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項煒伊目前生命體徵平穩,護士在病床邊對她進行心理安撫 新華社發
事故發生後,胡丹琪主動前往溫州殯儀館為遇難者家屬做心理輔導
CFP供圖
晚報特派記者 程績 莊鍵 溫州報導
2歲半的小女孩項煒伊在被困事故車廂20個小時後最終獲救,但全身軟組織挫傷,雙腿因為被擠壓時間太久而冰冷,沒有一點血色。昨天經過緊張的手術,小伊伊目前生命體徵平穩,現在溫州育英兒童醫院ICU重症監護病房。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病情說明會上,主治醫生唐疾飛說,小伊伊腿基本能保住,但腳趾的肌肉壞死數據上升,腿功能能否正常有待觀察。腳趾的供血已經達到90%,情況越來越好,不會考慮截肢。前來看望她的親人伊伊都認識,但還沒人忍心告訴她,一起回家的爸爸媽媽已離世。
被救前卡在20釐米夾縫內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育英兒童醫院,巧遇帶著毛絨玩具前來探望小伊伊的溫州鹿城消防大隊勤奮路中隊消防官兵範波濤和他的三名戰友。 24日下午,正是他們將小伊伊從追尾動車的廢墟中救了出來。
範波濤回憶說,在連續奮戰了近20個小時後,也就是24日下午5點左右,搜救進行到了D3115次列車的尾節16號車廂。這節車廂是在事故中受到最猛烈撞擊的車廂之一,幾乎三分之一被剷平。由於被另一節車廂壓著, 16號車廂救援難度大,所有的破拆工具都使不上勁。直到壓在其上的一節車廂被工程車抬起移開後,搜救隊才進入車廂。
此時車廂內已是一片廢墟,在發現小伊伊之前,他和戰友們已經在這節車廂裡找到了8名乘客,不過都已失去生命跡象。在繼續搜救時,他們意外發現前方廢墟內有一隻小手揮動了一下。範波濤說,這個生命跡象令他們十分振奮,他也連連用 「奇蹟」兩字形容這一成功營救。
範波濤和戰友們靠近小孩,發現小孩被卡在20釐米的夾縫內,已經處於昏迷狀態,一隻腳還被卡在類似空調的設備內。救援人員用雙手慢慢將女孩身上的碎片移開,並將孩子的腳從設備中抽出,然後將她抱起,並馬上用一塊毛巾遮住了她的眼睛,並對傷口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在附近待命的醫護人員立即抬著擔架在鐵軌上一路小跑,將項煒伊接入救護車,送進解放軍118醫院接受治療。
煒伊寓意父母愛情的唯一抵達解放軍醫院後,逐漸清醒的小伊伊嘴裡開始不停地叫 「爸爸」。在接受簡單治療和檢查後,小伊伊被轉至溫州育英兒童醫院繼續搶救。經過昨天的手術,小伊伊目前生命體徵平穩。
昨天,記者在兒童醫院見到了正在ICU病房外焦急等待的小伊伊的外公和其他親屬。他們告訴記者,幾天前小伊伊的父母項餘岸和施李紅帶著孩子去杭州外公家玩, 23日下午乘D3115次列車返回,沒想到遭遇了追尾事故。
小伊伊父親項餘岸的一位金姓同事,特意從暑期進修地北京趕到醫院探望。他說,他與項餘岸同在溫州任巖松中學教書,已經認識8年,項餘岸教語文,他教英語。因為教書十分認真,項餘岸很受學生、同事的喜愛,最近被調任至甌海區教育局。
金老師說,小伊伊是個早產兒,就是在現在接受治療的這家兒童醫院出生的。因為早產的緣故,小伊伊的體質並不好,經常生病。父母給她取「煒伊」這個名字,寓意她是兩人愛情 「唯一」的諧音,而「伊」字則有淑女的意思。在他的印象中,小伊伊有些怯生,但熟悉之後就會表現得比較活潑。
項餘岸的同事和朋友說,現在他們最擔心的是小伊伊能否恢復健康,受傷的左腳能否正常行走。其次是她將來的教育問題,而小伊伊的外公也表達了相似的擔心,他希望政府部門能多關心一些在事故中失去雙親的孩子。
母親最後一條微博盼伊伊懂事記者 張鈺芸
晚報訊 在小伊伊獲救之後,其父母的微博也被網友們挖掘出來,可愛的女兒是兩人微博上的絕對主角。但7·23日追尾事故後,他們卻天人永隔,再也沒有愛她的父母把小伊伊的一舉一動上傳到微博上去了。
煒伊的父親項餘岸的微博名字為 「閒坐不談語文」,在動車追尾事故發生的第二天,他的弟弟還登錄此帳號求助,表示 「我是餘岸的弟弟,麻煩大家幫忙找找我哥,我們現在都還沒有他的消息」。在這條微博後面,有上萬名的網友留言並獻上 「紅燭」,因為項爸爸已經證實遇難了。記者在其微博上看到, 7月18日,他發布微博 「煒伊第一次出遠門坐動車去杭州,紀念一下」,並附上了一張女兒身穿粉紅色小裙子,坐在動車座椅上喝水的可愛照片。
而其媽媽施李虹的微博更是直接命名為 「煒伊成長回憶錄」,十幾條微博全部都和女兒有關。最令人心酸的7月23日19點17分發出的最後一條微博,此時距離事故發生不到一個小時。她寫道: 「人小脾氣大,小寶貝,你什麼時候才能長大懂事啊。」誰也沒有想到,就在此之後災難降臨到了他們的頭上,媽媽永遠也看不到煒伊長大懂事後的樣子了。
網友們紛紛留言,希望從事故中堅強活過來的煒伊早日康復,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更有熱心人提出要資助她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此外,網友 「南派三叔」留言說,希望能凝固這個微博,讓煒伊能夠在成長過程中,找到某種依靠。 「雖然她媽媽只發了這寥寥幾句,便到天堂去了,但這裡對煒伊來說,可能是以後唯一能感受媽媽的地方。」
上海醫生對傷者進行治療指導晚報訊 「7·23」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瑞金醫院骨科吳文堅副主任醫師於7月24日下午乘坐120救護車趕往溫州,到達後立即投入工作,被派往溫州市手足外科醫院進行治療指導。
該院收治的多為骨折患者,吳文堅醫師發揮其特長,除了一些四肢外傷骨折患者,還重點對一些脊柱受損的患者進行了病情分析,並建議對一名脊柱骨折患者採取治療。對於保守治療做脊柱牽引的患者,吳文堅也仔細進行了牽引位置的調整。
昨天,來自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的專家在衛生部醫政司、溫州市衛生局等部門的調配下,分成三組,每組均包括神經外科、骨科、ICU、胸外科、康復科等專家,被派往當地各家醫院。吳文堅所在的治療組對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和溫州市中醫醫院開展工作。大部分患者生命體徵較平穩,也有較為危重的腦外傷、肺部挫裂傷、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複合傷的患者。
瑞金醫院副院長袁克儉教授表示,院方將一如既往地勇於承擔起社會責任,全力以赴做好傷員救治。
(記者 許沁)
最美志願者上海新娘胡丹琪 乘動車會新郎從傷者變志願者晚報特派記者 程績 溫州報導
昨天下午2點,記者來到溫州殯儀館,這裡現為「7·23事故」遇難者家屬確認逝者信息和遺體的地方,也是溫州最令人悲慟的地方。很多遇難者家屬確認遺體後情緒失控,痛哭不止。人群中一個藍色的身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穿梭在多名逝者家屬身邊,陪他們哭、為他們抹眼淚。她叫胡丹琪,上海人,7月23日乘坐D301到溫州度婚假,結果沒想到從事故的一名傷者成為了志願者。
遞上一張紙巾、送上一瓶水,胡丹琪雖然和這些遇難者家屬素昧平生,但她的真誠卻瞬間贏得了信任,很多哭暈過去的老人都不由自主地把頭靠在胡丹琪的肩膀上。
「說實話,這些家屬大部分都是溫州人和福建人,他們說話的口音我很難聽懂,但他們的心情我能夠感同身受。所以一開始我還能對他們講一些安慰的話,但他們哭的時間一長,我自己也忍不住掉眼淚。 」因為哭得太傷心,很多人以為胡丹琪也是遇難者家屬。
在現場,胡丹琪會不斷更新自己的微博,記錄自己真切的感受。昨天下午她的微博寫道,「下午在溫州殯儀館陪伴一些遇難者家屬,時間不久但真的好多感觸。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死離別,那種悲痛是難以言喻的。我也失去過摯友,也恐懼親人的離去。在陪伴那些遇難者家屬的同時,自己的很多傷痛也都釋放出來。 」
相比其他溫州本地的年輕志願者,胡丹琪更能貼近遇難者家屬的原因,就在於她也是事發當晚D301列車上的一個乘客,她親歷了那次撞擊和之後的逃生歷程。
胡丹琪的新婚丈夫在溫州工作,7月23日她乘坐D301是準備到溫州度婚假的,當時她所在的車廂是D301的第15車,距離受撞擊最嚴重的1至4節車比較遠,但現場的感覺也非常驚恐。
「根據我的回憶,撞車的時間是在8點30多分,絕對不是後來官方公布的8點27分,當時就感覺列車猛烈地往前衝了好幾下,車廂裡的行李都飛落下來,我身邊有一個人就被砸中了頭。我當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本能地雙手緊緊握住扶手,腿撞了一下受了些輕傷。 」緩過神來,胡丹琪馬上發了一條微博,成為最早用微博發布信息的災難當事人之一。
逃生經歷讓胡丹琪永生難忘,「車廂裡一下子全黑了,根本沒有應急照明,我聽到有一個人讓我們往列車的反方向走,差不多在鐵軌上走了十多分鐘,我就下來了。當時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 」逃命時的胡丹琪還不忘通過微博關注事故的最新動態,當她看到那幾節掉下去的車廂時,才知道自己剛剛經歷了多麼悲慘的一場災難。胡丹琪馬上發了微博,「剛才經過出事的車廂,毀壞得很嚴重很可怕。如果我坐在前面幾節車廂,可能已經死了。生命太脆弱了,以後的生命是我賺到的。 」
災後四周內易現「倖存者症候群」 倖存兒童最需要家人溫馨陪伴記者 肖波
晚報訊 失眠、噩夢、沒胃口、眼前總是浮現撞車一瞬間的可怕情景……這些,對經歷或目睹了「7·23」溫甬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倖存者來說,是正常的心理現象。記者昨天採訪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諮詢部主任張海音,他表示,事故後四周內,倖存者、救援者、目擊者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倖存者症候群」是正常反應,但如果自覺身心非常不適,一定要儘早向心理醫生求助。
張海音表示,事故目擊者和倖存者不妨進行心理自救,為自己未來四周的生活做個簡單的安排。如果在四周以後,情緒仍然低落到讓自己無法正常地生活,工作,那一定要找專業心理醫生求助。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門診副主任、少兒心理專家程文紅博士表示,在事故中受到驚嚇的孩子,和大人一樣會出現驚恐、噩夢、短暫失憶或沉默等症狀。但和成人不同的是,即使是在災後,很多孩子一遇到開心的事,就會轉移注意力開心地玩耍。很多大人就此以為孩子已經從災難中走出來,很多孩子的真實心理狀況就被忽略了。
程文紅說,3歲以下的孩子由於更多地依賴大人,所以如果照顧孩子的大人情緒在災後相對穩定,那對孩子的影響會較小。如果大人反應過於劇烈,終日抑鬱或容易焦躁,可能會給孩子留下恐懼的記憶,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可能對一生的心理都產生負面影響。對孩子來說,事故之後的心理幹預最要緊的就是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
程文紅建議,最近幾天儘量讓孩子和熟悉的家人在一起,如果孩子的父母無法找到,最好能夠讓孩子其他最熟悉的成人以及玩具或物品陪伴。這次事故發生在晚上,很多孩子容易出現怕黑的情況,所以從傍晚開始,孩子需要有人陪伴,房間裡最好放些溫馨的東西。
北京福建方向機票全線漲價晚報訊 溫州動車生死追尾,京滬高鐵連連停擺,在鐵路方面一再「出錯」後,旅客開始轉而選擇航空。近日飛往北京、福建、廈門等地的航班近乎滿座,機票價格也全線上漲。
「票量緊張。 」昨天淘寶網多家機票代理商稱,這兩天上海到溫州、廈門等地的往返飛機票已經出現緊張。一名代理商說,這兩天的機票已經基本售罄,且大多是9折以上。
此外,記者從某票務網站獲悉,今天從上海到福州的機票將全部以全價出售,這種情況還將延續到本月末。上海到廈門的飛機票也不便宜,到本月末,該航線的最低票價維持在750元左右,大大超過了往年三四百元的水平。京杭航線也擺脫了月初的萎靡,不但客座率逐步回升,票價也從月初的5折左右回升到了8折以上。目前京滬航線客座率已經達到85%到90%之間,與高鐵開通前水平持平。
(記者 張鈺芸)
杭州廈門方向部分動車遊暫停晚報訊 從昨天起,滬上多家旅行社已啟動退票方案,應對「7·23」追尾事故。攜程下線了杭州廈門線路動車遊產品。鐵路杭州站昨日動車開行已基本恢復正常,動車追尾事故路段已恢復通車。旅行社表示會密切觀察近日的動車班次和運營情況,按照客人的需求和意願,在適當時機重新啟動該線路的發團。 (王珝)
上海專家徹夜救助傷者晚報訊 63歲的男乘客受撞擊腦外傷導致腦內血腫,生命垂危……今晨,上海派遣溫州醫療救援組的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胡錦教授徹夜救助傷者,剛疲憊地走出手術室。他在電話中表示,截至今天上午9時,上海醫療救援組已聯合當地醫生診治了38名傷員,其中搶救的發生腦內血腫重傷員人數達10例。
目前,來自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的醫學專家在衛生部醫政司、溫州市衛生局等部門的調配下,分成3組被派往當地各家醫院,每組均包括神經外科、骨科、ICU、胸外科、康復科等專家。
(記者 賀天寶 實習生 白金)
(責任編輯:UN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