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僑界風採丨韓吉亭:傳承錫鑲工藝 鑄就民族文化

2021-01-09 海報新聞

韓吉亭向記者展示《福盤》

編者按:千千萬萬的華僑華人,既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也是時代風雲的書寫者。近年來,廣大僑界人士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在煙臺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宣傳展示煙臺僑界人士創新創業、報國愛鄉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煙臺僑界風採】專欄,匯聚僑界力量,展現僑界風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於偉傑 通訊員 趙亮 賀子慰 煙臺報導

「這個福盤,象徵著天宮賜福,可以說是居家擺放和饋贈收藏的佳品。」韓吉亭手裡拿著福盤和記者說。福盤是以中國喜慶的紅色為主,彰顯著吉慶、美觀,再鑲上金色的福字。在福盤上鑲嵌福字這道工序也是很有講究的,被稱為錫鑲工藝,是以優質陶瓷器具為載體,用錫片按照預定的圖案鑲嵌在陶瓷、茶壺、酒具等器皿上的一種工藝。

在海陽,提起錫鑲這門工藝,當屬海陽市榮康工藝品廠廠長韓吉亭,他是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錫鑲工藝傳承人、海陽市僑眷。韓吉亭製作的福盤、福祿壽喜壺和金鑲玉中國紅龍鳳杯這三項專利獲得國家專利證書,並先後獲得首屆中國工藝禮品新品展示會金獎、工藝美術行業重點信用認證企業、山東省旅遊商品十佳品牌、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陽名品十大特產等榮譽稱號。

《寶藍新潮壺》

漫漫創業路 任重而道遠

榮康工藝品廠位於煙臺海陽市,創建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在工廠的西側有一展廳——非遺錫鑲工藝文化長廊,走進之後記者看到,琳琅滿目的工藝品整齊的陳列在展廳內,這一件件工藝品色彩豔麗、圖案精美,每一件工藝品的背後,都是韓吉亭一點點精雕細琢設計、打磨出來的,韓吉亭說:「這個展廳主要以錫鑲和景泰藍工藝品為主,這個福祿壽喜壺就是屬於錫鑲工藝品,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製作。」據韓吉亭介紹,錫鑲工藝有六道工序,共分為設計制模、倒模、簪花製圖、鑲嵌、打磨、鍍金修整,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製作,非常不容易。韓吉亭一一向記者介紹廳內工藝品,而看到景泰藍玉意鐏時,他意味深長說道:「這件景泰藍工藝品,是我創業初期主要創作的工藝品,當時為了學這個工藝,真的是費了好多心思。」

景泰藍工藝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韓吉亭接觸到了景泰藍這一工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景泰藍是非常注意精細完美的,不能有半點瑕疵。「開始製作的景泰藍工藝品,質量不太好,但一般人看不出來,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發現。」韓吉亭說道。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想讓企業長遠發展,質量一定得硬,於是韓吉亭決定重新培訓工人。北京琺瑯廠生產的景泰藍產品非常有名,於是韓吉亭就決定去邀請北京琺瑯廠的郭炳祥師傅來海陽作指導。來到工廠後,郭炳祥對工人嚴格要求,精心指導,他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工人,直到工人技術掌握得差不多了,他才回了北京。

陳列在展廳內的景泰藍工藝品

經過此次培訓,大家的工藝有了很大提高,開始較大量生產景泰藍工藝品。產量和質量上去了,但銷路又成了擺在韓吉亭面前的一大難題。「去市場上擺攤,挨家挨戶的去商場談合作,吃了很多閉門羹,有的同意幫忙銷售,但要等到賣出去以後才能收到錢款。」韓吉亭和記者說的時候,略顯心酸。他說他不想放棄,他的背後有那麼多人需要他來「養著」,這是他的精神動力,他也鍥而不捨堅持著。1991年,海陽第一屆櫻桃節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精英聚集在此,韓吉亭團隊創作的「景泰藍櫻桃看盤」驚豔四座,不僅傳播了名聲,還獲得了20萬元的收入,韓吉亭的名聲由此傳開,訂單紛至沓來。

走出國門 讓錫鑲工藝發揚光大

景泰藍的成功,成為韓吉亭事業發展的強心劑,他並不滿足於此,景泰藍作為手工藝品,讓他想到了家裡祖傳的錫鑲工藝,韓吉亭說:「小時候我是和我父親學習的錫鑲工藝,我是錫鑲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他繼承祖輩傳統工藝,開始生產各種錫鑲茶具、龍鳳杯、中國紅花瓶等。

錫鑲工藝品《龍鳳杯》

1995年榮康工藝廠進行技術革新和設備更新,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品種,錫鑲工藝品成為主要產品。2001年,北京國貿大廈舉辦首屆中國工藝禮品新品展示會,榮康工藝品廠生產的富貴咖啡具在參展的四千多件工藝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了中國工藝禮品新品展示會金獎,「通過這次的展會契機,我們的工藝品被定為國賓禮品贈送給外賓,走出國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說道這裡韓吉亭有著滿滿的自豪感,他告訴記者,後來榮康工藝廠被定為國賓禮品的重點供貨單位,這些禮品受到了外國領導人和國際友人的一致好評。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錫鑲工藝作為海陽市非遺項目之一,海陽市政府給了我們企業極大的幫助和支持,牽線搭橋,錫鑲工藝品也亮相在國外展覽上,讓我們企業走出了國門。」韓吉亭和記者說道。錫鑲工藝品能夠走出國門,除了政府支持外,也離不開他女兒在國外的持續推廣。

錫鑲工藝品

「女兒嫁到澳大利亞,一直居住在海外,她也積極幫忙尋找國外合作機會,在國外拓展銷路。」韓吉亭說道。目前其製作的中國紅咖啡具、茶具、龍鳳杯和郎紅瓶等二十多個產品紛紛銷往全世界,榮康工藝品廠生產的金鑲玉還以國禮身份走進了美國拉斯維加斯、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地,國際友人交口稱讚。

身為僑眷 情系社會暖人心

走進韓吉亭的榮康工藝品廠,一進大門,會看到有不少老人在大院乘涼,大家互相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為解決空巢老歸僑、僑眷們的養老問題,他利用多餘的廠房和辦公樓,創辦了一家日間照料中心,「讓他們『落葉歸根』,在這裡愉快度過幸福的晚年,也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僑胞們減少後顧之憂,我這裡收費不高,每月只有1400元,這錢主要是給護工發工資,掙不了錢。」韓吉亭和記者說道。

進入日間照料中心,李大爺聽說是要採訪,牽著我們的手,帶領大家參觀起他的「小家」,「這裡環境不錯,我這個是雙人間,空調、電視都有,還有一個獨立衛生間,關鍵是收費還低,大家互相聊聊天,挺開心的。」李大爺開心地說道。

日間照料中心

社會責任感在韓吉亭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除了創辦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他還積極幫助殘疾人就業,為他們合理安排工作。「我覺得辦企業不能只顧企業利益,也應該為社會多做點貢獻。」韓吉亭說道。

走進韓吉亭的工作室,有一位帶著助聽器的工人師傅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真的非常感謝韓廠長,我在這工作有20多年了,每月工資能有四五千,來這之前真的不敢想。」工人小朱和記者說道。記者看到,小朱負責的是鑲嵌的部分,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幹得格外投入,言語交流中露出的笑臉充滿了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工人師傅在對《中國紅龍鳳杯》進行鑲嵌

作為海陽市重點涉僑企業,榮康工藝品廠在2019年便通過海陽市殘聯開辦了第一期殘疾人傳統文化技藝培訓班,向殘疾人學員授課授藝,並每年向困難群體捐款捐物。「首期培訓班主要是教大家學習剪紙和錫鑲工藝,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融入社會,我也想用我的實際行動為社會盡一點微薄之力。」韓吉亭說道。

錫鑲工藝品《富貴咖啡具》

如今韓吉亭已年逾古稀,振興錫鑲工藝,傳承民族文化,他說這是他作為非遺項目錫鑲工藝傳承人的責任。說起對未來的憧憬,韓吉亭希望榮康工藝品廠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社會多做貢獻。相信榮康工藝品廠在韓吉亭的帶領下,定能將錫鑲工藝發揚光大,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相關焦點

  • 煙臺僑界風採丨翟一鳴:一位有溫度的企業人
    近年來,廣大僑界人士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在煙臺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宣傳展示煙臺僑界人士創新創業、報國愛鄉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煙臺僑界風採】專欄,匯聚僑界力量,展現僑界風採。
  • 煙臺僑界風採|杜振寧:愛國就要勿以善小而不為 「小魚鱗」也可撬動...
    近年來,廣大僑界人士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在煙臺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宣傳展示煙臺僑界人士創新創業、報國愛鄉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煙臺僑界風採】專欄,匯聚僑界力量,展現僑界風採。
  • 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蓬萊大杆號
    齊魯網煙臺7月24日訊煙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了更好地宣傳煙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好煙臺故事,傳播煙臺聲音,不斷提升煙臺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煙臺大眾網,拍攝製作《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專題片,通過視頻鏡頭,帶您領略煙臺非遺項目的魅力和風採,展示煙臺良好城市形象。蓬萊大杆號作為一種吹奏樂,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傳承民族文化 綻放時代光彩——走進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極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製作,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文化在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繽紛綻放位於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總面積1.88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樓有二層,設有學生的生活區和教育活動區。
  • 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內容摘要: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羅睿在教學生剪紙中國黔西南訊(記者 肖雄 實習生 蔣千敏)「學校開辦有民族音樂班、民族美術班,將布依轉場舞、竹鼓舞納入學校課間操,每一年都會開展民族文化系列活動,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 河南新密:揭開古法點漿工藝,傳承河南豆腐文化
    新密市歷史文化悠久被授予「河南豆腐之鄉」等榮譽2020年12月9日上午,新密市成功創建「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河南豆腐之鄉」,授牌儀式在魯班張尚品豫菜新密市溱水路店舉行。新密市歷史文化悠久、餐飲文化底蘊深厚,評審結果顯示,新密自然資源豐富、餐飲地域特色濃鬱,具體表現為「物產豐富,農業傳承萬餘年」、「百花齊放,新密美食享譽全國」、「特色鮮明,豆腐文化源遠流長」。
  • 中華文化大樂園訪問團與旅法僑界探討華文教育
    法國青田同鄉會會長孫愛平在代表僑界的致辭中指出,「中華文化大樂園」是國務院僑辦「走出來」到海外舉辦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的品牌活動,這個活動深受僑界的歡迎,這對於提高華裔子弟學習華文的興趣,加深他們對祖(籍)國的了解和熱愛,增進他們與祖(籍)國的感情,推動中國和平統一,提升中國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水族文化進校園,民族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
    中國日報網9月12日電(記者楊軍 朱雯騫 姚旭 車維維) 貴州省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水族人口達96.4%,這裡的民族文化受外界文化入侵少,民族原生性保存相對完整,水書、水歌、馬尾繡等都是重要的民族文化結晶。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理論丨思政丨悅讀丨黨建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來源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8日 第09版)
  • 煙臺大學校長寄語2020新生:躬身力行,努力鑄就最美的青春!
    願你們迎著蓬勃朝氣,躬身力行,努力鑄就最美的青春!希望大家在點滴的努力中躬身力行,全面成長36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煙臺大學張開雙臂迎接你們的到來。希望大家在家國的情懷裡躬身力行,奮勇擔當躬身力行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個人的成長發展離不開躬身力行,國家、民族亦是如此。戰「疫」打響時,全民一心,共克時艱,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醫護軍警民,大家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付出了艱辛努力。
  • 州教科院民族文化校園傳承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來源:湘西網湘西網9月2日訊(滕建華 麻 衛 張清忠)日前,由省教育廳組織開展的全省第二屆民族教育優秀教育教學成果評獎結果揭曉,我州有26項研究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6項,佔全省總數32項的8.8﹪;二等獎10項,佔全省總數59項的16.9﹪;三等獎10項,佔全省總數94項的10.6﹪。
  • 守藝·傳承 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二)煙臺剪紙
    人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社會活動,總會留下一些物質文化或非物質文化的痕跡。剪紙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民族特色的飾物。  剪紙起源於元代,興盛於明清時期。雖然經歷了不同文化的滲透,不同地域的傳播,但他依舊頑強的保存了下來,並且形成了一種精細纖巧、生動活潑的獨特風格。
  • 膠東五市文創產品集體亮相 展示各地的地方文化特色
    青島展區共200平方米,設展臺6個,邀請24家展商參與此次文創產品展覽活動,其中包括青島市博物館、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青島啤酒博物館、青島海產博物館、青島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青島貝殼博物館等17家博物館,以及青島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青島如是書店等7家文創產品設計製造企業,展覽展示的文創產品涵蓋文旅商品和工藝美術品兩個大類的600餘件作品,涉及貝雕、鏤雕、鍥金、陶器、漆器、珠寶首飾、金屬工藝
  • 山東煙臺:餃子節傳承膠東美食文化
    第二屆煙臺餃子文化節活動 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九九嚴凝……」12月19日,伴隨著孩子們悠揚古曲吟唱聲,第二屆煙臺餃子文化節活動在山東省煙臺市芝罘萬達廣場拉開帷幕。活動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將持續至2021年1月20日,旨在通過系列活動持續打造,挖掘源遠流長的餃子文化,弘揚傳承傳統美食文化,叫響煙臺餃子節活動品牌,營造紅火年節氛圍,助力激活冬季文旅消費。
  • 茗月幼兒園:傳承民俗文化 弘揚家鄉風採
    「今年的元旦民俗活動我們要在傳承民俗特色的前提下,設置更多讓孩子自主參與的環節……」連日來,遂昌縣茗月幼兒園的教師們都在積極商討和籌備即將到來的元旦民俗活動,為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感,園長王希帶領著教職工們,可謂花足了心思。
  • 傳承中國文化 展現桃中風採
    為培養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認識和熱愛、給學生創造展示個體的空間,近日,衡水桃城中學初中部B部七年級舉辦「傳承中國文化,展現桃中風採」戲曲臉譜繪製和硬筆書法比賽。 比賽開始前,各班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臉譜傳統文化。
  • 【共有家園】多元文化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民族文化的優秀內容能夠成為教育的一項內容, 對弘揚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重要的保障。從國外的經驗來看, 在美國的一些大學中像黑人研究、黑人民族史、黑人文化史等課程進入大學課堂, 使學生能夠重新認識黑人文化內涵, 並尊重各民族的獨自特徵和民族情感。
  • 廣西:中小學生在研學遊中傳承民族文化
    廣西靖西市民族中學五年級學生趙平美因為參加研學遊,有了跟世界文化遺產親密接觸的機會。8月22日,2020年世界文化遺產花山小紅人研學遊首發儀式在中旅寧明花山巖畫景區舉辦。來自廣西崇左市、靖西市近百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共同參加了此次研學之旅。
  • 2017煙臺文化藝術季即將啟幕
    開幕式主打特色元素 社會文化團隊演繹別樣風採  倍受市民矚目的文化藝術季開幕式將於7月18日下午15時30分,在市文化中心廣場舉行,集中活動持續至下午17時。在市文化中心主廣場設立主舞臺表演區、傳統民俗表演區、「非遺」項目、特色工藝展示區和文化藝術鑑賞區,推出專業藝術表演主題活動、傳統民俗表演主題活動、「非遺」項目展示主題活動、社區文化表演主題活動、「流動圖書館」現場服務主題活動、書畫古玩鑑賞主題活動、書法展示主題活動、特色工藝展示主題活動、煙臺葡萄酒、「中國夢.膠東情」集郵展示活動等等,近40個文化項目集中亮相。
  •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戲曲精華——馬鞍山實驗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紅網時刻嶽陽12月25日訊(通訊員:劉謙、白文君)2020年12月24日上午,馬鞍山實驗學校啟智廣場熱鬧非凡,充滿民族文化氛圍。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遊局廣電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藝術團聯合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正在馬鞍山實驗學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