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桐城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創新為重點,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創新中轉型,於轉型中躍升,充分發揮了科技對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近五年,該市累計實施安慶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5項,爭取科技資金1500餘萬元,比「十一五」翻了一番多。
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更優。「十二五」期間,桐城市修訂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政策,進一步完善了激勵引導機制。2013年至2015年,該市財政投入的自主創新基金達2000餘萬元,2014年執行企業「加計扣除」減稅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達5519萬元。2013年以來,該市兌現安慶市自主創新政策與省「1+8」政策50餘項,爭取獎補資金1200餘萬元。
創新平臺建設層次更高。圍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該市與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東南大學等10餘所科研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平臺,並與安徽工程大學和安徽農業大學組建了校市科技合作戰略聯盟。截至目前,該市共建立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34個,其中國家級研究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企業獨立技術研究院3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科技型企業孵化器1個、眾創空間1家、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科技攻關項目對重點產業、行業發展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高新技術產業得到新發展。目前,該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是「十二五」初期的2.3倍,並形成了以輸送機械、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汽車部件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體系,認定各類創新型(試點)企業12家,建成「安徽省輸送機械(桐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組建了「安徽省輸送機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十二五」期間,高新技術產值年均增長10%,2015年高新技術產值達88.2億元,是2010年的1.6倍。
科技研發取得新成果。五年來,該市共取得科技成果64項,研發國家級重點新產品2個、省級重點新產品2個、高新技術產品60個,榮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專利優秀獎1項,安慶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5項。發明專利數量與質量得到雙提升。「十二五」期間,該市共申請專利4927件,申請發明專利2177件,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18.2倍和42.7倍;獲授權專利1559件,授權發明專利87件,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10.5倍和29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十一五」初期的0.72件提升到17.91件,高出安慶市5.2件。(吳文舟 潘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