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子女都有工作,多數兩代人也不願住在一起。「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漸漸淡化。很多老人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到到兒女身邊給他們添麻煩,總覺得「老了老了,還是要有一個人老來伴」。
70歲李大爺退休金8000多,找到老來伴
李大爺從某部門退休後,本想著和老伴好好地過過退休生活,旅旅遊,散散心。可剛退休那幾年,孫女出生,老兩口就幫著兒子帶孫女,一帶就是五六年,等孫女上學了,慢慢能離開他們了,他老伴卻又突然生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李大爺老伴去世後,兒子也曾想給他找個保姆,但李大爺拒絕了,他是很勤快的人,做飯、收拾衛生都不在話下,聲稱自己能照顧自己。
一人獨居的日子總有些無聊,李大爺在小區老人的鼓勵下,慢慢地學起了跳舞。舞,一旦學會了,就總想跳,尤其是李大爺學的是交誼舞,一天跳三場,晚上還要跳到9點多。
沒過多久,李大爺就有了自己的固定舞伴,一名退休教師劉阿姨,退休金也是8000多,劉阿姨人長得漂亮,雖然已經快60歲了,但標誌的五官,得體的妝容打扮,再加上知識分子的氣質,在舞場上一眼就能從人堆裡區別出來。
劉阿姨同意做李大爺的固定舞伴讓他覺得很有面子,兩人的黃昏戀也由此開始。
兩人都有各自的房子,還有這麼高的退休金,互相約定不領證,只搭夥過日子。
一開始幾年,兩個老人過得真是「神仙般」的日子,不是住在你家就是住在我家,每天兩人的任務就是一起玩。李大爺人勤快,和劉阿姨一起做飯,做家務也是一種樂趣。除了一起繼續跳交誼舞,還經常出去旅遊,可以說把祖國的大好河山都看遍了。
一場大病,各回各家
李大爺比劉阿姨大將近10歲,李大爺70歲那年,突然病倒了,醫生說想回到從前是沒有希望了,以後生活很難自理了。
剛開始劉阿姨還經常到醫院去看看,但也只是白天,晚上從來不在那裡陪床,她說自己一旦睡眠不好,第二天就頭疼。劉阿姨還有兩個女兒,以前還贊成媽媽和李大爺在一起,見了總是很熱情,也一起吃過幾次飯。但自從李大爺生病,他的兩個女兒沒有一個來看望李大爺一次。
都是李大爺的兒子、兒媳輪流陪床,已經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孫女也常常來到爺爺的床前,還奶聲奶氣地給爺爺讀個小故事。
李大爺心裡很難受,這幾年總和劉阿姨在一起,對自己的孫女卻關心少了,孫女小時候最喜歡爺爺,每天晚上都要和爺爺玩一會才睡覺。現在李大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覺得陪孫女的時間更少了,眼淚不住地往下流。
和劉阿姨在一起這幾年,李大爺也是花了不少錢,雖說不領證,各自的錢是各自的,但在一起生活、旅遊的花費幾乎都是李大爺出的,比如一次旅遊花12000,李大爺出主動拿出10000,劉阿姨象徵性的出酒店費、交通費、飯費等「小錢」,李大爺還經常給劉阿姨買衣服。
這幾年,李大爺每月8000元的退休金也就剛剛夠他們兩個的消費,而劉阿姨每月的8000多,幾乎都存下來了。
李大爺住院2個星期之後,劉阿姨再也沒去過醫院,直到李大爺出院回家,兩人都沒再聯繫,劉阿姨還拜託兩人以前的共同舞友把李大爺在她那的幾件衣服,幾個生活用品給李大爺送了過來。
李大爺的心真是涼透了,人家不願在打理自己,他也不上趕著主動聯繫了。因為生活不能自理了,李大爺就住到了兒子家。舞當然也是跳不了了,劉阿姨他再也沒有見過。
李大爺感嘆說:「不領證,搭夥過日子,是沒有財產上的糾紛,個人還是個人的,但沒有權利就沒有義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如膠似漆』,一旦有事就變成再也不見的陌生人,這種打擊也不小,年紀大了生病是最正常的事情,這是還是的靠子女,真後悔以前的那些時光沒有好好享受一下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和一個外人白白浪費了這麼多年。」
曉角心語:
老來再婚有太多的問題,領證還是不領證總有各自的弊端。
如果像李大爺這樣不領證,就不能對對方有太高的期望,因為很多時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抱著此刻彼此在一起,就享受此刻的心態,在日後分開時,心裡受到的打擊就不會想李大爺這樣大。
因為結婚證真的不僅僅是一張紙,它上面是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法律對婚姻關係的保護,社會對婚姻關係的認可。既然你們選擇不領證,就享受不到這張紙帶來的「穩定」,這份心理預期和認知還是要有的。
你認同不領證就搭夥過日子嗎?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曉角心語,自媒體撰稿人。我手寫我心,活我所活。原創不易,點個讚再走吧~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