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重慶海歸女孩開小麵館 考上常春藤名校赴美留學:沒虧到30萬不...

2020-12-18 上遊新聞

黃律丹暑假回國期間開了一家麵館

中午飯點到了,看著店裡冷清的場面,盧濤有些擔憂。

7月23日,女兒黃律丹的麵館試營業剛好一個月,但也是女兒在店裡的最後一天。幾個月前,黃律丹執意籌錢開起了這家小麵館。但7月24日,她就乘機返回新加坡參加大學畢業典禮,隨後去美國留學。

麵館的生意卻要繼續下去。黃律丹反覆叮囑父母,這是她的心血、她的夢想,除非虧空到30萬,否則不能關店。

90後姑娘的小麵館

讓人有點「搞不懂」

渝北區金開大道愛琴海購物廣場旁的商業街上,有一處「別致」的所在。

黃律丹是大廚,還經常客串收銀員。

深紅色牆底,擺上了很多小女生的擺件——其實是卡通形象的調味罐,遠看以為是一間酒吧。它的名字和logo都令人費解——名喚「鍋幾」,logo是一隻貌似海鷗的東西,旁邊配上一隻魚,外面用一個圓和正方形框了起來。

以上是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與黃律丹的對話:

為什麼叫「鍋幾」?

好聽啊。

Logo的寓意是?

這是我4歲時的畫,從中抽取了一部分。選它就是因為好看。

就沒有點內在的含義?

呃……如果非要說含義吧,圓和方就代表了中國文化。不是嗎?

像一個銅錢。或者是銀行的店招。

……

黃律丹看起來還有幾分稚氣,但充滿倔強的味道。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和她的聊天,就這樣「無釐頭」地展開了。

包括她在內,店裡總共3位員工。她是老闆,也是主廚,偶爾也負責收銀;她的合伙人是她的表妹,一位剛高中畢業的女生;還有一位50歲左右的阿姨,主要負責清潔。

至於黃律丹的媽媽盧濤、爸爸黃朝一,雖然一有空就在店裡幫忙,但只是「編外人員」。當天,是黃律丹的最後一班崗。

黃律丹為客人煮麵,盛面的不是碗,而是偌大的生鐵鍋。

鍋幾和其他小麵館有諸多不同。比如,盛面的不是碗,而是偌大的生鐵鍋;比如,所有的面都要用高湯來煨,而不加一丁點味精……

「鍋重,而且太燙,不適合快餐式的小面。」

「重慶人喜歡麻辣、口味重,沒有味精,吃起來不過癮。」

「你弄得跟酒吧一樣,陽春白雪的,人家都不敢進門了……」

「你做過市場調查嗎?吃麵的人是怎樣一個群體?收入水平怎樣?男的多還是女的多?」

因為理念的不同,盧濤和黃律丹免不了爭執,但從來沒有「打敗」過女兒。後來,盧濤乾脆一波波把親戚朋友請來試吃,並充當自己的「援軍」,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

作為一個極具個性的90後,黃律丹和他們的對話,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

從新加坡到重慶

一直都夢想開麵館

黃律丹,1996年生人,有著90後的典型特質。有人說,90後的特點是自信又脆弱、自私而敏感,有很多成年人難以理解的古怪嗜好,叛逆且乖張。

喜歡烹飪的黃律丹自己研究的牛肉麵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一位韓國教授在演講中,把90後定位為「中國最可怕的一代人」——自由奔放的想法、總是站在科技最前沿、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據說,只有不到50%的韓國、德國、美國的年輕人對未來樂觀,而中國的90後中,有50%以上對未來樂觀——這讓這位韓國教授感到害怕。

事實上,無論怎麼定義90後,都不甚準確,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黃律丹就是一個典型的90後。她做的一切,都打著90後的烙印,都在向這個世界宣示90後的與眾不同。

還是說到小麵館這個事兒上來。

「動手做美食是一種享受,是用我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對話。」黃律丹說,在新加坡留學時,她曾經管過整個宿舍一周的夥食,大家準備食材,由她掌勺。食物吃進別人的嘴裡,換來的是由衷的滿足和自豪。

於是,她萌生了開麵館的想法。

有一次,盧濤出差到新加坡,順便看望黃律丹,同行的還有重慶一位餐飲界的大佬。大家自然會聊到餐飲,也聊到了孟非小麵館。黃律丹一下來了興趣,「我也要在新加坡開一家。」

「小孩子,好好讀書才是正道。」盧濤連忙打斷了。

但這個夢想,一直深埋在黃律丹心裡,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持續地長大,快要開出花來了。

2018年6月,黃律丹的本科學業完成,回國休息。開小麵館的夢想,又再度排上日程。

「你不是還要出國讀書嗎?」盧濤問。

「我到美國攻讀研究生,選的專業就是創新創業管理。自己動手開一家店面,就是最好的實踐。」黃律丹說。

「店是開起來了,你走了怎麼辦?」

「接著開。除非虧到了30萬。」

想改變江湖小面

實現重慶小面的標準化

說幹就幹。從選址到裝修到物料採購再到味道,都是黃律丹和「合伙人」一起在一個月內搞定。箇中辛苦,冷暖自知。

黃律丹的麵館是她自己一手裝修的

「她的學歷不差,好好讀完書,找個工作。說遠一點,再找個合適的丈夫,這才是好歸宿。賣小面,這是自討苦吃。」盧濤說。

起初父親黃朝一也反對,但見黃律丹每天都樂於其中,倒也不那麼計較了。

反對的理由很簡單。盧濤和丈夫都曾在銀行供職,黃律丹的婆婆是醫生,外公、外婆是公務員,全家人都想她找個穩定體面的好職業。

但這不是黃律丹想要的。她想嘗試一種可能——讓江湖化的小面能標準化,而只有標準化才能做大,才能走向全球。

「我想開的不是一家街邊的板凳面。針對的客戶,也不是為了果腹隨意將就的人群。」黃律丹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店面的位置處於新興的商業街區。隨著商業街人氣的增加,她可以搭上順風車。她所面對的客戶,是前來街區消費有一定購買力的人群,他們對用餐環境、食物的質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健康生活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重味精、大油的食物越來越不受待見。特別是年輕女性,他們是商業街消費的主力軍,也是保持健康和身材最執著的群體。所以,即便重慶人口味頑固,她所堅持的綠色、健康的小面一定會有自己的細分市場。

再次,她對自己廚藝有自信。她粗略統計並分析了試營業後的數據,雖然總的客流量不算大,但回頭客的數量超過了20%。

「這證明,我的小面是能得到認可的。」黃律丹說,與開業時相比,現在的客流量明顯是呈上升趨勢的。她還推出了親手製作的雙皮奶、酸梅湯,這是近期她去一家著名甜品店「取經」而來的,幾乎可以亂真。她認為,這些附加小吃,都有可能成為鍋幾的特色。

食客周先生是店裡的回頭客,幾次到這裡購物,都選擇在這裡點一份牛肉麵。周先生說,自己並不喜歡大麻大辣,這裡的牛肉燉得很粑,麵湯鮮味足,回味卻不苦,看得出店主下了心思,用料考究。

胳膊拗不過大腿。盧濤只有認了。

如果算經濟帳,可能沒有啥搞頭;但如果算大帳,可能是一種不錯的投資。

黃律丹似乎從來都有些不靠譜,但卻從來沒讓父母操心和失望過。

學霸的二八定律

愛玩愛發明,和普通人不一樣

盧濤從來沒指望過望女成龍,她只想孩子能夠開心健康地成長。所以,他們從不逼著女兒上補習班、才藝班。唯一學過鋼琴,也是女兒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就停,因此反反覆覆學了三回,又停了三回。

黃律丹申請的各種專利證書

初中時,黃律丹考上巴蜀中學。重點中學學業重,作業多,孩子要完成作業很多時候要忙到深夜。盧濤卻自己給孩子開了「後門」,做不完的作業,她就給孩子「籤單」,聲明由於時間太晚,家長同意孩子不完成作業。之後,他們還同意黃律丹模仿他們的筆跡,自己籤字。

就這樣一個「放養」的孩子,卻每每創造奇蹟。每逢大考,一定發揮出色,雖然不是數一數二,但也名列前茅。

「我才不想當學霸,除了讀書,生活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黃律丹說,自上了巴蜀高中後,原本可以進入「清華北大」班,但她卻絲毫沒有猶豫地拒絕了,原因是「不好玩」「太苦」。

黃律丹有自己的二八定律——二成時間用來學習,八成時間用來「玩」。

黃律丹的玩法很多,也很另類。

她喜歡跳韓舞,雖然組的「女團」並未「出道」,但已經錄製的視頻卻像模像樣,顏值、舞技不低;她從小就喜歡打保齡球,在解放碑附近還小有名氣;她會彈鋼琴,還會打架子鼓,雖然沒有組樂隊,但已經玩得很溜……

黃律丹製作壓感電源遙控板

小學三年級時,聽到在銀行工作的父母抱怨長時間用滑鼠手腕疼,黃律丹就想,能不能把滑鼠改良一下,讓人用起來更舒服呢?

於是,她用自己的橡皮泥捏了一個滑鼠小模型,模型將滑鼠大幅度「縮小」,用手指就能操作。她把自己的模型給父親看後,得到了黃朝一的讚揚和支持。兩人一起把這個小設想畫出圖紙,還申報了外觀專利。沒想到,很快寫著黃律丹名字的國家專利竟真的申請下來了。

10歲小姑娘獲得國家專利!一時間,這成了一個不小的新聞,中央電視臺專程到學校採訪了黃律丹,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播出。

「學校還專門表彰了孩子。」盧濤自豪地拿出手機,翻出一張照片。照片是當年黃律丹就讀的大同路實驗學校大門口掛的橫幅:祝賀我校黃律丹同學設計的怪異滑鼠獲得國家專利。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就此專程向黃律丹當年的班主任、大同實驗學校的王佳老師求證確認了此事。

獲得第一項專利後,黃律丹喜歡上了發明。有一次,在家看電視,電視遙控器的電池突然沒電,想看的節目被錯過。黃律丹想,能不能做一個不用電池的遙控器呢?

這一次,已經上中學的她具備了一些物理知識,她用切割磁感線發電的原理,設計了一款用手按壓給發動機供電的裝置,並申請到了實用新型專利。

當時,重慶媒體報導了黃律丹的發明故事。之後不久,黃律丹和「按壓式環保遙控板」竟然出現在了同學們的物理練習題當中。這也讓她成了學校中的小名人。「思維靈活,動手能力強。」巴蜀中學現代教育中心主任劉勇這樣評價黃律丹。

黃律丹的發明愛好並不是心血來潮。2013年,她又發現,汽車喇叭一方面很擾民,另一方面行人聽到喇叭聲反應卻不很明顯。能不能開發出一套基於立體聲技術的車用警示系統呢?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黃律丹開始了長達4年的攻關。就連2017年春節,她和父親都是在試驗中度過。他們把車開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反覆試驗,終於找到了竅門。

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利用錄製下不同行駛狀態下汽車的喇叭聲,通過技術處理後,讓聽者產生錯覺。「這將極大保護行人的安全。」黃律丹說。目前,這項發明已經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並引起了一些汽車廠商的注意。

黃律丹製作的基於立體聲技術的車用警示系統

「生活就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嘗試。」黃律丹說,從小到大,她一共獲得了2個發明專利,5個實用新型專利,還有2個外觀設計專利。

就這樣,一邊玩,一邊學習,黃律丹一路走來。

高二那年,她報考了新加坡SM2留學項目,當時全市只有12個名額,巴蜀中學有1個名額。父母都只是抱著讓她試一試的心態,誰知道黃律丹一擊即中,考上並獲得全額獎學金。讀了一年的預科,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事研究專業,學費住宿全免。

今年,她已順利從南洋理工大學畢業,又考上了常青藤名校——美國布朗大學攻讀研究生……

夜裡10點,華燈繽紛,街上行人已不多。

生活中黃律丹很喜歡跳舞,她參加了學校的韓舞社。

「回家吧,收拾行李作準備,明天就得回新加坡了。」盧濤說。

愛好廣泛的黃律丹打架子鼓

黃律丹很是捨不得,巴不得能一手一腳打理店面,卻不得不離開。但即便遠程遙控繼續當「老闆」,她仍有信心將自己的麵店開出「花」來。

黃律丹生活照

黃律丹說:「我知道,30萬不是小數,是父母放養我的『高級模式』!錢,一定不會白花。」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 實習生 雷小瑜 文 記者 任君 圖

相關焦點

  • 重慶人留學青睞美英澳 名校面試官支招如何進入常青藤名校
    外聯出國重慶公司總經理馬馭分析了當前赴美投資、留學面臨的形勢。記者 周曉雪 攝  華龍網5月11日17時37分訊(記者 周曉雪)2016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其中自費留學49.82萬人。根據重慶市留學行業協會統計,美、英、澳、加是重慶留學的首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常青藤名校備受重慶留學生青睞。如何規划子女的精英教育,提高就讀藤校機率?
  • 國際學校巡展重慶 巴蜀常春藤構學子翱翔之翼
    國際學校概念對於重慶家長相對陌生,會中宣講國際學校概念、介紹國際學校辦學特色、國際學校課程解讀、出國留學等主題貫穿巡展。據統計,國際學校的家長數量也已高達32萬,國際學校已逐漸走入更多家長的視野。國際學校優勢何在,對孩子的成長有何幫助,選擇民辦還是公立學校成了更多家庭思考的問題。講座9:30正式開始,儘管細雨綿綿,但許多家長早早的就來到了巡展現場。
  • 即將拿到美國綠卡的90後選擇離開美國,赴美留學不香了嗎?
    這個秋天,90後北京姑娘欒奕做了一個「幾乎要前功盡棄、成本極高的決定」——結束在美國6年的生活,離開紐約回到從小生活的城市。 名校碩士畢業,抽籤拿到了H1B工作籤證的她,原本計劃明年就完成綠卡申請,為什麼離開美國?
  • 90後奇思妙想開麵館 月入30萬
    90後奇思妙想開麵館 月入30萬
  • 海歸放棄白領工作炒賣火鍋底料 留學花150萬(圖)
    花150萬元出國留學回來,本已擁有了一份「白領」的工作,但黨海峰幹了一段時間,毅然離開,到重慶學習火鍋底料炒制方法。半年前,他轉行與妻子在成都城南開了一家火鍋底料店。自從有了這家自己的「企業」,黨海峰在那間只有30平方米「店廠合一」的房間裡,幾乎每天都自己炒料。看著眼前這個穿著圍裙、手拿鏟子、頭戴廚師帽的小師傅,一時讓人很難把他與「海歸」身份聯繫在一起。
  • 花百萬留學回國月薪4000,28歲海歸擺攤還債,自嘲不如普通大學生
    2014年本科畢業,她感覺這張留學畢業證含金量太低,直接攻讀了碩士學位,專門選擇了工商管理專業,好讓自己在管理崗位更有競爭力。2017年,小宋滿懷憧憬地畢業回國後,「海歸+碩士」的身份光環沒能讓現實扭轉,大量出口加工型的韓資企業開始大幅裁員,招聘的崗位少之又少。
  • 想去常春藤名校?來培諾教育找留學專家
    美國大學申請難度增加,寶寶心裡好苦  在過去兩年內,中國出國留學人數成倍增長,目前出國留學的總規模已接近突破50萬大關,赴美留學的人數更是以35萬的在美留學生遙遙領先。  為了保證生源的質量,名校入學申請要求相應地提高:今年美國常春藤名校錄取率呈現緩降趨勢,主要原因是申請人數過多。學生想獲得美國大學的錄取,除了原先高中成績優秀以外,還需要課外活動經歷以及一定的義工經歷的幫助。此時,美國院校針對中國學生也做了重大修改:特別是加入了「高考成績」這一項,可以看出美國高校越來越看重國內的考試成績。新申請文章字數限制在650字內,取消自選題目。
  • 海歸女碩士實習工資1300塊,不奇怪
    賣掉了大明湖畔的小院,花費了約200萬學費去澳大利亞留學的濟南女孩曉曉(化名),回國後的實習工資只有1300塊。原本以為「出國就鍍一層金」,但是事與願違,回國之後的曉曉才發現,未來看似金光大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眼前無從下腳。
  • 70後農村大姐去城市開麵館,利用「一瓶飲料」,月收入20萬
    作為一個喜歡吃美食的人,我自然是喜歡吃麵的,現在麵館也有很多,一般一碗麵的十幾塊錢,要是在火車站這種地方,一碗麵得賣到30塊錢左右,但是味道還不是怎麼好吃。這面還是有很多水分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麵館,做的面反而是非常好吃的,只是看起來館子有點小罷了。
  • 重慶老廠區變身「夢想溫室」 孵化「90後」海歸創業夢
    金山意庫供圖 中新網重慶12月14日電 題:重慶老廠區變身「夢想溫室」孵化「90後」海歸創業夢作者 陳鑫 劉亞鈴一幢幢廠房間,著裝時尚的年輕人進進出出,枝影斑駁裡,各色店牌若隱若現,在重慶兩江新區,從昔日老廠區到重慶知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個「夢想溫室」正悄然生長,這就是金山意庫文化創意產業園
  • 海歸回國覓職薪酬難過萬 反思留學潮須提前布局
    數據直擊  35萬海歸回國覓職,薪酬難過萬  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4)顯示,2013年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佔當年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其中,63%的留學回國人員具有碩士學位,30%為學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佔6%。
  • 全家賣掉唯一的房子,供女生花200萬留學!回國被開2000元底薪!
    海歸貶值了。海歸的起薪,也從其期望的1萬元,驟降至6000元,而且相對於國內高校、特別是名校畢業生而言,海歸的優勢越來越小。湖南省新生代海歸2016年就業數據統計體制內外就業分布數據民營企業51.6%;政府機關12.9%;事業單位16.1%;外資企業19.4%。
  • 「90後」海歸碩士自創漢服品牌:「與子同袍,瑤之光華」
    中新網常州10月14日電 題:「90後」海歸碩士自創漢服品牌:「與子同袍,瑤之光華」  作者 陳愛娣 唐娟  「知道漢服為什麼這麼火嗎?因為,小時候看古裝劇披床單扮仙女的女孩們長大了!」吳竹逸,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海歸碩士。可她自我介紹時卻說:「我是一名設計師,一名漢服設計師。」
  • 美國名校申請專家聯合「常春藤學子」
    8月21日(周日)14:00,已幫助一千多名學生赴美留學、在業內素有「魔法師」之稱的新通留學美國大區總監姚曉磊將在杭大路1號黃龍世紀廣場A區4樓,攜手美國常春藤名校學子,給有留美意向的學生上一堂公開課,詳細介紹攻克美國名校的三件「利器」,傳授美國TOP30名校申請方法。現在可通過0571-87901122或hangzhou.igo.cn提前預約。
  • 4名90後海歸放棄穩定工作賣零食 主打情感牌
    4個90後海歸回渝創業 他們這樣折騰:  沒價格優勢?送情感顧問服務 不發我們貨?給你點一個月贊   4個90後海歸,出國留學畢業後回到重慶,原本各自有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可他們都放棄了,選擇創業賣零食。
  • 海外留學經歷具有哪些優勢? 「大海歸」 VS 「小海歸」
    2005年,孫牤的表哥到美國讀大學,三年後,學習經濟學的他順利完成學業,進入波士頓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  孫牤家住鄭州,比表哥小兩歲,兩人關係很要好,從小就讀於同一所小學、中學。2008年,孫牤一路追隨表哥,來到美國選讀經濟學。2012年,孫牤大學畢業。
  • 人民幣升值拉低留學成本 赴美讀本科能省12萬
    2011年的大半時間,人民幣都一路凱歌高奏,這對於想出國留學的學生及其家庭而言,無疑是最「實惠」的利好。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國內出國留學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3萬,而在「低成本」的刺激下,幾乎沒有人會懷疑,2012年留學市場將再次全線飄紅。那麼,到哪些國家留學最具性價比?美、英等留學熱門國家又將呈現出哪些新氣象?
  • 6年時間花200萬留學才拿2000工資? 瞬間感覺自己是一個假海歸!
    前段時間有過一則報導:《杭州女孩6年花200萬留學?回國工作被開2000低薪》。一時之間引起全民熱議,「留學到底也沒有用」、「留學回國難找工作」等話題將幾十萬留學生推向了輿論中心。不少留學生海外名校畢業,高分學霸,回國求職卻發現自己完全沾不到一點國內畢業生的福利待遇。時至今日,海歸回國求職的待遇再也沒有以前那麼風光,更多的反而成為跟國內普通本科畢業生一樣的存在,但卻也面臨著國內畢業生碰不到的難處。曾以為出國留學是鍍金,為什麼回國後反而「成了累贅」?
  • 90後海歸女學霸創辦口語學習APP 隨時隨地學英語
    溫州網訊 《2015中國教育科技現狀藍皮書》顯示,目前中國在線教育項目的數量已超過3000個,但競爭激烈的在線教育市場在來自龍港的90後溫州女孩黃佳佳看來,卻是掘金細分領域的新機會。  這位在滿分346分的GRE中考出336分,畢業於賓夕法尼亞教育學碩士的海歸學霸,回國創業研發的Native Talk(外教君)App不久就要正式上線。
  • 2016金翼獎參選單位: 重慶巴蜀常春藤學校
    國際幼兒園由重慶排名第一的巴蜀幼兒園親力打造,是巴蜀幼兒園的國際升級版;博物館式小學使用最先進的「五感課程」「博物館課程」和「腦科學課程」 ,是秉承「中西合璧 奠基學力」的理念創建的「國際化的博物館式未來學校!」每班學生不超過30人,每間教室110平米,教室是學習區、遊戲區、閱讀區三位一體的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