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常州10月14日電 題:「90後」海歸碩士自創漢服品牌:「與子同袍,瑤之光華」
作者 陳愛娣 唐娟
「知道漢服為什麼這麼火嗎?因為,小時候看古裝劇披床單扮仙女的女孩們長大了!」吳竹逸,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海歸碩士。可她自我介紹時卻說:「我是一名設計師,一名漢服設計師。」14日,面對採訪,1993年出生的吳竹逸笑稱,她就曾是披床單的女孩,只是長大了,這份對漢服的熱愛變成了創業的動力。如今作為「瑤光漢服實驗室」品牌創始人,吳竹逸這個非服裝設計科班出生的「海歸碩士」,卻在專業設計展中大放異彩。
吳竹逸繪製漢服圖樣。 陳愛娣 攝
與子同袍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吳竹逸說,從一開始和同學去影樓拍古裝,到翻遍學校圖書館裡所有漢服文化書籍,她對漢服也經歷了從「看顏值」到「重內涵」的蛻變。「漢服的袖子皆為圓袖,意為天道圓潤;交領處則成矩形,以應地道方正,代表做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吳竹逸講述著漢服裡承載著的中國文化,她說:「所有愛好漢服的小夥伴們有一個特定的稱謂『同袍』,這不僅是一種稱謂,更體現著我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崇拜。」
因為深深的熱愛,在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統計學的吳竹逸,花了半學期自學了繪圖軟體,隨後便開始嘗試設計漢服。2017年底,她畢業回國。擺在眼前的似乎是兩條既定的路:手持海外名校畢業文憑,在北上廣深找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抑或是,回家幫父母打理家族企業。
幾乎是沒怎麼思考,吳竹逸就選擇了「第三條路」,她拿著一份詳實的可行性報告,向母親爭取了6萬元創業資金。2018年2月,「瑤光ALKAID漢服實驗室」網店開張。和那些沒有被社會「磋磨」過的年輕人一樣,吳竹逸一頭扎進了「夢想」。
模特展示吳竹逸的設計。 陳愛娣 攝
瑤之光華
「瑤光」,北鬥七星之一,古代象徵祥瑞。「『瑤光』裡,還藏著我的家鄉『遙觀』。」吳竹逸說,希望自創的漢服能夠「瑤之光華」
然而,從紙上設計,到身上成衣,一切,並不如理想中的簡單。
一件漢服的誕生,需要經歷立意、繪圖、配色、選料、製版、繡花、裁剪、半成品、成品、熨燙、包裝、入庫等10多道程序,再加上請模特拍宣傳圖、網店上新、客服、發貨、售後……「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
因為量少且「挑剔」,吳竹逸光本地合作的服裝廠就換了三四家。聽說廣東的繡花工廠更有經驗,她隻身一人前往,憑著手機導航裡「繡花廠」三個字,一家一家找上門。
家境優渥、名校留學,外人眼中的「小公主」,卻在漢服的創業道路上屢屢碰壁。「沒有經歷過創業,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吳竹逸笑說,她把店名定為「實驗室」而不是工作室亦或設計室,正是因為「實驗」,意味著「試錯」。
憑著這份精益求精的態度,吳竹逸的漢服小店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第一期上了3套設計,賣出了80件漢服。一想到有人正穿著我設計的漢服行走在某個城市的街頭,就很開心。」她說。
願「瑤光」傳遞傳統文化之美
「漢服作為文化的載體,本身就是承前啟後的。現在設計的漢服,在保留傳統漢服嚴謹形制的基礎上,應該有一些現代的元素。」懷著對漢服文化的敬畏,2018年9月,吳竹逸一邊經營漢服實驗室,一邊赴北京服裝學院進修。一年後的《解碼》畢業設計展上,她設計的5套作品登臺亮相、豔驚四座,是所有畢業生中被選中登臺作品最多的。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一套大袖衫『水彩雲龍』,以西遊記為主題,融入了芭蕉扇、避水金睛獸、龍宮等元素,使用的是手繪水彩和印花工藝結合的面料,還手工縫製了珍珠,寓意『滄海明珠』。」吳竹逸說。
目前,吳竹逸設計並製作了「風花雪月、宣和遺韻、神話、紅塵四合」4個系列。解春風、鸚鵡洲、夜光杯、暮春令……每一套漢服,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表明當下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文化自信的增強。我希望通過『瑤光』,把對傳統文化美的理解傳遞給更多的人。」吳竹逸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