若干子目,下列所錄藥物並作編號。其臟腑證治的功效系統中,治心的功效有補心氣、補心血、瀉心熱、鎮心怯等16類;治心熱之藥又有犀角、黃連等13種。其六淫證治功效系統中,又以風、寒、暑、溼、燥、火、氣、血、積等為系統,如治火的功效有散風熱、瀉肺熱等45類,治溼的功效有散溼、燥溼、滲溼、伐水等12類。 黃氏一改前人統言藥物或補或瀉或溫或清之習慣,而立足功效分析說明病證用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