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者說》後記|回到故事,重走網絡文學的地圖

2020-12-13 媒後臺

中國網絡文學史料

創始者說

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

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NO.

04

《創始者說》後記:

回到故事,

重走網絡文學的地圖

● 親歷的姿態:走進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故事

● 篳路藍縷:逆襲的創業者與小眾的守林員

● 創業者與愛好者的雙重身份:實幹與熱愛的互補

● 漫長的追溯之旅:從字裡行間見網文江湖

寫下後記的這天,距離《創始者說》的第一場採訪,恰好過去四年整。

四年前,邵老師在北大中文系已經講授了五年網絡文學系列課程,我一路跟隨老師,先後探索了網文的小說類型、作家作品、生產機制。在走過許多分支路口之後,我們意識到,要講述一個名為「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的故事,光是站在外面用眼睛看是不夠的。必須利用網絡文學「正在發生」的特性,走進故事中去,聽聽那些創造了這段歷史的人們怎麼說。

於是,以訪談錄形式呈現的《創始者說》初現雛形。採訪計劃提出後,閱文集團積極響應,願意配合併予以協助。我們迅速開啟了熱鬧非凡的第一站,一行八人奔赴上海。短短四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抵達的當天晚上,我們來到陳村老師家中,參觀紙頁堆得層層疊疊的書房,在茶香中開始了與「創始者」的第一場對談。聊起網際網路起步時的種種趣聞,陳村老師還翻出幾本「上網指南」,讓我們這些「90後」的小朋友頻頻驚詫。接下來的三天就遠沒有這麼悠閒了,我們住在離閱文很近的旅店,「朝九晚五」地泡在他們的辦公樓裡,全員一起採訪過吳文輝之後,立即分成幾組去「掃蕩」起點的整個創始團隊和主要編輯團隊。

想要呈現一場生動的、高效的訪談,不僅是對採訪者的考驗,也很「挑剔」受訪者。我起初還暗暗操心,能從這些身經百戰的業界「大佬」們嘴裡「套」出多少話來?沒想到起點的五位創始人——我們戲稱為「五大佬」,給了我們層出不窮的驚喜。在吳總的極力推薦下,我們見到了此前一直隱於幕後的藏劍江南。此前我們對他知之甚少,只見他穩穩地坐著,嗓音沙啞,不徐不疾地講出每一句話,卻無異於在我們腦海裡投下一顆接一顆的炸彈。才聊了幾分鐘,我就與邵老師一個對視,彼此眼裡都閃爍著「挖到寶了!」的信號。後來我們借用寶爺(寶劍鋒)的話,把藏劍江南稱作起點中文網的「總設計師」。吳總的嚴謹,江南的沉著,寶爺的直率,意者的誠懇,羅總的口才,「五大佬」作為創業團隊在個性和專長上的完美互補,以及他們傳奇的相識、情人節的相會、十多年風雨同舟的情誼,無不讓我們連連讚嘆。彼時他們像網文主角一樣「逆襲」成功,離職盛大文學後,創建創世中文網,又重新入主起點,新整合的閱文雖然剛剛起航,卻已是網文江湖毫無爭議的霸主。因此他們充滿信心,意氣風發卻也謙遜不矜,對歷史的敘述懷著敬意和使命感,提供了豐富詳實的細節。

作為開端的閱文之行,給了我們極大的底氣。而探訪女頻最重頭的晉江文學城,我則是「蓄謀已久」。身為團隊的女頻負責人,早在2013年我就與冰心站長取得了聯繫,她非常支持我們團隊的網文研究工作,特許我以實習的名義在晉江的各個部門輪崗了兩個月,進行生產機制研究。2015年3月我們邀請她來到北大課堂,已經對她進行過一次講座形式的群訪——後來這個日子還被追溯為我們「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的創立日。2017年的這次正式訪談,我領著邵老師和其他小夥伴走進晉江的辦公樓,竟有種回家的感覺。有一個細節,最終的定稿並未收錄:冰心做出過一個與其他「創始者」們都不同的決定,她用盛大收購晉江50%股權的錢買下了晉江的辦公樓。冰心和整個晉江的管理團隊身上都有一種樸素的秉性,不像創業者,更像是「女性向」土壤的護林人、家園的守護者。感謝她一直對我知無不言,從不避諱,令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把護林人和守護者的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女性向」研究當中。

之後的採訪主要看機緣。在邵老師的中文系辦公室「平九」小院裡,我們邀請血酬、沈浩波、蔣鋼來喝過下午茶,和朱威廉打過一個多小時的微信電話,同長佩的阿米站長、不繫舟主編一起看過圓明園的殘荷。更多時候,我們去到採訪對象的地盤,在火星小說、掌閱科技、果麥文化、中文在線的辦公地點,拜訪了侯小強、成湘均、路金波、戴和忠。我們在中國大飯店富麗堂皇的大廳見到了孫鵬,聽他講起紅袖添香的「求生」之路;在後海的咖啡廳與weid度過了一個和煦的下午,聊到興起,沿結冰的湖畔,迎著月光續了一壺孔乙己的黃酒。我們專門去了一趟蘇州和廣州,探訪瀟湘子和黃花豬豬;從網絡文學的各種會議上,「劫」到了豬王和歡樂書客的陳炳燁。本來我們也約好要與邪月面談,但沒想到提前準備的採訪提綱發過去不到半小時,他就以書面形式返還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把我們嚇了一跳,不愧是網文圈「元老」的手速!而露西弗的Ducky以及歷任管理者分散在各地,實在沒辦法面對面,只好以微信群聊的方式進行,我與這批中國最早的「腐女」前輩們聊到通宵達旦,第二天繼續,在同一個趣緣社區裡,年齡是非常次要的界線。這些「創始者」們既是創業者,也大多是網文的資深愛好者,是「吃書的人」。他們出於熱愛開啟了創業之路,從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到功成名就的「老總」,拳拳之心始終滾燙,即使受挫也不曾離開過文學片刻。再談起網文江湖的日日夜夜,他們有堅定,有自豪,有指點江山的壯闊,也有時運不濟的遺憾。聽他們講述那些歲月,一樁樁網文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件、一個個坊間流傳的八卦故事,都有了清晰的來龍去脈,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了面孔和聲音。

開啟這個項目時,我們都沒有預料到,這場追溯之旅會如此漫長,每年都有新的夥伴加入進來,前前後後,共有20位同學參與其中。我們的工作模式是:確認採訪對象後,在團隊中指定一位最熟悉對應網站的成員,由他/她擔任小組長,主導採訪並擬定提綱,發給受訪者確認後,約定時間和地點;訪談結束後,一般會由圍觀「旁聽」了或遺憾錯過了這場採訪的其他成員來初步整理錄音,最後交還給小組長定稿。我和李強、吉雲飛多數時候扮演了小組長的角色,給邵老師打配合。每次訪談都要持續二到四小時,總要把話聊透了才肯罷休,26場訪談我參與了17場,深感這實在是個體力活兒。邵老師卻自始至終精力充沛、妙語連珠,曾經的記者經歷讓她總能既得體又直接地點出最關鍵的問題,從體力到智力全方位地給我們上了一課。採訪總是充滿歡聲笑語,而整理錄音卻是冗長而繁瑣的,數小時的談話如果逐字逐句轉化,都是好幾萬字的長稿。陳新榜、高寒凝、王鑫、許婷、孫凱亮、譚天、田彤、張芯、葉栩喬、秦雪瑩、項蕾、徐佳、彭笑笑、劉心怡、李亦梅、裴昭遠、韓思琪,都為此付出了長時間的辛勤勞動,其中陳新榜、高寒凝、王鑫、許婷也承擔過小組長的工作。

戰線拉得太長,等待出版的過程中,許多稿件都曾被刪減成不同的篇幅版本單獨發表過,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些「創始者」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研究者、從業者和網文愛好者。它們不僅是建構網絡文學發展史的一根根基柱,也使深入其中的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匪淺。我相信,聽過這些傳奇的人都將有不同的收穫,或是圈內八卦,或是創業心得,或是為歷史的塵埃扼腕,或是從字裡行間窺見網文的未來。

遺憾的是,出於種種原因,一些稿件最終未被收錄,包括起點女生網的負責人TZG、主編於莉,SF輕小說主編周文韜,四月天主編、薔薇書院創始人李賢。在此,再次感謝他們對採訪工作的支持配合,並深深致歉。此外,我們未能採訪到桑桑學院、幻劍書盟的創始者,但願將來有幸,能夠一一補全。

創始者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我們的追尋之旅也不會停止。願網文江湖長盛不衰。

2020年7月27日

文 | 肖映萱

編輯 | 慄 葛

相關焦點

  • 《創始者說》:繪就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地圖
    這些腦海中朦朧的問題,在我翻開《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邵燕君 肖映萱主編)時,都出現在書的前言中。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問題:這些人的性格如何影響了網站的基因,又如何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樣貌和走向,等等。四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就是帶著這一長串問題,帶領著她的學生們,走近了網絡文學神秘的創始者。四年後,這本訪談錄呈現在大眾面前。
  • 《創始者說》讀者說:它是對歷史的訪談,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閱讀《創始者說》就像是在閱讀一張網絡文學發展史的巨幅地圖,它以提綱挈領的手筆在錯綜複雜的網文江湖的風雲激變中勾勒出重要的轉折點,掃出一條清晰而延綿的路徑,同時可貴的是,訪談錄的形式存留了豐富的、甚至於不為外人所知的細節,這些細節如深水潛流般相互聯結、彼此呼應,融匯成主幹外的旁枝,共同展現了二十年網絡文學發展變遷的動力和路徑。
  • 陝西北路網文講壇:《創始者說》帶你重走中國網文發展之路
    從左至右:主持人徐穎,《創始者說》主創團隊成員肖映萱、李強、吉雲飛近日,《創始者說》主創團隊中的三位成員做客第45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與大家分享了這部網絡文學史料集的幕後故事。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李強表示,提出並推進這一企劃時,大家從未想過《創始者說》未來會被出版,只是想要「走進故事中去,聽聽那些創造了這段歷史的人們怎麼說」。4年前,《創始者說》第一場採訪的對象,是榕樹下藝術總監、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村,當天他也來到了講壇現場。團隊與陳村聊起網際網路起步時的種種趣聞時,陳村還翻出幾本「上網指南」,讓90後的主創人員驚嘆不已。
  • 《創始者說》前言|文學網站創始者: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創始者說 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 03 《創始者說》前言: 文學網站創始人: 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 網絡文學創始人是一群有愛好者心態的生意人
  • 《創始者說...
    中國網絡文學走過20多年,終於迎來了一部鮮活生動的網文史《創始者說》。這是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通過對26位網站創始人的訪談,呈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的脈絡。第45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日前特邀《創始者說》主創團隊、來自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博士肖映萱、李強、吉雲飛,與大家分享了這部網絡文學史料集的幕後故事,並對20多年迅猛發展的網絡文學的源頭景象做了一番回顧和剖析。首場訪談始於上海作家陳村的家「如果最早有人告訴我們,這個項目一做就是4年,可能會堅持不下來。」
  • 《上海故事》:一張城市文學地圖
    所以,如果將本書比作一張城市文學地圖的話,我們希望這張地圖是完整的,既指示眾所周知的城市地標,也引領你深入城市隱秘的腹腔內部和邊邊角角,展示上海人潛藏在日常生活罅隙裡的喜怒哀樂。所以,如果將本書比作一張城市文學地圖的話,我們希望這張地圖是完整的,既指示眾所周知的城市地標,也引領你深入城市隱秘的腹腔內部和邊邊角角,展示上海人潛藏在日常生活罅隙裡的喜怒哀樂。在這樣的意義上,我最想推薦的是本書入選作者中最年輕的一位——王佔黑。我想和您分享一段我的成長經歷,由此可能您會理解,為什麼我會非常推崇王佔黑的小說。
  • 全新版本《創始者歸來》前瞻——新地圖「灰環」背景介紹
    全新版本《創始者歸來》前瞻——新地圖「灰環」背景介紹 原標題:全新版本《創始者歸來》前瞻——新地圖
  • 「自序」與「後記」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文學生涯中,南丁先生為世人留下了150多萬字的小說、散文、隨筆、詩歌和評論,這些作品,在他生前曾被結集為《檢驗工葉英》(小說集)、《在海上》(小說集)、《被告》(小說集)、《水印》(散文隨筆集)、《尾巴》(小說集)、《南丁文選》、《南丁文集》和《半凋零》(散文隨筆集)等。這些作品集的開頭或結尾,南丁先生大都寫有「自序」或「後記」,這些「自序」和「後記」,又大都篇幅短小,要言不煩。
  • 中國網絡文學的創始人是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吳文輝說,閱文系統的核心其實是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創造內容的正反饋模式。而創造出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可以跟隨用戶的喜歡而改變,未必是長篇小說。將網絡文學的創始人稱為文學消費者並非貶義,事實上,該反思的恰恰是,在我們的主流文學譜系內,文學消費者的地位是否被過分貶抑?
  • 連載|重走鍾世鎮院士的成長之路:回到課室 考上中山大學醫學院
    連載|重走鍾世鎮院士的成長之路:回到課室 考上中山大學醫學院 2019-12-19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團隊花4年採訪26位網文平臺創始人,解碼20多歲中國網絡文學
    如何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樣貌和走向? 一連串問號之下,《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出爐,由北京大學中文系邵燕君教授領銜北大中文系網絡文學研究團隊編撰,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來自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博士肖映萱、李強、吉雲飛在滬上陝西北路網文講壇圍談,回顧解碼二十多年迅猛發展的網絡文學圖景。
  • 《紐約文學地圖》:城市窗口閃過的百年不孤獨的美國文學
    出於個人的愛好,我對其中的《聖彼得堡文學地圖》最為感興趣,因為我一直對俄蘇文學較為嗜好,用王蒙的說法是,中國文學是喝著俄羅斯文學的奶長大的。但《聖彼得堡文學地圖》的一個不足,就是它的時間下限,僅僅到了白銀時代的文學,之後的俄羅斯文學的重點,可能隨著蘇聯的重點的偏移,而並沒有膠著在蘇聯時代已經改名為列寧格勒的彼得堡地域,從而使得這本反映俄羅斯城市與文學的一冊圖書中的資訊稍顯陳舊。而《紐約文學地圖》卻沒有《聖彼得堡文學地圖》那樣的時間限制,它一直將它關注的眼光,掃描到了當代的紐約。
  • 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原標題: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本報訊(林瑋婷 鄭悅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近日,廈門理工學院6名大學生製作完成的一款以長徵為主題的《兩萬五千裡》卡牌地圖類遊戲受到師生歡迎。
  • 輕小說的後記你會好好看看麼?這些作者背後的小故事也偶爾不錯呢
    說道輕小說的後記,看過輕小說的讀者應該都會忍不住瞄幾眼吧?雖然很多時候後記的內容都是沒什麼營養的破事水,基本上寫的都是作者這一卷的思路和寫作緣由什麼的,偶爾也會寫業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順便感謝一下插畫師,有的時候也會寫一些之後劇情的思路以及自己其他作品甚至別的小說家作品的安利,所以意外的可以看出作家們的一些互動呢。
  • 倫敦手繪文學地圖
    扎迪·史密斯1975年生於英國倫敦西北,1994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98年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97年,扎迪的處女作《白牙》的創作構思引起英國文壇注意,出版後被譽為「新千年第一部偉大小說」。小說以其詼諧幽默的文風、錯綜複雜的故事、漫長的歷史跨度和對移民生活的全方位描述,堪稱「當代英國多元文化的代言書」。
  • 走了一遍陝西北路,三位網絡作家計劃創作三篇網文
    陝西北路還要創造新的故事。網絡文學無疑是網際網路時代最活躍、覆蓋人群最多的文學形式,據「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公布的數據,中國網絡文學註冊作者有1750萬人、網絡文學用戶突破了4.6億。還繁衍出一大批熱播電視劇,網絡文學成為當今的熱門文化現象。
  • 如何開鑿網絡文學「天然富礦」
    4月27日,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攜手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2020·春季),首次採用線上分享的創新方式,以《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天然富礦」》為主題,邀請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阿里大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騰訊影業、騰訊動漫戰略總監曹珉玥、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發表主題演講
  • 金庸小說後記的啟迪
    忽然發現,大部分武俠小說都沒有後記!讀了幾百本武俠小說,終於想到,目前來看,只有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是有後記的,而我正是通過這些後記了解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的誕生是和報紙的發行密不可分的!金庸先生的每一部武俠小說都要有後記,在裡邊他深情的回憶了對在小說寫作過程中支持和幫助他的人和事,總結了寫這部小說的一些思想根源和有關的說明,例如,神鵰俠侶的後記裡,記載了他對神鵰的看法,支持和看好這部書李沙威先生,天龍八部的後記裡,記敘了陳世驤先生對這部書的評價,和他對陳先生的懷念。
  • 白燁:網絡文學應該學會縮寫
    [摘要]我常跟他們說,他們有用幾百萬字講故事的能力,但是下一步是要能把幾百萬字的內容再縮回幾十萬字、幾萬字,才是本事。生於1952的白燁,主導了80後作家、網絡作家加入作協;對當下流行的網絡小說也能說出門道。對於新生事物,他持一種極開放的態度,願意欣賞新作家的優點,如果說還需要什麼,他希望網絡的大神級作家們能有多一點的責任感。作者:張自言要點:1.
  • 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本報訊(林瑋婷 鄭悅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近日,廈門理工學院6名大學生製作完成的一款以長徵為主題的《兩萬五千裡》卡牌地圖類遊戲受到師生歡迎。   據悉,從去年11月至今,《兩萬五千裡》創作耗時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