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基友去電影院看了電影《快把我哥帶走》(以下簡稱:快哥),是基友請我看的,他說他看過原作動畫,非常好看,所以十分期待這部電影,於是當天晚上我和他興致衝衝進了電影院看完了這部電影。然後......
然後我迫不及待補完了它的原版動畫與漫畫(還在更新中),看完以後我思考了很久才開始動筆決定負責任地好好評一評這部電影在我看完之後,我的感受。
我給出的結論是: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不是一部純正血統的《快哥》漫改電影。
首先我要稱讚一下這部電影,男女主演技在線,劇情有伏筆有隱喻,整個觀影體驗十分順暢沒有任何略顯突兀的地方。作為8月份的國產電影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只是......走出電影院後我的大腦一直瀰漫著一個問題:這真的是《快把我哥帶走》嗎?
廢話當然是啊!原作者都為電影大肆宣傳呢!可是當年看《快哥》時那種從頭到尾笑到岔氣的輕鬆感在電影裡卻以如此催淚的方式展現,《快哥》不是喜劇嗎?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覺得我太狹隘了,首先我知道喜劇不代表讓你從頭笑到尾,今年的黑馬作品《我不是藥神》、《一齣好戲》還是喜劇呢,可是當你看完你確定你是全程大笑著看完這部作品的嗎?喜劇僅僅是它講述故事時的大體基調,當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呈獻給觀眾的時候,他不希望我們看完傻笑就完事,該嚴肅的地方就要嚴肅,該難受的地方你不難受就不和邏輯,這個主題就深化不起來,只有在關鍵點觀眾跟著角色一起感同身受當等到大圓滿結局的時候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才會如此真實,影片真正想告訴你的話你才能好好記住。電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它更是藝術表現方式的一種,那些讓人看完揪心的喜劇你可以認為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喜劇,但是那些讓人從頭笑到尾最後什麼也記不住的肯定也不是什麼好作品。
《快把我哥帶走》漫畫的主旨就是搞笑,因為作者幽靈其實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出自漫畫番外篇:姐妹花登場),他們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加上自己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做出了《快哥》,可是經過我查資料發現,姐妹二人創作這部作品的時候正是她們最艱難的日子:父親罹患癌症臥床不起,面對這一天大的災難,姐妹倆驚慌失措心情沉重,直到有一天父親故意逗女兒們笑,並且向女兒們表示自己要努力活久一點。生病的是父親,而父親卻在想怎麼逗女兒們笑,那一刻姐妹倆發現能讓人笑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滿載姐妹倆對抗命運的決心的笑能量的《快把我哥帶走》正式連載了。
所以,雖然是全程爆笑的搞笑漫畫,但細分析故事的大背景其實是比較沉重的,父母離異,時分時秒兄妹倆獨自生活,時分時秒父母離異對應的可能就是作者姐妹正在經歷父親患癌症住院的處境。這種沉重在漫畫回憶篇裡體現得最明顯,詳細描述了面對父母離婚的殘酷現實時,兄妹倆的痛苦抉擇,而最後作者在描繪這段歷史的時候依舊用了搞笑的敘事手法,雖然同樣心疼,但是討巧的搞笑橋段弱化了悲傷,像極了作者當時從鬱鬱寡歡到重新振作笑對人生的戲劇轉變。
那一話之後當觀眾們了解到真相再回望自己過去看過的前幾十話搞笑溫馨的日常頓時心裡不禁會泛起一小層漣漪小小地揪了一下心。或許每一個笑得天真燦爛的人都曾深埋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希望每一個笑得天真燦爛的人都不曾深埋一個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上一秒還在嬉笑怒罵,一經提及就馬上變脆弱不堪。
《快哥》漫畫和動畫對傷心往事情節同樣用喜劇的效果處理,讓我們觀眾能做出一邊心疼一邊笑死的詭異表情,這也是作者姐妹倆在創作《快哥》時的真實寫照:無論生活怎樣艱難去做些讓自己笑的事情吧,比如看看漫畫!這也是《快哥》作者幽靈潛意識想表達給觀眾或者說給自己聽的東西。
接下來說回電影,它的敘事風格就很直率了。前期哥哥各種整蠱妹妹讓你笑死,埋足伏筆,然後劇情通過妹妹對哥哥徹底失望許願哥哥不存在開始轉折,在新的沒有哥哥的世界裡,妹妹以一個旁人的角度慢慢明白了哥哥從小到大一直以來對妹妹從未減弱的關心與愛。誤會不攻自破並在結尾的火車站臺將這種情緒推向高潮,隨後電影戛然而止,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原著漫畫裡大篇幅是在描述兄妹倆與朋友們之間的搞笑日常,父母離異這條線僅僅在幾話中有體現。電影版裡將漫畫裡僅僅幾話的回憶篇內容經過改編做成主線。而且感情基調很明顯,就是要做出感人至深的效果,沒有漫畫版裡那種剛想哭然後一個段子讓你憋回去那樣「惡意」,這次導演就像是明擺著告訴你,來吧!大聲哭出來吧!感情升華到制高點,情緒也得到完美的釋放,不少人看到最後都淚流滿面,包括跟我同行的基友朱老師。不得不誇讚男女主的演技真的好,真實不做作,有那麼一瞬間我也想有一個妹妹啊!上一次讓我萌生這種想法還是看《緣之空》的時候......
這樣電影版《快哥》嚴格上更偏校園青春和情感催淚向,提醒我們時刻不要忽略家人對自己的深藏的愛。並沒有把主題深化到「笑對人生」的角度。所以當我走出電影的時候雖然感動一塌糊塗但是冷靜後又一頭霧水,相信很多人也會有跟我一樣有下面這個想法吧:
我還以為可以抱著看《快哥》漫畫那樣輕鬆的心情看完這部電影呢。
我走進電影院就是衝著能看一眼真人版的賤哥萌(猛)妹爆笑又暖心的日常,開頭看的時候還是挺開心的,到了電影中後期我發現味道不對了,最後果然是以感人至深的結局收尾。這樣的安排也不是不好,畢竟電影在搞笑與催淚的平衡點把控得很到位,過渡自然即使我潛意識感到「被騙」也絲毫沒有生氣,不像隔壁公墓電影,你說給觀眾驚喜可以,但是這個劇情是不是太有點霸王硬上弓的感覺?這都哪跟哪啊?而且前期鋪墊幾乎沒有,突然說給觀眾驚喜我猜他們只是給「玩砸了」找一個好聽的藉口而已,觀眾進電影是更喜歡看主角團的日常還是你說的驚喜你們心裡沒有13數嗎?......
出於整部電影整體的優秀,我在即使想衝動吐槽一番的地方也及時剎車。但是真心話我還是想說,預告裡一派歡樂氣息,周末結束了繁忙的工作本來想著看一些輕鬆的東西放鬆一下心情,結果出電影院哭得稀裡譁啦,我記得我是來放鬆來的啊?
是,我們可以在流淚後珍惜身邊一些的事物,改變自己的一些偏見。但是社會壓力這麼大,能不哭咱可以用不哭的方式解決不?我喜歡《快哥》漫畫最大的一點就是漫畫裡時分時秒同樣就是電影裡大肆悲情渲染的離異家庭(等等好像就是同一個角色......)可是他們經歷這些的時候,你不會看到在那種沉悶的情緒中沉浸太久,這一篇泛點淚花,到下一篇又跟著忍俊不禁的故事笑出聲來。無論何時哪怕在艱難困苦的關鍵時刻都可以笑著面對下去,因為這,才是生活的常態啊!
讓觀眾忘記身後的苦惱,開懷大笑是幽靈畫《快哥》的初衷,如果這一初衷可以在電影版裡得到傳承我想我也不會心情複雜打開電腦用拙劣的文字寫下一大片不知所云的文字了。對於沒看過漫畫的小夥伴我強烈推薦你去看,國產電影近幾年難得的佳作!而如果是原著漫畫動畫的粉絲你在觀影前要做好準備,因為電影講述的是漫畫外很少提到的兄妹倆內心最柔軟的位置,最讓我們心疼的那段故事......
假設電影與漫畫是同一個宇宙的事件,那麼故事時間線以漫畫的時間線為基準應該是發生在漫畫之前,也就是兄妹倆的親生父母還沒有離婚的時間。電影裡時秒的表現與漫畫裡並不相同,電影中的時秒被捉弄後不僅不會打哥哥,嚴重了還會對著哥哥哭鼻子,這和我在漫畫裡看到的暴力妹妹大相逕庭。起初我還在吐槽哎這人設不對啊!時分這麼過分了時秒這麼還不揍他啊?其實在漫畫裡時秒小時候是一個十足的可愛蘿莉,十分依賴哥哥更別提暴打哥哥了,而電影版裡的時秒有著幼年時秒擺在臉上的依賴哥哥的影子(漫畫裡別看時秒揍哥哥很兇,其實外強內弱的她最依賴的還是哥哥),又有漫畫時秒中被捉弄後無可隱藏的怒氣。現在結合兩部作品的時間線可以推斷時秒是在父母離婚後改變的性格,而電影版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那個時間。
可是這樣的推斷其實並不是天衣無縫的,電影裡有一段時分威脅時秒把她喜歡開心哥的事情告訴爸媽的橋段,可是漫畫裡時秒喜歡開心是在父母離異後學校食堂裡的一次邂逅發生的,所以如果較真起來的話也可以說電影版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兄妹的故事,以上只是我不負責任的推測。
即使是用了同一個世界觀,同一個主角。同樣的故事,用與漫畫原作不同的方式敘述的話,嚴格意義上就不能算漫改,許多原作黨是以看原作漫畫的心態去的,結果雖然很好看但是原作黨可能心裡總是會在屏幕全黑後感覺有哪裡不對勁。我覺得,如果電影的結尾是以兄妹倆排除萬難後又開始嬉笑怒罵的生活承接漫畫的搞笑氣氛那我可能還會比現在更能接受一點。原作黨的話可以不用當做漫改電影去看,或者說當作一個新故事來看吧!
其實,電影描述的也是漫畫背後真實而無力的真相吧!畢竟二次元和三次元是有差別的,回歸現實,就要面對現實,在人生中為了給身邊的人幸福往往付出的代價比收穫的喜悅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