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吉亭向記者展示《福盤》
編者按:千千萬萬的華僑華人,既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也是時代風雲的書寫者。近年來,廣大僑界人士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在煙臺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宣傳展示煙臺僑界人士創新創業、報國愛鄉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煙臺僑界風採】專欄,匯聚僑界力量,展現僑界風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於偉傑 通訊員 趙亮 賀子慰 煙臺報導
「這個福盤,象徵著天宮賜福,可以說是居家擺放和饋贈收藏的佳品。」韓吉亭手裡拿著福盤和記者說。福盤是以中國喜慶的紅色為主,彰顯著吉慶、美觀,再鑲上金色的福字。在福盤上鑲嵌福字這道工序也是很有講究的,被稱為錫鑲工藝,是以優質陶瓷器具為載體,用錫片按照預定的圖案鑲嵌在陶瓷、茶壺、酒具等器皿上的一種工藝。
在海陽,提起錫鑲這門工藝,當屬海陽市榮康工藝品廠廠長韓吉亭,他是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錫鑲工藝傳承人、海陽市僑眷。韓吉亭製作的福盤、福祿壽喜壺和金鑲玉中國紅龍鳳杯這三項專利獲得國家專利證書,並先後獲得首屆中國工藝禮品新品展示會金獎、工藝美術行業重點信用認證企業、山東省旅遊商品十佳品牌、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陽名品十大特產等榮譽稱號。
《寶藍新潮壺》
漫漫創業路 任重而道遠
榮康工藝品廠位於煙臺海陽市,創建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在工廠的西側有一展廳——非遺錫鑲工藝文化長廊,走進之後記者看到,琳琅滿目的工藝品整齊的陳列在展廳內,這一件件工藝品色彩豔麗、圖案精美,每一件工藝品的背後,都是韓吉亭一點點精雕細琢設計、打磨出來的,韓吉亭說:「這個展廳主要以錫鑲和景泰藍工藝品為主,這個福祿壽喜壺就是屬於錫鑲工藝品,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製作。」據韓吉亭介紹,錫鑲工藝有六道工序,共分為設計制模、倒模、簪花製圖、鑲嵌、打磨、鍍金修整,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製作,非常不容易。韓吉亭一一向記者介紹廳內工藝品,而看到景泰藍玉意鐏時,他意味深長說道:「這件景泰藍工藝品,是我創業初期主要創作的工藝品,當時為了學這個工藝,真的是費了好多心思。」
景泰藍工藝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韓吉亭接觸到了景泰藍這一工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景泰藍是非常注意精細完美的,不能有半點瑕疵。「開始製作的景泰藍工藝品,質量不太好,但一般人看不出來,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發現。」韓吉亭說道。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想讓企業長遠發展,質量一定得硬,於是韓吉亭決定重新培訓工人。北京琺瑯廠生產的景泰藍產品非常有名,於是韓吉亭就決定去邀請北京琺瑯廠的郭炳祥師傅來海陽作指導。來到工廠後,郭炳祥對工人嚴格要求,精心指導,他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工人,直到工人技術掌握得差不多了,他才回了北京。
陳列在展廳內的景泰藍工藝品
經過此次培訓,大家的工藝有了很大提高,開始較大量生產景泰藍工藝品。產量和質量上去了,但銷路又成了擺在韓吉亭面前的一大難題。「去市場上擺攤,挨家挨戶的去商場談合作,吃了很多閉門羹,有的同意幫忙銷售,但要等到賣出去以後才能收到錢款。」韓吉亭和記者說的時候,略顯心酸。他說他不想放棄,他的背後有那麼多人需要他來「養著」,這是他的精神動力,他也鍥而不捨堅持著。1991年,海陽第一屆櫻桃節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精英聚集在此,韓吉亭團隊創作的「景泰藍櫻桃看盤」驚豔四座,不僅傳播了名聲,還獲得了20萬元的收入,韓吉亭的名聲由此傳開,訂單紛至沓來。
走出國門 讓錫鑲工藝發揚光大
景泰藍的成功,成為韓吉亭事業發展的強心劑,他並不滿足於此,景泰藍作為手工藝品,讓他想到了家裡祖傳的錫鑲工藝,韓吉亭說:「小時候我是和我父親學習的錫鑲工藝,我是錫鑲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他繼承祖輩傳統工藝,開始生產各種錫鑲茶具、龍鳳杯、中國紅花瓶等。
錫鑲工藝品《龍鳳杯》
1995年榮康工藝廠進行技術革新和設備更新,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品種,錫鑲工藝品成為主要產品。2001年,北京國貿大廈舉辦首屆中國工藝禮品新品展示會,榮康工藝品廠生產的富貴咖啡具在參展的四千多件工藝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了中國工藝禮品新品展示會金獎,「通過這次的展會契機,我們的工藝品被定為國賓禮品贈送給外賓,走出國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說道這裡韓吉亭有著滿滿的自豪感,他告訴記者,後來榮康工藝廠被定為國賓禮品的重點供貨單位,這些禮品受到了外國領導人和國際友人的一致好評。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錫鑲工藝作為海陽市非遺項目之一,海陽市政府給了我們企業極大的幫助和支持,牽線搭橋,錫鑲工藝品也亮相在國外展覽上,讓我們企業走出了國門。」韓吉亭和記者說道。錫鑲工藝品能夠走出國門,除了政府支持外,也離不開他女兒在國外的持續推廣。
錫鑲工藝品
「女兒嫁到澳大利亞,一直居住在海外,她也積極幫忙尋找國外合作機會,在國外拓展銷路。」韓吉亭說道。目前其製作的中國紅咖啡具、茶具、龍鳳杯和郎紅瓶等二十多個產品紛紛銷往全世界,榮康工藝品廠生產的金鑲玉還以國禮身份走進了美國拉斯維加斯、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地,國際友人交口稱讚。
身為僑眷 情系社會暖人心
走進韓吉亭的榮康工藝品廠,一進大門,會看到有不少老人在大院乘涼,大家互相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為解決空巢老歸僑、僑眷們的養老問題,他利用多餘的廠房和辦公樓,創辦了一家日間照料中心,「讓他們『落葉歸根』,在這裡愉快度過幸福的晚年,也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僑胞們減少後顧之憂,我這裡收費不高,每月只有1400元,這錢主要是給護工發工資,掙不了錢。」韓吉亭和記者說道。
進入日間照料中心,李大爺聽說是要採訪,牽著我們的手,帶領大家參觀起他的「小家」,「這裡環境不錯,我這個是雙人間,空調、電視都有,還有一個獨立衛生間,關鍵是收費還低,大家互相聊聊天,挺開心的。」李大爺開心地說道。
日間照料中心
社會責任感在韓吉亭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除了創辦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他還積極幫助殘疾人就業,為他們合理安排工作。「我覺得辦企業不能只顧企業利益,也應該為社會多做點貢獻。」韓吉亭說道。
走進韓吉亭的工作室,有一位帶著助聽器的工人師傅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真的非常感謝韓廠長,我在這工作有20多年了,每月工資能有四五千,來這之前真的不敢想。」工人小朱和記者說道。記者看到,小朱負責的是鑲嵌的部分,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幹得格外投入,言語交流中露出的笑臉充滿了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工人師傅在對《中國紅龍鳳杯》進行鑲嵌
作為海陽市重點涉僑企業,榮康工藝品廠在2019年便通過海陽市殘聯開辦了第一期殘疾人傳統文化技藝培訓班,向殘疾人學員授課授藝,並每年向困難群體捐款捐物。「首期培訓班主要是教大家學習剪紙和錫鑲工藝,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融入社會,我也想用我的實際行動為社會盡一點微薄之力。」韓吉亭說道。
錫鑲工藝品《富貴咖啡具》
如今韓吉亭已年逾古稀,振興錫鑲工藝,傳承民族文化,他說這是他作為非遺項目錫鑲工藝傳承人的責任。說起對未來的憧憬,韓吉亭希望榮康工藝品廠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社會多做貢獻。相信榮康工藝品廠在韓吉亭的帶領下,定能將錫鑲工藝發揚光大,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