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童禮」讓孩子知曉父母養育恩

2021-01-07 蘭州新聞網

七裡河區600多名小學生行「成童禮」顏娜攝

【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顏娜)悠悠華夏文禮,諄諄教導謹行。成童禮」是古代中國教育子女所行的一種禮儀,目的在於讓孩子知曉父母養育之恩,學會孝敬父母。如今,這樣的國學傳統禮儀不僅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也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喜愛。「近日,七裡河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與家長共計1000餘人,共同參與了學校精心策劃準備的這場「成童禮」。

整場活動在師生共同表演的《當你老了》音樂中緩緩開場,經過了盥洗禮、正衣冠、拜聖賢、誦讀《弟子規》等環節,將中國傳統國學禮儀貫穿始終。在謝親恩禮儀中,更是掀起了活動高潮,孩子們向父母行躬身禮、敬香茶、贈感恩卡,與父母擁抱、說出發自內心的愛、感恩父母養育之恩,現場很多家長和孩子們紛紛落淚,感人至深。學生家長王冰對記者說道:「生活中和孩子的成長中,總是需要一些「儀式感」,這次學校為孩子們準備了成童禮,讓每一個孩子學會知禮感恩,也讓我們家長覺得深受感動。」活動最後,三年級全體學生共同謝恩師,感謝老師教導之恩。束髮、系紅絲帶、立遠大志向,600多名三年級學生齊誦《少年中國說》。

七裡河小學此次活動的負責人之一對記者說道,「習禮、明孝、知愛、感恩、立志」,希望經過「成童禮」的洗禮,讓這些由幼童時期邁入少年時期的孩子們更加懂得告別童年的意義,更加知曉父母的養育之恩,更加知道感恩生命中出現的一切,更加懂得自己生命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南京三年級小學生行"成童禮"迎10周歲
    2020年12月18日,南京夫子廟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們,歡歡喜喜舉行「成童禮」活動。  據了解,「成童禮」是夫子廟小學傳統文化尚禮課程的一部分。  據了解,「成童禮」是夫子廟小學傳統文化尚禮課程的一部分。
  • 女方父母說,彩禮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怎麼理解
    這提問稍微強點,有個由頭「養育之恩」,以下所說之事,碰到過比這更奇葩離譜的嗎?養育之恩前奏曲:認識一個女孩子,不是父母身邊長大,可以說是隨其爺爺和姑媽一家長大(姑媽一家常住爺爺處),可以說女孩子是有父母生,沒有待在父母身邊養育。
  • 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
    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中國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的人,對生兒的痛苦和養兒的艱辛有了切身體會之後,才會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世間最辛苦的人是父母。最不好做的人還是父母。從古到今,時代在變;從夏到秋,時令在變;人世間永恆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可謂:似春蠶為兒女吐絲不盡,像蠟燭為兒女長燃不息。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我們知道怎樣報答父母的恩嗎?
  • 感恩節活動:感激父母養育之恩
    >感恩節活動:感激父母養育之恩2017-11-07 22:10:3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護雞蛋」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形式保護一個生雞蛋一天,使它毫無破損,以此感受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與養育之恩。結束後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活動的體會,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興的事。
  • 百善孝為先,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在一天天長大,可是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變老,拿什麼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我們的爸爸媽媽不需要太多的錢財,他們的要求特別簡單,就像生命之初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是希望他們能健康平安快樂的長大,僅此而已,有可能是一個暖心的電話,一個閒談的下午茶,一餐共同做的飯菜,總之,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和補品。
  • 生育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
    古話說:「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親生父母生育和養育的,所以對父母孝順是沒有問題的。但也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從小不是由自己的親生爸爸媽媽撫養長大的。他們在面對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的時候,因該如何選擇呢?現在的組合家庭有很多,組合家庭是指由兩個單親家庭組成的新家庭。往往這種家庭關係都會比較複雜。
  • 母親節: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之常情。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首先,要有一顆孝敬之心。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省吃儉用,受苦受累,我們心中要常存感恩之意、報答之情,胸中經常裝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衣食冷暖和安危!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心是至為重要的。
  • 「00」後成年禮:三鞠躬感謝父母養育恩
    大坪的「00」後董筱筱鞠躬向父母表示感謝,感謝父母18年的養育之恩。梁平紅旗中學高三一班開了「我們成人了」主題班會。女兒鞠躬感謝父母養育恩「看到女兒向我們鞠躬,我的淚水瞬間從眼中滾了下來。」昨天下午5時,大坪的黃女士在朋友圈說:「今天女兒去學校前,突然很認真地向我和她爸爸三鞠躬,感謝我們18年以來的養育之恩,讓我幸福得像飛上了天。」昨天下午6時,記者聯繫上黃女士,她還沉浸在幸福中。她告訴記者,女兒董筱筱出生在2000年×月×日,現在是渝中區某高三的學生。「女兒平時乖巧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好,這讓我們少操了很多的心。
  •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些視頻,感覺挺感動,認為這些視頻可以表達出深深熱愛父母之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視頻1主要描述是一位約90歲的媽媽,拿起掃把大約60歲的兒子,兒子的笑呵呵的樣子被母親打,不願意躲避。網友留言,到這個年紀被打是幸福。
  • 孩子要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女兒卻說父母要感謝孩子
    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二 悟女兒有一天跟我說: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所以每對父母都應該感謝自己的孩子我說:為什麼要父母感謝孩子呢,不應該是孩子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嗎?女兒回答:因為有了孩子,父母便有了新的期望和快樂。
  • 生育與養育之恩,該怎麼抉擇
    人生來有父母,人生在世,也是為了生命的傳承。生命的傳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正常人一生應該經歷的階段。生育子嗣,胎母十月煎熬。養兒育女,把最好的都給他。為自己的兒女流血流汗,在所不辭。那麼生育之恩跟養育之恩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呢?看《扶搖》,為你演繹一段愛恨情仇引起的情感糾葛。
  • 往後餘生唯有父母的養育之恩最難回報!
    相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為子女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卻不求回報。當父母年老體衰時,子女又應該用什麼樣的情感來回報父母呢?蘭蘭年紀不大心思卻很細膩談起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個問題時,蘭蘭有些激動的跟我說小狼你知道嗎?我的父母對我真的很好,讓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報答他們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 臨潁:擊鼓明志、叩拜老師父母,這所幼兒園的畢業成童禮別具一格
    如今我們的孩子馬上要踏上新的求學之路,老師帶領孩子一起擊鼓明志,以示學童從今啟蒙,告別蒙昧,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習知識,學習做人,在悠揚的大鼓聲中齊明志向。一擊鼓,熱愛學習;再擊鼓,尊敬師長;三擊鼓,為國爭光。宣誓立志。
  • 叛逆:父母養育兒女算不上恩?無需回報?
    【沈坤獨家觀點】這篇文章,註定會觸痛很多人的傳統神經,甚至會遭遇很多人的反對,因為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少有另類角度冷靜的思考文章,而思考的問題竟然是父母養育兒女到底是不是恩?該不該報?都說百善孝為先,而我卻說孝心沒有意義,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 農村往事:不報父母養育恩,現實現報在眼前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都是教育我們要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至與說現世現報,我在以前是絕對不相信的,但這幾年身邊發生的事告訴我,現世現報還是有的。它能用時間來證明一切。我這個村不大,但事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更是有之。86歲的楊老先生去世了,但他撫養了30多年的兒子卻在他去世後沒有去悼念,甚至他的孫子和一家人送葬都沒有去!樹有根,水有源。讓我們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生育之恩VS養育之恩,到底哪一個恩情更大?網友們的回答很暖心!
    那麼,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到底哪一個恩情更大呢?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如果兒:當自己成為一個母親的那一刻,看到被遺棄又或者被拐賣的孩子特別的難受,願小姑娘幸福快樂的長大,記住養大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蘭心:大愛無國界,感恩養父母改變了她的一生,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孩子,她的未來一定是很美好的。而這隻跟她的養父母有關,跟生父母毫無關聯。
  • 一高考生校門口突然下跪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獲百萬網友點讚
    高考結束了,許多懂事的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父母的養育之恩!01、7月8號下午高考剛落下帷幕,一段「考生校門口當眾跪謝交警父親」的視頻在網絡上瘋狂流傳,不到半天時間,點擊量便突破2.5億,將近900萬網友點讚。
  • 百名高中生跪著餵父母飯謝養育恩(圖)
    百名高中生跪著餵父母飯謝養育恩(圖) 2013年04月02日11:37 來源: 漢網-武漢晚報 陳玲 移動用戶發送HNZB
  • 告別生命中的十二歲,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場成童禮!父母別...
    每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經過「成童禮」的洗禮,將更加懂得告別童年的意義,更加知曉父母的養育之恩,更加知道感恩生命中出現的一切,更加懂得自己生命的意義並立志,奠定終身志向從此自覺求知成才,更加強化自己孝敬父母的意識,並將這種孝親的意識化為個體生命成長中自發、自覺與自律,夯實自己從小我到大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奮鬥意識,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與心理動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