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享譽世界的中國教會大學集體消失始末

2020-08-27 袁麗珍


​1


1879年,在上海梵皇渡,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創建聖約翰大學,這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1888年,年僅24歲的美國牧師卜舫濟出任聖約翰大學校長,時間長達52年之久。他的出現,影響了聖約翰大學的發展。

這一年,在廣州沙基金利埠,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哈巴安德創辦格致書院,後來發展成了嶺南大學。

這一年,在南京幹河沿,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傅羅創辦匯文書院,後來發展成了金陵大學。

聖約翰大學極其重視英語,是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學校。此外,也十分強調宗教、體育和課外活動,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隊。

嶺南大學一度流寓澳門,後在珠江南岸覓得一塊永久地,遷回廣州後,發展開始蒸蒸日上。

由匯文書院、基督書院、益智書院組合而成的金陵大學在西山修建了當時南京城裡最高大的建築。還率先改革改組,由中國人擔任校長,懷揣「教育救國」理想的陳裕光是國內任教會大學校長的第一位中國人。

在卜舫濟一系列生猛的操作下,聖約翰大學很快成了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有「東方哈佛」和「外交人才養成所」的雅稱。

金陵大學的改革卓有成效,當時被評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享有「江東之雄」、「鐘山之英」的美譽。

嶺南大學在陳序經走馬上任後,開了掛,一套正確的辦學目標、宗旨和方略,一個高效的機制,還有一批一流的人才,如史學家陳寅恪、數學家姜立夫,語言學家王力、古文字學家容庚、木土工程專家陶葆楷,測繪學家陳永齡,醫學專家謝志光……人文薈萃、精英雲集,其盛況可謂一時無兩。

聖約翰大學也出了很多知名校友:「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著名作家林語堂、「民國第一報人」鄒韜奮、「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宋家三兄弟(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他們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的無數領域歷史。

金陵大學同樣是人才輩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禪學大師南懷瑾、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還有更值得稱道的,金陵大學文理農三院嵯峨,英語文學和中國文化研究成就卓著,聞名世界。尤其農林學科堪稱中國之先驅,享譽海內外。其他方面亦有發展,如開創中國電影教育、首開中國醫科七年制教育和博士教育。

1919年10月,上海舉行中國大學校長會議,十四所中國教會大學悉數出席,他們還獲得了一個統一的稱號——「在華十四所」。

除了上面已經介紹的三所,還有滬江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東吳大學、之江大學、福建協和大學、長沙雅禮大學、湖北文華書院、武昌博文書院(即華中大學)、華西協和大學。

這些倍感陌生的大學名字,初識還以為是一些民辦野雞大學,然而,他們不僅很正規,還很厲害。

東吳大學最早採用模擬法庭教學;華中大學最早將圖書館專業引入中國;華西協和大學是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發源地;滬江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還擁有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商學院;齊魯大學號稱「華北第一學府」。

當然,最具傳奇色彩的還要屬燕京大學。


2


1919年,燕京大學橫空出世。

由匯文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通州協和大學合併而成,首任校長是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生於中國,葬於中國,說得一口純正的杭州話,他「是一個中國人更多於是一個美國人」。

1921年,司徒雷登眾籌購買了北京西郊前清親王賜園,聘請美國建築設計師亨利·墨菲進行總體規劃,建築群全部採用中國古典宮殿的式樣,從而建造了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

如今北京大學主校園正是當初燕京大學的所在地,這不,北京大學校園也稱燕園。

司徒雷登提出「使燕大徹底中國化」的原則,聘任當時最著名的中國學者來校任教,個個如雷貫耳:洪業、俞平伯、周作人、鄭振鐸、陳垣、顧頡剛、張東蓀、馮友蘭……

還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這是當時對中美文化交流貢獻最大的學術機構之一,作為一個學術項目至今仍備受推崇。

在司徒雷登出色的建設和經營下,燕京大學可謂中國高等學校發展史上的奇蹟,短短幾年就躋身當時中國一流大學行列;到了30年代,又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國內外名聲大噪!

1925年,在後海旁的另一座清王府裡,輔仁大學悄然而立。這次是天主教的大手筆,羅馬教廷屬意美國本篤會聖文森總會院成立「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後更名為北京輔仁大學。

「輔仁」二字取至《論語·顏淵》:「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至此,北平四大名校聚集成團,馳名於中華民國高等教育界。它們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在陳垣出任校長後,走上了巔峰。

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張繼、胡適、傅增湘、翁文灝、沈兼士等任董事,聚集了朱希祖、鄧之誠、馬衡、羅常培等一批大師級學人,湧現出無數英才:美國高能物理學家鄧黎昌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放射藥物學家彭勤淄、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葉嘉瑩、日本駐華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等。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文物大師朱家溍、作家蕭乾等也曾在這裡就讀。

陳垣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絕對傳奇的人物,被中外學者公認為世界級學者之一,與王國維齊名。後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毛澤東稱他是國寶。

輔仁大學的創立,離不開中國天主教領袖馬相伯的奔走呼號。馬相伯一生投身教育救國,傑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國高官于右任為其弟子。

早在1903年,馬相伯在上海徐家匯天文臺舊址創辦震旦大學,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學。

「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震旦大學同樣是中國近代著名教會大學,曾經有「東方巴黎大學」的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擁有中國第一家博物館。


3


粗略統計一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會大學創設共計26所,其中基督教17所,天主教4所。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中國教會大學尚有21所。

然而,命運的審判很快到來。

1949年8月30日,毛澤東在《「友誼」,還是侵略?》一文中說:「美帝國主義比較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很長的時期內,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動,由宗教事業而推廣到『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

還直接點了名:「我國許多有名的學校,如燕京、協和、匯文、聖約翰、金陵、東吳、之江、湘雅、華西、嶺南等,都是美國人設立的。」

政治導向不言而喻。

1950年6月,教育部第一任部長馬敘倫在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我們要在統一方針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調整全國公私立高等學校或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國家建設的需要。」

對教會大學的整治最先從輔仁大學開始,這所極負盛名的教會大學於1950年10月被政府接管。校長陳垣做了深刻的自我檢討,全面自汙。

1951年1月,中央政府頒布《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機關的指示》,各教會大學紛紛與國外教會脫離關係,但也不能挽回它們終將消亡的命運。

1951年底,所有教會大學由人民政府接受,其中包括燕京大學、金陵大學在內的12所教會大學改為公立,包括聖約翰大學、嶺南大學在內的9所教會大學由中國人民自己辦學,但仍維持私立、政府予以補助。

1952年秋,草木搖落而變衰。國家對各大高校院系進行大調整,私立大學全部改為公立;還根據蘇聯教育模式設立大學結構,合併重組高校系科。

這次院系大調整讓教會大學遭到了致命打擊,所有教會大學悉數被解散,院系撤併到其他院校中。

比如,燕京大學的文科、理科等併入北大,工科併入清華,校址燕園劃入北大;聖約翰大學各院系分別併入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原址上建起華東政法學院;嶺南大學各院系分別併入中大、華南理工、華農、華師。

與之同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

儘管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在臺灣得以復立,但曾經的風光已不復存在。

掐指一算,辦學時間最長的聖約翰大學不過64年,燕京大學僅33年,輔仁大學在大陸才27年。

它們短暫而輝煌,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對於中國教會大學的命運,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主席、在中國教會大學任教多年的芳威廉曾評論說:「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劃下句號時,中國教會大學可以充滿驕傲回顧既往,也可以懷著足夠的自信看待現實,但是卻未必有對於未來的希望……建築和設備仍然留存,教師可能在新的學校任職,但教會大學從此消逝。結局是悲劇性的,但故事本身並非悲劇。」

只能說,在特殊時期,中國教會大學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從此,中國高校界迎來了新紀元,左手畫龍,右手畫彩虹,胸口再比劃一顆中國紅心。

沒毛病!


相關焦點

  • 那些消失的教會大學
    燕京大學、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後有著共同特徵: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並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
  • 中國高校概覽:那些集體「隱身」的教會大學
    中國近代高校另一個來源,是從19世紀末開始設立的教會大學。50年代初,教會大學卻集體消失了。 中國近代高校另一個來源,是從19世紀末開始設立的教會大學。50年代初,教會大學卻集體消失了。
  • 為了忘卻的紀念——那些消失的教會大學
    這些當時肩比清華北大的大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由基督教教會創辦,他們一度創造輝煌,書寫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與篇章,為近代中國貢獻了大量傑出人才,影響了20世紀中國的進程,然而卻在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中集體消亡。
  • 52年集體消失的教會大學:曾遭遇了兩次劫難
    與燕京大學經歷一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十幾所大學。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後有著共同特徵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並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  這些大學雖然集體的人間蒸發了,但老校友們卻每年堅持組織大小不等的聚會,顯然這樣聚會每次剩下的人越來越少了。
  • 中國已消失的9所世界級大學 多是教會大學
    中國在建國前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不過,在1952年中國院校大調整中這些教會大學也集體消失了。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
  • 回眸消失的教會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遭致命打擊
    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這十幾所教會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培養的人才令中國現代大學望其項背。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教會學校都集體消失了。而實際上,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這十幾所教會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中舉足輕重的力量,為中國融入現代文明,為教育和社會的現代化都居功至偉。這些教會大學培養出的學術大師的人數,學生的成材率,今天中國的任何一所大學都難以望其項背。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教會學校都集體消失了。  教會大學的辦學宗旨是弘揚神學,傳播宗教,培養為西方國家在華利益服務的知識分子。
  • 盤點中國那些消失的大學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作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先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教會大學相繼建立,這些大學很多可以算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不過在中國院校大調整中這些教會大學被分拆合併集體消失了。
  • 那些年消失的中國名校!
    那些年消失的中國名校!建國前中國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的,其中有幾所稱得上當時的世界級大學。隨著抗美援朝與美帝決裂,很多教會學校進行整改,或消失或併入其他學校,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吧!齊魯大學南齊魯,北燕大齊魯大學,簡稱齊大,誕生於1864年,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多個基督教教會,美北長老會共同籌款聯合開辦。是中國最早的教會大學之一。著名學者如老舍先生、歷史學家顧頡剛、墨學大師欒調甫、戲劇學家馬彥祥等都是本校的老師。1952年院系調整後被撤銷,原址今為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
  • 中國1952年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九所世界級大學:燕京、輔仁、齊魯、東吳、聖約翰…(5k字)
    《中國新聞周刊》曾經刊文《盤點中國已消失的九所世界級大學(組圖)》,網文《不堪回首:在中國已經消失的9所世界級大學》,《1952中國,被消失的9所世界級大學》都做過介紹。本文搜集更全歷史資料,通過簡介和小80張照片一窺中國第一批世界一流大學。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消失了被消失了
    ,近千名燕大校友歡聚一堂共敘舊情,共同緬懷這所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大學。與燕京大學經歷一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十幾所大學。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後有著共同特徵——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並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這些大學雖然集體的人間蒸發了,但老校友們卻每年堅持組織大小不等的聚會,顯然這樣聚會每次剩下的人越來越少了。
  • 【歷史】中國消失的9所世界級「教會大學」
    浙江大學田正平教授曾在《教會大學與中國教育現代化》一文中講述了教會大學與與早期現代化的人才培養、近代女子教育以及教育現代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方面,在宗教課程取消之前,教會大學為教會培養了一大批牧師和相關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供給了福音傳播和教會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在1952年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大規模調整了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設置,把民國時期的現代高等院校系統改造成「蘇聯模式」高等教育體系。
  • 蜚聲世界與黯然消失的民國一流大學
    蜚聲世界與黯然消失的民國一流大學說到民國教育,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那麼好的教育傳統、教育風氣,最終終結於割裂中國文化的某一年。讓我們看看這些曾經讓中國人自豪的大學的前世今生。燕京大學初期名為「北京大學」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創辦於1916年,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
  • 消失的大學
    大膽與外界交流,讓中國的教育第一次在世界上嶄露頭角。燕京大學因其出身教會大學而被拆分,各學科被分配到北京不同院校。民間也傳有佳話:「中國大學始於教會大學,教會大學始於聖約翰。」這對於當時世界上許多大學,以及現在的中國高校來說,都是天方夜譚之事。
  • 中國曾經最好的教會大學,畢業生有資格直接進入美國大學深造
    且不說古代的江南貢院,單說近代的金陵大學,就足夠牛!有人可能會問:金陵大學是哪個大學?怎麼我這志願報考指南上沒有呢?沒有就對了,因為它是中國曾經最好的教會大學,如今,校名已不復存在,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座了不起的大學。
  • 我國已經「消失」的3所大學,雖死猶生,「子孫後代」生生不息!
    我國的高校建設從19世紀末開始,已經持續了百餘年,奠定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在這發展史中,當時不少的超級大學隨著歷史的變遷已經消失或是分離出了其他院校,雖死猶生,依舊以另一種形式存在,這些大學分離出來的高校如今也是全國的頂尖高校。
  • 民國的大學消失了,現在的大學坍塌了,簡直了!
    例如,除了當年亞洲第一的中央大學之外,還有十幾所教會創辦的大學,其中大部分稱得上當時的世界級大學,包括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金陵大學、嶺南大學等等。它們全都消失不見了。那麼現在的大學呢?
  • 大學消失榜: 中國已消失的20所世界級大學
    這些大學很多可以算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不過在中國院校大調整中這些教會大學被分拆合併集體消失了1.
  • 那些蜚聲世界卻黯然消失的民國一流大學
    齊魯大學(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國山東省辦學的一所教會大學,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14個基督教教會組織聯合開辦。鼎盛時號稱「華北第一學府」,與燕京大學齊名,有「南齊北燕」之稱。大陸許多知名學者如老舍先生、歷史學家顧頡剛、墨學大師欒調甫、戲劇學家馬彥祥等紛紛到此執教。作為當年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十三所教會大學之一,在1952年的院校大調整中,齊魯大學也同樣難逃被撤銷的厄運,原校址今為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其各學科分別被併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
  • 你知道歷史上消失的中國教會學校嗎?
    燕京大學燕京大學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之一。燕京大學地處北京海澱,大約北京大學一帶。它創辦於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內外名聲大震。在中國高等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撤銷。
  • 享譽世界的頂尖大學,校徽都是世界頂尖的
    在享譽世界的頂尖大學,這些高等學府不只是教學科研能力超強,而且學校校徽也是相當的漂亮。那麼你還知道那些漂亮的大學呢?1、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