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丹寨縣城東北部的卡拉民族村寨,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這裡編制鳥籠的歷史悠久,據說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卡拉民族村寨作為民族文化重點保護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也因生產鳥籠而久負盛名,以精緻、獨特的鳥籠工藝品著稱於世,有著「中國鳥籠文化之鄉」的美名。
黃曉海/攝
卡拉村在過去是丹寨縣排名倒數的救濟村。但是近年來,卡拉村成為了遠近文明的旅遊村寨,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慕名而來,這一切都還得從卡拉的鳥籠說起。
卡拉村主要以傳統的鳥籠編織為主。卡拉村的鳥籠製作精巧,深受人們喜愛,不僅暢銷省內外,還遠銷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以及歐美等地。
卡拉村的鳥籠品種繁多,規格各異,形狀多樣。除了普通鳥籠外,還有集編制、雕刻、蠟染、刺繡、書法、繪畫等藝術為一體的鳥籠精品,可堪稱是一件精妙絕倫的藝術珍品。
鳥籠作為卡拉村脫貧致富的「法寶」,在2017年就生產了12萬隻鳥籠,產值高達650萬元。隨著卡拉的鳥籠走向全國,卡拉村的名氣越來越大,遊客也越來越多,許多村民都開辦了農家樂,2017年的農家樂收入就已到達850萬。光靠鳥籠帶來的收入人均都已上萬元,這也讓卡拉村在2016年就實現了整村摘帽脫貧。
黃曉海/攝
去卡拉村買上一個工藝精湛的鳥籠,即使不打算養鳥,帶回家作為裝飾品也是一件樂事。
內容來源:多彩黔行
投稿郵箱:qdnzlyjxx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