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0 10:36:34 來源:半島晨報
此次出臺的《全國洗染服務糾紛解決辦法》為洗染服務糾紛的解決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具體依據。大連洗染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繼東分析,其中有三個方面在實際操作中非常有實用價值。
亮點1:
明確衣物漏檢聯繫顧客的時限
「首先『辦法』規定了衣物發現漏檢聯繫顧客的時限。」王繼東告訴記者,實際操作中很多糾紛是前臺收衣時沒有發現的問題,在後臺清洗前被發現,或者顧客把衣服取走又回來說衣服上有問題,很難界定衣物究竟是在誰的手中出現了問題。「辦法」明確規定,洗衣店要在漏檢衣物加工前72小時內聯繫消費者,並保持衣物原樣,否則出現問題由洗衣店承擔;消費者取衣後發現漏檢,要在第二天內向經營者提出。
亮點2:
洗滌標誌有誤導,經營者可免責
大連洗染行業曾經出現了一個業界聞名的案例,一個顧客送洗的國際知名皮衣在標籤上竟寫著「不可水洗、不可乾洗」,把全國頂尖的洗染專家都難住了。王繼東表示,像這種洗衣標識標註不明或錯誤的情況非常多,沒有「辦法」前,洗衣店常常替服裝廠背黑鍋。根據「辦法」,「對於洗滌標誌的誤導,未能達到洗染質量標準甚至損壞的,經營者可以不承擔責任。」
亮點3:
未約定保值,衣物洗壞最高賠兩千
保值洗衣也成為「辦法」中的一大亮點。隨著市民消費水平提高,洗衣店經常會收到動輒上萬元的國際名牌服裝,但過去對於這類服裝洗滌事故的賠償標準沒有明確的規定,上萬元的大衣洗壞只賠500元的事例時有發生。
「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對於這類衣物,經營者和消費者可以約定保值清洗,清洗費用為衣物價值的5%~20%並約定保值額,出現糾紛後按照保值額來賠償。沒有約定保值清洗的,按照普通衣物賠償,最高標準為2000元。「由於洗染服務隊伍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前臺收衣人員不一定都能判斷出高檔衣物的價值,有了保值清洗的約定,洗衣店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衡量是否接單。」王繼東說。
洗染服務糾紛調解告別糊塗帳
此前,由於沒有相關的規定作為依據,洗染服務糾紛處理起來常常是一筆糊塗帳。國內一些省市紛紛出臺了地方的洗染行業服務糾紛解決辦法,但本市在這個領域一直是空白。有數據顯示,洗染消費是本市消費投訴中的大戶,每年在該領域的消費投訴達到600起以上,而其中成為疑難雜症而轉至洗染行業協會的糾紛,今年截至目前就超過了40起。
業內人士分析,全國的「辦法」不僅為消協、行業協會等部門調解糾紛提供了依據,而且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發生,引導行業的理性發展。據市洗染行業協會介紹,目前本市正在著手制定更符合大連實際情況的地方洗染服務糾紛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