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都有一個「保留性節目」。
那就是橫掃全國的流感季。每年致死數萬人。流感多發於秋冬季節,美國流感疫情一般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間達到高峰。這就是所謂的流感季。
還記得川普在今年3月時,稱新冠肺炎是「新冠流感」,還特別強調了新冠肺炎不如季節性流感致命,依照他的直覺,新冠致死率不到1%。
懂皇的這個說法在當時的美國還是非常有話題性的,不過話題被懂皇嫻熟地利用紅鯡魚技巧引導,將人們的關注點從「新冠是否等同於流感」導向「我憑直覺斷定xx……」上。
人們都在噴他的「直覺級理解」,卻沒人在乎他的「新冠肺炎和季節性流感差不多」這個觀點。
因為沒有必要,是的,人的認知是有惰性的,喜歡用自己熟悉的東西去解釋新的事物。因為熟悉,於是理解的難度就會降低,理解難度降低,就有了掌握情勢的安心感,所以人們情願相信懂皇的說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的挑戰終究是來了。
新冠和流感在病徵上沒有區別
隨著美國新冠病毒的持續爆發,第一波疫情仍未結束,但流感季節已然臨近。
更糟的是,據專家稱,幾乎不可能區分新冠和流感。
維吉尼亞大學傳染病和肺部醫學助理教授泰森·貝爾博士說:「我們對我們的檢測能力毫無信心。」 「我們幾乎無法區分流感患者、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在冬季普遍流行的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因此,我們的檢測能力需要遠遠大於現在的水平。」
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症狀基本相似。兩者都有發燒,身體局部疼痛和寒顫的病徵,並且都可以引起肺炎,或者嚴重的肺部感染。儘管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似乎更具傳染性和致命性,但兩者均具有傳染性並可能致命。
當然,也有一些關鍵性的差異,比如:有些新冠患者會失去味覺和嗅覺。還有腹瀉和腳趾發黑等特徵。
但更多人屬於無症狀患者,也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當前仍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案。而流感,每年都有疫苗可打,所以危害不大。
患者無法區分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無法區分醫護人員得了流感還是新冠。
在流感季節到來時,新冠病毒病例的增加對於任何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場噩夢。
美國的醫療系統已經因病例過多而超負荷運轉了,鐵打的ICU,流水的病號。當一個醫院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接收過多的病號時,患者會被轉移到其他醫院去接受護理。會影響到所有的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狀況。
之前的大半年時間裡,醫護人員裡,少許的有發燒、咳嗽與流鼻涕等跡象的人會退出一線。
而現在,流感降臨,有相同症狀的人,由於症狀與新冠過於相似,在難以分辨的情況下,除非有其他證明,否則出現這些症狀的醫護人員都有傳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使得人心惶惶。
下圖是過敏、感冒、流感、新冠的病徵區別,其中 often(通常)和 sometimes(有些)基本可以視作等同,因為這只是發作頻率程度上的不同,沒有關鍵性的差異。
由上圖可知,流感和新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專家說:「流感季節時,在美國的某些地區,將會出現嚴重的醫護短缺,病例爆發及檢測壓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從今年早些時候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已進行了超過1.42億次檢測。10月29日進行了24萬次檢測,檢測到88000例陽性。
但是,隨著確診病例接近1000萬人,但是病例的檢測與陽性比率卻與疫情早期爆發時差不多。
貝爾博士說:「我沒興趣糾結美國疫情現在是第一波還是第二波。」
「我個人認為,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控制住第一波疫情。但是現在,無論我們處於第幾波,我們在夏天的確診數量已經這麼多了。入冬後怎麼搞疫情防控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