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鏡子裡都聽到了什麼?

2020-12-11 鳳凰網讀書

《話/鏡:世界因語言而不同》  蓋伊·多伊徹(Guy Deutscher)著   王童鶴 楊捷 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年4月

科普

導語

不久前的4月20日是第五個聯合國中文日。在2010年,聯合國第一次慶祝中文語言日,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差異化,除了文化不同,習俗不同,語言不同也佔據了很大因素。

《荷馬史詩》中,把天空形容為黑色,蜂蜜形容為綠色,大海形容為紫羅蘭色。兩個世紀前的學者們排除了這是詩歌修辭的可能,提出了更驚人的論點:古人的眼睛沒有進化到我們現在的程度,也就是說,古人普遍是色盲。

事實是這樣嗎?從奇怪的顏色詞彙出發,語言學家蓋伊·多伊徹(Guy Deutscher)沿著大眾和學者對語言的認知演變,一路做著刨根問底的調查,從多個角度來討論了核心問題:我們的語言是與生俱來的,還是被文化塑造的?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嗎?講不同語言的人,看到的世界,觀察和感受世界的方式都不同嗎?

很少有這種比喻,把語言比作了兩種鏡子:平面鏡和透鏡。

想想吧,照鏡子會看到些什麼?你自己、你以為的自己、和被扭曲的自己。

所以,從平面鏡和哈哈鏡裡到底能看到些什麼,就跟從一段話裡能聽出什麼一樣,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想,已然習以為常,但是仔細一看,還是嚇一跳。

把語言比作透鏡,又作何解釋呢?蓋伊認為,不同的人在使用不同的語言後,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它不會禁止你去認識某種事物,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會強迫你的表達方式。比如說,有些人只會說東南西北,不會說左右。這就會引導你認識世界的方式,和講其他語言的人不同,就像帶上了度數不同的眼鏡。

比如說,德語中的陰陽中性和英語簡單粗暴的「他她它」,使這兩種語言的使用者在認識和描述同一種事物時,尤其是在進行文學創作時,會產生不同的聯想。馬克吐溫就嘲笑過德語裡奇怪的性,在德語裡,蘿蔔是位「女士」,而美麗的少女則只能用「它」。但是,沒有這種性,你也體會不到一些詩的美妙。

實驗表明,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語言裡,性也不同,於是使用者產生的聯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有時候刀叉的性別完全不一樣啊)。這就引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學什麼?語法?詞彙?

在我看來,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應該是思維。雖然蓋伊在後記中指出,「目前語言表現出的影響都不夠顯著,而且從根本上說,我們的思考方式是一樣的。」但他也點明了這裡所說的「思考方式」往往是指理性思維,而涉及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感性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語言的影響。姑且把這些受到語言影響的思維稱為語言思維吧。

一種語言思維是在你戴上一副「眼鏡」後慢慢培養出來的,戴得久了,你便習慣了用這樣一種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用這樣一種思維去思考現實生活。學習母語的過程,便是這樣一個戴上人生第一副「眼鏡」的過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你不用去記語法、背單詞就能輕易掌握的語言,只有你的母語。

而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則是逼迫你摘下原來的「眼鏡」,戴上另一副全然陌生的「眼鏡」,你看不懂這個全新的世界,只能藉助語法和詞彙這些條條框框和基本元素去重新認識世界。然而,很多語言學習者犯下的一個錯誤便是,不願摘下自己的第一副「眼鏡」,卻只是機械地帶上第二副。比如:有的學生在讀英語時不喜歡讀音標,而是根據老師的讀音,給單詞和句子註上漢語拼音;有的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喜歡先用漢語寫出來或者用漢語打個腹稿,再逐字逐句地翻譯成英語。雖然他們也在學英語,但卻用的是漢語的思維,沒有取下第一副「眼鏡」,卻強行帶上第二副「眼鏡」,這樣一來,他們看到的是一個不倫不類的世界,學到的也不會是地道的英語。

培養語言思維無捷徑可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帶上第二副「眼鏡」時,一定要脫離第一副「眼鏡」,久而久之,你便習慣了從它的鏡片中看到的第二種世界,學會了以另一種眼光去認識世界。當你已經完全適應了切換「眼鏡」的過程時,下一步就可以嘗試翻譯了。不過,每個譯者都無法克服同一個障礙:把外語作為目的語永遠比把母語作為目的語更困難,這就跟你的外語水平永遠無法超越你的母語水平是一個道理。畢竟,透過鏡片去認識世界是一回事,而描述鏡片後的世界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大學的語言學入門課上,我們必背的是一個標準定義:語言是人類用於交流和文化得以傳承的符號系統。既然語言是一種工具,要來交流和傳承文化,而不僅僅是描述自然,那麼,受到「自然」束縛的語言便會在名為「文化」的自由維度上發展。在發揮這兩種功能的過程中,語言就作為平面鏡和透鏡同時存在著。你從鏡子裡都聽到了什麼呢?

梁涵

相關焦點

  • 貓咪能認出鏡子裡的自己嗎?抱歉,離遠了鏡子它都看不見
    每個人家裡都有那麼一兩個鏡子,肯定也有像小編這麼「無聊」的鏟屎官,企圖抱著小貓咪來到鏡子面前,想讓小貓咪欣賞一下自己的美貌,順便指著鏡子裡的自己告訴小貓咪,「寶貝,從今以後我就是你老母親」。這項實驗讓人們發現很多動物,比如猩猩、大象、豬、鴿子等等都有自我認知能力,它們清清楚楚地認識到鏡子裡的就是自己。然而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狗、貓和小嬰兒,都不能認識到鏡子中的就是自己,而且直到18個月大,人類嬰兒都不能意識到鏡子裡的是自己。
  • 太平間裡的鏡子 你敢照嗎?
    晚上,阿美被帶到了太平間裡,砰的一聲,門被關上了.屋子裡一下子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阿美縮在了屋子的一角,當她想到四周全部都是死人時,她的頭皮頓時一陣陣發麻...過了一會兒,月光照了進來,借著月光,阿美發現太平間的牆上居然有一面鏡子.於是,她便對著鏡子開始唱起歌來.她一直唱啊唱啊,直唱到了天亮...
  • 朋友圈是面哈哈鏡,鏡子裡的玩意還是不是你?
    朋友圈是面哈哈鏡,鏡子裡的玩意還是不是你?有時候是有時候不是!「是」:你原本就這麼扭曲;「不是」:你根本沒這麼周正。不必去還原它,「還原」這個詞就是「真假互換」。朋友圈是面鏡子,鏡子裡的人和照鏡子人一模一樣?模樣相同,一正一反。
  • 我也想看到你在鏡子裡打扮
    我喜歡看你化妝當生命不重要的時候數一數你梳了多少根黑髮當我們都老了不再愛憂傷我也想看到你在鏡子裡打扮>章子怡中《臥虎藏龍》中的鏡子化妝鏡堅定的表情和麻利梳頭髮下一刻是什麼只是這一幕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還有尾跳恨是思念,一笑而去,卻不知道,愛恨情仇,結局難忘,難忘。
  • 微笑抑鬱症:鏡子裡的自己,你還好嗎?
    嗨,鏡子裡的自己。總是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敢獨自來見你。今天一天的笑臉應該做的很到位吧,把真實的你放在鏡子裡真委屈你了。但是請原諒這個懦弱的自己,在茫茫宇宙中我這個微小的塵粒也只是想竭盡所能地不招惹禍患和謾罵。嗨,鏡子裡的自己。
  • 小寶貝什麼時候認出鏡子裡的自己
    嘟嘟1歲6個月,非常喜歡照鏡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總是興奮的「啊、啊」的叫,還抱著鏡子去親鏡子裡那個娃娃,但是我實驗了幾次,都不能確定他到底是否知道鏡子裡那個小胖孩兒就是他自己。在6個月左右時,我給嘟嘟買了第一套洞洞書《猜猜我是誰》,很多小朋友可能都有這套書,在這兩本洞洞書的最後一頁,都是一面小鏡子,猜猜我是誰的答案是:寶寶。每當翻到這一頁,嘟嘟看到書頁上出現一個活動的小人,就會一臉興奮,嘴裡還咿咿呀呀的叫。所以有時候當他哭鬧時,我媽就拿出洞洞書讓他看鏡子,還說,看娃娃,看娃娃。
  • 為什麼臥室不能放鏡子科學依據 臥室裡擺放鏡子需要注意些什麼
    那麼為什麼臥室不能放鏡子科學依據是什麼呢,很多迷信的說法就是臥室不能擺放鏡子,還是有一定說法的。臥室裡擺放鏡子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來了解一下具體的相關風水小常識吧。為什麼臥室不能放鏡子科學依據鏡子不宜正對著床睡房的任何一邊若有鏡子對照著,都是不利的。
  • 鏡子裡好看的你和照片裡醜到爆的你是一個人嗎?
    朋友圈的你總是P之又P鏡子裡的你卻只需要稍微打扮就很漂亮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總是比照片好看一萬倍。這究竟是為什麼?是鏡子騙了我們還是照片騙了我們?別急,看下去你就知道了。壹照片裡的你和鏡子裡的你確實不一樣我們從小就知道,鏡子中的畫面是鏡面反射的結果。我們的臉看上去是對稱的,實際上,左臉和右臉差了很多。如果我們拿出一張照片,仔細對比,就可以發現事實如此。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不是左右反轉?而是前後反轉?
    這個讓小編一一為各位說來,對於在鏡子面前的三維物體,在鏡子後悔呈現什麼樣的物體,如果把這個圖像和我們實際物體相比,左側仍在左側,右側依然在右側,頂部的位置也不會變,當然底部的位置也已然在底部,在你眼中反射出的三維物體基本是對立的。也就是說只能在反射出你都前面。為什麼這樣呢,初中物理我們就應該學過,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所以你看到的情況便是這樣了。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那麼好看,拍照卻那麼醜?
    但這時,別人總是會說道——這就是你平常的樣子啊。可是,我們平時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明明比這照片要好看一萬倍。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們的真實顏值又到底是怎樣?別急,看下去你就知道了。1照片裡的你和鏡子裡的你確實不一樣我們從小就知道,鏡子中的畫面是鏡面反射的結果。
  • 遮鏡子用什麼顏色的布 鏡子的分類
    鏡子幾乎是每個家庭中都會準備的東西,我們早上洗臉化妝的時候都會用到,包括在洗頭的時候也會用到,但是有的人家裡的鏡子和床正好是相對的,所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想用一塊布遮起來,這樣的話最起碼晚上起來的時候不會嚇到自己,那麼,就要知道遮鏡子用什麼顏色的布,鏡子的分類有哪些。
  • 你可能連鏡子都不會照!真實的你究竟長成什麼樣子
    不知道你聽過這個說法沒有,鏡子裡看到的自己的是自己已經美化之後的。天,還讓不讓人活了鏡子裡都這麼醜了,那麼真實的自己還能看嗎!所以我們真實的長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真的不是鏡子裡看到的樣子嗎?一、25 cm左右距離照鏡子我們都知道社交安全距離在2米左右,而親密距離是45釐米左右,這就意味著,就算是你最親密的人都不會湊到你的臉上看到你的黑頭。因此我們在25釐米左右的位置照鏡子,這個才是別人看到你的樣子,這樣的距離其實看不到什麼很多東西,特別是現在很多人還近視。
  • 科學證據表明:鏡子和照片裡的你,並不是真實的相貌
    大家好,歡迎大家看小編今天的推送,不知你有沒有期待今天的故事呢?一期一會,小編依舊會在今天為大家帶來好看有趣的內容哦,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是不是會有很多人有這種經歷?
  • 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
    那麼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呢?事實上前置鏡頭的你是最不真實的你因為現在手機裡的自拍鏡頭基本上都是廣角鏡頭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人像時會發生畸變拍出「肥鼻鼠耳」>鏡子裡的自己可以任意擺動視覺上全方位的看到自己的臉部表情靈動的眼睛,忽上忽下的睫毛這些都是加分項由於人的大腦面部識別機制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呢?
    愛美是人的天性,有時候在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樣子,明明看起來還不錯,可是拿起相機一拍,怎麼那麼醜?大家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經驗呢?想要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目前唯有的方法就是照鏡子,要不然就是拍照。但是大家應該都會發現鏡子裡的樣子總會比照片裡的樣子好看一些,而照片裡的樣子總是感覺有些不像自己,說難聽點,就是有些醜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照片裡的醜樣才是真實的自己,鏡子裡的都是美化和虛假的。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也未必。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鏡子裡的你和照片裡的你長得不一樣?那麼到底哪個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呢?
  • 《愛麗絲鏡中奇遇記》1.鏡子裡的房間
    「你知道嗎?小咪咪,我可生氣啦,」當她們重新在安樂椅上安頓好以後,愛麗絲繼續說道,「我看了你幹的這些搗蛋事,真想打開窗子把你扔到雪地裡去。這是你活該,你這個親愛的小搗蛋。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別打岔我……」她豎起了一個手指頭繼續說下去,「我要數—數你犯的錯誤。第一,今天早晨黛娜給你洗臉的時候,你叫了兩回。這是我聽見的,你可賴不掉。你說什麼?」
  • 經典幽默句子,洗手間裡裝鏡子的目的:讓你撒泡尿照照鏡子
    二 * 你這麼努力,忍受那麼多寂寞和糾結,我們也沒覺得你有多優 秀。三 * 請別隨便嫌一個女生幼稚,她要是不喜歡你,比你 媽都成熟。成熟是給陌生人看的,幼稚是給喜歡的人看的。四 * 什麼叫成熟:你 媽沒催你,你就穿上秋褲了。
  • 研究: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更好看
    並不是因為照片裡的我做了什麼難看的事,我只是討厭鏡頭前的自己。 Don’t get me wrong, I think I’m a decent looking dude. It’s just that sometimes when I’m a little fugly on film.
  • 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 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
    可當我打開相機,我連看鏡頭一秒的勇氣都沒有。偶爾勉強掃一眼,我只得感嘆:自己長得真是鬼斧神工。跟我有相似情況的應該不少,當然有些是反過來的——拍照好看,照鏡子醜。無論哪一種,實則就一個情況,照片中的、鏡子裡的、別人眼中的你都有出入,甚至出入還比較大。於是,網上鋪天蓋地便有了以下這樣的問題: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
  • 鏡子裡的我那麼美,手機拍出來的是個什麼鬼?
    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向鏡子發出靈魂拷問,說的是不是你?當你站在鏡子面前神態自若地自我欣賞時,是不是感覺美到爆?然而轉眼看到身份證裡的自己時,又被自己丑到懷疑人生,緊接著你和閨蜜約會自拍,發現手機裡的自己又重回顏值巔峰!是不是突然有點凌亂?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