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閩南古厝,走入廈門這棟1882年的老宅,跟著歲月去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民宿的建築本身,是一處來自於1882年的閩南古厝。閩南古厝指的是閩南地區(廈門、漳州、泉州等)的傳統民居,「古」即古老,有著一定的歷史沉澱。
-
南安有個閩南民居大觀園,20多座百年古厝集於一村
觀山村,地處群山環抱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素有「閩南民居大觀園」之稱。村內共有二十多座百年以上古大厝,除了閩南古大厝,南洋風格建築隨處可見,還有閩南風格的燕尾脊。觀山古大厝不僅建造精美,並且富含華僑南下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淚,每一幢紅磚古厝背後都藏著故事,凝結著最草根的民間智慧。
-
南安有個「古厝大觀園」,30多座百年古大厝集於一村!你見過嗎?
南安市眉山鄉觀山村,被稱為集閩南古大厝和南洋風格為一體的「古厝大觀園」,在這裡有三十多座百年以上古大厝。其中的李氏民居近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山李氏民居,是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於清朝至民國期間回鄉興建,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建築有石碣大厝、頂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等10座。記者跟隨李氏家族後人李渭生,來到百年古大厝之一,也是觀山村最富盛名的古厝——番仔樓。
-
晉江最大古厝群驚豔亮相 被譽閩南旅遊新地標
垂簷飛閣,高牆府第,紅磚古厝,繞梁南音,一幅幅匾額上雕刻著蒼力與遒勁,一棟棟小樓間流轉著悠遠與滄桑。 而如果,邂逅傳統的那一刻,又能遭遇一場現代呢?視線掠過舞動的霓裳,臺後傳來的是搖滾的勃發;飲罷古早味的功夫茶,下一站的酒吧已經奏響了薩克斯……這樣的時間旅行是不是覺得很奇妙? 如詩云:石頭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長苔。莫問人間興廢事,百年相遇且銜杯!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百年古厝的命運2007年,蔡耀輝先生召集了幾位木匠、工匠,歷時七年,耗資900萬對古厝進行修繕,現在,破舊的古厝已改造成庭院式酒店,成為了古厝保護以房養房的一個成功例子。蘭琴古厝的一些建築特色:蘭琴古厝是一座閩南傳統的二進三開紅磚大宅院,紅磚木雕,飛簷翹角。 古厝大門兩旁,有一對抱鼓石。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辦《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坐落於火炬(翔安)產業園區的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達」)佔地100公頃,在這偌大的廠區內,一處閩南古厝聚落總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原來,這是擁有170年歷史的山頭村古民居。昨日下午,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在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行,向來客們講述了現代企業與傳統文化和諧共生的情懷。
-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朱紅色的院牆方磚,錯落有致的屋簷瓦當,散發著古香古色的閩南文化氣息。朱紅色的院牆方磚,錯落有致的屋簷瓦當,散發著古香古色的閩南文化氣息。 穿過斑駁的木門走進院落,碧綠的園林景觀與精緻古樸的建築相得益彰,滿園的鳥語花香與門外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林安泰古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清朝乾隆19年,祖籍福建的林志能隨家人一起東渡來臺,開設「榮泰行」,在積累財富後建設了這座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
-
泉州泉港土坑村,閩南古厝隱藏著劉氏家族百萬身家背後的故事
同事小劉是泉州泉港人,數次提及他老家土坑村那片規模宏大的閩南老建築。於是周末我們相約去做客觀光。抵達土坑,先到家中泡茶閒敘。巧得很,小劉的父親是劉氏宗族長老,劉氏古厝的維護開發主事人之一,家裡客廳就堆著一摞的宣傳冊,看著冊子上那規模宏大的閩南特色紅頂建群,我們已經按捺不住,劉爸便親自導遊,帶著我們走進那一段目前尚不為人知的歷史。
-
晉江梧林這百幢古厝洋樓 盛滿閩南華僑的鄉愁
這裡現存有雄偉壯觀的古羅馬式、哥德式洋樓11幢,南洋風味的番仔樓12幢以及極富閩南特色的官式紅磚大厝60幢,石頭結構建築14幢,堪稱華僑歷史博物館和閩南文化後花園。修養樓這近百幢古厝洋樓裡,盛滿了閩南華僑的鄉愁。新生與歷史的交融中,訴說著閩南華僑深沉的家國情懷。
-
紅磚古厝:那一抹閩南紅的風情
蔡氏古民居 保存最完整 官橋鎮有南安最大最完整的古厝,也是這次南安申遺的主要閩南紅磚建築群——蔡氏古民居。 這古厝由誰所建,具有多少年歷史?古民居主人蔡資深的第五代後裔蔡宗敬向我們一一道來。 蔡氏古民居的一磚一瓦,體現出閩南紅磚建築的精髓。
-
漳州閩南古鄉,富有閩南味的飯後休閒之地
漳州新晉網紅打卡點,最local最閩南style的水鄉,最原汁原味的閩南紅磚古厝味道。小橋流水人家,在漳州九十九灣的河道上,漳州新建了這個閩南水鄉,地理位置就在龍文區石倉街旁,距離漳州市區開車就半小時。
-
歌舞劇《古厝娶親》演繹閩南婚禮大觀
核心提示近日,《古厝娶親》上演,座無虛席。泉州歌舞劇團時隔兩年再次復排復演了閩南民間婚俗歌舞《古厝娶親》。該劇在題材、表演形式、人物造型、舞臺背景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融合創新,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展現了泉州文化的無窮魅力與豐富內涵。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藏於山野間的閩南古大厝
池塘湖大厝 池塘湖大厝:百年古厝,見證歲月滄桑 選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從市中心出發,前往目的地。 放眼眉山鄉,南洋風格建築格外醒目,閩南特色紅磚皇宮式大厝隨處可見。此時,正值春秋茶採摘時期,路過茶園時候,陣陣清香飄逸在山頭,一抹抹綠色在薄霧中瀰漫,讓人如痴如醉。 一會兒,我們來到池塘湖大厝。這幢紅磚古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斑駁的外牆和周邊叢生的雜草,能見古厝歷經的滄桑。 據了解,古厝為印尼愛國華僑李功藏所建。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
-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2019-04-14 22:46:23「妝」古厝 中新社南安4月14日電 題: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作者 陳龍山 劉鍶婷 行走在福建泉州,經常可見名剎古寺、宮廟、祠堂以及閩南古大厝,其雕龍畫鳳、燕尾脊、神仙故事雕塑圖等建築風格獨具一格,分外引人注目。
-
走進埭美古厝,賞閩南版威尼斯水城,品硬山燕尾紅磚文化
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四周環水,「埭美水上古民居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它是在明朝景泰年間,到現在已經有560年的歷史了;第二個特點是它規模比較大總的有276座,第三特點排列整齊劃一,新舊有序排列,硬山式燕尾脊建築風格,是我們閩南地區的建築風格代表之一;素有「閩南第一村」的美譽。
-
南安眉山鄉觀山村:感受古厝魅力 體驗茶香之旅
(閩南語:比觀山富有,但沒有觀山的古厝;有像觀山這樣的古厝,但沒有觀山富有。意為觀山既有古厝又富有。)百年「番仔樓」觀山村古厝群錯落山間,蔚為壯觀 如今,觀山的村民們早已不記得,是從何時開始,這裡流傳開來這麼一句閩南俗語。觀山村位於南安眉山鄉的東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小村落。
-
有「閩南周莊」譽稱的水上傳統建築古厝村落,堪稱一絕
埭美古村,位於九龍江南溪河畔、瀋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兩公裡處,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是非常典型的閩南古鎮水村,體現出深厚的閩南文化。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景色優美,被稱為閩南「水上古村落」。已有300多年歷史的一株跨河古榕,仍然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發大水時曾因「一橋飛架南北」,成為了村民口中的「救命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