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律丹暑假回國期間開了一家麵館
中午飯點到了,看著店裡冷清的場面,盧濤有些擔憂。
7月23日,女兒黃律丹的麵館試營業剛好一個月,但也是女兒在店裡的最後一天。幾個月前,黃律丹執意籌錢開起了這家小麵館。但7月24日,她就乘機返回新加坡參加大學畢業典禮,隨後去美國留學。
麵館的生意卻要繼續下去。黃律丹反覆叮囑父母,這是她的心血、她的夢想,除非虧空到30萬,否則不能關店。
90後姑娘的小麵館
讓人有點「搞不懂」
渝北區金開大道愛琴海購物廣場旁的商業街上,有一處「別致」的所在。
黃律丹是大廚,還經常客串收銀員。
深紅色牆底,擺上了很多小女生的擺件——其實是卡通形象的調味罐,遠看以為是一間酒吧。它的名字和logo都令人費解——名喚「鍋幾」,logo是一隻貌似海鷗的東西,旁邊配上一隻魚,外面用一個圓和正方形框了起來。
以上是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與黃律丹的對話:
為什麼叫「鍋幾」?
好聽啊。
Logo的寓意是?
這是我4歲時的畫,從中抽取了一部分。選它就是因為好看。
就沒有點內在的含義?
呃……如果非要說含義吧,圓和方就代表了中國文化。不是嗎?
像一個銅錢。或者是銀行的店招。
……
黃律丹看起來還有幾分稚氣,但充滿倔強的味道。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和她的聊天,就這樣「無釐頭」地展開了。
包括她在內,店裡總共3位員工。她是老闆,也是主廚,偶爾也負責收銀;她的合伙人是她的表妹,一位剛高中畢業的女生;還有一位50歲左右的阿姨,主要負責清潔。
至於黃律丹的媽媽盧濤、爸爸黃朝一,雖然一有空就在店裡幫忙,但只是「編外人員」。當天,是黃律丹的最後一班崗。
黃律丹為客人煮麵,盛面的不是碗,而是偌大的生鐵鍋。
鍋幾和其他小麵館有諸多不同。比如,盛面的不是碗,而是偌大的生鐵鍋;比如,所有的面都要用高湯來煨,而不加一丁點味精……
「鍋重,而且太燙,不適合快餐式的小面。」
「重慶人喜歡麻辣、口味重,沒有味精,吃起來不過癮。」
「你弄得跟酒吧一樣,陽春白雪的,人家都不敢進門了……」
「你做過市場調查嗎?吃麵的人是怎樣一個群體?收入水平怎樣?男的多還是女的多?」
因為理念的不同,盧濤和黃律丹免不了爭執,但從來沒有「打敗」過女兒。後來,盧濤乾脆一波波把親戚朋友請來試吃,並充當自己的「援軍」,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
作為一個極具個性的90後,黃律丹和他們的對話,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
從新加坡到重慶
一直都夢想開麵館
黃律丹,1996年生人,有著90後的典型特質。有人說,90後的特點是自信又脆弱、自私而敏感,有很多成年人難以理解的古怪嗜好,叛逆且乖張。
喜歡烹飪的黃律丹自己研究的牛肉麵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一位韓國教授在演講中,把90後定位為「中國最可怕的一代人」——自由奔放的想法、總是站在科技最前沿、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據說,只有不到50%的韓國、德國、美國的年輕人對未來樂觀,而中國的90後中,有50%以上對未來樂觀——這讓這位韓國教授感到害怕。
事實上,無論怎麼定義90後,都不甚準確,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黃律丹就是一個典型的90後。她做的一切,都打著90後的烙印,都在向這個世界宣示90後的與眾不同。
還是說到小麵館這個事兒上來。
「動手做美食是一種享受,是用我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對話。」黃律丹說,在新加坡留學時,她曾經管過整個宿舍一周的夥食,大家準備食材,由她掌勺。食物吃進別人的嘴裡,換來的是由衷的滿足和自豪。
於是,她萌生了開麵館的想法。
有一次,盧濤出差到新加坡,順便看望黃律丹,同行的還有重慶一位餐飲界的大佬。大家自然會聊到餐飲,也聊到了孟非小麵館。黃律丹一下來了興趣,「我也要在新加坡開一家。」
「小孩子,好好讀書才是正道。」盧濤連忙打斷了。
但這個夢想,一直深埋在黃律丹心裡,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持續地長大,快要開出花來了。
2018年6月,黃律丹的本科學業完成,回國休息。開小麵館的夢想,又再度排上日程。
「你不是還要出國讀書嗎?」盧濤問。
「我到美國攻讀研究生,選的專業就是創新創業管理。自己動手開一家店面,就是最好的實踐。」黃律丹說。
「店是開起來了,你走了怎麼辦?」
「接著開。除非虧到了30萬。」
想改變江湖小面
實現重慶小面的標準化
說幹就幹。從選址到裝修到物料採購再到味道,都是黃律丹和「合伙人」一起在一個月內搞定。箇中辛苦,冷暖自知。
黃律丹的麵館是她自己一手裝修的
「她的學歷不差,好好讀完書,找個工作。說遠一點,再找個合適的丈夫,這才是好歸宿。賣小面,這是自討苦吃。」盧濤說。
起初父親黃朝一也反對,但見黃律丹每天都樂於其中,倒也不那麼計較了。
反對的理由很簡單。盧濤和丈夫都曾在銀行供職,黃律丹的婆婆是醫生,外公、外婆是公務員,全家人都想她找個穩定體面的好職業。
但這不是黃律丹想要的。她想嘗試一種可能——讓江湖化的小面能標準化,而只有標準化才能做大,才能走向全球。
「我想開的不是一家街邊的板凳面。針對的客戶,也不是為了果腹隨意將就的人群。」黃律丹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店面的位置處於新興的商業街區。隨著商業街人氣的增加,她可以搭上順風車。她所面對的客戶,是前來街區消費有一定購買力的人群,他們對用餐環境、食物的質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健康生活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重味精、大油的食物越來越不受待見。特別是年輕女性,他們是商業街消費的主力軍,也是保持健康和身材最執著的群體。所以,即便重慶人口味頑固,她所堅持的綠色、健康的小面一定會有自己的細分市場。
再次,她對自己廚藝有自信。她粗略統計並分析了試營業後的數據,雖然總的客流量不算大,但回頭客的數量超過了20%。
「這證明,我的小面是能得到認可的。」黃律丹說,與開業時相比,現在的客流量明顯是呈上升趨勢的。她還推出了親手製作的雙皮奶、酸梅湯,這是近期她去一家著名甜品店「取經」而來的,幾乎可以亂真。她認為,這些附加小吃,都有可能成為鍋幾的特色。
食客周先生是店裡的回頭客,幾次到這裡購物,都選擇在這裡點一份牛肉麵。周先生說,自己並不喜歡大麻大辣,這裡的牛肉燉得很粑,麵湯鮮味足,回味卻不苦,看得出店主下了心思,用料考究。
胳膊拗不過大腿。盧濤只有認了。
如果算經濟帳,可能沒有啥搞頭;但如果算大帳,可能是一種不錯的投資。
黃律丹似乎從來都有些不靠譜,但卻從來沒讓父母操心和失望過。
學霸的二八定律
愛玩愛發明,和普通人不一樣
盧濤從來沒指望過望女成龍,她只想孩子能夠開心健康地成長。所以,他們從不逼著女兒上補習班、才藝班。唯一學過鋼琴,也是女兒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就停,因此反反覆覆學了三回,又停了三回。
黃律丹申請的各種專利證書
初中時,黃律丹考上巴蜀中學。重點中學學業重,作業多,孩子要完成作業很多時候要忙到深夜。盧濤卻自己給孩子開了「後門」,做不完的作業,她就給孩子「籤單」,聲明由於時間太晚,家長同意孩子不完成作業。之後,他們還同意黃律丹模仿他們的筆跡,自己籤字。
就這樣一個「放養」的孩子,卻每每創造奇蹟。每逢大考,一定發揮出色,雖然不是數一數二,但也名列前茅。
「我才不想當學霸,除了讀書,生活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黃律丹說,自上了巴蜀高中後,原本可以進入「清華北大」班,但她卻絲毫沒有猶豫地拒絕了,原因是「不好玩」「太苦」。
黃律丹有自己的二八定律——二成時間用來學習,八成時間用來「玩」。
黃律丹的玩法很多,也很另類。
她喜歡跳韓舞,雖然組的「女團」並未「出道」,但已經錄製的視頻卻像模像樣,顏值、舞技不低;她從小就喜歡打保齡球,在解放碑附近還小有名氣;她會彈鋼琴,還會打架子鼓,雖然沒有組樂隊,但已經玩得很溜……
黃律丹製作壓感電源遙控板
小學三年級時,聽到在銀行工作的父母抱怨長時間用滑鼠手腕疼,黃律丹就想,能不能把滑鼠改良一下,讓人用起來更舒服呢?
於是,她用自己的橡皮泥捏了一個滑鼠小模型,模型將滑鼠大幅度「縮小」,用手指就能操作。她把自己的模型給父親看後,得到了黃朝一的讚揚和支持。兩人一起把這個小設想畫出圖紙,還申報了外觀專利。沒想到,很快寫著黃律丹名字的國家專利竟真的申請下來了。
10歲小姑娘獲得國家專利!一時間,這成了一個不小的新聞,中央電視臺專程到學校採訪了黃律丹,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播出。
「學校還專門表彰了孩子。」盧濤自豪地拿出手機,翻出一張照片。照片是當年黃律丹就讀的大同路實驗學校大門口掛的橫幅:祝賀我校黃律丹同學設計的怪異滑鼠獲得國家專利。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就此專程向黃律丹當年的班主任、大同實驗學校的王佳老師求證確認了此事。
獲得第一項專利後,黃律丹喜歡上了發明。有一次,在家看電視,電視遙控器的電池突然沒電,想看的節目被錯過。黃律丹想,能不能做一個不用電池的遙控器呢?
這一次,已經上中學的她具備了一些物理知識,她用切割磁感線發電的原理,設計了一款用手按壓給發動機供電的裝置,並申請到了實用新型專利。
當時,重慶媒體報導了黃律丹的發明故事。之後不久,黃律丹和「按壓式環保遙控板」竟然出現在了同學們的物理練習題當中。這也讓她成了學校中的小名人。「思維靈活,動手能力強。」巴蜀中學現代教育中心主任劉勇這樣評價黃律丹。
黃律丹的發明愛好並不是心血來潮。2013年,她又發現,汽車喇叭一方面很擾民,另一方面行人聽到喇叭聲反應卻不很明顯。能不能開發出一套基於立體聲技術的車用警示系統呢?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黃律丹開始了長達4年的攻關。就連2017年春節,她和父親都是在試驗中度過。他們把車開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反覆試驗,終於找到了竅門。
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利用錄製下不同行駛狀態下汽車的喇叭聲,通過技術處理後,讓聽者產生錯覺。「這將極大保護行人的安全。」黃律丹說。目前,這項發明已經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並引起了一些汽車廠商的注意。
黃律丹製作的基於立體聲技術的車用警示系統
「生活就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嘗試。」黃律丹說,從小到大,她一共獲得了2個發明專利,5個實用新型專利,還有2個外觀設計專利。
就這樣,一邊玩,一邊學習,黃律丹一路走來。
高二那年,她報考了新加坡SM2留學項目,當時全市只有12個名額,巴蜀中學有1個名額。父母都只是抱著讓她試一試的心態,誰知道黃律丹一擊即中,考上並獲得全額獎學金。讀了一年的預科,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事研究專業,學費住宿全免。
今年,她已順利從南洋理工大學畢業,又考上了常青藤名校——美國布朗大學攻讀研究生……
夜裡10點,華燈繽紛,街上行人已不多。
生活中黃律丹很喜歡跳舞,她參加了學校的韓舞社。
「回家吧,收拾行李作準備,明天就得回新加坡了。」盧濤說。
愛好廣泛的黃律丹打架子鼓
黃律丹很是捨不得,巴不得能一手一腳打理店面,卻不得不離開。但即便遠程遙控繼續當「老闆」,她仍有信心將自己的麵店開出「花」來。
黃律丹生活照
黃律丹說:「我知道,30萬不是小數,是父母放養我的『高級模式』!錢,一定不會白花。」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 實習生 雷小瑜 文 記者 任君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