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從這裡來

2020-12-16 光明日報

20世紀60年代,我國「兩彈」的試驗成功,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這背後是一代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近日,記者來到了「兩彈」的研製基地——原子城,觸摸那一代科技工作者把青春熱血奉獻祖國的脈搏。

自青海省會西寧西行百餘公裡,青海湖北岸有片草原,因盛開金露梅、銀露梅兩種花而得名「金銀灘」。在日月山和達坂山環抱之下,湟水河緩緩流過,滋養著這片平均海拔3350米的高原花海,膾炙人口的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就誕生於此。而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這裡就有了另外的名字——原子城,它對外是青海礦區221工廠

走進原子城

走過艱苦而火熱的年代,這座中國原子城已經退役33年了,現在還有了新名字——西海鎮,成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盛夏午後,記者來到西海鎮,陽光透過行道樹冠間隙,斑斑駁駁灑在老建築厚實的院牆上,隨處可見的工業遺蹟仿佛在訴說過去的神秘與輝煌,也見證著原子城的新生和希望。

1987年,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曾經的原子城,是一方精神的高地,從這裡,人們能找到「兩彈一星」的精神價值,並由此發掘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原221廠十一廠區和十二廠區如今已成為原子城重要景點「上星站」。本報記者 徐譚攝/光明圖片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是一座建立在221基地舊址上的高大建築。走進紀念館大門,仿佛步入時光隧道,我國第一顆機載原子彈和氫彈模型、手搖計算機等上千件珍貴實物和珍貴史料陳列於此,令人目不暇接。在這裡,參觀者聆聽奮鬥者的故事,感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唯一留存下的照片

在一張放大掃描的黑白照片前,講解員姚雯靜停住了腳步,照片中是四位風華正茂的女青年的合影。她說,2009年的一天,同事發現一位老人站在這張照片前,飽含熱淚,情緒激動,上前詢問,老人激動地說:「孩子,這就是我多年來尋找的記憶呀,你看照片中右起第二個就是我!」

老人叫羅蕙英,1963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她,作為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被抽調參加國家保密工作,她和同事響應號召從上海來到青海基地報到,雖然海拔高,氣候乾燥寒冷,但剛從大城市來到這裡,一切都還新鮮,準備在分配居住的帳篷前留個影寄給家人。

當得知這裡是軍事禁區,嚴禁私自拍照後,她便把照片小心翼翼藏了起來,這一藏就是三十多年,直到這片土地解封可以對外開放了,她才敢把這張照片拿出來,這也成為221基地唯一留存至今的私人照片。

前幾年,當再次被請回原子城時,老人激動不已。她說,最驕傲的事就是參加了核武器研製工作。羅蕙英們只是原子城中上萬名研製人員中的普通一員,正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為共和國的核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2年,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成立了「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已先後赴全國20多個省(區、市)累計報告350餘場,超過30萬人參與聆聽。姚雯靜作為宣講團成員,每年還會走訪老科學家和老職工。

「我要把原子城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一代代人記住那些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姚雯靜說。

小火車站前的遐想

在這片草原的一角,有一個廢棄的小火車站。一列小火車靜靜安臥在站臺的鐵軌上,仿佛經歷過繁忙,現在終於歇下來了。

海北州宣傳部的同志告訴我們,別看車站不起眼,它可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啟運的地方。同時,小火車是原子城裡生活區與工作區連接的交通工具,每天,科研人員都會從這裡奔向各個工作地點。當年火車上的這些乘客,有頂尖科學家,有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大批技術輔助人員,是一支上萬人的隊伍。

當他們選擇從事這項事業後,也就選擇了隱姓埋名,附近的人們也只知道221廠是高度保密的地方,甚至科研人員的親人朋友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事情。站在這個站臺上,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時光穿越之感,似乎不經意間,可能邂逅到哪位共和國的功臣。

走在原子城裡,一件件文物把我們帶回到那個火熱的年代,那些辦公樓、科研樓、科技樓,都見證過一代人的奮鬥年華。

如今的金銀灘不再是軍事禁區,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化劍為犁的核武器研製基地,這裡早已恢復了草原的美麗風貌。更多的史料,我們只能從展覽館裡獲得。從陳列的文物中體會到,科研人員最初來到原子城,條件十分艱苦,這裡是高寒地帶,一年中有近半年時間處於寒冷狀態,但為了搶抓時間,他們都是先工作後生活,放下背包就在帳篷裡開始了科研工作。

那些年,正是我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月,糧食實行定量制,油和肉都很少。在展廳裡,我們了解到那些著名科學家的工作、生活情況:王淦昌,當時已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學家,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改名王京來到這裡,一幹就是十多年,直到1978年,人們才重新看到王淦昌這個名字。

1992年11月在中物院發展戰略研究研討會上(左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于敏)。資料圖片

展覽館有大量傳統文物展示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復原模擬場景與高科技展示場景相襯託的展示,從陳列的退役東風-2A飛彈彈體、我國第一顆機載原子彈和氫彈模型及球面工具機、手搖計算機、大型電子管、精密天平、高速轉鏡掃描相機等1000餘件珍貴實物和200餘份中國核工業發展史、211廠史等珍貴歷史文獻資料中,可以想像那時這裡熱火朝天、爭分奪秒的緊張科研氛圍。

面對當時國際勢力對新中國的打壓,面對我們一窮二白的面貌,科學家們以拳拳報國心,克服生活條件艱苦、科研設備落後的困難,以大無畏的勇氣,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這裡不僅集中反映了我國「兩彈」研製歷程,更集中體現了「兩彈一星」精神。

在這裡,不僅有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陳能寬、鄧稼先等大科學家,也有普通技術人員,他們都是從全國各地抽調的優秀人才,涉及各行各業。他們集結於金銀灘,無數人的個人命運因此而改變,為了完成這項註定十分艱辛的任務,他們將人生中最美好年華默默奉獻在了這項偉大崇高的事業當中。

進入新世紀,原子城這個撐起民族脊梁的地方迎來了新生,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由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碑高高聳立,碑頂上,雕刻著四隻展翅翱翔的和平鴿,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科學家敢於自主創新的精神,也彰顯著中國科學家保衛和平的決心和功績。

(光明日報記者金振蓉、徐譚)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5日 08版)

視頻統籌:金振蓉

視頻製作:徐譚

視頻素材: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電視臺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吳亞琦 王遠方

相關焦點

  • 緬懷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鄧稼先|原子彈|于敏
    1951年,于敏在新中國組建的近代物理所裡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在抗戰淪陷區度過童年的經歷使他立志讓中國不再受人欺負。從事科研期間,美國絕不允許中國搞氫彈的霸權行為,讓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過去學的東西都可以拋掉,我一定要全力以赴。」
  • 是氫彈厲害還是原子彈?看了這個就懂了,怪不得中國還留了幾十顆
    肯定是氫彈,這是毋庸置疑的。單論氫彈的爆炸需要原子彈去引燃,這一點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接下來我們看個比較,這個比較更能讓大家清楚兩者的差距。  首先是原子彈。此外,原子彈還會釋放出具有放射性的裂變碎片,這會造成放射性塵埃。  在二戰期間,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原料為鈾-235,僅一千克的鈾-235發生了核裂變,就釋放出了相當於1.5萬噸TNT爆炸的能量。投在長崎的原子彈原料為鈽-239,其爆炸當量相當於2萬噸TNT。這是人類在實戰中僅有的兩次使用原子彈。
  • 都聽說過原子彈,但為什麼氫彈比原子彈威力大成百上千倍?
    都聽說過原子彈,但你知道為什麼氫彈比原子彈威力大成百上千倍嗎?人類在將核能應用於軍事領域的道路上,先後研製成功三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產品,分別是1945年投入實戰的原子彈、1952年完成試爆的氫彈、1977年試驗成功的中子彈。
  • 你知道核武器,但你知道原子彈和氫彈的區別嗎?
    大家都知道原子彈,氫彈,但很少人知道這兩者的區別,下面就來分析下。氫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原子彈。所有原子彈都使用裂變,而氫彈使用核聚變。原子彈是一種通用類型的炸彈,通過分裂不穩定的原子來釋放能量(裂變)。可以使用許多類型的原子(元素),如鈾,鈽(基本上任何具有放射性或在其核中具有太多中子的物質)。
  • 氫彈是世界最強核武器,比原子彈的威力大多少?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說到核武器,我們都會想到原子彈,因為原子彈曾在二戰中使用過,威力極大,大家的印象也比較深刻。其實,這只是我們狹義上的理解,核武器通常是指包括氫彈、原子彈、中子彈在內的與核武器有關的殺傷性武器。外界認為,氫彈是世界最強核武器,與原子彈相比,氫彈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 氫彈威力是原子彈的多少倍?理論上只有八倍,實際上相差百倍
    原子彈是由核材料鏈式裂變反應釋放能量的,而氫彈則是由核材料的熱核聚變釋放能量的,單純的從能量角度分析,一千克核裂變材料完全裂變所釋放出的能量約為2700噸標準煤,而1千克輕核材料聚變釋放的能量約為2萬噸標準煤,也就是說同等重量下,核聚變釋放能量約為核裂變的8倍左右!所以理論上分析,同樣質量的氫彈威力約為原子彈的8倍!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同時,這個人,也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以至於中國整個從無到有的核武器的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突然同時出現在全國各大媒體的報導中。一個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隨之浮出水面。這個人就是:鄧稼先。  作為同行,楊振寧無法想像,沒有外國人的幫助,年輕的新中國需要付出多大的艱辛才能讓中國原子彈、氫彈的巨響震撼全球。
  • 氫彈和原子彈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威力要大得多,技術難度也更大
    深度摘要:很多人並不清楚核武器其實包括三大類: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其中原子彈和氫彈到底有什麼區別?這兩者完全不是在一個等量級上,氫彈的威力遠遠大於原子彈,當然技術難度也相應提高很多,並不是擁有原子彈就一定能造出氫彈。
  • 氫彈和原子彈,到底孰強孰弱?對比這3點,兩款武器相差太多了
    原子彈和氫彈作為核武器,都擁有極大的威力,不過因為氫彈從未投入使用,所以很多人並不清楚氫彈的威力,也有很多人想知道原子彈和氫彈到底孰強孰弱,其實我們只需對比三點就能發現,這兩款武器差的太遠了。首先就是它們的生產原理。
  • 還相信「于敏構型氫彈永不過期」,「只有中國有氫彈」?那你該看看這篇科普
    當然,這都是廢話……今天這篇,就留給各位有心人,如果以後再看到把金燦榮老師講座上的隨口笑談(所謂全世界只有中國有現役氫彈,于敏構型可以超長期保存說法的來源)當真,認真的說,世界上只有中國有氫彈,「與敏構型」氫彈可以「永葆青春」的讀者,你們就複製黏貼下面這段給他看吧……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氫彈。
  • 氫彈威力有多大?蘇聯人差點將300萬㎡炸成廢墟,中國氫彈如何?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誕生,其產生的巨大威力讓任何一個國家都為之膽寒,1千克的鈾235或者鈽239全部發生裂變反應,能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等量TNT炸藥2000萬倍的能量。之後美國又研製出了更具威力的氫彈,氫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氫彈又被稱作聚變彈、熱核彈。氫彈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原子彈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四倍,原子彈存在臨界狀態,到達一定的質量後就會自動爆炸,而氫彈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氫彈的當量可以無限大。
  • 何祚庥憶于敏:當之無愧的氫彈構型最主要發明者
    但是,這位諸葛亮一參加到氫彈的預先研究中來,立即來了個「火燒博望坡」。氫彈有三大關鍵問題:材料、原理和構型。而研究氫彈首先就會面臨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氫彈是什麼材料做成的?氫彈當然不是由氫氣做成的。但人們通常會猜測氫彈是由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做成的。這就是美國人曾經試驗過的、那隻重達62噸的所謂T-U型氫彈。這裡T是指氚,而U即鈾235,也許其中還包含有鈾238。
  • 1967年中國氫彈引爆成功,法國總統戴高樂卻視之為法國恥辱
    氫彈是二代原子彈,又稱聚變彈 、 熱核彈。1953年8月,蘇聯是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而中國在1967年6月17日成功引爆了氫彈。如果說原子彈的成功部分借鑑了前蘇聯的經驗,有前蘇聯專家幫助的成分,那麼氫彈的成功則是在外界對我國絕對保密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創造出來的奇蹟。
  • 中國首顆氫彈爆炸成功40年:青春熱血創奇蹟
    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   中國有了氫彈的消息震驚世界!因為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零三個月,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而綜合國力尚屬落後的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早在1964年5月,毛澤東在聽取有關部門的第三個五年計劃時就曾明確指出:「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
  • 研究原子彈國家給多少獎金?鄧稼先: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楊振寧作為鄧稼先的髮小,兩人關係從小到大都非常好,在得知自己的好友鄧稼先生病住院之後,立馬放下手上的工作前往鄧稼先所在的醫院去看望他,看到仔細的好友如今一蹶不振,楊振林很是心疼,問道:你設計出了原子彈這種武器,國家究竟給了你多少錢的獎勵呢?鄧稼先微笑著告訴他:原子彈獎金10塊錢,氫彈也一樣,10塊錢。
  • 科技日曆|52年前,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兩彈元勳」為國隱身近...
    1967年6月17日,在我國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後的又一次飛躍,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一切準備就緒。我國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了!」1967年6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對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進行了紀實報導。氫彈亦稱「熱核武器」,它是一種利用氫元素原子核在高溫下聚變反應於瞬間放出巨大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武器,它主要由裝料、引爆裝置和外殼組成。其實,談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兩彈元勳」的鄧稼先。
  • 原子彈是抄來的?聽聽中國居裡夫人怎麼說,真相令國人茅塞頓開
    近年來一些「公知大V」否定我國科學家在原子彈領域做出的貢獻。稱蘇聯專家回國前將圖紙和資料交給我方人員,我國原子彈完全是抄的,但這只不過是他們自己臆造出來的。如此環境下中國抄襲原子彈純屬無稽之談。最重要的證據來源自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女士的一次訪問。訪談中她確實說過「都是抄的」這四個字,然而這指的是其在401所實驗室工作時帶領團隊進行核參數測量及抄錄任務。這些任務不僅枯燥繁瑣且數量龐大,還不能有絲毫差池。當時我國基礎研究極為薄弱,再加上原子彈又是頂級軍事機密,讓這樣的國寶科學家做這些「低端工作」也實屬無奈。
  • 一枚氫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 手機百度
    今天最重磅的新聞莫過於「朝鮮氫彈試驗成功」的消息了。小悶不跟大家討論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也不討論三胖會怎樣威脅地球安全,也不討論為什麼老美非要打壓三胖,只想從技術角度解析下,一枚氫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在說氫彈之前,先說說原子彈。原子彈和氫彈一樣,都是核武器,不過原子彈是第一代,氫彈是第二代。其原理就不多說了,百度一下都可以知道。
  • 一枚氫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氫彈的爆炸原理與原子彈是不一樣的,原子彈的因為其材料存在臨界質量,因此裝藥結構比較複雜,而且在被炸散前參與裂變的有效質量比較有限,因此原子彈基本上會有一個當量的上限,一般其很少會超過30-50萬噸!原子彈內部的結構,起爆時候這些低於臨界質量的裂變材料才會被起爆炸藥推到一起而產生自持鏈式反應條件!
  • 1967年中國首顆氫彈爆炸:大膽採用轟炸機空投
    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氫彈的爆炸成功,是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又一個飛躍。這是氫彈爆炸的資料照片。中國有了氫彈的消息震驚世界!因為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前蘇聯用了4年零3個月,而當時綜合國力尚屬落後的中國僅用了2年零8個月。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為此大發雷霆,拍著桌子質問為什麼法國的氫彈遲遲搞不出來,而讓中國人搶在前面。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在核武器發展方面的又一次飛躍,標誌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