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迎千萬遊客的爆美網紅小鎮長啥樣?鳥籠、造紙、蠟染讓人流連忘返

2020-12-23 和訊

  —— 農閒時過來做鳥籠,一天能收入多少錢?

  —— 幾十塊一天,開心就夠了,這裡經常有很多新鮮的事 ...

  老阿姨們和野馬君的簡短對話,足以看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翻天覆地的精神面貌。

  2014年以前,隸屬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縣,是一個縣城常駐人口不足三萬的國家級貧困縣。縣裡就業機會少,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當地很多村寨村民基本只能靠種農活,靠天吃飯,貧困家庭的年收入甚至只有幾百元,在當地群眾眼中,丹寨只有小水塘和小山坡的「荒地」,若沒什麼事,絕對不會有外人來。

  直至2014年,萬達集團選定丹寨進行包縣包扶,開創了「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扶貧新模式,投資13億元的丹寨萬達旅遊小鎮,在政府和企業的扶持下,不到2年,小鎮遊客就破1000萬,成了旅遊屆的新晉網紅,整個縣也終於實現脫貧,擺脫了國家級貧困縣稱號~

  野馬君發現,小鎮在短短2年內能有這麼大的變化,除了政企注入的新鮮血液外,更離不開丹寨的自然基因—非遺文化。在丹寨有很多值得驕傲的稱號,比如「中國蠟染藝術之鄉」、「中國鳥籠之鄉」、「中國古法造紙之鄉」等,其背後非遺產業的支撐帶動了小鎮的繁榮,和當地人們的發展。

  現在讓野馬君帶你走進這個深山小鎮——非遺之鄉,一同探尋它們的故事~

  打小鎮崛起,一天一個樣兒

  沿著河岸綿延而去,丹寨萬達小鎮一頭連著山,一頭連著水。這座小鎮,白日裡遊客嬉鬧,把玩賞鑑著小鎮精緻的鳥籠、璀璨的銀飾及看著茶杯裡的茶葉緩緩舒展,心也慢慢放鬆下來。夜晚,遊客歸去,小鎮回歸安靜。

  野馬君在這探訪數日,每晚回到小鎮酒店時,迴蕩在腦海的都是承託起小鎮背後的故事。

  當地人告訴野馬君,我眼看著丹寨萬達小鎮崛起,一天一個樣兒。這幾年,丹寨的變化太大了。而這些變化幾乎都離不開當地的非遺文化,他們將文化與商業結合起來,開闢了一條獨特的脫貧致富路子。當地經常可以看到一句標語「學會一種技能,帶富一個家庭」。

  中國鳥籠之鄉,流傳400年的非遺文化

  丹寨有一個特殊的民族村落——卡拉村。當地人告訴野馬君,卡拉在苗語裡是「貧窮」「落後」的意思。

  卡拉村又被稱為「鳥籠村」,全村100多戶人家,86%的村民以編織鳥籠為業。這裡的鳥籠製作手藝已經流傳400餘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沒進村就先看到巨大鳥籠立於山巔。進村後,排排木樓依山而建,原始村寨的氣息撲面而來,處處都能看到鳥籠,聽到鳥鳴啾啾。

  野馬君本打算拜訪當地的「鳥籠西施」王秋。王秋是當地走出去的大學生,後返鄉創業,最先在網絡上開店賣鳥籠,帶動當地發展。不巧,遇上她外出。王秋的姑姑穿著苗族服飾,髮髻高高梳起,正在家裡用五彩的線幫鄰居做「背帶」(用來背小孩的帶子)。房間裡擺滿了鳥籠。據其姑姑表示,平常房間裡坐滿了人來編鳥籠,自己有時間也來幫忙。

  當地人有句話,「一起做鳥籠,一起做農活,一起把娃娃養大。」據本地人介紹,夫妻倆一天可以製作6至8個鳥籠。每個50元賣給合作社,一個月能有六七千元。這之前,拉卡的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卡拉鳥籠的發展源自當地旅遊業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遊客來到這裡,知道卡拉鳥籠的人越來越多,銷售鳥籠成為當地的主要收入。

  現在,卡拉的鳥籠不僅用來養鳥,還被用來做裝飾。

  因此,卡拉村還成立了「丹寨縣民族工藝鳥籠廠」和「卡拉村鳥籠協會」進行產業化生產。村子裡生產的鳥籠產品不僅暢銷內地,還銷往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臺灣、香港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卡拉村已由以前的「救濟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失傳的蠟染技藝,東山再起

  除了鳥籠外,說起丹寨,一定要提到蠟染工藝——當地一種染布技術。對丹寨人來說,蠟染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和藝術。

  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當地的服飾也一度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自己生產、自己穿。從裹頭布,到服飾鞋包,再到居家的床單被罩、門帘掛飾等等,當地很多年紀偏長的人和家庭仍使用著自己親手縫製和蠟染的產品。

  裹發布、衣服、圍裙、鎮長的「貼標」均為手工製作

  手工縫製的鞋

  自製簡易窗簾

  牆上的裝飾,整觀牆面很有feel和設計感,因種種因素不便拍全景

  蠟染的布做成燈飾

  而這些產品無一不會用到蠟染工藝。

  蠟染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其它地區逐漸失傳,工藝傳承保留最完善的就屬丹寨。但近年來蠟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並不理想,僅限於當地人自給自足,年輕一代會的人越來越少。好在,有人發現了問題並為之努力。

  90後苗族女孩張義蘋就是其中一位,現在也算是一位創業公司CEO。

  因為相關政策扶持和對蠟染文化的喜愛,再加上丹寨萬達小鎮建立後帶動了當地的發展,張義蘋決定結束在外打工回鄉創業,也可發揚下蠟染文化。張義蘋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貴州藍錦染藝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合作社+手工藝人」的模式,形成規模生產,研發家居、服飾等系列蠟染新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和與外部合作拓寬銷售渠道。

  野馬君也親自前往店裡體驗了一番。

  店面雖然不大,但帶動了100多名家鄉婦女脫貧致富。

  野馬君到的時候,有四位女工正在幹活。他們表示,今天家中沒事,便來這裡幹活賺錢補貼家用,來一天大概可以賺到130元左右,而且對他們很多人來說這些活兒更像是休閒娛樂、興趣使然,以往農閒時候只能無所事事,幾乎沒什麼收入來源,現在既有事幹、又有錢賺。說起時,她們言語和眼神裡儘是溢出來的滿足感。

  張義蘋向野馬君表示,村子裡人不多,來這裡幹活的大多是看著她長大的阿婆,有空就來,沒有嚴格的工作時間和任務,也無需請假,工作和考核都出於彼此之間的信任和真誠。

  張義蘋介紹道,蠟染主要會用到兩種原材料——蜂窩和板藍根,而貴州剛好不缺這兩種原料。

  用蜂窩做成蜂蠟,在布上勾畫圖案。「畫畫」似乎是當地不少女性與生俱來的本領,她們從未接受過任何學習和培訓,但出手成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圖案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魚蟲為原型,但表現手法誇張大膽,極富想像力,這是很多科班出身的人難以做到的。除了客戶定製款,一般不會對女工的繪畫內容作規定,任由他們憑著自己的想像力發揮。

  勾畫圖案後,然後用板藍根製作的染料給布上色、浸染,所以穿蠟染的衣服一定程度上還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張義蘋也對服裝的款式和銷售渠道進行了創新。

  當地的蠟染產品大多是當地的原生態款式,並不滿足現代審美,張義蘋便結合現代元素和審美,對款式進行了改造,還多次走上國際秀場,大獲好評。

  在渠道上,也會通過直播,推銷蠟染產品、傳播蠟染文化。

  而在另一座山上的排莫村「蠟染第一家」張世秀家的作坊則做的是原汁原味的蠟染工藝,他們合作的對象也很特別,大部分都是藝術家、設計師等,通過蠟染工藝將自己的作品再加工、以蠟染形式呈現出來。

  圖為張世秀家

  而製作期間,這些藝術家們大都會選擇住在張世秀家中,一邊尋找創作靈感,一邊也方便和女工們溝通工作。

  野馬君到的時候,剛好遇到一個團隊,他們近期要在雲南辦一個展,以雲南當地的特色建築為主題,經過內部幾輪商討,決定通過蠟染工藝呈現。在實地走訪了多地多處蠟染作坊後,選中了製作工藝精良的張世秀團隊。

  女工根據設計師設計的圖紙進行蠟染,展覽還沒開,野馬君在這裡打個碼

  據野馬君了解,就在張世秀這棟佔地面積不大的二層小木屋裡,已經幫助了近60名掌握蠟染繪畫手藝的貧困婦女脫貧致富,女工來這裡工作一天大概能賺到130元左右,閒暇時間來,還管飯,幾乎沒什麼額外開銷和工作成本。

  造紙有術,國家文物古籍修復紙

  除了鳥籠和蠟染外,丹寨的造紙術也是很出名的。在丹寨的石橋村,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古代造紙的民間工藝,在這裡的穿洞造紙綿延了四百多年,仍還保留著原生態的造紙工藝。

  野馬君在丹寨石橋村看到一處穿洞古法造紙遺址。剛走進洞口就感受到一股特有的清涼之氣,只聽洞內流水淙淙。進入洞口內,洞高約80米,寬百米,洞身1500米,巨大的鐘乳石懸掛上空,下方擺放了兩個石槽,盛滿了紙漿。

  因穿洞水質含弱鹼性,造出的紙保存年限長達1500年,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指定的文物古籍修復紙。

  在室內晾紙

  這些技藝都是難以用現代技術替代生產,獨特、古樸,彰顯出別樣的民族智慧。

  如今,這項傳承了數百年的造紙術也成了幫助小鎮脫貧致富的「神器」之一。

  由於石橋村的造紙工藝,當地有一條造紙而聞名的「紙街」,裡邊不少紙鋪臨街而立。白皮紙、彩紙、皺紋紙以及書畫用紙貴紙、古籍修復紙迎春紙等皆有出售。除了紙,還衍生了各種紙藝,花草紙做的燈籠、燈罩、裝飾畫等。

  花草紙做的燈罩

  除了出售這些成品,當地人還會做一些旅遊接待,遊客可以近距離參觀、體驗這項古老又神奇的技藝,也讓古法造紙術得到了傳承和傳播。

  「文化是傳統村落的靈魂,保護好它就是保住了傳統村落的魂,保住了根本。」

  祖傳制銀技藝,苗飾文化

  到了苗族的地盤,怎麼能不說說苗銀文化。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疑問,苗族銀飾雖然好看,但當地人頭上、脖子上每天帶著那麼多銀子真的不重嗎?

  其實這裡是有說法的,歷史上苗族歷經戰亂,生活不穩定,多次大遷徙。人們為了方便隨時遠走,就把重要資產都做成飾品等戴在身上,說走咱就走。一定程度上,女性頭飾也是財富的象徵。

  而仔細觀察過當地銀飾的人應該不難發現,飾品花紋多以花鳥魚蟲為原型,藉以寄託嚮往美好、安寧生活。

  丹寨的銀飾文化保存得相對完善,被列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從採銀、化銀、雕刻、拉絲等,到最後一步的拋光,都有著獨特的技術和方法。

  因為有著豐富的原材料、祖傳的制銀技術,而且成品極富當地特色,隨著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丹寨的苗銀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逐漸形成生產規模,讓不少手藝人脫貧致富。

  靠著制銀手藝,改變了當地不少人的生活。

  因為家境貧寒、當地條件有限,15歲的王國春小學畢業便輟學外出打工,期間無意中發現手工製作的珠寶飾品遠比機器流水線生產的要受歡迎,如果有些小特色則更甚。

  2010年,熟練掌握家傳制銀技藝的王國銀果斷選擇回鄉創業。2017年,王國春的公司銷售額已經高達3100多萬元,產品遠銷國內外。直接帶動當地百位左右群眾就業,其中一些幹得好的已經成功脫貧。他還免費為數百名低收入人員開展銀飾製作技藝培訓,使他們通過勞動和努力擺脫貧困。

  王國春有一個夢想,「打造一個『銀匠村』,培訓更多的銀飾製作技藝接班人,帶動更多人一起致富,讓苗族銀飾這項民族傳統手工藝傳得更遠。」

  野馬君親自去了趟王國春的苗銀生產廠,規模不大,也沒有太多現代化的機器和設備,幾乎每一環節都靠手工製作。

  打制、細磨形狀和細節

  塗染上色

  雖然規模不大,但應有盡有、花樣繁多,從耳、脖、手腕配飾,到銀質的少碗碟快茶具等日常用品這裡都有生產,每一件產品都純手工製作,獨一無二。

  銀質茶具

  最具特色的是帶有當地繡花的配飾,雖然可能不太符合當下一些年輕人的審美,但只要顏值和搭配功力在線,絕對可以成為街上最亮的仔er。而且其中一些款式送家中老人絕對能送到他們心坎上,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除了可以購買做好的成品,如果有興趣和耐心,還可以申請自己設計、自己製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DIY。親手製作的、獨一份的東西送給心尖上的人,幸福感瞬間double。

  好了,由於野馬君在丹寨停留的時間有限,當地還有其它非遺特色沒能進一步去探索,等野馬君下次有機會再一一補上。

  對當地來說,一種技能就能帶富一個家庭,小鎮各式各樣的餐飲、非遺店鋪背後帶動的是生產雞、牛、水稻等農產品(000061),以及製作蠟染、銀飾、鳥籠等工藝品的合作社,鎮上每一個商戶的背後都是一個非遺手工產業鏈,其模式的創新,在政企的支持下,使得有一技之長的傳承人和村民藉助產業化的力量而走上了致富之路,小鎮也得到飛速發展。

  2018年冬天一部電影宣傳片《啥是佩奇》爆紅網絡,當時很多人質疑影片過度渲染農村的貧困落後。事實上,在你不知道的某些地方,一些人仍然過著你相對傳統、原生的生活,沒有你習以為常的液晶大電視,你覺得一餐飯百十來塊錢價格實惠,卻是當地一些人大半年的收入……而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了改變這種狀態在努力,丹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愛心義賣

  當地有很多原生態的非遺特色產品,雖然小鎮遊客日益增多,但他們還是面臨著銷售難題,因為這些人大都年齡較大、學歷較低,並不熟悉網際網路,單純靠前往當地旅遊遊客的話購買量又較小。有條件的朋友們,可以親自前往丹寨體驗當地的蠟染、造紙、採茶等,既體驗不一樣的民族文化,也能通過旅遊進行間接扶貧,從而幫助到他們。

  野馬君特意選取了幾樣當地扶貧特色產品放到「偵藏」小鋪進行義賣,義賣價也均低於日常售價,「偵藏」小鋪不會賺取任何費用,以下幾種商品所得收益(「有贊」平臺需扣除0.6%手續費)將直接給到當地小商戶手中。歡迎大家「拾寶」,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野馬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而開幕當天的丹寨萬人長桌宴更是苗族傳統風俗,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貫穿萬達小鎮的長街,擺放了360桌,綿延著擺滿了苗族的傳統菜餚酸湯魚、糯米飯等。「雲上丹寨,非遺之鄉」,貴州丹寨擁有7項國家級、24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丹寨,被譽為「中國蠟染藝術之鄉」、「中國鳥籠之鄉」、「中國古法造紙之鄉」,過去,這裡是貴州有名的貧困縣,近年來,這裡興起了體驗遊、研學遊、村寨遊等非遺旅遊新模式,而萬達集團2014年開始對口幫扶丹寨縣,在全國首創「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的扶貧模式,通過設立產業扶貧基金,建設旅遊小鎮、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丹寨丹寨縣是「揚武鄉蠟染藝術之鄉」、「龍泉鎮卡拉鳥籠藝術之鄉」、「南皋鄉石橋古法造紙之鄉」。非遺小鎮是一座以苗族、侗族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少數民族文化為內核,全方位了解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古法造紙、銀飾鍛造等非遺項目。丹寨是中國最著名的蠟染藝術之鄉,苗寨中的女性學習蠟染技藝,著裝精美,繡有古色古香的苗繡圖案,極為耀眼。進入丹寨這些苗族鄉村中,會體驗到濃鬱的苗族風情。
  • 貴州省丹寨縣卡拉村:鳥籠編就致富路
    地處貴州省丹寨縣龍泉鎮東北部的卡拉村,如今成為網友慕名而來,遊客紛至沓來的「網紅村」。實現這樣的轉變,非遺傳承功不可沒。「卡拉」是苗語音譯,苗語中的「卡拉」是「流星墜落之地」的意思,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20多年前的卡拉村,並不像名字這般浪漫,而是又窮又破,滿目瘡痍。但卡拉村裡有一項傳統手藝:編鳥籠。
  • 紅遍大街小巷的女歌手,卻沒人知道她長啥樣,歌紅人不紅?
    音樂是一個很有魔力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因為一首歌而想起一個人,但有這麼一位歌手的存在,她的歌大家都耳熟能詳,紅遍大街小巷,但對她長啥樣,我們並不熟悉,她就是莊心妍。紅遍大街小巷的女歌手,卻沒人知道她長啥樣,歌紅人不紅?
  • 安居古城新的遊客接待中心長啥樣?
    新的遊客接待中心長啥樣?有什麼特色?下面,小編給你們一一揭曉據悉,中鐵安居文旅項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為新遊客接待中心,二期工程是情景水街打造。新的遊客接待中心用地面積約140畝,其中商業部分約21.21畝,停車場約86.70畝,景觀部分約32.2畝,總建築面積約13000平方米。
  • 開化根緣小鎮醉根廣場未來將建成啥樣?效果圖大曝光!
    根緣小鎮是開化首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單位,自2015年獲批以來,小鎮緊扣「根雕+文化+旅遊」,走出了一條根雕文化與旅遊產業互融共進的發展之路。醉根廣場項目由衢州醉根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是根宮佛國5A級景區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建設根文化古街、入口門樓、十裡茶香、根緣小街、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項目,是集公共停車、排水河道、旅遊集散於一體的景區服務設施綜合體,對根緣小鎮完善配套設施、優化旅遊環境、提升小鎮品味具有重大意義。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158畝,總投資概算為12億元,項目分兩期開發,其中一期項目用地110.51畝,計劃工期30個月。
  • 青島百果山開了個神奇的非遺小鎮!通過造紙、印刷…尋覓時光印記
    開業時間2018年10月13日-14日10:00-18:00小鎮地址青島市李家滄區畢家上流 百果山森林公園時光印記非遺小鎮遊玩攻略時光印記 x 創造力MAX 六大項目↓↓↓這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但你能將它實現2.雕版印刷數刀成一筆什麼樣的文字能承受得住這樣的繁工?
  • 黃山納尼亞小鎮網紅美食節活動燃爆黃山!
    黃山納尼亞小鎮網紅美食節活動燃爆黃山!黃山新華聯·納尼亞小鎮網紅美食節&拳擊大賽活動精彩繼續現已開展三天,第一天客流量三萬餘人,第二天客流量四萬餘人,第三天客流量三萬餘人,活動還在持續燃爆中,預計五天到達活動現場總人數共計十五萬人次!(活動時間:8月14日-8月18日,最後2天狂歡繼續)
  • 「貴人黔行」中國鳥籠文化之鄉 丹寨卡拉村的旅遊致富經
    位於丹寨縣城東北部的卡拉民族村寨,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這裡編制鳥籠的歷史悠久,據說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卡拉民族村寨作為民族文化重點保護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也因生產鳥籠而久負盛名,以精緻、獨特的鳥籠工藝品著稱於世,有著「中國鳥籠文化之鄉」的美名。
  • 萬州附近又一打卡地爆紅!歐式田園讓你流連忘返
    萬州附近又一打卡地爆紅!牛丫頭農場提供攝影師,活動價(138元/人/天)五一節後恢復原價(168元/天/人)。套餐二:(5人—10人)自帶攝影師,開業酬賓活動價(108元/人/天)。(五一節後恢復原價138元/人/天)。2,活動內容套餐一、二包括:生態午餐,牛丫頭自有牧場的牛丫頭鮮奶、酸奶各一份,服裝、道具。
  • 紅爆網絡的泰國網紅,見人就說「水晶晶」,你懂是啥意思嗎?
    紅爆網絡的泰國網紅,見人就說「水晶晶」,你懂是啥意思嗎?前段時間在和朋友一起來泰國旅遊時,她也表示要去看看那位因為「水晶晶」而爆紅的泰國網紅,那麼水晶晶究竟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還好之前在當地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於她提出的一些疑問我還是能做出解答,例如「水晶晶」其實就是當地人誇讚美女的意思,而要是看到帥哥的話會叫「老媽媽」,這樣的稱呼讓人聽了也的確是挺有趣的,而一些走在路上的帥哥因此被誇贊老媽媽,要是一些不懂的遊客估計會覺得挺尷尬的吧。
  • 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迎新春花卉展開幕
    賞奇花吃花宴品花釀 光明花海彩雲舞 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迎新春花卉展開幕 1月18日,2020「光明花海彩雲舞 歡樂田園中國年」迎新春花卉展開幕暨新春活動啟動儀式在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舉行。
  • 2017年情詩都長啥樣?莎士比亞看了要吐血..pupupu
    科技對生活的改變體現在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就拿已經消逝多年的情書來說,浪漫而久經洗鍊的辭藻已經被快速直接的gif表情包、堆滿emoji的信息多替代。人們習慣了在手掌大小的屏幕上讀短篇故事,Snapchat還因為主打5秒鐘信息而爆紅,就連NBA都考慮加快比賽進度,來適應人們越來越短的專注時間。這不,國外一位能人就想了,如果在2017年寫一封情書,那肯定是言簡意賅,內涵豐富,直達對方內心。所以,他把一些著名的英文情書用現在的方式進行改寫,精髓到底有沒有get到,就請大家來鑑賞一番。2017年情詩都長啥樣?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精美的蠟染、刺繡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從被扇、圍腰到裙、帽、袋、鞋、書畫、包布等節日及日常服飾,各種各樣的蠟染刺繡品,多多可真是長見識了呢~那麼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州人,你對古老的苗族蠟染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著多多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