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亞健康?專家:中西醫結合更易發現早期症狀、「治未病」更...

2020-12-22 雲南網

  不久前昆明市盤龍區李女士活潑好動的寶寶出現肚子脹,大便難解,食慾下降的情況。孩子還小,李女士不想看到孩子因打針痛苦,決定試一試中醫小兒推拿。近日,李女士帶著寶寶來到雲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治未病科小兒推拿室求醫。該醫院的主治醫師魏巍為寶寶做了檢查後,採取小兒推拿為主,開中藥和穴位貼敷配合同步治療。短短幾天後,寶寶的肚子脹氣消失,其他症狀也得到了很好緩解,又回到了活潑可愛的狀態。

  大力推行小兒推拿「綠色療法」

  「孩子一生病就打針,我們也是打怕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效果比打針吃藥還來得快!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有點緊張,但做了兩次推拿後,我家寶寶感覺很舒服,看著他的樣子也享受。」李女士說:「自從寶寶在做過小兒推拿後,一感覺自己不舒服了就會主動要求說要去找幫他治療的醫生『姨媽'進行治療。」

  據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體檢科主任寇惠玲介紹,目前,在我國小兒患病的治療方法絕大部分均以西醫為主,口服藥物或輸液治療,其中的危害性不容小視。「兒科專家指出:濫用藥物是導致孩子老生病的首要原因。小兒推拿也是現在科室中技術革新較多且與時俱進的一個治療方法之一,它是一種純『綠色療法',不打針不吃藥,沒有毒副作用,還經濟方便,是自然、物理的兒童疾病治療和預防保健方法。家長和孩子很容易接受。」寇惠玲說。「所以我認為這樣『綠色治療』方式應該大力地去推廣。」

  中醫體檢+西醫體檢更容易發現早期症狀

  寇惠玲介紹,「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致力於亞健康狀態改善、身體調理,防患於未然是雲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所遵循的理念。體檢科應用各種設備來對患者進行檢查,其目的是想要達到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中醫治未病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望、聞、問、切」和中醫體質辨識來做一個中醫體檢。當西醫體檢和中醫體檢的方法相結合後,就相當於用兩條腿走路,這樣更容易發現患者身體的不適症狀和一些早期症狀。出於這樣的考慮,醫院於2012年在體檢科的基礎上成立了現在的中醫治未病科。

  「很多人通過儀器設備檢查後,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規、尿常規等指標都是正常的,但是患者還是覺得自己不舒服,會有頭昏、腰背痛、乏力、失眠等現象出現,這些都屬於亞健康的表現。」寇惠玲表示,在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處理時,就從中醫的角度進行診斷和治療,「比如一些冬季手腳冰涼,怕冷陽虛體質的女性,我們就會建議她們吃一些補陽氣的中藥或者吃一些溫補的食物進行調理,同時也會提醒這一類女性減少容易大汗淋漓的運動。」

  中西醫結合「治未病」更靠譜

  寇惠玲介紹,治未病科室秉承治未病思想開展健康體檢、中醫體質辨識、健康諮詢、中醫傳統療法為一體的綜合性預防保健工作,認真為每一位健康人、亞健康人及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中西醫體檢項目、健康管理、體重管理、營養建議、提供中醫治未病非藥物幹預方法,包括針刺、艾灸、火罐、刮痧、穴位貼敷、耳穴壓豆、成人推拿、小兒推拿等中醫療法,讓亞健康狀態、超重和肥胖、內分泌紊亂、頸肩腰腿痛、消化功能不良、上呼吸道感染、痛經、脊柱骨關節疾病、失眠等不適症狀得到緩解和消失。

  體檢科、中醫治未病科的理念是「關注健康,關注生命」,寇惠玲補充道:像醫院即將進行的「三九貼」治療,將通過穴位貼敷來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冬病冬防」,讓患者身體狀況更佳。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幹預手法對呼吸道等疾病進行緩解和預防。她表示科室將「讓每一位服務對象儘量不得病、少得病、得病早康復,合理運用中醫、西醫方法為各位的健康保駕護航」。

  雲報全媒體記者 秦黛玥 李舒琪

相關焦點

  • 2017安徽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招聘40人公告
    2017安徽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招聘40人公告 2017-05-19 11:29:00| 安徽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中醫「治未病」:治未來疾病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是疫情防控的「五早」原則和關鍵措施,也是「治未病」思想在傳染病防控中的實際運用和體現。過去,不少人對中醫「治未病」不甚了解;如今,很多人通過此方法提高了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在全民健康理念下,承載著千年中醫文化精神的中醫「治未病」思想應發揮怎樣的作用?該如何普及和推廣?在新時代,「治未病」又有哪些創新之處?對此,《中國消費者報》進行了深度報導。
  • 中西醫結合治乳癌有了共識
    原標題:中西醫結合治乳癌有了共識(記者王倩)12月20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北京慢病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國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乳腺癌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在京發布。
  • 治未病到底治的是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治未病」是什麼意思,「未病」不是「胃病」,更不是某一種病的名稱。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 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治皮炎怎麼樣?
    核心提示: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治皮炎怎麼樣?北京華醫皮膚病醫院專家指出,過敏性皮炎的出現令很多患者苦不堪言,因為皮損的劇烈瘙癢,導致他們坐立難安、難以入睡,而且影響患者的外觀。所以患者朋友要注意保養自己的皮膚。我們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千萬不要因為錯過治療的好時機,帶來更多的皮膚傷害。
  • 胰腺癌的4個早期症狀,制定全程治療模式,創造胰腺癌康復奇蹟
    具有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癒率很低的特點,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查出了胰腺癌,很多往往都是晚期,胰腺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不多在0.1%左右,最要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很難被察覺,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其患病原因比治療更重要。
  • 棒棒:亞健康的真相
    從此,「亞健康」一詞就像「治未病」一樣,以其無比的模糊性無比體貼地迎合了廣大中醫樂於忽悠的心理。簡單的文獻檢索可以說明問題,中文期刊網上關於亞健康的論文有1500篇左右,期刊檔次都非常低,基本是《中國社區醫師》《中國療養醫學》《中國健康月刊》《**中醫藥大學學報》等上不了學術臺面的雜誌,90%以上是中醫寫的。
  • 李榮:心肌缺血有六大症狀 隱匿性缺血更要警惕
    兩大法寶揪出隱匿性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出現症狀能給患者提示要去處理,然而,有些心肌缺血是無症狀的,這種無症狀的心肌缺血發病更隱匿,對患者的損傷更大,一般更常見於中青年。  無症狀心肌缺血藏得那麼深,如何能夠儘早察覺?李榮提醒,活動後出現胸悶或者容易勞累,要注意排查心臟問題,只有專科檢查才能發現。在常規體檢中,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是幫助我們早期發現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兩大法寶。
  • 胰腺癌如何儘早發現?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胰腺癌如何儘早發現?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山東省立醫院李洪光] 胰腺癌雖然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發病率還是比較低的,但是近年來由於環境、飲食等原因,發病率也是逐年上升,所以我們是不能忽視的,尤其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那麼哪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呢?
  • 什麼是亞健康?亞健康不是病,不調理要你命!
    如今許多上班族戴著 「亞健康」 這頂現代魔帽,遭受著身心折磨,卻查不出病來。據 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患病的也只佔20%,而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什麼是亞健康?
  • 亞健康檢測、X光查肺癌……專家:警惕體檢「套路」
    用亞健康檢測儀測疲勞程度專家:結果準確性、穩定性欠佳亞健康檢查是如何進行的呢?具體操作方法是,受檢者把兩根手指插進一臺帶有圓形孔槽的設備,檢查醫師在與設備相連的電腦上點幾下按鈕,幾秒鐘後,電腦上便出現受檢者的「亞健康值」。根據數值高低,醫生對受試者的機體免疫功能、疲勞程度等進行判斷。
  • 多國醫學專家熱議中西醫結合抗疫經驗與方案
    近一段時間以來,以黃璐琦,張伯禮,仝小林三名院士領銜的多名中醫藥專家紛紛海外視頻連線傳遞抗疫「中國方案」。因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七版的方案是用於國內的,直接翻譯應用國外,其中中醫部分如何能讓外國的醫生看得懂、用得上、分享起來更有意義?
  • 這些專家將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義診
    科室把傳統中醫理念與現代肺病康復學相結合,首創中西醫結合肺病康復療法,其中包括中藥口服、薰洗、塌漬的「三維」特色療法,針刺、內科推拿、點穴療法,冬病夏治、冬病冬防、辨證穴位貼敷療法,傳統功法訓練,真正踐行了「上工治未病、既病防變、愈後防復」的中醫思想。 現有肺病門診3個,肺病康復治療室7個,療區病床48張,配套設施齊全,安靜整潔。
  • 關注亞健康 構建養聯體 打造養生保健服務新格局
    河南省工商聯副主席劉國勤,河南省中藥材協會會長、河南省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主任賈少謙,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蔣士卿,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劉愛華,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陳孝傑,河南省醫學科學普及學會領導、河南省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端權,河南省營養保健協會秘書長薛輝,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鄭州養生保健協會執行會長黃樺,河南省中藥材協會副秘書長
  • 【學會專稿】國醫大師葛琳儀: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
    對於「未病先防」,應在「未病」時重視養生、調攝,以防邪、闢邪;對於「既病防變」,則是在「既病」時應早期診斷,注重截邪、安髒,以防止疾病的傳變。那麼,中醫「治未病」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因此,深入研究中醫養生學、開拓「治未病」手段,在當今的現實意義可以歸納為:1、促進和維護國民的健康;2、由於中醫「治未病」具有準、精、廉、便優勢,故治未病手段的開展,能降低醫療費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3、「治未病」的實踐,既可彰顯中醫藥特色,又符合現代醫學理念的「由「治已病之人」轉變為「治未病之人」」),由此促進中西醫學的發展。
  • 專家解讀吃的「秘密」
    胃炎癌變機率低,胃病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有利於康復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文小敏教授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近年來,胃病的發病趨勢日益呈現年輕化,中年患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
  • 這個面向國際的防治新冠中西醫結合診療建議方案,多國頂級專家表態了
    近一段時間以來,以黃璐琦,張伯禮,仝小林三名院士領銜的多名中醫藥專家紛紛海外視頻連線傳遞抗疫「中國方案」。因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七版的方案是用於國內的,直接翻譯應用國外,其中中醫部分如何能讓外國的醫生看得懂、用得上、分享起來更有意義?
  • 《中國中醫藥報專欄》亞健康測評領域的「新航母」——全國亞健
    對於醫院的治未病中心來講,如何將中醫「治未病」的理論轉化為實踐,並且達到良好的效果是困擾其發展的難題,其中如何客觀準確地進行診斷和療效評估是限制其發展的主要瓶頸。 對於社會出資的門診部來說,緊緊把握國家醫療政策戰略前移的趨勢,將服務重點轉移到疾病預防是門診部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