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藥物管理部門日前提醒公眾,慎用酮洛芬(Kétoprofène)和布洛芬(ibuprofène)類消炎藥。
據《巴黎人報》報導,根據法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安全署(ANSM)委託圖爾和馬賽藥物警戒中心進行一項最新調查,患者在發燒、頭痛或喉嚨痛等情況下,經常服用暢銷的酮洛芬和布洛芬類消炎藥,但用藥不慎可能導致感染併發症,公眾務須提高警惕。
法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安全署鎮痛藥物主管菲利普·維拉(Philippe Vella)介紹說,2000年至2018年的18年間,法國發生337例藥物導致的感染併發症,其中酮洛芬致死46例,布洛芬致死32例。
最新披露的這份報告顯示,此類消炎藥或引發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等情況,影響皮膚和軟組織,造成壞死性筋膜炎、膿毒症、複雜性膿腫等疾病,嚴重者要進行截肢甚至導致死亡。
法國藥物管理部門建議公眾,在發燒或皮膚發炎、呼吸道發炎、耳道發炎、心絞痛等情況下,不要自行服用抗炎藥物,除上述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一些藥物也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
該報告建議,在疼痛或發燒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心絞痛、鼻咽炎、耳道感染、肺部感染、皮膚損傷發炎時,應優先考慮撲熱息痛類藥物,而且應儘快服用,比如在發燒不超過三天、疼痛不超過五天內。如果症狀持續惡化,必須及時就醫。報告同時建議,切勿同時服用兩種不同藥物。
對此,網友們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表示「如果沒了布洛芬,以後不知道吃什麼」「可是我是靠它活命的」
也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沒有發燒頭疼喉嚨痛時吃應該沒有問題吧」「是藥三分毒,何況是西藥」
延伸閱讀:止痛藥成分「布洛芬」發現者去世 網友:很多女性的命都是他給的
1月30日,發現止痛藥成分「布洛芬」的英國化學家斯圖爾特‧亞當斯去世,享年95歲。2015年,斯圖爾特‧亞當斯告訴BBC,他是在一次重要演講前用這種神奇的化合物來治療自己的宿醉時發現了止痛效用,然後進行了科學實驗。
他的兒子克裡斯證實他的父親於本周三去世。他告訴諾丁漢郵報:「父親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一直致力於他的工作和家庭。」他補充道:「我們為他感到無比自豪。我靜靜地想,很高興人們後來認出了他。」
亞當斯博士16歲就開始了他在劍橋郡的職業生涯,這促使他在諾丁漢大學攻讀藥學學位。他後來在利茲大學獲得藥理學博士學位,然後於1952年加入博茨的研究部門。亞當斯博士的任務是找到一種和類固醇一樣有效但沒有副作用的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方法——帶他踏上發現布洛芬的漫長旅程。
布洛芬是目前全球最為暢銷的抗消炎止痛藥之一,年產量在15000公噸,大約是阿司匹林產量的三分之一。在1961年發現「2 - ( 4 -異丁基苯基)丙酸」之前,亞當斯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花了幾年時間測試了各種各樣不同的配方。這種藥物花了七年時間才獲得批准和許可,但它現在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止痛藥之一。
2015年,他告訴BBC,當新的化合物在演講前消除宿醉時,他知道自己和團隊有望取得成果。「我是第一個發言的人,和朋友出去玩了一夜後,我有點頭疼。所以我服用了600毫克劑量,但我發現這非常有效,」他說。亞當斯博士在英國博姿度過了他的職業生涯,但與諾丁漢大學保持密切聯繫,並於2013年獲得該機構的榮譽博士學位。他在20世紀80年代被授予OBE,而開發布洛芬的建築則被皇家化學學會的藍色匾額紀念。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海峽網 中國青年報 北青網 網友評論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