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動症」你或許了解,那麼「抽動症」呢?其實兩者有很大區別

2020-09-03 河南商報


進入開學季,學子們陸續入校,開啟幸福課堂。然而面對這樣美好的畫面,有人歡喜有人憂。

清嗓子、頻繁眨眼、聳肩、異常發聲、做鬼臉......這群孩子在開學第二天就被老師「請家長」,說是擾亂了課堂紀律,太不聽話。可事實真是如此?

河南商報記者 熊卓甜/文

【案例】開學第一課:我們不是「搗蛋鬼」,只是得了「抽動症

開學季,本該是開心,充滿希望的日子,然而在鄭州市中醫院兒科門診,一位家長卻「火冒三丈」。

「平常在家裡,這孩子就總是發出怪聲,還動不動做鬼臉、眨眼,本以為太慣著他了,上學應該就好了,沒想到,上學第二天我就被老師留下談話了。」門診室裡,一位媽媽向兒科主任王曉燕訴說著,心裡滿是不開心,覺得咋生一個這麼不讓人省心的孩子。「有時候看他眨眼實在不耐煩,忍不住就想給他兩巴掌。」

王曉燕說,這位家長是聽了鄰居的建議,想看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才來就診的,可一番診斷之後才發現,這個孩子是得了「抽動症」。

「現在得抽動症的孩子很多,經常會在門診接收到這樣的患兒。」據她介紹,這種病容易被家長忽視和誤解,孩子有時候也會被排擠從而產生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趁著開學季,王曉燕也想給大家講講「開學第一課」,更是替這些孩子發發聲:我們不是「搗蛋鬼」,只是得了「抽動症」。

【解釋】什麼是抽動症?誘因有哪些?

王曉燕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家常說的抽動症全稱為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發的多發性抽動及在抽動的同時伴有暴發性發聲和穢語為主要表現的抽動障礙,主要表現為眨眼、擠眉、齜牙、做鬼臉、聳肩、轉頸、點頭、軀體扭動、手臂搖動或踢腳、下肢抽動等,情緒緊張時加劇,精神集中時減少,睡眠時消失。

「有些症狀較輕的,家長往往會忽視,但如果症狀較為嚴重,是不能上學的。」王曉燕曾接收過一例典型抽動症兒童,十幾歲了才來就診,而這個女孩的症狀就是「異常發聲」,頻繁發出怪聲音,最終不得已休學。

據了解,抽動症狀先從面、頸部開始,逐漸向下蔓延。抽動的部位和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有肌肉的地方就會發生抽動,而發聲性抽動則表現為喉鳴音、吼叫聲,可逐漸轉變為刻板式咒罵、陳述汙穢詞語等。

那抽動症可以自愈嗎?王曉燕說:「孩子的抽動症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家長常常以為一個動作沒有了,是不是抽動就好了,其實抽動症的病情常有波動性,時輕時重,而且抽動的部位、頻度及強度在未干預情況下均可發生變化。」

孩子們為什麼會得抽動症?目前病因尚未明了。不過近年相關研究報導提示,可能是遺傳因素、神經生理因素、生化代謝及環境因素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王曉燕也表示,臨床上家庭因素與精神因素的誘因佔比高達40%以上!

她還提醒說,高鉛高鋁的食品、玩具也有可能增加孩子患病的機率。而且如果抽動症沒能得到及時幹預和治療的話,是不會自愈的。如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還請及時就醫。「但患兒症狀較輕,不耽誤上學的話,家長需提前與老師做好溝通,幫助老師理解疾病的性質和特徵。」

【連結】抽動症VS多動症

很多家長對於兒童抽動症不了解,發現孩子擠眉弄眼就認為是多動症。那麼兒童抽動症與多動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王曉燕說,可以根據症狀表現來區分。

多動症的表現:

注意障礙: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課分心,甚至亂走動;活潑過度:愛招惹人,興奮、話多、坐不住;衝動任性:情緒容易被波動,感情脆弱,不服管理,我行我素;動作笨拙:如系鈕扣、繫鞋帶、削筆動作不靈活,走路不成直線等,他們的體育成績常常不如其他同齡夥伴,同時上課會搗蛋;學習困難:多動兒童智能並不低下,但約有60%左右的學生學習困難。有厭學情緒,嚴重時甚至逃避學習。

抽動症的表現主要是頻繁「抽動」,比如眼部揚眉、皺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視等;面部咧嘴、撅嘴、縮鼻、扮怪相等;頸部點頭、搖頭、扭脖子、聳肩等;上肢甩手、舉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抖腿、踢腿、踮腳、旋轉,甚至危姿走路、步態異常等。以及挺胸、扭腰、身體扭轉、腹肌抽動等。

最容易被發現的就是喉部發聲抽動。表現為異常發聲,如乾咳聲、清嗓子、吼叫聲、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語節、重音不當,不自主的穢語、罵人、說髒話等。

王曉燕提醒大家,兒童抽動症與兒童多動症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雖然部分抽動症患兒可同時合併有多動症狀,但是多動症兒童絕無抽動現象,這是兩者鑑別的關鍵。(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劉夢鴿 李英旋)

相關焦點

  • 孩子多動症和抽動症的區別,家長分不清,看這裡
    那麼抽動症和多動症有什麼區別?抽動症和多動症的原因有很多,不是單一的原因造成,多動症是由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引起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致,而抽動症則與基底神經節病理性改變有關。2.臨床症狀差異。病情加重後,抽動動作呈多樣化,喉中不自主發出異常聲音,少數患兒有控制不住的罵人、說髒話,所以抽動症也叫抽動—穢語症候群。患兒性格上則多急躁、任性、易怒。
  • 抽動症和多動症區別在哪,孩子有抽動症家庭怎麼應對
    與多動症的區別抽動症不是多動症(這是很大家長誤會的兩個疾病),但兩者關係密切,多動症大概有30%伴有抽動症,同時抽動症也大概有一半以上有輕度以上的多動表現。抽動症對兒童的身心有影響嗎?抽動症屬於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它會影響到兒童的軀體不適及心理障礙。軀體的不適只要時反覆抽動造成軀體感覺不適,難以安坐,肌肉酸疼等。
  • 孩子抽動症復發!又惹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毛病
    近些年來,抽動症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抽動症好比一個惡魔 ,它無情的吞噬這個孩子。然而,又是哪些原因增加了這個惡魔「肆意妄為」的概率呢?但為什麼孩子明明是抽動症,怎麼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發脾氣?咽炎是用了哪些治療方法呢?接下來,為你慢慢解答。首先,我們要了解抽動症是什麼,常見的發病年齡,有哪些共患病?
  • 孩子抽動症怎麼辦?天佑兒童抽動症康復
    抽動症表現: 1、面部肌肉抽動 表現為揚眉、皺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視、咧嘴、撅嘴、咧嘴、張嘴、縮鼻 還需警惕三種常見併發症:多動症、強迫症和品行障礙 抽動症伴發多動症 表現為除肢體抽動、面部抽動、聲音抽動外,還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渙散、多動、衝動、成績下降等情況。這些都是抽動症並伴有多動症的表現。
  • 男孩更易患抽動症多動症 7-10歲是高發期(圖)
    本市今年4月5日到5月5日啟動了抽動症、多動症的篩查。7月24日,篩查結果出爐。記者從承擔這項科研調查的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多動抽動症治療中心獲悉,此次活動共對355名兒童進行了篩查,其中多動症確診122人,抽動症確診186人。從篩查結果看,7~10歲是多動症抽動症的高發期。
  • 兒童抽動症會有哪些症狀?很多父母都和兒童多動症混淆了
    案例分析:對於不少父母來說,可能對於兒童抽動症並沒有多少了解,因此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停的擠眉弄眼、搖頭聳肩等抽動症,就認為孩子這是在和自己調皮搗蛋呢,於是就會訓斥孩子,感覺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事實上這是兒童抽動症的明顯症狀,作為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
  • 馨香智慧:孩子頑皮好動,就是小兒多動症?蔣長英帶你肅清
    馨香智慧:孩子頑皮好動,就是小兒多動症?蔣長英帶你肅清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曾幫助500餘個家庭走出困境,擅長家庭教育、情感、育兒等。其實兒童多動症、抽動這類症狀其實都是孩子頑皮好動為徵兆,如果父母不了解以上兩個概念,就很容易將兩者混為一談。兩者有何不同呢?
  • 兒童抽動症初期表現
    下文將為各位父母初解答關於「兒童抽動症」的疑惑。   一、抽動症早期發現治療效果較好  (1)在網上看到抽動症需要早發現,那麼抽動症早期發現的必要性在哪裡呢?  我們早期發現孩子的症狀可以及時查找原因,比如查找一下是否有一些社會心理方面的因素,這方面的因素及時制止的話,效果會比較好。
  • 孩子小動作停不下來,是多動症麼?如何正確區分多動症和抽動症?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感受,感覺家裡的孩子總是坐不住。看電視時候要動來動去,看書時候要扭來扭去,上學去了老師打電話說孩子課堂上小動作太多,影響了學習。遇到一個總是靜不下來的孩子安靜做事情的父母總會生氣責罵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你就不能停下來安靜一會兒麼?」、「你是有多動症麼?」。
  • 孩子抽動症要重視,被輕視的抽動症,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抽動症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們也開始了解並認識到抽動症會給自身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傷害。但是也有些家長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不帶孩子及時解決,總覺得是小事,沒有引起重視最後耽誤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 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關於孩子多動症,家長不能忽視
    但是家長這樣籠統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孩子調皮,注意力很難集中,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有病,當然不是說孩子有什麼大毛病,這種病主要是跟神經發育有關,這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這種病症會讓得病的孩子在12歲之前明顯顯示出一些異於旁人的症狀,不如說他們會時不時的出現跟自己年齡並不相符的注意力上面的缺陷,或者說會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過短,或者是對學習完全不感興趣之類的表演。
  • 抽動症是什麼病?孩子得了抽動症並不可怕,6招有幫助意義
    另外,這種疾病會有很多其他的併發症,例如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行為問題等都頻有發生。而很多家長面對這樣的病症一籌莫展,但其實孩子的抽動症病情都有波動,只要家長做好6招,要能夠大大的緩解,甚至解決而同抽動症的問題。
  • 你了解多動症嗎?關於多動症你都知道哪些問題?
    一般具有上課易分心 ;做事粗心、拖拉; 心不在焉,易半途而廢 ;經常丟三落四,上課小動作多;話多,插嘴,過度喧鬧……表現的孩子極大可能結緣了多動症。此類孩子不僅給家庭帶來煩惱,給學校帶來麻煩,甚至還會造成一些社會問題。多動症孩子給家庭造成了無數的問題和麻煩,是典型的「麻煩製造者」。
  • 如何正確判斷 「小兒抽動症」和「兒童多動症」 醫生提醒勿輕視早...
    華龍網10月23日10時48分訊(記者 林楠 實習生 張靜 通訊員 劉嘉)當家長發現孩子頻繁做眨眼、點頭、扭脖子、聳肩膀的「小」動作,或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特別多時,就應該引起警惕了,這可能不是孩子故意的調皮,而是「小兒抽動症」與「兒童多動症」的現象。
  • 抽動症的孩子怎麼辦
    抽動症的孩子怎麼辦 時間:2020-12-08 09:14成都西南兒童醫院 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不良症狀,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也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對於抽動症務必要及早處理。那麼,抽動症的孩子怎麼辦?
  • 多動症,若不重視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同學稱,全班幾乎都被他打過,據該學生專項檔案記錄顯示,學校處理的他與同學的衝突有30餘起。該學生被確診患多動症。其家長稱,很多孩子都注意力不集中,「引導正確的話是沒有毛病的」,孩子目前在家,學校沒通知去上學,教育局已介入。
  • 孩子擠眉弄眼是病嗎?專家教你防治抽動症
    掃碼下載,圍觀直播    早知道    孩子緊張時常做的「鬼臉」,還有學習時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並不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那麼抽動症和多動症有什麼區別嗎?孩子過於喜愛打遊戲、看電視也可引發抽動症?家庭爭吵、學習壓力大也會引發抽動症?抽動症後果嚴重嗎?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跟抽動症有關?南都健康大講堂第三期,知名兒科神經內分泌專家羅向陽教你如何防治抽動症。6月13日下午3點與你約定,不見不散!    講座主題:孩子擠眉弄眼是病嗎?
  • 小兒抽動症--孩子「擠眉弄眼」的罪魁禍首
    孩子一旦出現「擠眉弄眼」,很可能就是得了兒童常見的一種病:小兒抽動症,那什麼是小兒抽動症呢?一、什麼是小兒抽動症小兒抽動症是發生在兒童期的一種肌肉抽動性疾病。又稱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多發性抽動症、發病率較高,多見於學齡前及學齡早期的兒童。男性多見。多呈良性經過,也有難治性患者。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其實,很多家長誤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並不代表就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其實是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的一種表現。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太原天使兒童帶您判斷多動症ADHD與抽動症的區別
    太原天使兒童帶您判斷多動症ADHD與抽動症的區別 時間:2020-12-01 16:16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多動症ADHD和抽動症都是常見的兒科病之一,但是很多人總是將抽動症和多動症ADHD混淆,也常常會出現誤診。那麼,抽動症和多動症ADHD的區別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