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響,高考史無前例地延期一個月,不得不趕在驕陽似火的7月。
這段時間最引人關注的應該就是高考。無論家裡有沒有考生,一律為高考開綠燈。似乎每個人都理解,高考對於一個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但正如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一樣!如果你不是高考娃的家長,你真的不會了解高考娃媽媽心裡的酸甜苦辣!
不敢多說,不能多問,小心翼翼。焦慮、緊張、心疼、期待......既盼望時間快點,早點看到結果;又期待時間慢點,怕孩子來不及複習;既心疼孩子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又為他馬上要掙脫我們的懷抱而失落。
從進入高三開始,離考試時間越近,感觸越深。家長似乎比孩子還焦慮,因為他們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到孩子身上,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只要對孩子有好處,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孩子好,一切都好。
倒計時1天,每個家長心裡都在用分、秒計算著孩子上「戰場」的時刻。無數次在腦海中,盤算著高考那天的行程計劃,和孩子商量著高考那天用不用送,怎麼安排?
高考的孩子們表面上大多都表現得滿不在乎,也許是故作鎮定。
有一親戚為了緩解她家孩子壓力,告訴孩子:「別緊張,正常發揮,考啥樣都沒人說你。」孩子當時頂她說:「不是你考,你當然說的輕巧,是說不緊張就不緊張嗎?」
我想說:「孩子,是不是你父母考,但你父母比你還緊張呢!」
家長們內心矛盾重重,既希望孩子沒有壓力,又不想讓孩子掉以輕心。表面風輕雲淡,內心卻波濤洶湧。
高考當天,家長應不應該送考、陪考呢?網上眾說紛紜。我認為,送與不送都要根據各人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因為父母身體或工作原因,實在不方便送。難道不送,孩子就考不上名牌大學了?不是的。
作為一個孩子去年高考的過來人,我建議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可以送考,送完就回來,考完可以接一下。因為現在社會對高考的重視,高考當天,只要家有考生的家長請假,一般都予以放行。
陪考就不用了,不論天氣啥樣,你在外面陪著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孩子在裡面考試還著急。
如果你不去送考,在家也是心不在焉,啥也幹不了。心裡總在擔心著,孩子會不會落下啥?是否順利進入考場?能不能有什麼特殊情況?狀態如何?
最重要的是這次送考意義非比尋常。這也許是孩子成人前的最後一次考試,從小學送他上學開始,到他高三畢業的送考,為孩子12年寒窗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次考試之後,孩子就如剛剛展開翅膀的雛鷹,要在廣闊的天空展翅翱翔。
每次高考當天,都有母親穿旗袍的,代表「旗開得勝」;有父親穿馬夾的,代表「馬到成功」。這是一種美好寓意,代表父母對此事的重視。
可能是各人想法不同吧?我個人認為不用那麼隆重,只要穿著舒服就行,顏色上可以亮眼一些,給人心情舒暢的感覺就好。也不必興師動眾,七大姑八大姨一齊出動,給孩子造成壓力。父母或父母一方足矣!
讓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發生點什麼特殊情況有個商量或跑腿的人。再說,別人家孩子都有父母或親戚陪著,只有你家孩子自己孤零零的,總感覺有些落寞!
記得我和老公送孩子高考那天,我心情五味雜陳。看著兒子排著隊等待檢驗,證件一切齊全,在進入校園那一刻,兒子回過頭笑著衝我擺擺手,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是高興,是不舍?
忽然就想到了他小時候,送他去幼兒園、送他去小學,進入校門時總是回過頭衝我擺擺手。那個曾經,什麼事都找媽媽的孩子長大了,不知不覺,已經長成了一個高高帥帥的大小夥。
那個整天粘著媽媽要抱抱的孩子,現在已經動不動把媽媽抱起來掄兩圈了。時間都去哪了?從咿呀學語到步入高考考場,轉眼之間。
正如龍應臺《目送》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從孩子步入考場那一刻起,是否就預示著父母與子女分離的開始?這種分離遲早會發生,代表著孩子將從你的生命當中,分離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獨自去承擔生活中的一切風風雨雨!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經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對於父母來說,只要孩子快樂,有發展,他們做什麼都願意!
在高考倒計時的最後一刻,請告訴孩子:高中時代即將過去,這次考試只是對他12年寒窗的一次檢驗,是他人生的一次過渡。無論分數高低,盡力就好!一定要相信自己,每一顆種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認真對待生活,必將收穫驚喜!
臨去考場前,一定要抱抱孩子,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高考,不是分數,是愛!父母永遠愛你!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付出總有回報。願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心想事成!
高考當天,你送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