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公基考試中,出現過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知識點,在事業單位聯考的常識題目中也時常會涉及~
鍺、矽、硒電阻率受外界條件影響極大,在電子技術和無線電技術中有廣泛應用,這樣的材料屬於( )。此題的考點就是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類型和應用,而題目中的鍺、矽、硒都屬於半導體。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生活中常見的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
導體是指電阻率很小且易於傳導電流的物質。導體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稱為載流子。在外電場作用下,載流子作定向運動,形成明顯的電流。
金屬是最常見的一類導體,例如鋁、鐵、銅、銀等,大部分金屬都是導體。金屬原子最外層的價電子很容易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成為自由電子,留下的正離子(原子實)形成規則的點陣。金屬中自由電子的濃度很大,所以金屬導體的電導率通常比其他導體材料的大。金屬導體的電阻率一般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在極低溫度下,某些金屬與合金的電阻率將消失而轉化為「超導體」。
第二類常見的導體是電解質的溶液,例如酸、鹼、鹽水溶液。其載流子是正負離子。實驗發現,大部分純液體雖然也能離解,但離解程度很小,因而不是導體。
電離的氣體也能導電,被稱為氣體導體,其中的載流子是電子和正負離子。通常情形下,氣體是良好的絕緣體。如果藉助於外界原因,如加熱或用X射線、γ射線或紫外線照射,可使氣體分子離解,因而電離的氣體便成為導體。
生活中人們常用的物品,例如圖釘、鋼尺、鋁條、銅線、水壺、回形針、鑰匙、鉛筆芯等都是導體。石墨、水、人體、大地、溼木等等也都是常見的導體。
不善於傳導電流的物質稱為絕緣體,絕緣體又稱為電介質。它們的電阻率極高。絕緣體和導體,沒有絕對的界限。絕緣體在某些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這裡要注意導電的原因:無論固體還是液體,內部如果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子或者離子,那麼他就可以導電。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在某些條件下,可以產生導電粒子,那麼它也可以成為導體。
第二類是液體,如各種天然礦物油、矽油、三氯聯苯等;生活中的玻璃棒、玻璃杯、塑料尺、橡皮、木塊、尖刀柄、食用油等都是常見的絕緣體。絕緣體和導體不是絕對的,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二者的區分主要是內部能自由移動的電荷的數量,然而也跟外部條件(如電壓、溫度等)有關。在常溫下絕緣的物體,當溫度升高到相當的程度,由於可自由移動的電荷數量的增加,會轉化成導體。
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半導體在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測溫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二極體就是採用半導體製作的器件。今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計算機、行動電話或是數字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而矽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
20世紀的「新四大發明」——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雷射器,徹底改寫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
下列科技領域的重大進展,不屬於20世紀「新四大發明」的是( )。A. 1906年聖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B.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埃尼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誕生
C. 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奧布寧斯克原子能發電站投入運行,標誌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時代的到來
D. 1978年,利用半導體材料研製成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達10萬以上,電子技術進入微電子時代
【答案】A
【解析】20世紀「新四大發明」是指: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雷射器。不包括無線電,故答案為A。
21年事業單位啟航班
多重優惠可疊加等你預約
報名即開通時政包年網課
現在僅需9.9元
上岸之路,從此開啟
2020寒假冬訓營正式開營!
三人團報可疊加多重優惠
現在報名課程價格低至1280!
金牌師資助你成功一臂之力
冬日寒風凜冽選華圖溫暖如春!
2021山東事業單位基地直通營
一期日照12.18/章丘12.21開課!
集中化管理 導師制跟蹤!
華圖助您蟾宮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