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還是送購物卡呢?」「是約老師出來,還是讓孩子帶過去呢?」「是直接明說,還是委婉暗示呢?」……過幾天就是教師節了,江城一些家長又開始糾結起了「送禮」的問題。而老師們也開始煩惱起來,要怎麼謝絕家長的好意,真是「送禮人難為,收禮人為難」。》》》推薦閱讀:砸門斷水電送花圈 合肥男子為爭房產竟對八旬父母做出這事(圖)
家長篇:
幼兒園和小學家長是送禮「主力」
「教師節快到了,想送點禮物給老師,買什麼合適呢?」昨日,蕪湖一小學家長交流群裡,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家長絞盡腦汁選禮物。說到送禮的目的,眾多家長直言,希望老師多「關照」自家孩子。
「分座位、選班幹部、代表班級參加活動,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最有話語權。萬一人家都送了就我不送,孩子能不吃虧嗎?」家長孫先生表示他是隨大流,但也是沒辦法。另一名家長沈女士則說,「孩子在學校那麼長時間,肯定要和老師處好關係,多爭取一些鍛鍊的機會。如果幾個學生實力都差不多,老師自然會選『懂事』的那個了。」
至於送什麼,家長偏愛「實在貨」。賀卡、鮮花等逐漸被定義為「不實用」「不起眼」「沒誠意」,取而代之的是購物卡、禮品卡、消費券、菸酒、化妝品、手機、手錶等更為「實在」的物品。有些家長甚至直接給老師充話費,或挑選一些時令水果寄送。
此外,新生家長們由於沒有經驗,在這一問題上更為糾結。「教師節是周末,要不就中秋節送老師幾張月餅票吧,不知道怎麼給?」一位家長在群裡求助,多位家長紛紛支招,有人建議把老師約出來喝茶趁機送,有人建議直接放在孩子的書包裡,以孩子的名義轉交。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孩子越小越要送禮」已成為不少家長的共識,特別以幼兒園和小學家長為主。「孩子還小,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老師的關心對成長很重要。」家長傅先生說,他的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他格外注重和老師搞好關係。而高二家長的王女士想法則截然不同,「到了高中階段都是成績說話,給老師送禮也沒用」。
一位曾多次給老師送禮的家長告訴記者,對於收誰的禮、收什麼禮,老師其實是有講究的。「現金或價值太高的禮物,老師不會收。學生調皮搗蛋、家長比較魯莽或從事特殊行業的人送的禮物,老師也會婉拒。」
教師篇:
若要表敬意 自製禮物最歡迎
「這兩天不斷接到家長電話,要麼約我出去喝茶,要麼約我到家裡談談孩子的學習,其實我們當老師的都知道家長的意思,我全都回絕了。」近日,蕪湖某小學的老師為家長們忽然高漲的「熱情」苦惱不已。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老師,幾乎所有人都曾「被」送禮。而且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會約吃飯、喝茶,約不到的時候,就在學校門口、家門口堵著,想辦法塞禮物;找不到人的情況下,還有家長直接把購物卡夾在孩子的作業本裡……每次都要來回折騰幾次才作罷。多數老師表示,其實真的沒必要送禮,「一方面,學校明令禁止,另一方面,老師眼裡孩子都是一樣的,各種表現機會也是平等的,靠能力爭取,沒必要通過送東西為求關注」。
當然,學生送一些有意義的禮品表示感謝,也在情理之中。採訪中,多位老師表示,他們最喜歡孩子自製的禮物。蕪湖一所初中的老師回憶說: 「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學生用自己撿來的貝殼串成的手鍊,上面還刻上了我名字的縮寫,這份心意是獨一無二的。」
蕪湖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也表示,收到過孩子們用紅色紙張剪出的愛心,然後寫上感恩的話,有的學生還會畫畫。這些禮物雖然簡單卻飽含深情,「其實,哪怕他們什麼都不做,把一切化為行動,好好學習,開心快樂地成長,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教育部曾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節儉辦節慶,同時加大對違反師德行為的監督查處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專項治理。記者了解到,蕪湖絕大部分的幼兒園、學校都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明令禁止老師收受禮品禮金,並將此納入師德管理與考評。
多所學校的負責人稱,如果學生一定要送實物表達敬意,可以DIY一些禮物。「自己動手做些簡單的禮物,比如寫一幅毛筆字,畫一幅畫等。」已經畢業的學生想給老師送祝福,可以寄明信片或者發簡訊、打電話問候就足夠了。》》》推薦閱讀:合肥88歲老母癱臥在床膝下兩兒兩女 女兒不願照顧張口就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