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了,老鼠中間也存在旁觀者效應

2020-08-24 青島視覺

芝加哥大學的新研究表明,如果一隻老鼠與很多老鼠在一起,則它不太可能選擇去幫助被困的同伴。人類長期以來存在著所謂的「旁觀者效應」的社會心理學理論。現在我們知道,尾齧齒動物也有。

研究還表明,如果附近存在其他潛在的援助者,大鼠提供幫助的可能性會增加而不是減少。這項研究發表在7月8日的《科學進展》上,部分理論建立在先前關於大鼠共情的研究基礎之上。

2011年,神經生物學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Peggy Mason博士及UChicago研究小組發現,老鼠會堅持解救被困的同伴,甚至為他們放棄巧克力獎勵。隨後的研究表明,服用過抗焦慮藥物的大鼠,做出利他選擇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它們不再被焦慮困擾。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老鼠只會解救以前社交過的老鼠。


旁觀者效應的起源可追溯到1964年,當時Catherine「 Kitty」 Genovese在紐約皇后區一個擁擠的居民區被謀殺。據《紐約時報》報導,有38位旁觀者看到了謀殺案,但沒有人介入。儘管這個故事後來被證明是不準確的,但它啟發了心理學家Bibb Latané和John Darley去調查為什麼旁觀者沒有伸出援手。

現在,這種現象被稱為旁觀者效應,已成為心理學的一個支柱,每本入門級教科書都會提及這一現象。傳統的旁觀者效應的機制被認為源於責任不定,人們認為自己不需要採取行動,因為團隊中的其他人會這樣做。

第一作者約翰·哈夫裡克(John Havlik)是梅森實驗室的芝加哥大學本科生,現在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學生,他率先進行了實驗,以檢驗缺乏複雜推理能力的大鼠是否會遵循經典的旁觀者效應。

然後,梅森和她的團隊想知道旁觀者效應在未用藥物控制的老鼠身上如何體現。與預測相反,在兩隻和三隻老鼠的情況下,實際上選擇伸出援手的頻率高於單只老鼠。

「起初,我以為實驗失敗了,」哈夫利克說。「但是在對人類進行了更多研究之後,我們意識到那和人類的行為是一致的。」

在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對監視視頻的分析後顯示,旁觀者群體在90%以上的暴力事件中選擇出手相助。

研究合著者,2020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醫學院的醫學博士莫拉·雅各比說:「人類選擇互助的原因比幼兒園老師的教導這一理由要深刻得多。這不是人類獨有的現象。」

相關焦點

  • 職場效應之:登門檻效應、羊群效應、旁觀者效應
    登門檻效應——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了保持一致的認知,可能會接受更大的要求。職場登門檻效應:在要求別人做某件較難的事情而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當他們達到這個要求後,再通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 「旁觀者效應」是如何毀掉我們的代碼的
    這個故事例證了『旁觀者效應』中的一個不幸的心理特:援助的機率與旁觀者人數成反比。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進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 作為程式設計師,我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旁觀者效應」在起作用。如果你的代碼庫已經有了相當的體積和年月,你很可能知道它們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封 裝或模塊分離,類繼承結構過於複雜,方法太長——讀起來就像是Stephen King最近寫的小說,未經測試或無法通過測試等等——但沒人想去做點什麼。 「旁觀者效應」的問題根源 問題的根源是缺乏物主(所有者)身份。我們總是在假設別人會來修補這些問題。
  • 心理知道系列33: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
    這就涉及了心理學家對「旁觀者效應」的研究,涉及如何避免責任分散現象,這是學了心理學的你,應該知道的!知道一個概念旁觀者效應對旁觀者效應的關注,緣起於1964年實驗結果發現,當有其他旁觀者在場時,會降低人們介入緊急情況的可能性。且這種可能性會隨著旁觀者人數的增加而變小,所以對於受害者來說,處於人群中也許是不安全的,這就是旁觀者效應,也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 莫泊桑《繩子》:首因效應與旁觀者效應的交錯,引發偏見的惡果
    造成奧什科納悲劇命運的表面是一根繩子,也是這根繩子串聯起整個故事,但繩子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置其死地的是人們的偏見,由首因效應與旁觀者效應的綜合交錯,引發了偏見的惡果。我將結合這篇文章闡述,帶著偏見的有色眼鏡,是如何一步步把人逼死的。
  • 珍曉推科普「第50期」旁觀者效應
    旁觀者效應然而,美國紐約兩名心理學家約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內認為,對於旁觀者們的無動於衷,還有更好的社會心理學解釋——「旁觀者介入緊急事態的社會抑制」,即「旁觀者效應」。他們認為之所以會有旁觀者效應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旁觀者出現時,會導致利他責任分散,即幫助的責任被擴散到每個旁觀者身上,每一個人都因此減少了幫助的責任,從而造成了等待別人去實施幫助或互相推諉的情況。
  • 旁觀者效應(責任擴散效應)
    這裡就完成了對「旁觀者人數」變量的控制。但是實際上每一個被試都是一個人,他們聽到的全部對話都來自於研究人員提前準備好的錄音。3、討論開始後,被試會首先發現,第一個發言的人(錄音)說他發現適應大學生活並不容易,而且,有時候自己會犯嚴重的癲痛病,尤其是在壓力比較大的時候。
  • 神奇的音樂——莫扎特效應
    他們把這一現象叫做「莫扎特效應」。後來《紐約時報》對這一實驗成果進行了報導,這麼一個看起來多少有點懸的觀點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方面,大量的人群開始購買和傾聽莫扎特的音樂,一時間成了一種時尚潮流,除了教育工作者以外,一些其他人群甚至是政府官員們都加入到了這一行列中來,畢竟誰不想自己智商能「多些再多些至滿瀉」呢?
  • 4本「異獸流」小說,連老鼠都能擁有神奇的系統,老書蟲直呼過癮
    所謂異獸流小說,就是主角不是人類的小說,可以是貓,也可以是猴子也可以妖族,總之不會是人,這樣的小說通常也是非常受歡迎,畢竟裡面的內容非常的腦洞大開,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4本「異獸流」小說,連老鼠都能擁有神奇的系統,老書蟲直呼過癮
  • 一塊手帕的神奇變身小老鼠
    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用手帕疊老鼠。還是媽媽教我疊的呢,疊好後,放在手裡,拽著尾巴,往後輕輕一拉,就又恢復了原型,那時候覺得好神奇喲!看看成品圖吧!我用美圖畫了眼睛,是不是萌萌噠!步驟很簡單,來學學吧。1、首先,找一塊正方形手帕,紗布,紙巾等等都可以。2、如圖,兩個角對摺成大三角形。
  • 神奇實驗:兩隻老鼠徵服一座海島
    北京時間7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是一場神奇的實驗,兩隻老鼠僅僅花了五個月時間就徵服了一座新島嶼。老鼠以繁殖力強而聞名,不久前的一個實驗就證明了這一點。科學家把一雄一雌兩隻小家鼠放到了一座原本沒有老鼠生存的小島上,試圖了解它們能否建立起一個種群,以及建立種群所需的時間。
  • 老鼠和鳥也能做夫妻?《山海經》中的奇山,有你不知道的神奇!
    宋代公務員,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傳曾經講過一個段子:世界上有一種神奇動物,叫做「鳥鼠同穴」,說啊一種老鼠和一種鳥搭夥過日子,共同生活在一個洞穴裡。更加驚人的是,聽說這種老鼠和鳥兒共用一個心臟,鳥兒為雌性,老鼠雄性。鳥兒主外,老鼠主內。它們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飢餓老鼠「佔領」美國城市街道 專家警告存在公共健康風險
    為了減緩冠狀病毒的傳播,美國多地的餐館關閉,這導致城市裡通常以飯店垃圾桶為食的老鼠一族們在尋找食物方面變得越來越積極、攻擊性越來越強。社交媒體視頻顯示,在一些城市,老鼠在空蕩蕩的街道上亂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警告說,老鼠可以直接或間接傳播超過50多種疾病,常此下去可能存在極大的公共健康風險。推特視頻截圖據今日美國、CBS新聞等報導,齧齒動物通常以飯店垃圾桶為食,但是疫情期間,許多商店關閉或只提供外賣。絕望的老鼠們不得不走上街頭尋找食物。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神奇寶貝「真實畫風」:比卡丘像兔子,雷丘變老鼠,波波鳥如小雞
    神奇寶貝雖然已經完結,但它帶給我們的快樂成為了我們美好的回憶。如此精彩的作品陪伴著童年的我們,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如今二次元深受大眾的喜愛,神奇寶貝也出現了不同畫風的版本,「真實畫風」的神奇寶貝,比卡丘像兔子,雷丘變老鼠,波波鳥如小雞。
  • 千奇百怪的效應——肥皂水效應
    肥皂水效應就是一種溫和有效的處事方式,將批評蘊含在讚美中。肥皂水效應是由美國的一位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提出的。柯立芝在職期間有一位女秘書,這位秘書雖然漂亮,在工作上卻有些馬虎,她的公文經常因為粗心而出錯。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
  • 神奇寶貝:都是電系寶貝,最後一隻的存在簡直是不科學啊
    神奇寶貝:都是電系寶貝,最後一隻的存在簡直是不科學啊《神奇寶貝》這部動漫對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小時候經常看的一篇動漫,大家都很喜歡吧,小編第一次看的時候就被迷倒了,因為太好看了,直到看完後,還在看了兩遍,第一次聽到裡面有電系的寶貝,因為小編覺得電應該都是那種毫不留情的
  • 破解金字塔的神奇效應
    01神奇的「金字塔能」效應很早以前,科學家就發現金字塔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能使動物屍體木乃伊化,能使食物保持新鮮,能使刀片變得更為鋒利並延長使用年限,甚至能提高植物種子的發芽率,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金字塔能」效應。
  • 曼德拉效應!
    自從「曼德拉效應」提出後,人們發現這一現象愈發明顯。比如:我們常說「山窮水盡疑無路」,其實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漢字「具」,中間是三橫,可是很多人記憶中是兩橫,我自己就清楚記得老師特別強調過「具」字跟「真」字中間的筆劃是不一樣的。
  • 印度最「奇葩」的寺廟,供奉數萬隻老鼠,人和老鼠吃一樣的食物
    印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經常會做出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神奇行為,如果你去印度旅遊一圈,你可以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不過走得多了,一般一些的也就見怪不怪了,但是印度的神奇可是你一輩子都不一定能摸清楚的。我們都知道在印度有非常多的寺廟,奢華的金廟,還有聖潔的蓮花廟,這些至少看上去還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印度有這麼一座寺院,裡面有成千上萬隻老鼠,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