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學史料
創始者說
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
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NO.
04
《創始者說》後記:
回到故事,
重走網絡文學的地圖
● 親歷的姿態:走進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故事
● 篳路藍縷:逆襲的創業者與小眾的守林員
● 創業者與愛好者的雙重身份:實幹與熱愛的互補
● 漫長的追溯之旅:從字裡行間見網文江湖
寫下後記的這天,距離《創始者說》的第一場採訪,恰好過去四年整。
四年前,邵老師在北大中文系已經講授了五年網絡文學系列課程,我一路跟隨老師,先後探索了網文的小說類型、作家作品、生產機制。在走過許多分支路口之後,我們意識到,要講述一個名為「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的故事,光是站在外面用眼睛看是不夠的。必須利用網絡文學「正在發生」的特性,走進故事中去,聽聽那些創造了這段歷史的人們怎麼說。
於是,以訪談錄形式呈現的《創始者說》初現雛形。採訪計劃提出後,閱文集團積極響應,願意配合併予以協助。我們迅速開啟了熱鬧非凡的第一站,一行八人奔赴上海。短短四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抵達的當天晚上,我們來到陳村老師家中,參觀紙頁堆得層層疊疊的書房,在茶香中開始了與「創始者」的第一場對談。聊起網際網路起步時的種種趣聞,陳村老師還翻出幾本「上網指南」,讓我們這些「90後」的小朋友頻頻驚詫。接下來的三天就遠沒有這麼悠閒了,我們住在離閱文很近的旅店,「朝九晚五」地泡在他們的辦公樓裡,全員一起採訪過吳文輝之後,立即分成幾組去「掃蕩」起點的整個創始團隊和主要編輯團隊。
想要呈現一場生動的、高效的訪談,不僅是對採訪者的考驗,也很「挑剔」受訪者。我起初還暗暗操心,能從這些身經百戰的業界「大佬」們嘴裡「套」出多少話來?沒想到起點的五位創始人——我們戲稱為「五大佬」,給了我們層出不窮的驚喜。在吳總的極力推薦下,我們見到了此前一直隱於幕後的藏劍江南。此前我們對他知之甚少,只見他穩穩地坐著,嗓音沙啞,不徐不疾地講出每一句話,卻無異於在我們腦海裡投下一顆接一顆的炸彈。才聊了幾分鐘,我就與邵老師一個對視,彼此眼裡都閃爍著「挖到寶了!」的信號。後來我們借用寶爺(寶劍鋒)的話,把藏劍江南稱作起點中文網的「總設計師」。吳總的嚴謹,江南的沉著,寶爺的直率,意者的誠懇,羅總的口才,「五大佬」作為創業團隊在個性和專長上的完美互補,以及他們傳奇的相識、情人節的相會、十多年風雨同舟的情誼,無不讓我們連連讚嘆。彼時他們像網文主角一樣「逆襲」成功,離職盛大文學後,創建創世中文網,又重新入主起點,新整合的閱文雖然剛剛起航,卻已是網文江湖毫無爭議的霸主。因此他們充滿信心,意氣風發卻也謙遜不矜,對歷史的敘述懷著敬意和使命感,提供了豐富詳實的細節。
作為開端的閱文之行,給了我們極大的底氣。而探訪女頻最重頭的晉江文學城,我則是「蓄謀已久」。身為團隊的女頻負責人,早在2013年我就與冰心站長取得了聯繫,她非常支持我們團隊的網文研究工作,特許我以實習的名義在晉江的各個部門輪崗了兩個月,進行生產機制研究。2015年3月我們邀請她來到北大課堂,已經對她進行過一次講座形式的群訪——後來這個日子還被追溯為我們「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的創立日。2017年的這次正式訪談,我領著邵老師和其他小夥伴走進晉江的辦公樓,竟有種回家的感覺。有一個細節,最終的定稿並未收錄:冰心做出過一個與其他「創始者」們都不同的決定,她用盛大收購晉江50%股權的錢買下了晉江的辦公樓。冰心和整個晉江的管理團隊身上都有一種樸素的秉性,不像創業者,更像是「女性向」土壤的護林人、家園的守護者。感謝她一直對我知無不言,從不避諱,令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把護林人和守護者的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女性向」研究當中。
之後的採訪主要看機緣。在邵老師的中文系辦公室「平九」小院裡,我們邀請血酬、沈浩波、蔣鋼來喝過下午茶,和朱威廉打過一個多小時的微信電話,同長佩的阿米站長、不繫舟主編一起看過圓明園的殘荷。更多時候,我們去到採訪對象的地盤,在火星小說、掌閱科技、果麥文化、中文在線的辦公地點,拜訪了侯小強、成湘均、路金波、戴和忠。我們在中國大飯店富麗堂皇的大廳見到了孫鵬,聽他講起紅袖添香的「求生」之路;在後海的咖啡廳與weid度過了一個和煦的下午,聊到興起,沿結冰的湖畔,迎著月光續了一壺孔乙己的黃酒。我們專門去了一趟蘇州和廣州,探訪瀟湘子和黃花豬豬;從網絡文學的各種會議上,「劫」到了豬王和歡樂書客的陳炳燁。本來我們也約好要與邪月面談,但沒想到提前準備的採訪提綱發過去不到半小時,他就以書面形式返還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把我們嚇了一跳,不愧是網文圈「元老」的手速!而露西弗的Ducky以及歷任管理者分散在各地,實在沒辦法面對面,只好以微信群聊的方式進行,我與這批中國最早的「腐女」前輩們聊到通宵達旦,第二天繼續,在同一個趣緣社區裡,年齡是非常次要的界線。這些「創始者」們既是創業者,也大多是網文的資深愛好者,是「吃書的人」。他們出於熱愛開啟了創業之路,從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到功成名就的「老總」,拳拳之心始終滾燙,即使受挫也不曾離開過文學片刻。再談起網文江湖的日日夜夜,他們有堅定,有自豪,有指點江山的壯闊,也有時運不濟的遺憾。聽他們講述那些歲月,一樁樁網文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件、一個個坊間流傳的八卦故事,都有了清晰的來龍去脈,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了面孔和聲音。
開啟這個項目時,我們都沒有預料到,這場追溯之旅會如此漫長,每年都有新的夥伴加入進來,前前後後,共有20位同學參與其中。我們的工作模式是:確認採訪對象後,在團隊中指定一位最熟悉對應網站的成員,由他/她擔任小組長,主導採訪並擬定提綱,發給受訪者確認後,約定時間和地點;訪談結束後,一般會由圍觀「旁聽」了或遺憾錯過了這場採訪的其他成員來初步整理錄音,最後交還給小組長定稿。我和李強、吉雲飛多數時候扮演了小組長的角色,給邵老師打配合。每次訪談都要持續二到四小時,總要把話聊透了才肯罷休,26場訪談我參與了17場,深感這實在是個體力活兒。邵老師卻自始至終精力充沛、妙語連珠,曾經的記者經歷讓她總能既得體又直接地點出最關鍵的問題,從體力到智力全方位地給我們上了一課。採訪總是充滿歡聲笑語,而整理錄音卻是冗長而繁瑣的,數小時的談話如果逐字逐句轉化,都是好幾萬字的長稿。陳新榜、高寒凝、王鑫、許婷、孫凱亮、譚天、田彤、張芯、葉栩喬、秦雪瑩、項蕾、徐佳、彭笑笑、劉心怡、李亦梅、裴昭遠、韓思琪,都為此付出了長時間的辛勤勞動,其中陳新榜、高寒凝、王鑫、許婷也承擔過小組長的工作。
戰線拉得太長,等待出版的過程中,許多稿件都曾被刪減成不同的篇幅版本單獨發表過,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些「創始者」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研究者、從業者和網文愛好者。它們不僅是建構網絡文學發展史的一根根基柱,也使深入其中的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匪淺。我相信,聽過這些傳奇的人都將有不同的收穫,或是圈內八卦,或是創業心得,或是為歷史的塵埃扼腕,或是從字裡行間窺見網文的未來。
遺憾的是,出於種種原因,一些稿件最終未被收錄,包括起點女生網的負責人TZG、主編於莉,SF輕小說主編周文韜,四月天主編、薔薇書院創始人李賢。在此,再次感謝他們對採訪工作的支持配合,並深深致歉。此外,我們未能採訪到桑桑學院、幻劍書盟的創始者,但願將來有幸,能夠一一補全。
創始者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我們的追尋之旅也不會停止。願網文江湖長盛不衰。
2020年7月27日
文 | 肖映萱
編輯 | 慄 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