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上好網課,蒲老師一家三口齊動員 受訪者供圖
受疫情影響,「雲課堂」取代面對面教學。各學校陸續開啟「停課不停學」新模式,老師們紛紛變身網絡主播,使出渾身招數給學生們上課。
在東莞厚街湖景中學,音樂老師浦婧為了上好網課,動員全家一起幫忙,丈夫幫她拿背景板,女兒當她的「提詞器」……一家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網上教學。
一家人配合完成網上教學
浦婧和丈夫李冠都是厚街湖景中學的音樂老師。今年2月份,兩人收到學校開網課的通知後,便帶著女兒從陽江回到東莞。「因為老家住的地方沒有音樂器材,而且信號不好,工作起來很不方便。」浦婧說。
儘管一節網課只有20分鐘,相比於傳統課程,時間縮短了一半,但是工作量卻比以往多了好幾倍。浦老師說,錄製一節網課,至少要2個星期。以前製作微課時接觸了一些軟體,但是很多東西都要從零開始學習,老師要在短期之內成為一個掌握錄製、播音、剪輯等技能的「多面手」。
在錄製課程時,蒲老師也遇到不少問題。「演練的時候將教學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一面對鏡頭就很容易忘詞,或者神情、動作表現得很不自然,而且有時還會受到外界的幹擾。」浦婧說,本來前面錄製得不錯,在即將要收尾的時候,樓下忽然傳來汽車喇叭聲,被迫又要重新錄製。十幾秒的講解,經常要錄製十幾分鐘。
為了上好網課,浦老師還發動丈夫和女兒做自己的「助教」。丈夫站在板凳上雙手提著一張藍布充當背景板,女兒則用雙手拿著貼上教案的木板,站在攝像機旁邊充當「提詞器」。有時候又轉換角色,女兒負責拿背景板,丈夫負責錄製,一家人互相配合幫助浦婧完成網上教學。
在錄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搞笑的情況,但浦老師一家人形成了默契:錄播時堅決不能發出任何聲音,哪怕想笑也要忍住。
把課堂搬進東莞植物園
此外,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浦老師還將錄播的場景從家裡搬到東莞植物園等戶外地方。
「因為少了現場互動,除了課堂內容有趣,還要畫面豐富,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浦婧說,為了吸引學生上課,他們還提前到學校各個角落踩點,比如課室、走廊等地方。「想到去植物園拍攝,是因為有學生留言說,在家裡待了很久,想出去看看外面的風景,所以我們靈機一動,將拍攝點遷移到戶外,後來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反響很不錯。」
這段時間,浦老師夫婦會提前將錄製好的課程放在釘釘等3個教學平臺,以防某個平臺忽然出現狀況導致「網課翻車」。「現在老師們每天都在群裡交流新媒體教學經驗,比如什麼軟體剪輯比較好用等。」 浦婧說,希望疫情早日過去,讓教學回歸正常。
/ 學生聲音 /
感受到老師的用心
很喜歡老師的課程
厚街湖景中學初二(14)班學生黃百慧:
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浦老師的一番用心。浦婧老師寓教於樂,會結合表情和肢體語言,通過發出不同的聲音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整節音樂課變得生動有趣,讓人很喜歡。
初三(9)班學生陳諾兒:
在浦老師的網課裡,我們能看到不同的場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到植物園取景。因為疫情發生後我一直居家學習,很少出門,當看到鳥語花香的畫面時,整個人馬上提起了精神,非常吸引人,提高了學習興趣。(記者 覃志傑 通訊員 丁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