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浙大二院關注我們
不久前,上海一對情侶醉酒親吻,女方將男方的舌頭咬斷的新聞引發關注。當晚,男方緊急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舌部缺損1/2,部分喪失語言功能,味覺功能基本喪失。經鑑定,小王傷情構成八級傷殘。
有網友很疑惑,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經常會看到「咬舌自盡」的情節,這種情況現實中真的存在嗎?對此,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大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茂釋疑,舌頭暴力斷裂可能致命,但一般不會立即斃命。而且在急診門診中,經常遇到離斷組織器官的情況。但意外發生之後、患者前來就診前,一些錯誤的自救方式一定要避免。
李晶 /攝
兩種情況下
「咬舌自盡」可能出現
張茂主任介紹,生活中常見偶爾咬到舌頭的情況,只會引起短暫疼痛或少量出血,但並不會致死。「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咬舌自盡』是可以做到的,但真正致人死亡的,不是咬斷舌頭這一舉動,而是咬舌之後引發的問題。」
一般有兩種情況,咬舌後失血過多而死,另一種情況是窒息而死。
因舌的血供非常豐富,舌根部還有一根很粗的動脈,一旦損傷,特別是從根部斷裂,血液很難止住,從而引發大出血。滿口鮮血噴湧而出,導致機體大量失血而亡。「因為血液負責人體全身器官的能量供給,失血過多會導致死亡,這在任何一種身體意外損傷中都適用。」張茂強調。
窒息而死的機制是由於舌體斷裂後引發的大出血會堵塞呼吸道,幾分鐘就會缺氧而死。
雖然「咬舌自盡」的情況可能會出現,但需要一定時間。張茂主任強調,在文藝作品中,「咬舌立即斃命」的情況沒有科學依據,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器官能否連接看情況
發生離斷要立即止血
張茂主任介紹,除了舌頭斷落之外,在急診中,常見的離斷組織器官有皮膚、耳朵、鼻子、嘴唇、牙齒等,最多的還是因道路交通事故或生產意外導致的肢體、指趾離斷。
面對這些情況,急診醫生會第一時間控制出血,保住性命同時評估損傷情況,決定是否能夠進行手術將離斷器官或肢體進行重新連接。但能不能成功,手術後能恢復到原先的幾成功能,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損傷至再植的時間、創傷範圍、傷口類型及汙染程度。
意外發生距離搶救的時間越短,對生命安全的威脅越小,離斷組織器官再植後恢復的希望就越大。「一般最多不能超過6個小時,最好立即將患者送到最有搶救和手術能力的醫院。」
創傷範圍小,再植後成功的機率會很大很多,「這與臨近組織器官損傷的範圍有密切關係。」張茂主任說,「並且組織器官離斷的位置也很重要,離斷的組織過大或過小都給救治帶來難度。」
另外,相比鈍挫傷、碾壓傷,利器造成的離斷傷救治成功率要高一些。「有些器官離斷髮生在施工現場,這種環境的灰塵多,傷口汙染嚴重也會給救治增添很大難度。」他介紹,眼球脫落的情況很罕見,不過也發生過,幾乎沒有救治的可能。
有條件最好冷藏
切忌將離斷組織器官直接泡冰水
面對各種創傷造成的離斷組織器官,在止血的同時,還要妥善保存好離斷的組織器官,儘快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
但是有不少人在發生這樣的意外之後,往往想著儘快趕時間到醫院,而忽視了保存離斷組織器官的方法,或用錯了方法,得不償失。
那麼該如何保存離斷組織器官呢?
張茂主任建議:一般6個小時之內,離斷組織器官還有希望接上,尤其是肢體,保存方法要注意。可將其用乾淨的紗布或衣物包裹起來,放在乾淨的塑膠袋中,再放入有冰塊的容器(冰水混合物更好)中。
「像棒冰放在冰箱裡一樣,只要方法得當,離斷組織器官的保存時間還可以更長。」他說,但切記不能浸泡在水中,也不要讓水或冰塊直接接觸器官,更不要用消毒液、生理鹽水直接浸泡。
有汙染的肢體可用淨水衝洗一下,但不能過分。牙齒離斷,可將其泡在冰牛奶或唾液裡,「將牙齒放在一個溼潤的空間內,保證細胞的活性。」
張茂
浙大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浙江大學急救醫學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教學委員會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創傷感染學組委員、華東地區危重病急救協作組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等。擅長嚴重創傷、疑難複雜急危重症救治。
文 | 每日商報 馮雙
編輯監製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
戳在看,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