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私立高中的兒子,終于于5月上旬開學了。學校根據選科狀況及成績排名,進行了重新分班。兒子自知成績下降了很多,所以公布分班情況的那天晚上,他顯得焦慮不安,既期待又害怕。只見他坐在客廳沙發上不停的刷著學校的登入連接,手心裡全是汗,時不時還用手拍拍胸脯,不停的做著深呼吸。
我走過去問他:「不至於緊張成這樣吧,放輕鬆點,無非就是做雞頭或鳳尾的選擇,不必太在意,高中都是靠自主學習的。」「不是這樣的,班風和學風很重要。」兒子無奈的回答。我默默地用我的手機試著登錄,居然一下子登進去了。兒子搶過我的手機,輸入自已的學號,結果出來了,普通班。從尖子班滑到普通班去了。兒子的臉馬上黑了。將手機還給我,一聲不響的起身回了自己房間,隨手鎖上了房門。我雖說在安慰著兒子,但真的知道結果後,我的心情也一落千丈。
開學後第一周周末回家,我強忍著不問兒子學習的事和班級的事。只問了一下上課下課都戴口罩嗎?第一周學校的飯菜如何?第二周周末回家,看兒子情緒還好。拉著他在客廳坐下,我試探著問:「兩周了,同學之間都熟悉了嗎?班級裡學風如何?」「不說這些不行嗎?兩周了,我好不容易調整好心態了,你又來說。」兒子的臉色很難看,生氣的回答我。我不滿意他的態度,回他:「我只是關心一下你而已。」「兩周來,我天天獨來獨往,不與同學交往,就自已一人坐在座位上埋頭做題。班幹部不想當,班級活動不想參與,滿意了嗎?」兒子氣呼呼的說完,起身又逃回房間去了。
我不知我錯在哪了?問不得,說不得,小心冀冀的討好他。難得周末回家,想著法子給他做好吃的,我為了誰呀!早就知道學校是按成績分班的,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不好好努力學習呢? 2萬一個學期的學費,工薪家庭,掙錢不容易,讀個普通班,我還覺得委屈呢。我一人坐在沙發上氣得眼淚直往下掉。
兒子三歲時,就開始每天給他講故事,家裡也買了許多圖畫書,卡片,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他的讀書興趣。講故事是他最喜歡的,幾乎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聽我講。我將我所能知道的所有故事都講完了,不得不買許多故事書回家,變成每天晚上念故事了。《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等。到讀小學一年級前,十幾本故事書重複的念了多遍。
上小學識字後,才開始讓他自已看書了。到小學四年級時,兒子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看看書。且一本書看好幾遍,記得他看《駱駝祥子》時,就看了三遍之多,看完還向我講述他對書中祥子的看法。《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他也看了兩遍。到小學六年級,國內外的名著看了十幾本了,國內少兒文學作家的作品,最喜歡曹文軒,沈石溪,鄭淵潔等作家的作品,特別是曹文軒的作品,家裡買了好幾本。國外的少兒文學作品如《綠山牆的安妮》,《窗邊的小豆豆》,也有五六本之多。他房間的書架上,全是他喜歡看的書。我暗自高興,從小的培養沒有錯。
許是從小聽故事的原因,他的記憶力很好,小學的語文書和英語書,能從頭背下來。記得小學六年級時,他的語文老師打電話給我投訴,他上課不認真聽講,讓我們家長好好說說。我也很認真的批評他。可每次的語文考試,成績都不錯。他語文老師也說,這孩子基礎是真好,不認真學語文也能考好.
小升初,面臨著讀公立還是私立初中的問題。我考慮再三,有意識的帶他看了劃片的公立初中和本市比較有名的幾所私立初中。誠然,私立初中的各項設施,都比公立的好許多,無論是硬體還是軟實力,都是私立的好。兒子做出了選擇,讀私立初中。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說,是我暗中操作的結果吧。
五一三天假期,是私立初中小升初的考試時間,三天時間,趕了4場考試。每一場考試都是一萬多人參加考試。其中一場D學校的考生高達1.8萬人,該校組織的老師,實在讓人佩服,進場退場,學生家長几萬人,組織的有條不紊,當然名氣也是本市最響亮的。最後,兒子說如果能被D校錄取,就選它了。最後,兒子如願的被D校錄取了。
初一第一學期,兒子帶了六七本課外書去學校讀,說學校每天有35分鐘的讀書課。第二個學期,只帶了兩本去,說沒時間讀書了,每天都有刷不完的題。到初二時,根本不帶課外書了,利用一切時間趕作業。
有一次周末坐地鐵去學校接他回家。一上地鐵,我所見的三個車廂,他們學校的孩子,無一例外的坐在座位上,將作業鋪在腿上或書包上寫作業。中途上來兩個老外和三名國內陪同人員,倆老外一臉疑惑的用英語問:「這些學生為何都在地鐵上寫作業?」其中一名國內陪同人員回答:「可能是作業很多吧?怕寫不完,利用坐車的時間寫一部分。」何止是地鐵上,在D校校門前公交站,等車的幾分鐘,都有孩子看書背單詞。孩子們在校周測,月考,大考不斷,同學之間竟爭激烈,不拼不行,形勢逼著這些孩子你追我趕,所以,D校的校風學風是很特別,很突出的。
初三時,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變化,不愛說話,不愛出去活動了,只要放假在家就一人關在房間裡。我開始擔心,也不知是否因為孩子大了,進入青春期了,有了自已獨特的想法和心事。總之再也不願與家長溝通了。還將房門鎖得緊緊的,敲門也不開,有話隔著門說。也不知他關在房間裡做什麼事情?
好奇心使我和他爸商量後決定,趁他上學不在家的時間,我們倆在鎖上動了手腳,讓他的房門無法鎖上了。兒子周末一回家,就發現了。問我:「媽媽,我的房門怎麼關不上了?」「是嗎?我看看。許是前天起大風,我忘記了關窗,門鎖碰壞了。等會讓爸爸看一下,能否修好。」我諾無其事的回答。他爸爸看過後表示無法修好,只能換一把新的,並說太可惜了,一把門鎖兩百元,才用了一年不到就壞了。兒子惋惜的說:「算了,不換新的了吧。並不影響關門,只是無法反鎖而已。」和兒子鬥智鬥勇,下三濫的手段也用上了。
後來初三的最後一個學期,成績沒怎麼下降,但給我明顯的感覺,很浮燥,沒耐心,學習也靜不下心來。作業也不積極交了,偶而會接到老師電話,說他沒完成作業。所以,只要在家,我就會找藉口,進去看看兒子躲在房間幹什麼。看動漫,聽歌或自已唱歌,總是這些事情。我想,也許是臨近中考,自已減減壓吧,不反對他玩這些,只要不超過晚上11點即可。
中考前夕,學校老師通知,本校學生有優先籤約本校高中部的權利,中考成績只作參考,不作為錄取依據。本班有16名同學入圍,如果籤約了,高中一定是分在尖子班。我又和兒子商量,是拼一次中考呢,考進本市幾所有名的公立高中,還是籤約D校高中?想聽聽他的想法。他回答:「我已經適應了D校這種高壓下的學習,老師也管的比較嚴。如果去了公立高中,我自制力比較差,總想玩怎麼辦?」我笑他:「還很有自知之明嘛,心中有目標,肩上有責任,還不能自已管住自己嗎?」兒子回到:「問題的關鍵是我從心底討厭學習這件事。在校學習帶給我的只是無限的壓力和痛苦的感受。你說,沒有老師的高壓管理,我怎麼可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聽著兒子的話,心裡拔涼拔涼的。
努力了十幾年,到頭來會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猛然才發覺,我的心思,兒子的心思,都不約而同的用到了成績這個點上,完全漠視了讀本本身這件事。家裡買回的新書,都是好久沒有動過了。這是否偏立了我的初心呢?
中考成績出來了,兒子703分,而D校的高中錄取線713分,中考780分滿分,我拍著胸後怕,好在籤約了。不然高中都考不上。毫無疑問,兒子高中雖分在了尖子班,但成績確實排在了後面。初三下學期,兒子明顯學習放鬆了,如果高中能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已的學習方法,鼓勵他,不放棄,定能有所進步吧。
高一的第一次月考結束,我和他爸倆人一起去接他,知道他學習辛苦,想順便帶他去吃點好吃的。從校門口出來後,一看臉色不對,可能成績不理想,不便開口了。一路上,他都是在後排座位閉目養神。一路無語,等到車進了小區車位停下,我才喊他下車,沒想到他突然「哇」的一聲開始大哭,撕心裂肺,傷心不已。我的心也被他哭得開始發慌了,不知他到底怎麼了?
我試著寬慰他:「如果是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哭,媽媽就陪你去附近的公園走走,先不回家了。你想哭就在公園放心的哭吧!」我拉著他的胳膊,他順從的下車了,機械性的被我拉著,順著小區的小路轉入公園的一角。
我倆在一個無人的角落坐下後,他慢慢的放低了哭聲,變成無聲抽泣了。等他平靜後,我才開始說話:「能和媽媽聊聊嗎?人總要長大的,會面對許多的挫折和困難,所以,要學會釋放壓力,哭,也是一種情緒的渲洩,無可厚非。」這時,他才低著頭,慢慢開口:「月考成績出來了,9科共1050分,我考了746分,班裡第43名。全年級可能在900名左右。從來沒有考過這樣的名次和分數。各科我都很努力在學,怎麼就考不好呢?同學們都太牛了,我的同桌,下課就去打球,可成績卻考得很好,光數學都快滿分了。同宿舍8個同學,全是從初中一起籤約過來的,我成了倒一。不光學習不行,其他特長也沒有,學校幾十個社團,我都不知道去進哪一個,一無事處的感覺。」
我從兒子的字裡行間,感覺到了深深的自卑感。我想著,重要的是要讓他重拾自信心,擺脫這種失落感。所以,不提學習,不如幫他分析,高中可以進哪個社團。我試著建議:「初中時有學過兩個月的韓舞,要不挑一個合適的去試跳一段,說不定老師就讓你進團了呢?」「我想去報唱歌,至於跳舞,也可以去試試。」兒子開始和我討論。「唱歌,你正處在變聲期,高音上不去,低音低不下來,不過,也可以去試試。重在參與嘛。」我接著說。近半個多小時的溝通,最後完全放下了成績不理想的打擊,愉快的和我回家了。
為了進社團,自已挑配歌,自已練習跳了很多遍,孩子如願進了韓舞社。自從進了社團,活力又回來了,每周回來都和我分享他的快樂,每周二和周四,都有一節課練習跳舞。是他最快樂的時光,盡情的揮撒汗水,暫時忘卻了學習的煩惱。我想著,這樣也好,我們本就是平凡的父母,是否也要學會接受自已孩子的平凡呢?很快一個學期快結束了,元旦匯演,兒子和同伴表演了兩個舞蹈,贏得同學們的認可,禮堂裡掌聲,尖叫聲不斷,兒子為此興奮了兩天。眼看著期末考臨近,我也只得再和他溝通,要暫時將社團的事放下了。他說班主任也找他聊過了,他願意放棄社團,從此安心於學習。
可近一個學期的放鬆,不是能努力十天半月就能見成效的,期末的分班考,兒子成績下滑更多了,終被從尖子班劃了出去。
我不得不反思我的教育方法,我的有意無意的引導選擇,孩子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我做媽媽的是否有很大的責任呢?選擇私立名校錯了嗎?好不容易培養的讀書習慣最後卻放棄了,得不償失嗎?誰能給我指點迷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