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認識自我

2021-01-15 古典系娃娃

我是

我穿行在生命的走廊,

回顧過往,

從來不關注他人的方向,

卻總在迎合別人的目光。

外界的改變,無法左右我的生活,

影響時代的改變,由我自己創造。

有時我贏了,其實卻輸了。

有時我輸了,反而還贏了。

我所講的故事,只有我才能講,

我與恐懼、失敗為友,不斷地成長。

我是一隻天鵝,

卻無法證明自己,

於是,我將過往一一埋葬。

要想成為自己,

需要的時間很長。

知道如今,

我終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我是內莉,我投資自己。

這是《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的作者內莉.加蘭自己寫的並記錄在書中的一首詩,內莉的這首詩想要強調的是「投資自己」,而我卻僅關注了兩個字「我是」。

提到「我是」兩個字,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個西方哲學三大終極問題。簡單理解就是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樹立目標,這樣人生才不會迷茫。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簡單的來說就是「我是誰?」。

人們在問我是誰的時候,一般應該是處於迷茫期或者是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在這種時候其實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去得到「我是誰?」的答案,也得不到很準確的答案。我們應該做的是嘗試著調節自己的心態,放鬆一下自己,要是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快,可以給自己放個假,做一些自己以前想做沒有做的事。也可以為自己充電,來迎接新的挑戰。而當自己的心態調整到可以冷靜的思考的時候,我們再來思考「我是誰」

正確認識自己,可以從四個方向來進行。一是通過分析自我來認識自己,二是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三是通過社會層次比較來認識自己,四是通過在社會上的實踐來認識自己。

首先是分析自我,分析自我說白了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從自己的相貌、身材、穿著打扮、自己的需要、性格、興趣、能力、氣質、意志等方面來進行分析認識自己。

其次是他人的評價,通過所接觸的人群對自己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當然一些太過偏離事實的評價我們也可以拒絕接受。

再次是社會層次的比較,這個也是自己主觀的行動,通過與自己同層次,甚至是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比較來認識自己。

最後是社會實踐,通過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根據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來認識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及時的查漏補缺並通過具體的活動分析自己的表現及成果,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其實是為了強大自己的內心,什麼樣的內心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的內心是寬廣的,那麼你眼前便是碧海藍天, 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世界上最廣闊的地方;而如果你的內心是狹隘的, 那麼你的眼前便是擁擠的小胡同,所生存在的地方永遠是黑暗見不得光的。 認識自己,別忘了最初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無論生活給予你多少苦難,都不要忘記最初的自己。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我是誰?心理學家對自我認識
    我是誰?你知道麼,你是誰?姬無命嗎?不,這只是個名字,一個代號你可以叫姬無命,我也可以叫姬無命,他們都可以。把代號拿掉之後呢,你又是誰?這是呂秀才的經典臺詞,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心理學家們認為的「我是誰」。
  • 《認識自我》:你是誰,就會做什麼事
    她說這個朋友現在換了一家公司,依然在做最基礎的文員,然後朋友告訴我,我看出來了,她這輩子就這樣了。原來朋友說,自己對她說,讓她學一些東西,可以更上一層樓,可是朋友卻說,自己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也不想再進一步。於是她始終在自己的崗位,做在每天都熟悉的工作,後來因為覺得工資太低了,於是換了一家公司。雖然工資高了點,可是只高了三百。
  • 我是誰?自我意識是什麼?
    我是誰不知是從何時起,我們有了「我」的感覺。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孩童時期的我正在衛生間企圖用水帶走這個夏天的炎熱,當水划過我的脖頸時,我突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我是誰?我不禁低下頭,凝視著我的雙手,為什麼我有手的感覺,我知道寒冷,知道炎熱,知道陽光的絢爛,知道水滴濺起的花朵。
  • 如何認識自我
    「我不喜歡當老師,其他的感覺都行」「我覺得你可以去做幾個測試,了解一下自己,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覺得都差不多啊」他的話讓我想起當年我高考完填志願的時候,也是這樣。以為自己知道了自己的喜好,但是其實只是看著專業名字百度知乎了一下,覺得還不錯,就填了志願。
  • 160.自主自為——自我認識:增強職業的自我意識(一)
    教師在自我成長與發展中要做到自主、自為,首先要認識自我,不斷增強職業的自我意識。認識自我,不斷增強職業的自我意識,說到底,就是要懂得「我是誰」?「我是誰」?這是一種哲學的追問,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叩問。「我是誰」?這個問題似乎太簡單,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細細思考和分析過。「我是誰」?從職業的角度說,「我」是一名教師。但如果進一步追問:「那教師又是什麼?」我們又該怎樣進一步回答?此時,許多人也許會搬出歷來的一貫的說法——教師是人類科學文化的傳遞者,是年輕一代成長的培養和教育者。
  • 自我 我是誰?自我認同的核心要素!
    自我認同,很大程度上與「我是誰」有關。「我是誰」到底意味著什麼?
  • 認識自我,找回自己
    儒家文化重視人與人的關係;西方文化關注人與自然、社會、宇宙的關係;佛法重點探討人與自我的關係。如果不認識自我,很難平衡人與人的關係,也很難處理好人與自然等關係。所以在三種關係中,處理好人與自我的關係最為重要。
  • 陳嘉映 | 自我:誰是主人?誰是僕人?
    雖然這些說法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實自我這個說法還是有一點哲學含義,或者有一點文青感覺吧。我年輕的時候在農村呆過好多年,農民至少在那個時候,沒聽誰聊天的時候自我自我的,這還是一個蠻重要的現象。當然我在農村的時候時間比較早了,也許現在的農村青年估計說起「自我」來會相當熟悉,或者至少聽到它不會覺得很陌生。
  • 心理學:人們在認識「自我」時,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指出,人只有融入到群體中之後,才有了「你、我、他」的區別。如果個體只是單純的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社交,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自我」。但同時也能看到,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例如:「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那樣的人」,「我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個體的自我形象在否定他人中,被逐漸地確立起來。
  • 心理學:人們在認識「自我」時,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
    自我形象總是在否定他人中,被逐漸地確立起來。人們在認識「自我」的時候,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指出,人只有融入到群體中之後,才有了「你、我、他」的區別。如果個體只是單純地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社交,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自我」。但同時也能看到,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例如:「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那樣的人」,「我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個體的自我形象在否定他人中,被逐漸地確立起來。
  • 思維導圖|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正確認識自我,才有利於自身的發展,正確認識他人才能找到良師益友,今天小編用思維導圖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自己,了解一下自己的朋友。首先,認識自我。這個是我用迅捷思維導圖給自己的一個明確定位,我叫什麼,我年齡是多大,我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我有什麼優缺點。如果你不了解你自己,只是迷迷糊糊過一輩子,實在枉費這一生。要知道上天給你最好的能力就是能認清自己、發現自我,並由此確定自己這一生的方向。其次,認識他人。
  • 面試成功第一步——認識自我
    【導讀】華圖寧夏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面試成功第一步——認識自我,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那麼,同學們如何做到「認識自我」呢?一般來說,「認識自我」就是認識到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個人能力,這對一個人將來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或有所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文職面試時考官通常會從求職動機類題目中間接考查應試者的自我認知及對崗位的求職意願。   求職動機考查的是對自己的了解和認知、以及自我評價的能力,是情商(EQ)的表現之一,強調對自身進行清晰的自我定位,也是個人職業與事業生涯的起點。
  • 認識自我的途徑,我命由我不由天-巴納姆效應
    從此認為它是偽科學,還提到如果人們要繼續在科學研究中取得成就,那麼公眾對這一差異的清晰認識至關重要。在科學和偽科學之間進行決策,並且決策應基於現實世界,而無需藉助神秘的算命和其他原始的預言形式。自我覺知這裡就包括了一個世界上的一大難題:認識自己。
  • 我是誰?哲學上的一個有趣的問題——「自我」和「本我」
    笛卡爾的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如果可以懷疑其他一切的存在,是否是幻覺,或誰在捉弄我使我認識不到真相。但由於我在思想,所以我才有可能提出問題。所以我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按照休莫的思想,笛氏的自信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淺談自我同一性
    這種叛逆的過程,其實是青少年自我完善的一個關鍵而重要的階段,與其抱怨和責備它,不如了解它並且更好地面對它。青少年時期,孩子對自主性有了更多要求和探索,希望在生活中更加獨立並且掌握更多自主權。在努力追求自主性的過程中,有時會產生自我中心主義。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可能有自我熱衷,認為全世界都在注意自己,對權威充滿了批判精神,不願接受批評,並且很容易指出他人行為的錯誤。
  • 主題書單 | 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系列
    從結構上來看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活動機能;從內容上來看,自我意識分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意識,主要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 消除自我厭惡感:正確認識並悅納自己
    一、在認識自我方面的幾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自我期待跟自我評價的落差太大,這一類人特別容易自我否定,易自卑,也不喜歡自己。可能你的自我評價不低,但是你對自己有著完美期待,而你的自我期待遠高於自我評價,這樣就不平衡了。自我期待應該是你通過努力,可以去達成的,有動力,又不會太挫折。
  •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也許是智能的最高形式
    這就引發我們思考一種可能性:在複雜社會中生存要求我們能夠理解他人,而自我認識這種特殊的能力也許是前者帶來的一種副產品。儘管如此,與對環境中其他有生命或無生命的對象進行預測相比,自我認識仍然存在一些本質區別。對自我的認識和理解是一種知識。在決策過程中,這樣的知識可以用來預測各種行為的結果。決策的性質和複雜程度決定了作決策需要什麼類型的知識。自我認識在社會決策中不可或缺。
  • 「你是誰?」我學習的自我介紹模版和工具包分享給你
    一輪自我介紹,我發現班級群裡隱藏著很多高手,哪怕記不住,線下見面,打開自我介紹,瞬間對一個人有直觀的認識。 想要做一個好的自我介紹並不容易,你需要在介紹完畢後,讓其他人對你有一定了解,並且信任你。參加一個活動或者社群、線下面試,甚至相親,都需要做自我介紹,有一些社群的模版是這樣的,主要包含「我是誰,來自哪裡,從事什麼工作,能夠提供什麼資源,想要解決的問題」這幾項內容。 各人理解不一樣,自然寫出來的效果也千差萬別。
  • 家有青少年(5):青春期的自我認識
    青春期是一個人最初也是最頻繁的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階段。青少年在「我是誰」的思考和摸索中,逐步形成系統的對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成年人的自我身份認同感的基底是在青春期時形成的。青春期之後的人生的經歷和認識,會對早期構建的自我身份認同感有所影響和改變。但是,如果沒有系統性的介入或重大事件影響,它的基本輪廓會一直在成年期延續,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動。可以說青春期是自我身份認同感構建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