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2020-12-15 江蘇頻道

(01/26)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建成於1988年,館名由鄧小平題寫。在烈士紀念館門庭南北兩面均雕有「日月同輝」花崗巖浮雕,該浮雕出自著名建築設計師齊康之手,它象徵著烈士精神與河山共存,與日月同輝,這也成了雨花臺的標誌。2017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迎來了自建館以來的第3次改造,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及施工布展,將於2018年1月5日紀念館將正式向觀眾開放。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外景。(攝/鄭歡)

(02/26)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雨花臺烈士是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傑出代表,是黨的偉大初心的忠誠堅守者和英勇實踐者。紀念館集中展示了他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03/26)從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在雨花臺犧牲的烈士數以萬計,目前已知姓名的只有1519位,絕大部分為無名烈士。此次上版陳列的一共有179位烈士,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其中絕大多數是共產黨人;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身份,其中許多人出身富有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倒在與內外敵人鬥爭的最前線,其中大多數是被捕後英勇就義。圖為展覽館序廳的烈士英名牆。(攝/張洪)

(04/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的第一部分為「光榮北伐,革命先鋒」,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大革命。為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依靠和發動工農群眾,與國民黨合作,揮師北伐。一批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在北伐中英勇奮戰,犧牲在反動軍閥的屠刀之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輝煌戰果,成為雨花臺最早的革命烈士。

(05/26)這是位於基本陳列廳第一部分的趙文秀烈士的展板,趙文秀烈士的英雄事跡是此次雨花臺烈士展陳改造後,新增展出的五位烈士之一。「趙文秀,字俊升,化名趙益三,山東益都(今青州)人,中共黨員。1924年春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1926年初任津浦鐵路浦口工務段黨支部書記,創辦工人夜校,4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南京地委委員。1927年3月在南京浦口領導工人武裝策應北伐軍,在對敵作戰中犧牲……」

(06/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的第二部分「力挽狂瀾,前僕後繼」,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黨的許多優秀幹部、群眾運動領袖、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革命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黨外革命人士倒在血泊中,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鬥爭進入最艱難的年代。但是,英勇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嚇倒,他們衝破反革命勢力的高壓,在黑暗中高舉革命的光輝旗幟。一大批戰鬥在白色恐怖中心和在全國各地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人,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共產主義信仰,他們是雨花臺烈士中人數較多的一個群體。

(07/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的第一單元:時代先驅,鐵肩道義。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惲代英、鄧中夏革命事跡。惲代英和鄧中夏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確立了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他們致力於中國革命理論和道路的探索,參與領導了許多重大革命活動,中國工人運動和青年運動史上留下了他們光輝的名字。

(08/26)1933年5月,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幢房子裡,鄧中夏被捕。被捕後,鄧中夏化名為施義,由於開始未暴露身份,敵人只判了他52天的徒刑。在獄中,鄧中夏遭到毒打,但他仍大義凜然,怒視敵人。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供出了施義就是鄧中夏,他的真實身份暴露,被國民黨當局從租界引渡並押往南京。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復原的關押鄧中夏的部分監獄場景。

(09/26)圖為烈士惲代英的展位,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青年運動的領袖。他的祖籍是江蘇武進,與張太雷、瞿秋白並稱為「常州三傑」。他出生於湖北武昌的一個書香門地,因為從小修身勵志、勤奮好學,素有「奇男子」之稱。在母親的指導下,惲代英從小就開始記日記。他把日記作為最好的修身和練習文字的方法。在日記中,他嚴格解剖自己的言行,砥礪自己的品質。

(10/26)1921年7月,惲代英在陳獨秀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10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惲代英是《中國青年》的第一任主編,他在刊物上,親自撰寫並發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幾十篇通訊。成千上萬的青年正是手捧這份雜誌,並呼喚著「代英」的名字,走上了革命道路。

(11/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二單元:鬥爭中堅,理想勝天。圖為烈士陳原道的個人塑像,陳原道,安徽巢縣人。他在安徽讀書期間,正值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在聆聽了惲代英、蕭楚女等人充滿愛國激情的演講後,陳原道在作文中寫道:「身可殺,而愛國熱血不可消;頭可斷,而救國苦衷不可滅!」表達了濃烈的家國情懷。

(12/26)本次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改造後,上版展陳的179位烈士中有16位是女烈士。湖南益陽人黃勵就是其中之一。1925年10月,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成後,她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投身到革命鬥爭之中。1932年7月,黃勵在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時不幸被捕,解來南京,關押在南京憲兵司令部看守所。在獄中,黃勵在牆上寫下「雨花臺,雨花臺,紅骨都在那裡埋!」以表明自己的革命意志。圖為,展館內的放映廳正在播放關於烈士黃勵的革命事跡。

(13/26)雨花英烈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長期潛身敵營、深入虎穴,憑著大智大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冷少農,就是這樣的一位潛伏英雄。他是貴州甕安人。1925年赴廣州參加革命,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期間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作為中共中央軍委系統秘密黨員,冷少農利用與何應欽的同鄉和師生關係,於1928年秋先後打入南京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軍政部任秘書,為我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獲取大量重要的軍事情報。圖為烈士冷少農的展板。

(14/26)烈士郭綱琳出身於江蘇句容一個大戶人家。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任共青團上海閘北區委書記時,不幸被捕,解來南京。郭綱琳被捕後,法庭對郭綱琳進行公開審訊。當法官指責郭綱琳犯了「危害民國」「破壞睦鄰」罪時,她從容不迫,義正辭嚴的怒斥法官,使法官們目瞪口呆,審判現場觀眾鴉雀無聲。這是上海《大美晚報》關於郭綱琳在法庭上的報導,稱讚她:「態度之從容,為從來犯人中所罕見」。

(15/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三單元:八挫八起,擎旗不倒。1927年到1934年,處於國民黨統治中心的中共南京黨組織遭到8次大破壞。敵人的一次次破壞,都沒有撲滅革命的火焰。在殘酷的鬥爭面前,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擦乾身上的血跡,高舉起革命的旗幟,義無反顧,前僕後繼,腥風血雨中,南京黨組織巋然挺立。

(16/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四單元:風華少年,青春壯歌。青年學子中的革命者,是雨花臺烈士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大多是在求學階段接受革命真理,加入黨團組織。在共產主義信仰的引領下,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革命鬥爭。在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他們對革命事業表現出了無比的熱愛和堅定的自信,不為任何威脅利誘所動,堅決戰鬥到底,並為之獻出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齡最小的只有16歲。他們的壯烈犧牲,彰顯了共產主義信仰無比強大的力量。圖為代表性群體就是「曉莊十烈士」的展板。

(17/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五單元:黃埔英華,取義捨生。陳列9位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從1期到6期都有。

(18/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六單元:親密朋友,肝膽相照。陳列鄧演達國民黨左派、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鄧演達的革命事跡。

(19/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七單元,也是本次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改造的亮點之一:長夜星空。在展館的中堡,用燈箱形式集中展示一整面牆50位烈士的生平事跡,寓意這時期犧牲烈士之多。LED燈營造出的「漫天星光」的效果,象徵每位烈士個體所散發的信仰之光,閃耀在漫漫長夜,照亮革命道路。中堡營造的蒼穹頂上,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呈現出烈士英容,與星光交融,供人瞻仰。

(20/26)圖為烈士羅登賢塑像,他的展位被安排在基本陳列廳第三部分「奮起抗戰,中流砥柱」的第一單元,標題為率先禦侮救亡勇士。羅登賢,廣東南海人。他參加過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時任工人赤衛隊隊長。先後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

(21/26)九一八事變後,羅登賢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他領導東北人民進行抗日武裝鬥爭,開啟了黨領導的東北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在北滿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會議上,羅登賢提出:「任何人不能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恐懼動搖分子,就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條件極為困難,羅登賢在任職期間,先後派出百餘名黨團員赴東北各地創建抗日遊擊隊,聯合一切抗日愛國力量,並抽調骨幹到義勇軍部隊建立黨的組織。這一時期創建的抗日武裝,成為後來東北抗日聯軍的基礎部隊。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復原的羅登賢讀報場景。

(22/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三部分第二單元:全面抗戰,華中幹城。陳列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南京周邊堅持抗戰的新四軍戰士和抗日民主政府的負責人。

(23/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三部分第三單元:血灑雲嶺,皖南三烈。陳列在皖南事變中犧牲、遺骸遷葬於雨花臺的項英、袁國平、周子昆三烈士。

(24/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四部分「迎接黎明血沃新天」。主要展示了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28位烈士的事跡,分四個單元「軍旅英傑獻身決戰」「潛伏英雄奇功殊勳」「文化尖兵扛筆作槍」「最後鬥爭破曉曙光」分別展示在戰爭前線、隱蔽戰線、文化戰線以及學生運動中的烈士。

(25/26)圖為北平五烈士被拉去刑場的場景復原。

(26/26)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改造後的緬懷廳,這裡的9件烈士遺物模型,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雨花英烈用青春和生命喚起民族覺醒和崛起的壯麗偉烈的人生,感受他們熾誠的「初心」,他們身上閃耀著的的理想信念光芒,是我們後來者前行的坐標。

相關焦點

  •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用「沉浸式講解」 獻禮七一
    中宏網江蘇6月30日電(記者 萬紅琳 孔巍) 為慶祝建黨99周年,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首創"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30日正式上演。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社教部副部長郭琦表示,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推出沉浸式講解,改變了大多數紀念館"圖片+文字+實物"傳統展陳方式,把可感可觸的真實史實還原進場館,"讓歷史'活'起來,讓觀眾通過沉浸式互動感的參觀體驗獲得內心的震撼,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她透露,沉浸式講解首演之後,在技術條件成熟時,將每月定期面向觀眾推出幾場。
  •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小雨滴」志願服務隊
    組織名稱: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小雨滴」志願服務隊  成立時間:2006年  註冊志願者人數:200人  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時數:3000小時(2019年)  人均開展志願服務時數:25.8小時  組織負責人:趙永豔  經常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雨滴課堂」、「小雨滴」志願講解、「小雨滴」紅色文藝展演  主要事跡: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小雨滴」志願服務隊是在雨花臺從事志願服務的志願者組織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上一期|們一起走進秦淮河看看夢中的金朝六粉本期|我們走進世外桃源的雨花臺遊玩世外桃源-雨花臺雨花臺區位於南京市西北部,其名源於雨花臺,是由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沉澱堆積而成的。怎麼玩轉雨花臺早晨,儘早趕到梅崗,之後至雨花閣欣賞古樓風光,隨後進雨花颱風景區欣賞景區美景,接著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中午時去汶萊風情園就餐,小憩一會兒,然後遊逛北部的浡泥國王墓和菊花臺公園。
  • 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令觀眾深受感染。 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供圖「我唯一的條件,就是你要承諾,要拿出來展覽,讓子孫後代都記住這個痛。」扮演張振華的演員在片尾說的這句話,讓無數人為之警醒和震撼。 「就是燒成灰,我鄧中夏也是共產黨人!」鐵窗內,「鄧中夏」大義凜然,讓勸降的「叛徒」灰溜溜地退散。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於今年6月30日創新首演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也讓觀眾深受感染。
  • 向雨花臺烈士敬獻花籃活動在南京舉行
    今年9月30日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向雨花臺烈士敬獻花籃活動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隆重舉行。
  • 走讀紅色雨花臺 童心尋訪找信仰——南京市建鄴區清荷北園社區開展青少年暑期紅色主題活動
    8月23日上午,社區組織青少年來到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尋訪英雄們信仰的偉大力量。活動中,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了烈士遺像、烈士英名錄、烈士遺物和反映先烈英勇事跡的雕塑、壁畫等內容,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犧牲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在場的青少年
  • 2020雨花臺「青少年紅色演講線上夏令營」結營啦!
    「童說英烈故事 傳承紅色精神」8月3日-7日由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主辦、耳朵裡的博物館承辦的2020雨花臺青少年紅色演講線上夏令營結營啦500人次作業提交120+演講視頻作品與以往兩屆不同這次夏令營有4個突出的特點順應常態疫情防控形勢,改變以往線下授課的方式,將所有課程轉變到線上來,使用在線直播、平臺互動、微信社群交流的方式,既規避了線下營員聚集的風險,又延續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重點打造的
  • 話劇《雨花臺》舉辦劇本朗誦會 臺詞多出自烈士原話
    話劇《雨花臺》不僅傳遞了正能量,故事情節也特別吸引人,尤其是雨花英烈在劇中那些鏗鏘有力、震撼人心的臺詞,更是讓人觀劇後回味良久。  昨天,話劇《雨花臺》劇本朗誦會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來自多家單位的年輕黨員、團員深情誦讀劇本片段,還原劇中的經典場景。
  • 東北烈士紀念館「國旗·國徽·國歌展」進校園活動啟動
    為了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家國情懷,5日起,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國旗·國徽·國歌展」全景數字專題展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們在校園內就能接受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5日,東北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和省文旅廳志願者們走進哈爾濱市雷鋒小學校。展覽通過30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全面系統展示了國旗、國徽、國歌誕生的過程,及使用國旗、國徽、國歌的相關法律法規。在場師生通過大屏幕認真觀看了「國旗·國徽·國歌展」全景數字展廳,並親手操作VR等互動展示設備,近距離走進了展覽。
  • 秉承先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雨花臺烈士陵園
    8月1日,隊員李雯來到了「尋跡•築夢」的第一站—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從陵園北大門步入園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九位先烈在就義前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雕像周圍松柏常青,象徵著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整座雕像氣勢磅礴,恢宏大器,隊員們頓時感受到革命烈士們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 王俊凱朗讀雨花臺最後一名烈士——成貽賓的信件
    成貽賓當青年人充滿力量,這便是最好的中國。成貽賓這位被稱為「雨花臺最後一名烈士」的青年人又有著怎樣的一段故事呢?他的夢想是建一座三峽大壩成貽賓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陳列的最後一位烈士,倒在即將迎來曙光的黎明之前。1949年,南京解放的前4天,他在「四·一」慘案中犧牲,年僅22歲。正像他二嫂曾經說的那樣,「漂亮、聰明、和氣,學習成績非常好」,就是這位年輕的烈士留給我們的永遠記憶。
  • 雨花魂•清明祭,190位烈士家屬在南京雨花臺憑弔親人
    來自50多個雨花臺烈士家庭的190位家屬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敬獻花圈,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對親人的哀思。他去世後的第四天,南京就解放了,他被譽為雨花臺的最後一位烈士。成貽賓寫給未婚妻的一封書信在央視節目《信中國》中被朗讀,信中提出的「新生十條」引發當代青年強烈共鳴。
  • 聞名遐邇的雨花臺景區
    雕塑後面是當年國民黨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為「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雨花臺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毛主席書寫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這是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綜合全國各地578個草案後定稿的。
  • 南京遊記:雨花臺,老門東,瞻園,夫子廟,江南貢院,科舉博物館
    第一站打卡景點—雨花臺。我看了阿寧做的攻略,上面寫著,雨花臺是每個去南京愛國人士必去的地方。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歷史的味道,謹記歷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看完紀念館轉過身,哇,這邊有花鐘哎,是真的鐘啊,我要拍一個!然後因為撐著傘,就隨手擱在了眼前的花壇上,因為風實在是太大了,一瞬間我的傘就被吹進了水池裡,想著去撿起來。然後傻眼了,四周都是花壇沒有入口,然後恰逢一個大哥看到這一幕,好心的幫襯著我撥開叢林,然後就有了如圖那一幕,真的特別感謝熱心的大哥。要時刻注意你的傘哦,可能一不注意就翻臉了。
  • 「馬克思主義·青年說」首次走進職業技工類院校 聽未來的大國工匠...
    這也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說」首次走進職業技工類院校。活動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校園沙龍活動以「胸懷工匠心、出彩人生夢」為主題,分為「初心誦向經典致敬」「工匠心用技能築夢」「愛國心紅色基因代代傳」「『學習打卡我來了』線下專場活動」四大篇章。在第一篇章「初心誦向經典致敬」中,技師學院青年師生代表分別朗誦《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節選)》和《閃耀吧!青春的火光》,重溫經典,感受信仰的力量。
  • 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終於竣工,來來來,讓我們先睹為快!
    走進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先睹為快 改造後的大別山革命烈士紀念館會有哪些變化和亮點,接下來我們跟著記者的鏡頭一起去參觀一下。 記者 李勝男:一走進二樓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大的祭祀臺,這個祭祀臺可以在每年祭祀的時候供參觀者自發的獻上鮮花,我身後的大屏幕一直在不停的滾動播放各位烈士照片和名字,但是更多的烈士們,他們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照片,這上面有段話觸動人心,寫的是你的名字不詳,你的事業不朽,我們想無論烈士有沒有留下影像資料,他們的事跡,他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熱血燕趙|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
    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在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走進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第一展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靜靜傳頌著熱河兒女可歌可泣、救亡圖存的抗戰壯歌。1934年4月,中共京東特委委員王平陸與孫永勤取得聯繫,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日主張,並建議其將民眾軍改編為抗日救國軍。整編後,隊伍分兵三路,在長城沿線一帶痛擊日軍。
  • 雨花臺位於南京中華門南,是南京的紅色旅遊景點
    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烈士事跡陳列館,陳列了許多當年戰士們的書籍,手稿,衣服,寫作工具。雨花臺下常流水,小風吹動水波動。直奔忠魂亭,到達忠魂亭最頂能夠看到烈士陵園紀念館全景。站在烈士紀念館臺階上能夠看到忠魂亭全貌。雨花秋意雨花臺,丹楓紅火,銀杏金黃。古往今來,正道滄桑。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聖臺。基本上沿著中軸線走。
  • 龍華烈士紀念館推出全國首個無劇場話劇 創新浸潤式「四史」教育
    龍華烈士紀念館推出全國首個無劇場話劇 創新浸潤式「四史」教育 2020-05-20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