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心理老師說:我們的身體會對一些感覺上癮,比如:興奮、悲傷、憤怒、自責等,全身細胞都對那樣的感覺上癮,就會製造那樣的感覺等著你
這二天,細細品味這些話,感受自己身體,像是一下子打通了我好長時間以來的困惑,我在尋尋覓覓活著的快樂
我的身體不習慣快樂輕鬆的感覺,它習慣的是緊繃疲勞、憤怒自責的感覺
中午在聽正念冥想時候,有句話: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很愉悅?
第一件事你會想到什麼
我想到了我聽到音樂時候,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感覺,全身細胞跟隨音符節奏舞動的感覺,只有在音樂中,我全身是享受的,喜悅的,即便是哀傷的音樂,也享受其中
第二件事你會想到什麼
我想到了9月下的宇宙訂單,當它真的實現,變成真的時候,我騎著腳踏車,一路小曲哼著,從市裡騎行到家裡,細風滌蕩著我激動的心。那樣的喜悅也是到了家後,慢慢就消散,再到後來,沒了什麼感覺
第三件事你會想到什麼
我想到了即便我呈現很懶散的樣子,先生依然耐心滿滿照顧我的樣子,內心會升騰熱乎乎的暖流,沉浸其中
只是這樣的時刻,會非常短暫,即便我可以很清晰感受到它們流經我全身的那份喜悅,開心,但總會覺得他們不會停留,這份感受不會持久
於是,我總在尋找著能夠讓這樣感受持久的經歷
直到現在,聽到老師這樣說,我才細細感受到我的身體習慣了憤怒、自責、疲勞的狀態,甚是對它們上癮,每天都和生氣不期而遇,每天又被消極的反思的我拉下來一些,每天都會讓自己疲軟軟入睡
似乎不生氣、不自責、不疲勞已經很不正常了
即便我有千萬個不願意,我還是重複著這樣的生活
我的細胞可能不知道安靜和喜悅的感受,它們甚至還來不及細細感受,安靜和喜悅的感覺就溜掉了,很長一段時間感受不到細胞的生機,感受到的是疲軟無力
當我想到讓自己興奮喜悅的三件事,我明白了我需要重新去讓我的身體對一些積極正向的感覺上癮,我想每天留給自己半個小時聽音樂,跟隨音樂舞動的時間,每天用心去完成每天該做的一些事,積極反思不該做的事,多為明天的自己做一些事,享受每天和先生在一起甜蜜蜜的感覺
身體感受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心理感受,如果你的身體經常感覺疲勞,看看自己的內心怎麼了,歡迎有緣人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