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情系列微視頻》
美名系列之——玉溪市·紅塔區
01
紅塔區
紅塔區位於雲南省中部
玉溪市西北部
區內交通便利
是雲南省南北交通樞紐
是泛亞鐵路東線、中線和昆曼、昆河高速公路等
區域性國際大通道的交匯區域
(玉溪大河)
紅塔區幅員遼闊
區域面積1004平方千米
境內水系發達
玉溪大河橫貫其間
自然資源豐富
世居著漢、彝、回、白、哈尼5個民族
屬中亞熱帶半溼潤冷冬高原季風氣候
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素有「天然溫室」之稱
(紅塔區)
先秦屬古滇國地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縣
唐貞觀年間置求州,紅塔區即為所屬
肅宗上元元年,澄江為河陽郡
郡下轄溫富州
溫富州的設置使紅塔區在歷史上
開始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單位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設新興州
隸屬澄江府
明清時沿襲澄江府
199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覆設立地級玉溪市
原縣級玉溪市改設紅塔區
因城東高聳入雲的紅塔而得名
(玉溪紅塔)
玉溪紅塔建於元代
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
塔身用青石條砌成
是八方七級實心密簷式石塔
塔高25.09米,紅塔原為白塔
1959年,重新上色改為紅色至今
從此白塔改名為紅塔
這座塔所在的山也改為紅塔山
今天的紅塔成為玉溪的一道靚麗風景和城市地標
(紅塔星光)
玉溪素有「花燈之鄉」「聶耳故鄉」
和「雲煙之鄉」的美名
美妙動人、靈秀有趣的花燈唱曲
雄渾壯麗、盪氣迴腸的是聶耳的音樂
(高古樓)
這裡歷史上群星薈萃,人才輩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李恢
進士趙士麟、朱嶟
近代的李鴻祥、鄭一齋、聶耳
正可謂是地靈人傑、物華天寶
詩畫山水,滇中明珠
02
多彩文化
唱腔一起,傳遍中華
花燈一舞,精忠報國
據明《景泰雲南圖經》記載:
新興州(今玉溪市紅塔區)
「其俗好謳,其少年美聲氣
喜謳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適,處處相聞
有的以娛飲,有的以勸耕,婦人女子為之
而面無愧色,蓋俗之流也」
(花燈劇照)
直到今日花燈作為重要的地方劇種
在這裡傳唱,歷久彌新
唱不盡人民熱熱鬧鬧的生活
紅塔的文化事業亦如花燈一樣如火如荼的開展
《傘下卜少》《荷》《咋諾窪》
入選雲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
先後到吉布地、納米比亞、寮國等國家
參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動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演出
節日有慶典,群眾都受益
是紅塔濃厚的文化氛圍
多彩的文化更是在這裡綻放出無限光彩
03
聶耳故鄉
人民音樂家聶耳出生於雲南玉溪
自小喜愛音樂,酷愛花燈
在雲南古典精緻的音樂薰陶下
他用音樂表達著赤子之心
在有限的生命中
創作了40多首革命歌曲
譜寫出了時代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大劇院)
每當聽到這雄壯鏗鏘的節奏
總會讓人熱血沸騰
往昔崢嶸歲月猶如歷歷在目
茶館中清唱的滇劇
趕會處曲折婉轉的洞經音樂
過節時的農民花燈
時刻唱響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
(聶耳文化廣場)
經久不衰地向人們講述著在這裡發生的點滴故事
記錄著勤勞樂觀的玉溪人的美好生活時光
每當《金蛇狂舞》《翠湖春曉》
《山國情侶》等樂曲響起的時刻
讓人感受到的是民間音樂的動人心弦
每當《揚子江暴風雨》《打樁歌》
《苦力歌》震撼山河的演奏時
鼓舞著民族生生不息的氣勢
04
玉溪米線節
早晨六七點,追隨晨光的腳步
人們的一天由一碗米線開啟
這一碗米線可酸甜可麻辣
水陸薈萃、濃香四溢
米線之於玉溪人民來說
就像那古時未出嫁的妙齡少女
她不必大張旗鼓地宣揚自身的美麗
而追求者們自會靠著口耳相傳的讚譽紛至沓來
(玉溪米線)
米線節是玉溪人民的傳統風俗節日
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它最初源於對土主神的祭祀
感恩祈福的傳統節日
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場全民的狂歡
是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節
也是世界上歷時最長的節日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正式開幕
至(農曆三月二十二日)結束
前後歷時共計81天
(米線節花燈演出)
大家歡聚出水口生態公園
享受一場米線的饕餮盛宴
雜醬米線、燜肉米線、鱔魚米線
肘子米線、火鍋米線、涼米線……
品種繁多的米線輪番上陣
食客們吃撐了肚皮,沉澱了內心
米線節歷時81天
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歷時最長的節日世界紀錄
這裡的米線,歷久彌新
在點滴時光的匯聚中
它已然成為每個玉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
成為大家心底那永久的熱愛
05
雲煙之鄉
"煙以滇為天"
天下菸葉在雲南,雲煙之鄉在玉溪
古有諸葛亮入滇取煙
再有唐繼堯實業救國
後有陳納德將軍黃金換煙種
半個世紀的今天
紅塔借著四面的環山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
產出的菸草品質十分優良
(玉溪菸葉)
玉溪幾代人民堅持不懈的努力
孕育出這金燦燦的「雲煙之鄉」
迎難而上,不斷創新的紅塔精神
又如高聳的紅塔一般深入人心
歲月悠悠,激情不變
雲煙之鄉的玉溪人民努力奮鬥
將智慧揮灑在這片沃土上
成就了「雲煙之鄉」品牌
(烤菸種植基地)
今天的紅塔,新興產業快速崛起
打造高原特色現代農業
大力發展花卉產業
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
花卉園藝農業產值20億元以上
加工產值41億元以上
煙、菜、果、藥種植加工及畜禽養殖
成為紅塔區的特色農產品
(玉溪站)
紅塔穿越千年走到時代發展前沿
每個時間點上
都留下了這座城濃墨重彩的一筆
步步如景、處處皆畫
這就是紅塔千古不變的
自力更生、開放進取的精神傳承
END
相關信息
雲南省情系列微視頻《美麗雲南》(第二季)由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出品發行,北京中外名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攝製,已陸續在百度等網站及各新媒體平臺播出,敬請大家關注搜索「雲南地方志」名稱註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新浪微博帳號、頭條號、抖音帳號等圖文社交媒體、視頻門戶網站、視頻平臺觀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雲南各縣(市、區)名稱,進入百度百科詞條(秒懂全視界)在線觀看完整視頻,還可以關注搜索以「美哉雲南」名稱註冊的大魚號、愛奇藝號、網易號、搜狐號、優酷視頻門戶網站和微視、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