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坦言:不領證搭夥過日子看上去很美,但只一件事各回各家

2021-01-14 曉角心語

如今,子女都有工作,多數兩代人也不願住在一起。「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漸漸淡化。很多老人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到到兒女身邊給他們添麻煩,總覺得「老了老了,還是要有一個人老來伴」。

70歲李大爺退休金8000多,找到老來伴

李大爺從某部門退休後,本想著和老伴好好地過過退休生活,旅旅遊,散散心。可剛退休那幾年,孫女出生,老兩口就幫著兒子帶孫女,一帶就是五六年,等孫女上學了,慢慢能離開他們了,他老伴卻又突然生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李大爺老伴去世後,兒子也曾想給他找個保姆,但李大爺拒絕了,他是很勤快的人,做飯、收拾衛生都不在話下,聲稱自己能照顧自己。

一人獨居的日子總有些無聊,李大爺在小區老人的鼓勵下,慢慢地學起了跳舞。舞,一旦學會了,就總想跳,尤其是李大爺學的是交誼舞,一天跳三場,晚上還要跳到9點多。

沒過多久,李大爺就有了自己的固定舞伴,一名退休教師劉阿姨,退休金也是8000多,劉阿姨人長得漂亮,雖然已經快60歲了,但標誌的五官,得體的妝容打扮,再加上知識分子的氣質,在舞場上一眼就能從人堆裡區別出來。

劉阿姨同意做李大爺的固定舞伴讓他覺得很有面子,兩人的黃昏戀也由此開始。

兩人都有各自的房子,還有這麼高的退休金,互相約定不領證,只搭夥過日子。

一開始幾年,兩個老人過得真是「神仙般」的日子,不是住在你家就是住在我家,每天兩人的任務就是一起玩。李大爺人勤快,和劉阿姨一起做飯,做家務也是一種樂趣。除了一起繼續跳交誼舞,還經常出去旅遊,可以說把祖國的大好河山都看遍了。

一場大病,各回各家

李大爺比劉阿姨大將近10歲,李大爺70歲那年,突然病倒了,醫生說想回到從前是沒有希望了,以後生活很難自理了。

剛開始劉阿姨還經常到醫院去看看,但也只是白天,晚上從來不在那裡陪床,她說自己一旦睡眠不好,第二天就頭疼。劉阿姨還有兩個女兒,以前還贊成媽媽和李大爺在一起,見了總是很熱情,也一起吃過幾次飯。但自從李大爺生病,他的兩個女兒沒有一個來看望李大爺一次。

都是李大爺的兒子、兒媳輪流陪床,已經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孫女也常常來到爺爺的床前,還奶聲奶氣地給爺爺讀個小故事。

李大爺心裡很難受,這幾年總和劉阿姨在一起,對自己的孫女卻關心少了,孫女小時候最喜歡爺爺,每天晚上都要和爺爺玩一會才睡覺。現在李大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覺得陪孫女的時間更少了,眼淚不住地往下流。

和劉阿姨在一起這幾年,李大爺也是花了不少錢,雖說不領證,各自的錢是各自的,但在一起生活、旅遊的花費幾乎都是李大爺出的,比如一次旅遊花12000,李大爺出主動拿出10000,劉阿姨象徵性的出酒店費、交通費、飯費等「小錢」,李大爺還經常給劉阿姨買衣服。

這幾年,李大爺每月8000元的退休金也就剛剛夠他們兩個的消費,而劉阿姨每月的8000多,幾乎都存下來了。

李大爺住院2個星期之後,劉阿姨再也沒去過醫院,直到李大爺出院回家,兩人都沒再聯繫,劉阿姨還拜託兩人以前的共同舞友把李大爺在她那的幾件衣服,幾個生活用品給李大爺送了過來。

李大爺的心真是涼透了,人家不願在打理自己,他也不上趕著主動聯繫了。因為生活不能自理了,李大爺就住到了兒子家。舞當然也是跳不了了,劉阿姨他再也沒有見過。

李大爺感嘆說:「不領證,搭夥過日子,是沒有財產上的糾紛,個人還是個人的,但沒有權利就沒有義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如膠似漆』,一旦有事就變成再也不見的陌生人,這種打擊也不小,年紀大了生病是最正常的事情,這是還是的靠子女,真後悔以前的那些時光沒有好好享受一下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和一個外人白白浪費了這麼多年。」

曉角心語:

老來再婚有太多的問題,領證還是不領證總有各自的弊端。

如果像李大爺這樣不領證,就不能對對方有太高的期望,因為很多時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抱著此刻彼此在一起,就享受此刻的心態,在日後分開時,心裡受到的打擊就不會想李大爺這樣大。

因為結婚證真的不僅僅是一張紙,它上面是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法律對婚姻關係的保護,社會對婚姻關係的認可。既然你們選擇不領證,就享受不到這張紙帶來的「穩定」,這份心理預期和認知還是要有的。

你認同不領證就搭夥過日子嗎?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曉角心語,自媒體撰稿人。我手寫我心,活我所活。原創不易,點個讚再走吧~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的心聲:和老伴搭夥五年,躺在病床的我,只想做一件事
    但是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相伴並不容易,直到周大爺退休後,他都沒能遇到可以搭夥過日子的老伴。不過,周大爺有5000退休金,又有一套房子,就算一個人生活也不會過得太辛苦。但他想要的晚年,不想要太過孤獨,所以他心中期待的還是身邊有個人可以相互陪伴。02所以,退休後的周大爺開始了相親之路,但是他的兩個兒子極力反對。他們覺得周大爺年紀大了,沒有必要再去談情說愛。
  • 老了想找個伴,只搭夥不領證日子會過得怎樣?3個老人說大實話
    有些人老了根本就不想找伴,因為他們一個人過得很幸福很開心,他們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但有些人沒辦法過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日子過久了,他們就擔心自己有可能會得痴呆症,他們就容易心情抑鬱,所以他們必須找一個伴來陪自己過日子,但是很多老人找老伴只搭夥不領證,只搭夥不領證,日子會過得怎麼樣呢?
  • 一位60歲女人的勸告:晚年找吧,搭夥就好,別輕易領證
    一位60歲女人的勸告:「晚年找伴,搭夥就好,別輕易領證。」為什麼老人會如此說?道理很簡單,因為到了這種年齡段,男女想要找另一半的想法與目的全都變了。不那麼單純的動機,再加上彼此的現實條件造成的影響,很容易使得雙方的關係變質,幸福找不到,麻煩與煩惱卻不老少!
  • 喪偶老人的生活常態——搭夥過日子,子女竟然非常支持
    現在社會老齡化現象加重,喪偶老人數量也在與日俱增。經歷了喪偶之痛的老人,經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很難恢復好精神狀態,這讓兒女非常擔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搭夥過日子」逐漸成為喪偶老人的生活常態了。畢竟誰都不希望再找個家庭不如自己家的老伴過日子,但是上哪能找到家庭剛好合適,而且人又合適的老伴呢。李大爺說,每次想到這些頭都大了,算了,還是一個人過吧。
  • 老人坦言:搭夥十年,去世前給我20萬,一向不睦的繼子竟讓收下
    導語如今有很多老年人找老伴,都流行不選擇領證,只搭夥,因為他們覺得沒必要領,萬一不合適了分手了也不用牽扯到財產和子女問題,所以搭夥過日子比較安全。一位62歲阿姨自述:「和老伴搭夥10年,老伴去世前給了我20萬,一向和我關係不好的繼女,居然叫我收下。
  • 58大姐:和再婚老伴領證結婚,日子過得卻不如搭夥的時光
    尤其是喪偶和離異的老人,他們總想找個人陪伴自己的晚年時光,有個人陪自己說話、吃飯,總比一個人待著好。遇到對的人以後就不得不考慮結婚的問題,而這位58大姐卻說:和再婚老伴領證結婚,日子過得卻不如搭夥的時光。01 58歲的何阿姨,已經離婚快七年了。去年春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同樣單身周叔叔。兩個人處了一段時間便開始同居搭夥過日子。
  • 83歲的老頭還能找老伴嗎?老人說:搭夥5年,平淡幸福過餘生
    生活裡大多數60、70歲的老人再找老伴的多,如果83歲的老人還想再找老伴,會被兒女勸說:都八十多歲了,還有多少日子的啊?別折騰我們了,安心的過幾天舒服日子不行嗎? 其實,80歲以後的日子是老人最難的時候,孩子也已經進入了老年,老伴再沒了,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甚至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經常陪伴自己的是那條老黃狗。
  • 有一種婚姻叫做「搭夥過日子」
    婚姻有兩種:一種叫做餘生,另一種就叫做搭夥過日子。假如兩個人在一起,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中沒有節日,沒有驚喜,沒有感動,沒有關愛,沒有呵護,沒有浪漫,沒有交流——那這種日子就叫搭夥。懂你、知你、疼你,不讓你難受委屈,給你足夠的安全感,讓你笑的人才配得上餘生。
  • 80歲老人:保姆式有償搭伴6年,真的很好
    50、60歲的單身老人,有的會選擇領證再婚,給彼此一個婚姻的承諾和保障,也有的選擇搭夥式過日子,彼此不領證,這樣可以來去自由,看感情深淺來決定未來。可是,如果老人到了70歲以後,身體不是太好,覺得再找個老伴似乎不好找,請個住家保姆感覺彼此之間沒有感情的相處,又覺得很失落冷清。
  • 你們的婚姻是不是不知不覺間變成了搭夥過日子
    但是有的人覺得婚姻沒有什麼重要,只不過是兩個人湊在一起過日子。那麼,你們的婚姻是不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 1、如果兩人搭夥過日子,兩人在一起只是假裝生活在一起,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沒有什麼共同興趣愛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圈。兩個人默契的不會打擾對方,兩人的交集只會發生在兩個人共同的「家」。
  • 「搭夥過日子可以,一把年紀領啥結婚證啊」「那咱們還是散了吧」
    父親再婚可以,但只能是搭夥過日子,不能領證,而且父親的積蓄要現在就分給兒女,要不然以後說不清楚。結婚後被全部忽悠走,也不是不可能,還有這套房子,也要先寫個協議,誰知道是不是衝著房子來的,畢竟小了10歲呢。李大伯把兒女這些話,想了又想,覺得很有道理。他心想,自己一把年紀了,本來再婚就是找個伴,要是相處不合適了,大家也能好聚好散。
  • 結婚50年買菜AA制:婚姻的意義,從來都不是搭夥過日子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夫妻倆已經70多歲了,但是大媽要求離婚,原因是她和老伴結婚50年,兩個人雖然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但買菜都是AA制,冰箱裡放的東西,基本上半部分是老大爺的,下半部分才是自己的。做飯的時候,同用一個鍋,但是調料都是分開的,吃飯的碗也都是分開的。
  • 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選擇搭夥過日子,孩子也跟著受累
    搭夥過日子,就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小雅跟老公結婚十年,孩子五歲。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小雅發現跟老公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價值觀也越來越遠,兩個人吵到最後只剩下了冷戰。多少次想過離婚,一想到孩子,就又忍了下來。 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小雅和老公在孩子面前可以做到強顏歡笑,但是孩子不在時,兩個人又恢復到了冷戰的狀態。
  • 婚姻只有利弊權衡,能有個人搭夥過日子,就知足吧!
    結婚,大多數人都只是搭夥過日子,並非什麼相愛不想愛。身邊一個朋友雯雯,大概是去年現在這個時候和男友登記結婚的,我記得那個時候問了她這樣一個問題:「你跟他結婚是因為很愛他嗎?」她笑著說:「和他在網上相親認識的,一開始見面一點都喜歡他,也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男生。
  • 62歲老人坦言:相伴五年的老伴,在我生病後,露出了「真面目」
    說是老伴,準確一點就是:搭夥過日子的夥伴。 真心沒有多少,彼此的防備與利用,卻真心不少。 事實都是這樣嗎?也未必。一位62歲老人坦言:「相伴五年的老伴,在我生病後,露出了」真面目「,讓我感動不已。」
  • 兩個孤寡老人不領證同居在一起合適嗎?
    只要國家不幹涉,就是合法。國家幹涉就不合法。其實啊,年老了,都不想有孤獨感。俗話說:「老來伴,老來伴」為什麼不說「少年伴」呢?少年是夫妻,老年則是伴,為什叫伴呢?所謂「伴」就是伴侶,陪伴,相愛,相依,相扶,相助。老年人最怕地就是孤獨和無人照應。這不與錢多少和地位高低的問題。指望兒女行吧?也行。可是「滿堂兒女也不如半路夫妻」。
  • 人到晚年,有房有錢,70歲老人:餘生不找老伴與保姆相伴就好
    等到了一定的年歲,手裡有錢,可以請保姆回家做家務,收拾衛生,還能夠彼此相伴。這樣的晚年生活,既可以讓自己省心,也讓兒女放心。02、傾訴人:70歲的尹大爺我今年70歲了,老伴走了3年,女兒在我的身邊,兒子在外地。
  • 72歲大爺自述:一次偶然的相遇,和她搭夥8年,依舊恩愛如初
    導語 人老了之後,最大的願望就是身邊有人陪伴,因為沒有人陪伴,真的很孤獨,尤其是老伴,如果老伴去世,很多獨居老人都會選擇找老伴,找老伴都是為了有人陪伴自己,不讓自己那麼無聊,那麼孤獨。
  • 古人云:「半路夫妻硬如鐵」今人說:「搭夥過日子更快樂」咋回事
    眾所周知,曾經在歷史上有很多名言警句,多少年來一度受到人們的追捧,可是到了現在,卻沒有人在刻意提起,或者是從心底裡,逐漸開始不認同了。比如古人說的這句老話:「半路夫妻硬如鐵」,而今人卻不這樣認為,好多老人都覺得「搭夥過日子更快樂」。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也想了解古今思想為何有一部分發生了斷裂,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道盡古往今來的人世百態吧!為什麼說「半路夫妻硬如鐵」?
  • 「對不起,過年還是各回各家的好,我也有父母要陪」
    但廣大網友們會發現過年其實並不輕鬆,過年、發紅包、拜年,沒有一件省心的事。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過年到底要不要回娘家過。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日常生活觀念中,婆家人都會覺得過年自然應該在婆家過。一句:「對不起,過年還是各回各家的好,我也有父母要陪。」就能道出自己的心聲,表明自己的立場,給中國式婚姻之困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之前在《拜託了,冰箱》這檔綜藝節目中,papi醬曾說過,她與老公結婚五年,雙方父母從未見過面,就算是過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