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漂亮姐姐,封城56天畫下珠寶一樣絢爛的家鄉

2020-12-13 澎湃新聞

「這裡是武漢」系列設計作品 部分

她是方龍慧子,江蘇揚州人。八年前來武漢上學,畢業後留在武漢定居,現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GIC設計教師。曾獲「寶谷之光」首屆中國寶谷珠寶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特等獎、海峽兩岸鐘錶珠寶設計大賽最佳設計獎、第十三屆梧州寶石節時尚中國寶石飾品設計大賽二等獎等獎項。

「吵架根本沒有說服力,

不如把武漢畫出來,

讓那些人知道,

真實的武漢有多美。」

方龍慧子是在武漢生活了八年的江蘇人,新冠肺炎爆發,武漢封城。本該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卻因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變得沉重而危急。

「我們這邊的風俗是初二要回娘家吃飯,本來計劃初一開車回家的,後面聽說新冠爆發得厲害,武漢要封城,我們就留下來了。」

方龍惠子說,臨近新年那會兒,大多數武漢人還沒意識到新冠的恐怖。大家該吃吃該喝喝,沒有人想起來要戴口罩。也許不經意間早就被感染了呢?回家不是禍害人麼?

封城後的武漢 來源 紅線新聞

沒想到這一待,就是56天。

這56天裡,每天都有人談論著死亡。誰家的朋友的感染了,誰家的親戚因為新冠去世。一刷微博,又有人罵武漢人「管不住嘴」、「吃野味,拉全國人民遭罪」。

不能出門的痛苦,確診人數的攀升,再加上部分網友對武漢的指責。那段時間,方龍惠子每天都很焦慮。有時,能因為網上一句指責武漢的話,和對方吵架到凌晨。

和噴子對噴也許能緩解一時的心頭之恨,但緩解不了56天的鬱悶,更改變不了疫情之下,「武漢」這兩個字沉重的含義。

來源 武漢約拍館

可是明明,武漢是個很美的城市啊...

「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這一切,

讓大家能看到這些美好,

也希望武漢永遠和珠寶一樣璀璨!」

不能出門,方龍惠子就拿起畫筆,伏案勾勒心中武漢最美的樣子。

長江、漢江、水杉林...甚至連武漢的櫻花和熱乾麵都被她用一顆顆珠寶串了起來。「這裡是武漢」珠寶設計,是她想對武漢說的話。

「我在東湖邊戀愛,在東湖邊結婚,住在東湖邊看著春夏秋冬。

東湖不強勢、不突兀,磨山的東湖、凌波門的東湖、落雁島的東湖,每一處的東湖都沉靜美麗,融進武漢的每一片風景中。整體用了色彩漸變、形態抽象的處理,嘗試描繪出我腦海中東湖水波的溫柔搖曳。」

「『大江大湖大武漢』,每次回到武漢,都會收到這條簡訊。這件作品的靈感是來源於攝影師姜軻的一幅作品,畫面中是長江與漢江的交匯,黃色藍色的交匯,壯闊又柔美。用大面積的寶石鋪陳描繪出這個場景,歐泊和金屬抽象表達了武漢的湖泊群和橋梁。」

「這件首飾刻畫了我記憶中第一次去水杉林看到的場景。在武漢的落雁島,我先生帶我去看水杉,教我認它的氣生根,告訴我水杉是瀕危植物。

它真的特好看,散發出浪漫的氣息,它、它的倒影、飛鳥以及鳥的倒影,一時間融合了。光線透過枝椏漏進來,水杉愈發有清瘦矍鑠的模樣了。」

「提到武漢一定會想到黃鶴樓,雖然武漢本地人不一定去,但是在武漢的我,這八年陪著外地來的親友去過無數次,留下了很多回憶。

我在這件首飾中加入了象徵著福壽綿長的黃鶴意象,造型是鶴首向上,羽翼以一種保護的形態包裹住黃鶴樓,寄託了我的美好期望。」

我還沒去武大看過櫻花,總是覺得遊人如織,熙熙攘攘,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如願所償。也看過許多武大櫻花的圖片,櫻頂綠琉璃瓦的碧綠和著櫻花嬌柔的粉白一起,特好看。在親眼見到這場景之前,先用畫筆把它描繪出來好了。

「八年前從江蘇來武漢上學,第一次發現武漢人都愛捧著紙碗邊走邊吃,第一次知道早飯叫『過早』。

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門口有家『姚嫂熱乾麵』,成了我很多次早起的第一站,陪伴了我近乎整個大學生涯。加了酸豆角的熱乾麵配上炸得枯脆的面窩,夏天來碗綠豆沙,冬天來碗蛋酒,虛浮。」

採訪實錄

匠匠: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方龍惠子:因為從封城以後,我一直都待在武漢,所以無論是從好的還是壞的來說,影響都蠻大的。一方面來說,我可以盈利的工作都已經停止了。我是培訓機構的老師,學生是天南海北過來的。現在疫情爆發,可能一直到五月份,也不會有人趕到武漢來上課。我平常接的一些定製的單,也因為沒有辦法進貨出貨,不得不停下。另一方面的話,武漢也有很多打動我的點。我自己不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在疫情最危險的時候我甚至不敢出門。但是我朋友圈很多人,年輕人啊,獨生子女啊,都出去當志願者了。之前說醫護人員上下班有困難,他們全都報名當愛心司機。大部分在這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做一點事,盼著能早點結束疫情,能越來越好。

匠匠:為什麼會想到用武漢為元素來設計首飾?

方龍惠子:一開始沒事情做,又很緊張,每天就去社交軟體上刷刷刷。那時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對武漢進行言語上的攻擊,說武漢人是病毒啊什麼的,心裏面很傷心很生氣。後面覺得吵架實在沒有什麼意思,還不如把它畫下來,讓他們看看我眼中的武漢有多美。一方面就是派遣自己的情緒,因為人一直閒著,會陷入難過和憤怒的情緒之中更深,找事情做,對自己也好很多。

匠匠:您覺得設計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方龍惠子:我自己很喜歡有敘事性的設計,通過自己的作品給別人講故事。這樣做出來的東西不僅是一個東西,還可以在裡面讀到一些設計者的故事,觀者可以聯想到自己的故事。我覺得作品是連接作者和觀者的橋梁,就像那一句說的:「所謂的『設計』,就是要從獨特的自我出發,與他人產生真切的共鳴。」

「有人選擇看到這個世界上的醜惡,那些無秩序的混亂,我選擇看到美好。疫情下的武漢籠罩著陰霾,在災難面前,我們依舊不失掉談論美好的能力。」

「武漢不是病毒,武漢真的是一座又美好又灑脫的城市。」

等春暖花開,我們的城市依舊璀璨;我們一起期盼武漢的春天,武漢加油!

編輯 / 皎月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侵刪

推薦閱讀

|「你們的天使,我都還給你們啦」|

|全國顏值最高藝術館大賞,你的城市上榜了嗎?|

|「織中之聖」逐漸走出深閨 | 匠人100|

|千年的東方技藝涅槃重生 | 匠人100|

|最美紀錄片:每一幀都是壁紙|

原標題:《武漢漂亮姐姐,封城56天畫下珠寶一樣絢爛的家鄉 | 獨家採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櫻花、黃鶴樓、熱乾麵……她把最美的武漢畫成珠寶
    矚目的長江大橋、精緻的越王勾踐劍、磅礴的黃鶴樓、還有熱乾麵、小龍蝦、排骨藕湯……留守在武漢的幾十天裡,她把充滿煙火氣的日常生活,都變成了精美的珠寶。「櫻花」系列珠寶設計圖(胸針)。來源:受訪者供圖想用畫筆為武漢「正名」設計出這些「武漢專屬珠寶」的作者名叫方龍慧子,是居住在武漢的一名首飾工作者,同時也是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GIC設計教師。這位來自江蘇揚州的姑娘,在武漢上學、工作、生活,在武漢宣布「封城」的那天,她和丈夫正打算回揚州老家,但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留下來。
  • 武漢「被封城」的二月廿一——車頂上的「綠芽兒」
    每天的新增病例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心靈的大壩瞬間垮塌,我們陷入迷惘、恐懼中…… 而今,站在數字的陽光下,我們甚至忘記了,黑暗在何方…… 據說,今天武漢新增確診病例中,2例來自住院,1例來自特殊監管場所,1例來自門診。這名門診患者居家期間,曾在小區內活動,不排除社區感染可能。
  • 記錄|封城下的武漢藝術家們的另一種創作
    連日來,在各地藝術家聲援武漢的同時,武漢本地藝術家的生活、工作如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昨天與今天電話採訪了部分武漢書畫家、攝影師、新媒體藝術家和普通市民,藉助他們平實的講述與截圖,看到了武漢封城狀態下真實的藝術工作者們。
  • 武漢「封城」日記四年級孩子作文標題——我的家鄉生病了
    武漢「封城」整三周了。雖然知道前路還長,但所有人都在翹首期待。四年級孩子作文寫道:「爸爸告訴我,武漢生病了,並且病的(得)很重很重,這次我們回不去了,我一聽說就哭了,我想那裡的親人和朋友了。」股票如此,打贏這場抗「疫」戰爭也如此,普通老百姓都在「宅」,「宅」也是一種戰鬥,一定要「宅」到勝利的那一天,當然,不會像我守這隻股票一樣這麼久。這幾天讀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烏合之眾》,文中提到很多的變革事件,看似由外在變化引起的,實則必須深入思考背後的原因。
  • 武漢「封城」日記|四年級孩子作文標題——我的家鄉生病了
    武漢「封城」整三周了。雖然知道前路還長,但所有人都在翹首期待。四年級孩子作文寫道:「爸爸告訴我,武漢生病了,並且病的(得)很重很重,這次我們回不去了,我一聽說就哭了,我想那裡的親人和朋友了。」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
  • 封城11日,武漢眾生圖
    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了11天。普通人被困家中,醫護人員依然奮戰在一線......在抗疫的這十幾天裡,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應著這個世界。此刻,他正在武漢的一家醫院裡,連續工作了好多天。2019年12月底,武漢已有不少醫院收治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很多醫院參考2003年SARS的經驗,顯然已經察覺到這種情況,不太正常。但在武漢封城之前,大眾對疫情的知曉和重視程度並不算高,不戴口罩、不做任何防護的人比比皆是。
  • 我在華南海鮮市場經歷武漢封城15天
    距離武漢「封城」已過去整整15天,面對更嚴的封鎖、更密的檢查、更高的風險、甚至更多的罵聲,生活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會是怎樣的體驗?對於這場從這裡發端的疫情,他們有更多的體會。資料圖:圖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周邊。
  • 曾光:如果武漢封城再晚幾天 或再出現兩三個"武漢"
    【曾光憶武漢封城:如果再晚幾天 或再出現兩三個武漢】1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回憶起武漢封城的建議和決策過程,他說,封城是沒有預案的,如果準備三五天再封城,可能中國又出現兩三個武漢。曾光稱,#武漢人民確實做出了犧牲#,他們堅守了76天。
  • 攥住圖像與記憶:武漢藝術青年的九段《封城日記》
    2020年2月18日,是武漢封城後的第27天。武漢青年策展人Lena在1月31日發出一則#封城日記#作品徵集,她呼籲每個人記錄自己在這個「特殊時期」生活和情緒,同時也不要忘記和自己對話。雲淏是一位職業攝影師,他在封城的那天記錄下了時間凝固的武漢。
  • 武漢「封城」七日
    2020年1月24日,大年臘月三十,下午3時,武漢黃鶴樓前汽車行人不多道路通暢。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騎車經過已關閉的武漢漢口黃浦路地鐵站。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漢口惠濟路,這家早餐店正在營業。
  • 佟家棟:「武漢封城」與政府經濟政策的效果
    對中國這種只宣布「封城」決定,而不宣布解除「封城」期限的情形,作者認為,民眾是難以服從的。當然「封城」肯定是可以達到儘可能阻隔傳染,減少短期醫療系統壓力,逐步解決疾病大流行,從而徹底消除疫情威脅的有效方法。但問題是,民眾是否願意服從。  經過長達76天的「封城」,武漢人民終於實現了全城解禁。
  • 封城10天,我在武漢家樂福當店長
    」1月29日,大年初五,和過往無數個工作日一樣,方超迎著清晨的薄霧,早早的出了門。與往年不同的是,武漢的街頭人跡稀少,熙熙攘攘的湧向歸元寺燒香迎財神的場景不見蹤影。初升的太陽夾雜著清冷的風,快跑幾步,戴著口罩的方超走進了家樂福鍾家村店的大門,開始了作為家樂福鍾家村店店長平常的一天。
  • 90後設計美學博主,把武漢變成璀璨珠寶戴起來
    新青年·上封面丨90後設計美學博主,把武漢變成璀璨珠寶戴起來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荒農Phoebe ,本名方龍慧子,90後,知名設計美學博主,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GIC設計教師。這位在武漢生活了八年的江蘇女孩,把自己喜歡的武漢畫成了首飾,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這座城市的美好,希望武漢永遠和珠寶一樣璀璨。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湖北省博物館是武漢的地標,熱乾麵、小龍蝦、武昌魚、屜籠、燒三鮮是武漢的美食,他們都是武漢的標籤,提起就讓人心和往之。
  • 封城第19天|武漢人最想吃的是什麼?
    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19天,蔓延的肺炎疫情依舊讓人揪著心。身在武漢的朋友寫了一篇文章,裡面藏著封城這些天,武漢人們最想念的味道及故事,阿球今天想分享給你們。打扮精緻地出門,在太陽下大口呼吸,鑽進心心念念的美食小店,大口吃肉大聲聊天,希望這一天能早日到來。武漢,一個吃貨熱愛的城市,24小時的生活裡,或多或少都與它的味道有關。五湖四海的人匯聚於此,流連一日三餐之間。
  • 封城次日「潛回」武漢在家隔離,一位高度疑似感染者的深度自述
    因為春節前一次「想一個人靜一靜」的出國旅行,家住武漢洪山區的夏廈(化名)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出遊和回家之旅。1月19日至28日,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蔓延」到「封城」的背景下,從一個「武漢人」到「高度疑似感染者,她都經歷了什麼,如何從最初的恐慌到理性對待。
  • 封城後的武漢新市井: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封城後的武漢新市井武漢封城第十六天後,武漢姑娘小曲在豆瓣廣播裡貼了一張黑色的海報,上面是海明威的話:所有人其實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和眾多武漢市民一樣,她在疫情突變的短短數日裡,經歷了不以為意、緊張、不安、悲憤等心理起伏。她帶著這些情緒泡在豆瓣小組裡,有時回擊別人針對武漢人的「地圖炮」,有時安撫外地網友過度緊張的情緒,有時發帖給家鄉打氣加油。1月23日凌晨,武漢宣布「封城」。小曲「特別無助」,覺得「被人拋棄了」,而她常去的「自由吃瓜」小組,「整個瓜組都在歡呼」。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編輯在武漢:真實的封城生活
    編者按1月21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小編程著滿心歡喜地從上海返回武漢家中過年,沒想到23號武漢即告封城,小編被困武漢至今。2月5日,小編全家積極報名,作為志願者參與方艙醫院的建設。2月10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採取彈性工作原則復工,小編雖遠在武漢,仍堅持工作,一天不落下。
  • 回武漢第二天封城、發燒,一個青年導演的自救口述
    23日凌晨兩點鐘,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封城的通知,說早上十點會封城。還有8個小時就要封城。我準備出逃,大半夜把我爸媽還有我妹妹全部搖醒,開家庭會議。我當場就買票,勸他們跟我去北京。但是我媽作為一個老共產黨員把我勸住了。我媽說,不行,這時候我們怎麼能走呢,給我發了通知了,說我們不能離開。她給我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就待著吧。
  • 街拍封城76天的「早餐之都」武漢
    武漢,因為過早的繁華似錦,平價實惠,地氣十足,蔡瀾先生譽之為「早餐之都」。76天封城後,解封第一日,如迎來了大年初一,我跋山涉水,從武昌過江坐地鐵到漢口過早!手機全程隨拍,小小記錄,江城的煙火人間。1.8:16去地鐵路上,小區小店,唯一開門的粉麵店,熱乾麵已賣完,只有其他粉面。
  • 最早抵達武漢 見證封城時刻
    1月22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封面新聞記者田雪皎放棄春節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第一時間主動請戰並趕赴武漢採訪,成為國內最早抵達武漢採訪的記者之一。  這是他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回到母校所在的城市,開始了女兒口中「爸爸去打怪獸了」的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