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27日電 (尹學兵 張獅駝) 為了推廣規範化診療流程,提高跨「醫院、區域」間神經外科的溝通與交流,達到進一步提高神經外科中青年醫生提升手術技能及臨床理念。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與腦病科聯合舉辦的「2019年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腦血管病專題會議」於7月26日在上海成功舉辦。專題會議由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於朝春教授主持。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於朝春教授主持會議)
在本次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我國卒中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卒中345萬例,預計2030年我國卒中發病率將比2010年提高50%,每年腦卒中直接經濟花費590億元。」這組驚人的數據,讓會議的氛圍似乎也隨之一緊。
(2019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腦血管病專題會議會場)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張有根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我國腦血管和心血管發病率越來越高,且趨於年輕化。「以前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數在五六十歲以上,現在卻大都是四五十歲,甚至三十幾歲,因此國家非常重視腦卒中的治療。」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張有根致辭)
在這個背景下,上海許多醫院都積極在參與腦卒中中心和腦血管疾病治療隊伍的建設,其中就包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劉劍新教授表示,腦卒中防控具有特殊性,它是術前、術中、術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因此腦卒中防控做好了,也就牽住了慢病防控的牛鼻子。他希望通過本次學術會議進一步推動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腦卒中治療方面的學術發展,提高腦卒中診治水平。目前腦血管疾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介入加手術,把中西醫結合理念融入到介入和手術治療過程中,對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以及康復進行全方位的關注,將使患者得到良好預後。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劉劍新致辭)
會議間隙,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於朝春教授接受了《世界醫療網》的專訪。他介紹說,能提供靜脈溶栓和動脈曲栓治療的卒中中心被稱為高級卒中中心,就只有讓急性腦卒中患者在第一時間到高級卒中中心接受治療,才能最大程度改善病人預後。如果錯過這樣的機會,患者可能會留下終生殘疾,例如偏癱、失語,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很大的負擔,自身的生活質量也會下降。所以他強調要把高級卒中中心的建設擺在腦血管疾病治療隊伍建設的第一位,它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參加會議的專家有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外科黃清海教授、楊鵬飛教授,上海市同濟醫院神經外科駱純教授、陳懷瑞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周曉宇教授,上海曙光醫院腦病科潘衛東教授,上海市仁濟醫院神經外科潘耀華教授,上海市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冷冰教授等專家進行授課。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駱純教授作《顱內動靜脈畸形的手術治療體會》)
專家們就腦血管疾病的治療理論、技術進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也分享了關於腦血管疾病治療技術、管理的經驗和體會。例如「針對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應該考慮整體性,例如是否有合併症、既往手術史、斑塊、時機等。減少圍手術期併發症發生率對於內膜剝脫和支架形成術都是非常重要的。未來,頸動脈狹窄治療的方向將是具有更系統的影響評估,更規範的藥物治療,更多元的手術策略。」「24小時內急性卒中患者,一個都不能少。閉塞血管再通將成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的核心。」「要通過加強卒中救治理念的宣教,搭建卒中救治網絡,培養卒中救治醫師,建設卒中救治中心來提高卒中救治率。」「老年顱內動脈瘤患者是否建議積極治療?」這些觀點和問題的討論將不僅能開闊參加會議的人員們的思路,也許還會有更深遠的影響,就如會議目的所希望的,推動上海中西醫結合腦血管病介入和手術治療的開展。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