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為何總是爭吵不休?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日韓關係

作者: 陳相成  編輯:Thomas

日本與韓國,在近些年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中,雙邊關係經受了無數的的挑戰和考驗。而在最近,新一輪的角力又再次拉開了序幕,將這兩個東亞強手推向國際貿易的最前線。
今年7月1日,日本正式對外宣布:將對韓國實行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控管範圍包括半導體製造所需要的光阻劑及高純度氟化氫等重要原料;而這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將對韓國的支柱產業半導體形成沉重打擊。
為此韓方提出強烈的抗議,並於8月初對三菱電機等四家日本企業處以92億元的罰款。最終,雙方前後都宣布了將對方從出口「白名單」移除的決定。

▲日韓之間的交惡其實早顯端倪。在稍早前的大阪G20峰會上,安倍晉三首相和文在寅總統只有八秒鐘禮貌性的握手而已,之後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在朝核等地區熱點話題上,兩國有著高度相似的意見;而在產業發展的貿易往來上,雙方的態度卻經常時好時壞……日韓給國際社會的印象更多是一對「歡喜冤家」。
作為東亞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發達國家,他們之間相鄰地理位置的優勢理應有助於彼此共建一個更強大的命運共同體。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難得的發展機遇,讓日韓在二戰後成為了東亞的經濟強國

作為隔海對望的鄰居,日韓之間為什麼總是矛盾不斷?兩國之間的怒目而視,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淵源?而這一次的貿易摩擦,對於彼此來說,又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半島「肥美」,日本覬覦

在世界地圖上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日本與韓國之間的距離既不遠也不近。但差異在於,朝鮮半島背靠著整個亞歐大陸,而日本則與大陸稍顯距離。地緣環境上的不同,長期以來對日本的心態其實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日本與朝鮮半島最早的接觸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那時候在朝鮮半島的百濟、新羅、伽耶等地,陸續有人移民到日本九州地區。這段交往有過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史實,包括佛教從新羅傳入日本以及日本皇室因納妃而使其帶有百濟血統等。

▲當時朝鮮半島與日本交流最頻繁的三個地區。百濟南部及新羅目前就位於韓國境內

經歷了大化改新後的日本,國力日漸強盛,於是慢慢打起了對外擴張的主意。在東亞這片土地上,擁有一整塊大陸的中國,一直令他們垂涎欲滴;而若想徵服中國,就必須以朝鮮半島為跳板,跨過鴨綠江。16世紀,日本在豐臣秀吉的領導下國力空前鼎盛。不久他便以「假道入唐」(唐即為中國)的名義致函朝鮮國王,希望得到朝鮮的協助。

▲畫卷記載了日本當時在釜山登陸的情景

當時的明朝,國力在東亞首屈一指,坐擁不少從屬國,朝鮮便是其中之一。日本的無理請求,他們自然是不予回復。面對這樣的情形,日本人坐不住了。1592年,豐臣秀吉派兵突襲朝鮮。朝鮮招架不住,向明朝請求派兵增援。
明朝的介入讓這場戰役變得更加地膠著。在此期間,先後經歷了休戰議和、又重新燃起戰火的跌宕過程。1598年,戰爭以日本的全軍撤退而告終,他們以朝鮮為跳板攻佔明朝的計劃也正式宣告失敗。這場歷時六年的戰爭,便是著名的萬曆朝鮮之役。

▲雙方交戰激烈的鳴梁海戰

雖然這次日本的陰謀沒能得逞,但他們對朝鮮的企圖已是司馬昭之心。狹小的國土、匱乏的資源,糟糕的現實一直讓他們難捱不已。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超級帝國是許多日本政客和官員藏不住的野心。

▲日本曾經針對領土擴張而提出的「大陸政策」,讓世界震驚

時間來到19世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綜合國力再次得到顯著提升。國力的「暴漲」,讓日本對有限的資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此時他們正眼看著滿清帝國日落西山,逐步淪為西方勢力操縱的玩物,日本各界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絕佳的侵略機會。
1894年,日本以東學黨之亂為名,大舉派兵進軍朝鮮半島。朝鮮向清朝求助,可當時的清朝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次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於日本的鐵蹄下。

▲甲午戰爭中的日本軍隊。日本此番出徵,對滿清和朝鮮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進入20世紀,沒有了滿清王朝的庇護,朝鮮開始日況愈下。1904年,大日本帝國和大韓帝國(朝鮮王朝末期國號)籤署了第一個保護國協議,朝鮮正式成為了日本的從屬國。六年後的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籤訂,朝鮮半島進入了日治時期。

▲時任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籤署的全權委任狀。他因極力推動日韓合併而被視為是名副其實的「賣國賊」

長達35年的日治時期,於1945年日本的投降而宣告結束。三年之後,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繼成立,朝鮮半島正式進入兩個政權對立的時期。而韓日關係也進入了一個充滿博弈和挑戰的新時期。

▲二戰後的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半島局勢現已成為國際的熱點話題之一



二、愛恨交織,反覆無常

由於長期遭受日本的打壓和統治,二戰結束後的兩國,彼此之間並不來電。作為當時日韓的共同托管國,美國著眼於自己的亞太戰略,想方設法地去促成兩國之間的正常邦交化。
但顯然,美國最初的努力,實則是為日韓埋下了一顆隨時都會引爆的定時炸彈。首先是美日之間共同協商的「麥克阿瑟線」劃定,該線的劃定明確了日本漁船在相關敏感地區的活躍範圍,但這單方面的協定多次引起了韓方的不滿;再者是《舊金山條約》的籤訂,作為二戰後重要的和平條約,其中對獨島歸屬問題竟然採取的是模糊不清的表達態度。

▲獨島,日韓之間的爭議領土,由韓國進行實際控制

走向60年代的日本,國力又開始逐步復甦起來。而這一次也和往常一樣,礙於國內資源的匱乏,在對外問題上他們依然有著不少的想法;而在歷史上深有感觸的朝鮮半島,尤其是韓國,在國內環境尚未步入正軌的形勢下,不免充滿了危機和提防的心態。

▲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碼頭,對外貿易開始興盛起來

日本對戰爭史實無法正視,是日韓之間冷眼相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雙方矛盾的焦點包括對受害國的正式道歉、慰安婦歷史遺留問題、教科書編寫以及戰爭賠償等。日本在二戰問題上所採取的避重就輕姿態一直讓韓國頗為不滿。

▲不光是韓國,日本在二戰問題上的態度一直是其與亞洲一些國家雙邊關係的敏感因素

隨著國際和地區形勢的日益變化,樸正熙總統上臺後,對日本問題的解決採取了更為務實的態度。從1961年開始,日韓兩國初步就經濟方面的合作進行接觸,希望通過經貿手段達到「破冰」的目的。後來的交流協商雖然也曾出現過重大分歧,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日韓之間的關係逐漸回暖。
1965年6月,《韓日基本條約》在日本東京正式籤訂。條約的籤訂宣告日韓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兩國實現正常邦交化。

▲《韓日基本條約》副本

70年代剛剛建交不久的兩國,因金大中綁架事件和韓裔日本人刺殺樸正熙未遂事件一度陷入關係低谷。但在美國的調解下,雙方逐漸緩和過來。
1982年中曾根康弘首相上臺,日韓之間迎來了罕見的蜜月期。次年受韓國總統全鬥煥的邀請,中曾根康弘首相訪問韓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日本首相到訪韓國。在這次行程中,日本向韓國提供了40億美元的貸款,對當時韓國經歷的經濟危機給予了莫大的支援。

▲兩國元首進行了友好的交談。兩年後,全鬥煥總統又回訪日本,以示敬意

到了90年代,日本首腦對二戰誠摯的反省態度,讓日韓的關係更是火速升溫:包括宮澤喜一、細川護熙和村山富市三位首相都表達了對日韓合併以及二戰時期給半島帶來沉重傷害的歉意。
針對日本的頻繁示好,當時韓國的金泳三政府提出了「新的韓國與新的日本要手挽手,真正地建立一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互補性夥伴關係」的歷史性觀點。

▲當時的村山談話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地區,為日本博得了不少的好感

在此之後,日韓相繼籤署了面向21世紀新型夥伴關係的《韓日夥伴關係共同宣言》以及《韓日漁業協定》等。日本在這個時期也首次以聯合宣言的形式向韓國就歷史問題表示「痛切的反省與道歉」;韓國方面也以五年三個階段解禁的方式,放開對日本文化產品的進口。

▲2002年兩國共同舉辦了國際足聯世界盃

遺憾的是,這樣的「甜蜜」是周期性的。成為「亞洲四小龍」後的韓國,在民族情緒上有著空前的高漲。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和小泉純一郎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則是對韓國民族情緒的一次劇烈創傷。日韓兩國的關係又再次跌入谷底,韓國國內又重新興起了對日本的聲討。
李明博總統上任後,把慰安婦問題又一次拋給日本,但日本裝作熟視無睹,不予答覆;2012年,李明博總統在韓國光復節前夕登上獨島,成為了首個登島的韓國最高領導人。日韓領土爭端問題的導火索再度搬上檯面。

▲李明博總統俯瞰獨島全貌

從兩國建交到進入21世紀,同為美國盟友的日韓,在軍事戰略上的確有著同樣的訴求;但在貿易往來上,最開始明顯是日本牽著大局走,而韓國扮演的是從中獲利的角色。
隨著韓國的強勢崛起,他們也開始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乃至改變這盤棋。特別是觸及到不容侵犯的歷史問題上,韓國有了較之前相比,更十足的底氣。

▲民眾在日本首相訪韓期間就慰安婦問題抗議。經濟實力的提升,極大地釋放了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

這一次的關係低潮,顯然並不如之前一樣迅速緩和。即便後來兩國政府歷經換屆,但也還是沒能將溝通交流真正地恢復如常。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今日,直至這次的貿易摩擦再次將日韓推向國際舞臺中央。

▲日本民間對韓國同樣也沒有好感,網友時不時的冷嘲熱諷讓人啼笑皆非



三、貿易之戰,你來我往

這一次貿易爭端的由來,日本媒體的說法是源於去年韓國重新提出的徵用工訴訟。徵用工訴訟指的是韓國當初在推動兩國邦交正常化期間,為二戰日本強徵的朝鮮殖民地勞工索取賠償。但當時兩國一直沒能協商出一個共同答案,最終以《日韓請求權協定》的籤署而暫時將該問題擱淺。
時間來到去年的10月底,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必須為當年被強制的徵用勞工做出賠償,並以凍結日本制鐵、三菱重工等相關企業的在韓資產作為求償手段。

▲相關勞工的家屬要求政府為他們索取賠償。至今年6月,陸續有不少企業被韓國法院要求賠償

日本對韓國實行的單方面措施表達了強烈不滿。要求韓國尊重《日韓請求權協定》的文件精神,並希望通過提請第三國仲裁的方式進行問題解決。但韓國立場堅定,要求日本必須付出相應的賠償金代價。日本財務大臣隨即放話,不排除在未來將對韓國進行一系列的經濟制裁。

▲日韓雙方互不相讓,新一輪的博弈再度甚囂塵上

果不其然,在G20大阪峰會結束兩天後,日本雷厲風行地宣布對韓國進行經濟制裁。日本限制出口的光阻劑和高純度氟化氫等化學原料,可以說是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命脈,而半導體又是韓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日本這一次的精準打擊,讓韓國社會一片哀怨。

▲日本的「來勢洶洶」,讓韓國社會爆發了抵制日貨的活動

這一輪的爭端,總體來說將會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首先,對於韓國來說,制裁將會使其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與生產大大受阻,日本作為原料的重要供應國讓他們別無選擇;其次,對於日本來說,一些科技企業對韓國半導體以及顯示屏的需求同樣很大,事態的持續惡化可能會引來韓國相關企業的打擊報復。

▲是貿易戰,也是一場科技戰。日韓都想要掐著對方的咽喉,看到底是誰能支撐到最後

日韓兩國相對於在這場「各損八百」的摩擦中較真,倒還不如重新審視一下彼此之間的關係,爭取將各領域的交流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是「歡喜冤家」不假,但唇齒相依的關係更應該值得他們警醒。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長期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如果你想投稿,請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夫妻總是為了小事爭吵不休?
    原創:唐英說愛婚姻專家通過大量的諮詢案例總結出,為什麼許多夫妻總是為了一些小事爭吵的原因。許多網友直呼,我幾乎都對號入座了。那麼,夫妻之間總是喜歡為了小事而爭吵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婚姻專家覺得,下面這原因是最常見的。
  • 伴侶之間總是爭吵,這段感情該不該繼續下去?
    曾經網上流行過這麼一句話:哪怕是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也會有100次想要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要掐死對方的衝動。這句話也許並不適用在所有人的身上,但是情侶或者是夫妻在相處過程中難免會有矛盾與爭吵,這些矛盾與爭吵,如果不及時化解的話,那麼只會愈演愈烈,最終達到無法彌補的地步。那麼如果伴侶之間總是爭吵,這段感情應不應該繼續下去呢?
  • 韓國歷史上與日本有什麼關係?
    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韓國是我國人最為熟悉的幾個國家之一,歷史上有太多的恩怨。韓國位於東北亞的朝鮮半島的南部,一面環陸,三面環海。韓國的正北方是朝鮮半島的另一個國家,和韓國是同宗同源的親兄弟,但兩國的關係眾所周知。韓國雖然只有一個陸地鄰國,卻有兩個海上鄰國。
  • 日本為何能吃定韓國?-虎嗅網
    事情的起因是,日本在G20大阪峰會之後突然宣布將就一些事關韓國經濟命脈的關鍵產品對韓國實施事實上的禁運。那麼,日本為何選擇在此時對韓國發難?為何選擇在這個領域下手?又何來的底氣呢?韓國中小個體戶總聯誼會7月5日宣布禁銷日本商品,到7月16日已經有500多家小商店加入抵制活動。同時,多數民眾也在網上發起抵制日貨運動,日本平價服飾品牌優衣庫和雜貨品牌無印良品的銷售額分別減少了26.2%和19.2%。可是讓人納悶的是,含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也是日貨,為何不抵制?不但不抵制,還有人因此自焚。
  • 為何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文化上很相似?網友:沒有中國就沒有日韓
    ——為什麼像中國、日本和韓國這樣的東亞國家在文化和種族上如此相似?眾所周知,古代中國的影響力幾乎覆蓋整個亞洲地區,中日韓在文化上相似並不是偶然。而且在長相上對於外國人來說也很難分辨。▲為何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文化上如此相似?
  • 同樣是泡麵,為何韓國和日本的泡麵比國內的好吃?網友:品種不同
    在國內最受歡迎的泡麵品牌應該是康師傅、今麥郎和統一這幾個了,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一款泡麵了,銷量一直都很高,不只是中國人喜歡吃泡麵,我們的鄰居韓國和日本也是非常喜歡吃泡麵的,尤其是韓國人對於泡麵的熱愛程度遠遠高於我們,可以說是對泡麵最鍾情的國家了。大家知道嗎?
  • 蔡君茹傳和老公爭吵不休已分居 李易承認1個月沒回家(圖)
    李易昨提著大袋衣物離開家,細雨中身影顯得孤單蔡君茹和李易結婚才9個月,近日卻傳出夫妻爭吵不休,呈現分居狀態,李易已搬出去住,加上蔡君茹長居澎湖拍戲,愛巢現無人住。蔡君茹和李易從去年6月閃婚至今,就像對歡喜冤家,先是李易夜店摟妹、蔡君茹又與張睿家玩親親曖昧,記者又接獲網友爆料,指他倆因不斷爭吵,李易已搬離汐止愛巢,而蔡君茹因新戲《愛情來了,請打卡》長居澎湖拍攝,也不住在家,愛巢無人住。蔡君茹3天前在臉書上寫:「我失望了!人性不過如此!只能相信自己了!」被解讀為對老公李易失望,恐怕往後得自立自強。
  • 日本護照封面為何用秦朝「小篆」?反觀韓國廢除漢字,卻丟了傳統
    日本護照封面為何用秦朝「小篆」?反觀韓國廢除漢字,卻丟了傳統漢字文化圈,影響之廣,不亞於現行世界通行語言英語。我國漢字對周邊國家乃至對世界的影響過程,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這一點不似英語的推廣過程,伴隨著殖民與血腥。
  • 為何日本人罵人總是用「八嘎呀路」?真實的意思原來這麼「狠」
    為何日本人罵人總是用」八嘎呀路「?真實的意思原來這麼」狠「日本在上世紀與中國糾纏了好一段時間,他們在中國待了大約有十年左右。十年的時間似乎也不是很長,但是也絕對不短。在這段時間裡,日本對中國的造成的傷害十分大的。
  • 婆媳因「雞蛋,米粥」爭吵不休,老一輩月子餐,「坑慘」無數人
    婆媳因「雞蛋,米粥」爭吵不休看看她每天和婆婆橫眉冷對的樣子就知道了,因為婆婆家離得近,所以坐月子她就讓婆婆照顧了。因為她是第一次生孩子,但婆婆有經驗啊,所以她一直秉承著自己聽話的原則,婆婆給做啥吃啥,第一天的時候就給她煮的米粥,和一個雞蛋,沒滋沒味的。
  • 韓國電視臺EBS購買溫嶺籍導演紀錄片
    最近他收到一封郵件:他的紀錄片《柳菲的暑假》成功入選韓國EBS國際紀錄片節展映單元,並被韓國EBS電視臺買走2年播放權。    韓國EBS電視臺是韓國以高質量的記錄片和教育節目而聞名的廣播電視系統,它旗下擁有多家電臺,電視臺,同時擁有衛星以及數位電視等系統。每年,他們都會向全球的紀錄片導演購買紀錄片。大概在一個星期前,金華青接到了韓國電視臺的購買合同。
  • 日本和韓國街道上為何鮮少看到早餐店?弄明白之後,羨慕人家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或者晚起對於生活狀態會有所影響的,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蠻大的,比如晚起的朋友,你們多久沒有吃早餐了,多久沒有品嘗到豆漿和油條絕配的味道,多久沒有咀嚼到腸粉的柔滑口感,又有多久沒有吃到小區樓下或者公司旁邊早餐店裡面熱騰騰的稀飯了呢?
  • 日本職場女性被教「一不做二不休」
    【環球時報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前不久日本推特上掀起廢除「女性上班期間必須穿高跟鞋」運動,相關人等還向日本政府提交了請願書。這是日本女性打破職場歧視壁壘的努力,但在勞動力日益匱乏的日本,「女性的力量」要想利用好,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 日本和韓國為什麼都加入RCEP?
    唯一的問題,仍舊是兩個:美國和印度。很多人也許都在疑惑,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直無果,為什麼日本和韓國紛紛都加入了RCEP了呢? 其實,只要願意來做生意的,都是朋友,別說是美國的小弟,就算美國自己願意來,我們都歡迎的。
  • 韓國,日本,印度,中國各國晚餐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對於韓國的美食,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不是和小編一樣,一提到韓國,最先想到的是炸雞啤酒。在熱門韓劇的帶動下,如今炸雞配啤酒、炒年糕、泡菜在中國也是我們日常可以吃到的東西了,打開手機上的外賣APP,就有很多選擇。
  • 非人哉:九月兄妹祭奠姥爺,卻因祭品爭吵不休,沒想到姥爺還追星
    《非人哉》是一部很精彩的漫畫,自從連載後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歡和好評。在這部漫畫中有很多主角,說到九月相信大家很熟悉,發生在她身上的趣事很多。有一次她和自己的哥哥十一月去祭奠自己的姥爺,能看出是很孝順的。
  • 同樣都是發達國家,為何歐美生活輕鬆,日本和韓國生活的這麼累?
    但事實恰恰相反,因為日本和韓國並非如此。在日本和韓國,員工因為太累而發生「意外」是很常見的。日本和韓國經常會「催」員工回家,迫使他們關閉電腦系統,讓他們下班回家。可以說是強制性下班。
  • 為何日本桌球的優秀球員總是「曇花一現」的表現?
    為何日本桌球的優秀球員總是「曇花一現」的表現? 日本桌球優秀球員是曇花一現?我看不能這樣說吧?
  • 宿敵對決:若韓國和日本開戰,誰的勝算會更大?
    這些年,韓國總是拿二戰時期「慰安婦」、「勞工問題」為難日本,找日本企業的麻煩,要求日本賠償韓國,最後激怒了日本。2019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主動出擊,挑起貿易戰,結果一招「鎖喉」,卡住了韓國財閥的「脖子」。韓國和日本的關係越來越差,如果韓國和日本打起來,誰的勝算會更大呢?
  • 韓國的樂天和日本的樂天有什麼區別?樂天到底是韓國還是日本的?
    但是即使在樂天集團當中,仍舊有日本和韓國之爭,那就是樂天集團到底是屬於哪個國家的,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韓國樂天集團在中國有哪些業務?樂天集團於1948年成立於日本東京,最初是食品製造商,後在韓國發展。在韓國開有酒店和百貨公司。現在是全球著名的日韓聯合企業。樂天集團在日本和韓國擁有千葉羅德海洋和羅德巨人兩支職業棒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