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興安12月11日訊(通訊員 唐高雲)「前不久,中洞村正式脫貧摘帽,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還順利通過了兩次檢查,這全靠各幫扶人和駐村工作隊,尤其是張雲濤書記。」興安縣溶江鎮副鎮長周凌峰說道。
據了解,張雲濤今年剛三十出頭,是共青團桂林市委員會的年輕幹部,今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他被選派到興安縣溶江鎮中洞村擔任第一書記。履職以來,他始終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該村經濟發展以及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等方面入手,舍小家,為大家,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工作。
加強黨的建設,築牢扶貧堡壘
張雲濤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支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至關重要,在嚴格規範基層黨組織生活、紮實開展黨員活動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一系列舉措下,黨支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不斷加強。
平時,張雲濤經常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另兩名駐村工作隊隊員開展談心交流活動,共商村中事項,理清發展思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村「兩委」幹部的固有思想;千方百計推進中洞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還爭取到了華潤置地和中建八局60萬元的項目資金用於建設中洞村黨群服務中心,大大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
把握重點難點,突破發展瓶頸
產業扶貧是推動中洞村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必然選擇,只有發展產業,才能真正實現增收脫貧。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和討論研究,張雲濤為村裡爭取到了興安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經費30萬元來發展香菇產業,項目採取「企業+村民合作社+貧困戶+群眾」的發展模式分三期建設,除此之外還聘請貧困戶務工,直接帶動了10戶貧困戶減貧。「這個香菇扶貧產業全靠張書記引進,目前已開始上市,日產能達到500多斤,批發價每斤4.5元,過段時間,日產香菇更多,收入更高。」中洞村委書記秦先文高興地說。
據了解,不光發展香菇,張雲濤書記還與駐村工作隊一起號召貧困戶大力發展毛竹、羅漢果、百香果、養殖等常規產業,先後總共為村裡9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爭取到產業獎補資金226100元,實現了扶貧產業全覆蓋。
千方百計解民優,用心用力暖民心
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張雲濤認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摸清村情,掌握底細,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事。在走訪今年預脫貧困戶王樹政家時,張雲濤了解到,王樹政一家2口人,女兒王雅在溶江鎮讀初中,家裡除享受低保外再無其他經濟收入,今年5月,王樹政又因腦溢血癱瘓在床,讓這個家更是雪上加霜,女兒擔心父親無人照顧想請假回來照顧父親。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張雲濤迅速向鎮主要領導反映,及時安排王樹政到溶江鎮養老院,同時為王樹政一家申請臨時救助等扶貧政策,還聯繫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為王樹政一家捐錢捐物,幫助這個兩口之家渡過難關。
張雲濤帶領駐村工作隊在走訪觀裡貧困戶潘榮武家時,潘榮武因車禍造成左鎖骨骨折,因為怕花錢所以一直拖著沒去醫院動手術,張書記得知這一情況後,每周自掏腰包去醫院買藥送給潘榮武,直到鎖骨癒合。今年8月1日,潘榮武為感謝張雲濤書記,將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送到中洞村:「從這件事上,讓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心繫百姓,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可貴品格,理解了作為一名黨員事無巨細、身體力行地在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在像張書記一樣的年輕黨員身上,更讓我看到了這是國之所幸,民之有福!」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