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娃生病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哪怕孩子帶得再小心,也難免一些大病小病「找上門」來。所以,給孩子餵藥也是一個有娃家庭中無法逃避的問題。
最近,我家寶寶也生病了,需要餵藥,每天餵藥真是一個大工程啊,那些苦苦的中成藥,娃一看到就跑得遠遠的,每次都需要連哄帶騙,甚至還需要強行灌下去才行,更氣人的是,有時候娃她爸給衝藥,一倒就是半杯水,本來就難餵的藥這下就更難餵了!
我和其他幾個有孩子的朋友說起這件事,她們也表示,自家老公真的也是這樣呢?哎,看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爸」啊!
那麼,爸爸和媽媽在給寶寶餵藥時,通常都有哪些區別呢?
1、媽媽衝藥一口水,爸爸衝藥一杯水
媽媽們在給孩子衝藥時,通常都會減少用水量,這樣寶寶一口就喝完了,餵藥的難度也就大大減輕了。
而爸爸們呢,也不知道是倒水時手抖還是故意的,給孩子衝藥時不倒上滿滿一杯都不罷休,結果娃一看到那一大杯藥,抗拒之心瞬間爆棚!
而當媽媽吐槽爸爸時,爸爸們還振振有詞:生病了不正好應該多喝水嗎?而且水一多藥味就稀釋了!
好吧,算你有理,但是,一口把藥喝完然後再喝白開水,不比喝一大杯藥水能更容易讓娃接受嗎?
2、媽媽餵藥用糖,爸爸餵藥靠「扛」
我們都說「良藥苦口」,雖然現在有些兒童藥的口味很好,但很多時候依然免不了要給寶寶餵很苦的藥。
寶寶不接受苦藥怎麼辦?媽媽們想的辦法通常是在藥中加點糖,或者吃完藥後馬上給糖吃;而爸爸們的想法通常是:不就是喝點藥嗎?眼一閉,牙一咬,一口氣就喝下去了!
3、媽媽餵藥「和風細雨」,爸爸餵藥「暴風驟雨」
寶寶生病了通常會變得比較嬌氣,特別依賴媽媽,而媽媽在此時也會特別心疼孩子,餵藥的時候會以哄為主,儘量順著寶寶來。
而很多爸爸不太能理解孩子怎麼突然就變得「矯情」了,而且站在男性的角度,也不太能理解吃藥有什麼難的,所以遇到孩子不吃藥時,如果講道理不聽,通常就會一頓吼,強行讓孩子將藥吃下去。
餵藥難應該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問題,這裡有幾個餵藥的小技巧,或許能幫到那些在吃藥這件事上和娃「鬥智鬥勇」的寶爸寶媽們:
1、相比於餵藥用傳統的勺子,針筒狀的餵藥器更容易讓寶寶將藥吃下去,而且帶有刻度,對於用量更好掌控;
2、片劑、顆粒狀的藥物可以碾成粉末,這樣更容易衝開,從而減少衝藥的用水量;
3、家長在餵藥的時候可以將藥餵到舌頭後端,這樣能避開寶寶舌頭前端對味覺最敏感的部位,寶寶也就不會感覺到強烈的苦味了;
4、寶寶吃完藥後,可以馬上喝點水或者吃點帶甜味的食物,減輕口腔中的苦味。
5、對於能吞進膠囊的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將粉末狀的藥物灌進膠囊殼中,隔絕藥物與口腔的直接接觸。
你家寶寶生病了餵藥困難嗎?是由爸爸餵藥還是由媽媽餵藥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