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名垂千古的名臣,與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一樣,唐代名相狄仁傑也是以清廉和剛正成為後世崇敬的楷模。如今關於狄仁傑的文學作品很多,而且大多是講狄仁傑破案如神的傳奇事跡。歷史上的狄仁傑是否斷案如神,這點不太了解,本文要說的是關於狄仁傑生前官職的一些情況。
眾所周知,狄仁傑生前官至宰相,準確說是官至中書令。中書令這個職務在唐朝屬於宰輔的行列,但即便如此,狄仁傑的最高品質也只是正三品,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要弄清這個問題的原因,很有必要了解下唐朝的官職設置。
唐朝沿用隋朝官制,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而六部則是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兵部等六個部。三省的職責分工明確,中書省掌軍國大事的決策,門下省則是對中書省的決策進行審議,如認為中書省決策欠妥,可以駁回,尚書省主要是執行中書省的各項決策。
三省的長官分別稱為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這三個職務實際上就是唐朝最有實權的官職,都可稱為宰相。狄仁傑生前當過中書令,所以說他是唐朝的宰相,這一點也沒問題。不過狄仁傑最高只是三品官,這也是沒有問題的,並不是武則天有意降低狄仁傑的品秩,依照唐朝的官員品級,狄仁傑的中書令雖為宰相但就是正三品官而已。
按照唐朝的官職設置,在三省六部以外還設有「三師」和「三公」。所謂「三師」指的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太師、太傅和太保,而「三公」則是指太尉、司徒和司空,這六個官職都是正一品的。這六個職務並非唐朝獨有的,在其他朝代的歷史文獻中也經常能看到這六個官職。不過話說回來唐朝的「三師」和「三公」都是虛銜,是屬於榮譽性的職位,雖然品秩甚高,地位尊崇但並不是實權官職。與三省的長官比起來,三師和三公可以說是虛有其品而無實權。
此外三品以上的文官官職還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光祿大夫等,這些職務也都不是實權之職。三品以上的武官有驃騎大將軍、輔國大將軍以及鎮國大將軍等,唐朝是個重武輕文的朝代,武官的品級高也不奇怪。
每個歷史朝代都有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官制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唐朝因為重文輕武的緣故,設置了與其他朝代有所不同的官員品秩,實權文官的品秩普遍不高。狄仁傑生前的最高官職中書令雖已位列宰相,但終究也只是正三品的官員,不過這已經是唐朝最有實權的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