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為正三品,那麼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2020-12-16 左都御史

《神探狄仁傑》是一部較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劇中狄仁傑的官職是「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按照唐代的官制,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為正三品,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

宰相統率百官,按說應是正一品大員,為何狄仁傑只是個正三品呢?如果連宰相都是正三品,那麼以上的一品、二品官又都是什麼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唐代的官職入手。

唐代文官體系中,品階最高的是三公、三師,均為正一品。但三公、三師是一種無定員、無實權、無僚屬的榮譽性頭銜。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

唐代官職制度又頗為複雜,其中關係到另兩個概念——散階和爵位。散階分為二十九等,其中的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特進(正二品),光祿大夫(從二品),論其品級皆高於宰相。爵位就很好理解了,實際上這不是衡量官員品級的一個概念,但也有相對應的品級,如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國公(從一品),開國縣公(從二品),地位也在正三品的宰相之上。

當然,上面所說的散階和爵位和職事官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要不就是名譽性頭銜,要不就是食邑,但都沒有實權。這裡重點要說還是宰相,即三省長官。

1、中書省

中書省,在隋代時稱內史省。唐武德三年改為中書省,龍朔中改為西臺,光宅初改為鳳閣,開元初更名為紫微省,旋又稱中書省。按唐制,中書省分為內外兩省,設在宮中者稱為中書內省,設在外朝者稱為中書外省。

中書省的主要工作是撰擬詔敕、參議表章和審斷政事。唐代宰相決策機構——政事堂就設在中書省。中書省長官為:中書令二人,正而二品(唐代宗以前為正三品),被尊為令公、紫微令、右相等。

2、門下省

門下省,唐初設置,龍朔二年改門下省為東臺,垂拱元年改門下省曰鸞臺。門下省所長官為: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為正三品)。侍中在高宗、武后、玄宗三朝曾一度改名東臺左相、納言、黃門監、左相等。

侍中地位顯要,其主要職掌是審議詔旨奏摺,可封駁、塗歸,參與核心決策。唐代制書格式,開頭總是「門下」二字,然後才是中書所擬制書的正文,下具中書省主要官員姓名,然後是門下省主要官員姓名及覆審意見。

3、尚書省

唐沿襲隋制,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為決策、執行的總機關,尚書令、中書令、侍中皆為宰相,當然也有互相牽制、相互監督的作用。三省之中,仍以尚書省為主。尚書省作為中樞行政機構,其權位職能相當重要,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曾說:「尚書省天下綱維,白司所秉,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

尚書省的長官為尚書令,正二品,置一人。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前曾當過尚書令,因此,該職務後來不再授人而空缺,而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實際主官。

左右僕射各一人,從二品。因尚書令一職空缺,左右僕射實際為尚書省長官。位高權重,管理六部,總轄重要行政事務。

從以上對三省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宰相實際上就是三省的長官,但並非都是正三品官。如果以時間劃分,唐代宗之後,三省長官均為正二品;如果以三省重要程度而言,那麼尚書省在唐初時期就排首位,其左右僕射皆為從二品。

三省長官因其位高權重,與皇權多有衝突。因此唐太宗後期,設立了政事堂,由三省長官或其他官帶某種頭銜被委以宰相之任,如參知政事、平章國計等。凡軍國大事,先在政事堂議定,然後奏聞請旨。

政事堂設立後,不論其是否為三省主官,凡是參加政事堂決策會議者皆可稱宰相,反之則否。太宗時期,因侍中、中書令品位高,不輕易授人,常以他官加「參預朝政」、「參議朝政」、「參知政事」、「平章國計」等名號。

此後,又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叫法,意為與兩省首官中書令和侍中有同等權力,即同為宰相。反之,尚書僕射如未加此類銜,則不能稱之為宰相。

狄仁傑的官名為「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其「鳳臺鸞閣」指的是中書省的別名——鳳閣;「三品平章事」,其實就是與中書令和侍中有同等權力,可視為宰相。

事實上,狄仁傑「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這個官職不是唐代皇帝封的,而是導演封的。歷史上,狄仁傑確實拜過相,但官職卻是:鸞臺侍郎同平章事,後拜納言。這裡的納言就是門下省侍中。他死後,又追封文昌右相,右相指的就是中書令。

相關焦點

  • 唐朝宰相才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什麼官職?
    我們知道宰相通常指朝廷裡面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朝廷裡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按著這個思維去看唐代的官職,宰相才是區區三品官,那麼一品二品官職是什麼呢?今天芒果菌就來細說一下唐代宰相為什麼才三品我們所熟知的狄仁傑在曾經擔任唐朝宰相,但他是個三品官,那麼一品官、二品官都是什麼人呢?
  • 唐代宰相是三品官,一品、二品是什麼官?明清時期就沒有一品官?
    這種問法出自「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錯誤理解。 首先中國就沒有宰相這一官名。一般說的宰相應該是一種差事,並非有官職的差事。除了兩漢以三公為宰相,明清大學士為宰相,其他朝代常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平章事就是一種掌握機要、議事、書寫敕制的官員。無衙門、無屬官,一般在中書廳堂聯合辦公。
  •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職,一品、二品都有誰呢?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職,一品、二品都有誰呢?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可謂是叫好又叫座,大家對狄仁傑這位仁兄也產生了無限的好奇心。話說狄仁傑簡直就是中國版的福爾摩斯啊!以狄仁傑這個角色為原版改編和創作的小說、電影、電視劇等都有很好的觀眾基礎。狄仁傑在唐代武則天在任時期,是唐朝的宰相,大家一定以為在一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但是按照唐代的規矩來看,只是一個三品的官,那既然宰相都是三品的官職,那一品官職和二品官職都是什麼職位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探究唐代官職的分類。小編先是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沒有背景靠自己實力當上官的,那簡直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如果他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當個大官,比如丞相,那這個家族也跟著飛黃騰達了。宰相可以算是朝廷除了皇上最大的官了。
  •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誰呢?
    因為宰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所以問題來了,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職,那麼誰是一品、二品呢?一首先,在唐朝這一歷史階段,官職品級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級,就九品官職來說,自然是最小的官職的,而一品大員,則官職品級上力壓眾人。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唐朝宰相才是三品?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唐朝宰相才是三品?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如果說到宰相大家會不會想到「一人之上萬人之下」這句話呢?其實這句話就說出了丞相在一國之中的權力,那一定是皇帝的好幫手,而且宰相也是在歷史上逐漸發展成這樣。
  • 狄仁傑身為宰相,為什麼只是一個三品官?那誰又是一品、二品?
    所以說按理狄仁傑作為當朝宰相,他的品級再不濟也不該是正三品。其實很多人認為狄仁傑的品級很低,大多應該是深受清朝品級的影響。畢竟在清朝連紫禁城的侍衛頭子領侍衛內大臣,掌管皇帝鑾儀的掌鑾儀衛事大臣的這些官職都是正一品銜,甚至在清朝還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超品」品級。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這事裡面的門道有點深,簡單來說,皇帝為了永葆權力讓正三品成為實權宰相,而把一品二品官員供起來成為無實權的虛職。然而,官員們也不傻,於是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一、為啥三品官成了宰相?先說說,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
  • 《長安十二時辰》揭秘:唐朝宰相實際上只有正三品?
    在這個體制下,所謂宰相是這麼一些人: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常置二人,正三品,唐代宗時升為正二品;門下省長官侍中,常置二人,正三品;由於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在貞觀以後不置,左右僕射為實際尚書省長官,二人,從二品。從尚書省的例子可以說明,唐朝皇帝們對於宰相實際上是相當猜忌的。
  • 唐朝的三品官,已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職?
    唐代的品級有別於清代,它沒有泛濫的那麼厲害。借用《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給欲晉升吳六一為二品九門提督的康熙時所說的一句話:「三品官,多如牛毛,在這個京城你扔塊石頭,都能砸中個紅頂子」,在清代,三品官在京城都不算是高官,試想連順天府尹這一知府之職都是正三品官,三品算高嗎?
  •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
    歷史上或者民間會把一些給皇上處理重要事務,掌握最高實際權力的官員叫做宰相。實際上歷朝歷代都沒有這個官職,只是把有這樣類似官職的人稱呼為宰相而已,像戰國時候的相、相邦、相國,以及後來的丞相、司空、司馬、司徒等,在當時都是丞相的指代。漢朝時的丞相即宰相,朝廷中的大小事務,丞相都負責處理,只遇到十分重大的事情時,才需要向皇帝匯報。這就造成丞相的權力過重。
  • 狄仁傑為什麼只是三品官職?那誰是一品二品?
    為何身為協助武則天丈量天下的宰輔只是區區三品?於是不禁要發問區區三品已經是宰相,那前面一品二品不是官高權重的嚇死人?!其實,官高倒是事實,權重倒是不一定。其實,唐朝的官制還是頗有特色的,從上到下倒和清朝一樣有九個品級,分為職、勳、爵三類官職。
  • 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又是何方神聖呢
    說唐朝事前,我們先看一下清朝的官員等級設置,清朝是個特例,一品二品官非常多,相比其他朝代,清朝的一品官二品官比例嚴重超編,甚至到了不值錢的地步。從事實上來看,從漢代以來,皇帝對下面的人的使用是非常謹慎的,一般情況下,幹事的人品級都比較低,而那些功勞很高的人如果被封一品二品,那麼也就說明他已經離開權力中心了,回家拿著豐厚的俸祿抱孫子去吧。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唐朝宰相才三品.一品二品又為何官職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唐朝宰相才三品.一品二品又為何官職.   文/古今議史 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裡面,每個「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的別稱,並且六個部的部長也都是「二級宰相」的別稱。所以說在唐朝,宰相併沒有前朝的宰相的權力和地位高。比如說我們都曾經略有耳聞的大唐神探狄仁傑,只是一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但是狄仁傑也是被稱作當時的宰相的,雖然品階不高,但是和其他品階相同的官員相比,權力還是比較大的。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我們能夠看到正三品的官職包括:侍中(門下省最高長官)、中書令(中書省最高長官)、門下侍郎和中書侍郎(原是正四品,大曆二年提升為正三品),這裡面大曆二年之前侍中和中書令是宰相,在大曆二年的時候提升為正二品,此後門下侍郎和中書侍郎成為宰相。
  • 秦叔寶三品,程咬金從二品,李靖二品,徐茂公為何能官拜一品?
    如果沒有李治被立為太子的機遇,徐茂公的人生,就可能像秦叔寶一樣,當個正三品官階的十二衛大將軍,在并州了卻一生。李治剛剛被冊封為太子,徐茂公就被召回京城,擔任兵部尚書職務。徐茂公還被李世民「授詹事,兼左衛率,俄同中書門下三品。」唐朝的禮制,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如假包換的宰相。
  • 《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一品大員是什麼檔次?
    兩漢以俸祿「石」之多寡作為官吏的等級,如「萬石」、「二千石」等;三國曹魏開始定官階為九品,如相國為第一品,尚書令為第三品等,從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時,開始在官品中分正、從,而第四品起,正、從品又各分上、下階,共為三十等;唐文職與北魏同,武職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階。
  • 狄仁傑身為宰相,為何僅僅是正三品官員?
    武周時期的著名大臣狄仁傑被任命為內史(《新唐書.百官二》載「光宅元年,改中書省曰鳳閣,中書令曰內史」)。狄仁傑還是宰相(《新唐書.百官一》載「由是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位列前三。這裡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內史」只是一個正三品官員?按照道理,宰相在所有官員中排名第一,他的級別應該是一流的。
  • 唐朝宰相狄仁傑,為什麼只是一個三品官
    狄仁傑是唐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宰相。通過電視劇的演繹,大家都覺得狄仁傑是斷案高手,深得皇帝的器重,所以才當上了宰相。但是狄仁傑的宰相職位嗎,其實是個三品官。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唐朝的宰相只是這個級別的?比宰相更高級別的官是什麼官?
    歡迎來到小天講古今,有人問,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唐朝的朝廷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和六部都是官位的合稱。三省就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本來是宮裡的職位,隋朝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開始由官職轉為和尚書一樣的行政職務,成了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