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2020-12-11 亞魯紫雲

貴州非遺

揭密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

上周,多多帶大家一起走進了「天然桑拿房」——織金洞。

而在這座神秘的洞府迷宮附近的小妥倮苗寨,有一處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精美的蠟染、刺繡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從被扇、圍腰到裙、帽、袋、鞋、書畫、包布等節日及日常服飾,各種各樣的蠟染刺繡品,多多可真是長見識了呢~那麼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州人,你對古老的苗族蠟染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跟著多多一起去看看吧!

起源

=origin=

蠟染,古稱為「蠟纈」。

古代蠟染應用

來源:非遺東方 隋代宮廷手工藝品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一塊方巾,一尺藍布;一筆一划,一點一捺。或似湯湯瀑布泉,又似白煙花簇雪。藍底白畫,至簡之色,開出至繁之美。

關於苗族蠟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秦漢間已有染纈,六朝時開始流行,隋代宮廷特別喜愛這種手工藝品,並開始出現一些精美的特殊花樣。蠟染在唐代尤為盛行,技術也日趨成熟,分為兩類:單色染與複色染。然而自宋代以來,蠟染就開始衰退,但作為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傳承至今。2006年,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經過歷史洗滌的蠟染作品,看似平凡,卻又在不經意間散發著詩意的鮮活,浪漫的色彩和手工藝的不斷創新經久不衰,魅力不減。

分布

=Distribution=

藍底白畫的苗族傳說

太陽紋紋樣

中國人對蠟染的傳承和喜愛,不限於某一個地區和民族。蠟染流行於苗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貴川湘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貴州分布最為密集,又被稱為「蠟染之鄉」。

貴州的苗族蠟染有多種類型,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異而形成各自的風格。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織金型蠟染,其圖紋多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民間故事、龍紋等。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應用於服裝和各種生活實用品。

紋樣

=Pattern=

苗族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還有千百年積累下的智慧。

各類動植物圖紋

藝術源於最樸實無華的生活,而最質樸的是最民族的,最單純的是最用心的。苗族人民將生活的細枝末節繪於白布上,一筆一划道出生命的本質。蠟染中的圖紋隨心而做,傳統工藝世代相傳,具有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賦予深邃的民族文化內涵。

對於這些精美又有趣的圖紋,你又了解多少呢?

細說紋樣與圖騰

01

魚紋

魚紋代表著對生殖與繁衍的崇拜,對多子多孫的祈福。

02

龍紋

貴州苗族蠟染中的龍顯得稚拙卻與自然和人更為親切,同樣也有著驅禍迎福,龍騰升達之意。

03

鳥紋

苗族蠟染中的鳥紋多為歡快生動的形象,苗族姑娘藉此紋樣,寄託著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希冀。

04

銅鼓紋

銅鼓紋為貴州民間蠟染最為古老的紋樣,苗族人通過銅鼓紋,表達對先祖的緬懷,亦表現了對太陽的崇拜。

05

蝴蝶紋

蝴蝶紋在苗族蠟染紋樣中比較常見,其中蘊含著美麗而神聖的傳說,以此表達對自然和祖先的熱愛與崇拜。

06

螺旋紋

各少數民族中都對此紋路有不同解義,而在苗族文化裡,螺旋紋同樣載負著對祖先的緬懷。

07

花草植物紋

有說苗族人民在歷史的大遷徙中為了記錄遷徙途中的艱辛跋涉,便將路途中的花草印於衣物上,以志對故鄉的懷念。

08

星辰山川紋

有時一根彎曲的線條即代表山川河流,也可畫作房屋,星辰。而這種抽象化的表達方式可能表達出對故鄉河山的懷念和尊敬,已融入到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去。

製作工藝

=Craftsmanship=

蜂蠟為墨,蠟刀為筆。

苗族蠟染工藝流程分為燒蠟、畫蠟、染布、蒸煮、漂洗等多個步驟,畫蠟是其中最具創造力的一步。不僅需要精湛的手藝,更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最終留在布面上的圖紋,就取決於手裡的銅刀在布面上留下的融化的蠟跡。傳統的蠟染叢植棉紡線織布,到種植板藍根發酵製作藍靛,再到畫蠟的顏料蜂蠟,都是大自然的產物,是苗族人民和自然相伴積累的智慧。

看似簡單的操作,但實際上使用蠟刀繪製圖案並不簡單,單單是保持蠟跡的均勻,就十分吃力,更不用說是我們所看的那些更為精細繁複的圖案了。心靈手巧的苗族女性,正是用這把彎彎的蠟刀,一筆一划將心中最美的畫卷變成了身上的服裝,製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無可替代。

蠟染高跟鞋與鏡子

傳承與保護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冰紋痴絕處,靛藍永不朽。

在苗族文化中,每個女人都有義務傳承蠟染,每一位母親都會傳授蠟染技巧給自己的女兒。在我們去到的織金縣官寨鄉,有一位家喻戶曉的楊婆婆,我們在這裡靜靜地聆聽著她的家庭與苗族蠟染的故事。

楊婆婆的女兒蔡群曾拾荒四年、打工五年,誰能想到這位有著如此經歷的貴州姑娘如今已是全國人大代表。她在少女時就因苗繡天賦小有名氣,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到外地去討生活。2006年,對蔡群來說十分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年,她參加了畢節市舉辦的手工藝比賽,一副蠟染作品《織金洞銀樹雨》一下就榮獲「畢節名創」二等獎。也是這一年,苗族蠟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讓蔡群看到了機遇。通過不懈努力,現在蔡群公司已經開設了網店,全國各地訂單源源不斷……

聽著楊婆婆欣慰的話語,看著她被靛藍染遍的雙手,我們無一不被她們對民族文化的用心和堅守所打動,不由得心生敬意。

蔡氏文化傳播頻道丨楊婆婆手把手教蔡群蠟染和刺繡技藝

蔡群作品

匠心獨運,與時俱進。

隨著現代工藝及工具的變化創新,很多彩色蠟染也帶給了欣賞者更多不同的藝術體驗。如今的傳統蠟染,已經成為苗族等少數民族十分出色的文化特徵。然而傳統藝術只有和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才會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被現代社會所認可。

隨著個性化時代的迅速發展,別具一格的蠟染也在不斷地走向世界,融合各國的時尚元素,應用於許多創意手工作品中。

非遺,讓旅遊更有趣味。

以往的旅遊發展,僅僅停留在觀看山水,領略自然景觀的高度,然而這樣的模式卻缺乏體驗性和互動性。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很難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加難以吸引遊客進行二次旅遊。

旅遊要有體驗和故事,非遺飽含了豐富的故事,對非遺項目的深度挖掘和全方位利用,可以填補傳統旅遊內容的空洞。獨具特色的非遺旅遊體驗能為城市居民、外地遊客及境外遊客帶來獨一無二的體驗。

比如丹寨萬達小鎮中引入了苗族錦雞舞、芒筒蘆笙、皮紙製作技藝、蠟染等7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16個貴州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苗族、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核,融商業、文化、休閒、旅遊為一體,讓遊客流連於源遠流長的非遺傳統。

「非遺+旅遊」不管是對非遺傳承還是旅遊發展,都是一舉兩得,會為遊客帶來更有深度的風景。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

但那些民族特有的手工藝,

仍然保留著對傳統的繼承

和對自然樸素的眷戀。

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

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來源:多彩黔行

相關焦點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位於貴州黔東南州大山深處的丹寨匯集了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擁有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50多項。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非遺主題文化活動,從10月17日起,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在貴州省丹寨萬達小鎮舉辦,並將持續一周多時間,包括論壇、展覽、演出、文創大賽等多個環節。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它民族文化非常豐富,擁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想要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可以到丹寨非遺小鎮。非遺小鎮是一座以苗族、侗族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少數民族文化為內核,全方位了解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古法造紙、銀飾鍛造等非遺項目。丹寨是中國最著名的蠟染藝術之鄉,苗寨中的女性學習蠟染技藝,著裝精美,繡有古色古香的苗繡圖案,極為耀眼。進入丹寨這些苗族鄉村中,會體驗到濃鬱的苗族風情。
  • 丹寨苗族蠟染文化特展開展 再現千年「窩妥」古韻今風
    郝燁 攝  中新網石家莊9月30日電 (高紅超 郝燁)千年窩妥——丹寨苗族蠟染文化特展30日在河北博物院開幕,一件傳承了數代人的「窩妥」(蠟染衣)及其流傳千年的旋渦形紋樣、丹寨縣蠟染技藝傳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及融合現代時尚元素設計的蠟染文創產品,向觀眾展現了千年「窩妥」的古韻今風。  在苗語中,「窩」者,衣也;「妥」者,蠟染也,「窩妥」即指蠟染的衣服。
  • 神奇的貴州蠟染[圖文]
    中廣網貴陽7月7日消息(記者王珩 實習記者張倩)到貴州黃果樹旅遊,在領略瀑布輝煌的氣勢同時,細心的你一定發現旅遊區內帶著古樸神韻的貴州蠟染的叫賣。貴州蠟染那精美的圖案,神奇的「冰紋」一定會讓初次與它相識的人拍案叫絕。蠟染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在貴州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這種古老的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今天,苗族頭戴銀花帽、龍鳳冠、銀牛角,穿銀花衣,頸掛銀項圈、銀鏈等富於了一種新的內容,由過去的僅為避邪而演變成為一種光明和美的象徵。苗族是廣泛使用蠟染的民族。苗族人民盛穿蠟染衣裙。五彩斑爛的蠟染布及其製品不斷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蠟染的起源為何?
  • 安順蠟染、地戲、苗族服飾來青……青島安順兩地開展非遺交流活動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12月1日-12月9日,開放美麗的濱海帆都青島與神秘雋秀的福地瀑鄉安順再次攜手,共同開展青島·安順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成果交流活動。活動期間,安順非遺傳承人觀摩了青島即發發製品製作技藝、即墨花邊製作技藝、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藝、漁網編織技藝、木質漁船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深度感受了青島的海洋文化與歷史傳承。同時,安順蠟染技師們先後走進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青島實驗初中,為同學們詳細地講述了獨具特色的安順蠟染,從面料處理、蠟畫繪製、浸染、脫蠟、漂洗的全過程,並指導孩子們親手製作了蠟染作品。
  • 貴州苗繡蠟染在倫敦時裝周被搶購一空!背後的故事很精彩...
    6月10日,在倫敦時裝周的T臺上,貴州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帶去的苗繡、蠟染作品閃耀亮相!「從貴州織金帶去參展的作品被現場的觀眾搶購一空。」促成貴州展品參展牽頭機構——「唯愛工坊」的相關負責人正激動地發微信向朋友介紹情況。臨摹大自然的貴州傳統手工技藝首次亮相2018倫敦男裝周街頭,掀起了一股中國非遺時尚潮流。
  • 苗族繡娘直播帶貨 畢節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在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產品展廳,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和楊君正在YY直播平臺向網友推介蠟染刺繡作品。直播僅1小時,他們就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互動。  織金繡娘楊君介紹,這段時間,她通過直播平臺吸引了大量粉絲,很多粉絲對織金歪梳苗文化和蠟染刺繡的工藝很感興趣,紛紛為其點讚。  織金苗族蠟染刺繡素有「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指尖上的芭蕾」等美譽。
  • 苗鄉蠟染:傳承千年的古老工藝,藏在大山深處的藍色圖騰
    在2018年6月10號的倫敦時裝周T臺上,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苗族繡娘楊林先帶去的苗繡、蠟染一經亮相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此外,許多年輕的英國本土設計師對蠟染的精湛工藝及時裝潛力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蠟染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工藝,如今依然活躍在藝術創作和時尚前沿。
  • 畢節苗族繡娘直播帶貨,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通過產業帶動讓「指尖上的芭蕾」跳上直播大舞臺也讓織金萬名繡娘搭乘電商快車邁上致富高速路▲繡娘正在直播在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產品展廳,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和楊君正在YY直播平臺向網友們推介織金蠟染刺繡
  • 原來中國的蠟染,竟然幾乎分布在貴州
    蠟染古時候稱為蠟纈,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織物上,然後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出美麗的花紋。這是我國古老的防染工藝,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古代發現的蠟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於來克古城遺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藍色蠟纈毛織物藍色蠟纈棉織品及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墓葬出土的西涼(公元400—421年)藍色纈絹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幾種蠟纈絹、蠟纈紗;還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層壁畫下發現的唐代廢置的大量蠟纈殘幡。
  • 貴州苗族蠟染:藍底白畫,至簡之色,開出至繁之美
    如此,上蠟之處不染色,無上蠟之處染色,花紋由此得來貴州深山裡的苗族村寨,春天裡油菜花開滿梯田。攝影@這和那▼蜂蠟為墨,蠟刀為筆今天羅佩瓊的家人都外出了,她一人在家畫蠟,家裡的兩條白毛的土狗,總是緊緊地跟隨著她。
  • 貴州非遺:文化「春天」的大好晴光
    【專題】第十二屆深圳文博會 貴州組團參展   侗族大歌、苗族史詩《亞魯王》、苗族刺繡、蠟染技藝
  • 扎染|蠟染|苗繡,邊城敘永讓苗鄉千年技藝,再現獨特魅力
    比如梘槽苗族鄉,就保留著傳統的扎染、蠟染、苗繡,曾經的鄉土民俗服飾文化,如今卻成了脫貧致富和非遺項目的寵兒。對於不了解的朋友,肯定會疑惑什麼是扎染、蠟染、苗繡呢?沽酒客之前了解也不多,在查閱和研究了相關資料後,也給自己增加了新的知識點。
  • 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
    廣西非遺【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融水縣苗族蠟染製作手工技藝源遠流長,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據記載:「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闌幹斑布」。
  • 貴州蠟染,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
    似一汪清泉,在歷史的長河中汩汩流淌了兩千餘年;若一朵性靈之花,經過一代代少數民族婦女的巧手培育,競相綻放在雄奇峻秀的貴州高原上,並且以它那永不凋謝的生命圖案,受到無數中外遊客的青睞與喜愛……  這些年,貴州蠟染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名氣是越來越響了。
  • 手工作坊,讓貴州婦女喜迎「居家經濟」的春天
    別樣的復工復產「這條蠟染手絹上的牡丹花全程通過小蠟刀製作,十分精美,喜歡的朋友可以線上下單……」3月8日,第110個三八婦女節,在畢節市織金縣綺陌街道中營社區橋上組,水榭蠟染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繡娘正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銷售蠟染刺繡產品。連日來,織金縣綺陌街道中營村的苗族繡娘有序復工復產,在家中趕製產品,並通過網絡直播、微信等方式接收客戶訂單。
  •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苗族蠟染:把花鳥山川繪入歷史長卷
    中青在線貴州9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煜)苗族婦女手執銅質蠟刀,沾取適量蜂蠟,無需圓規直尺,就能在布料上勾勒出流暢的線條,轉動手腕,一幅精緻的圖畫就逐漸成型。今天上午,「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遺媒體團來到了貴州省丹寨縣寧航蠟染技藝傳習所,探秘了苗族蠟染,並親身體驗了蠟染製作。
  • 貴州90後「蠟染夫妻」火到了韓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貴州丹寨的一對 90 後蠟染小夫妻,在韓國火了!近日,《人民畫報》韓國特別節目《高恩帶你看中國》報導了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一對 90 後夫妻通過蠟染致富的故事。在視頻中,我們不僅看到兩位年輕人精湛的蠟染技藝,還有他們用網絡直播等方式,把貴州的蠟染文化廣為傳播的故事。
  • 【宜賓】筠連縣:傳承民間手工藝苗族「蠟染」進校園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為豐富校園課外生活,傳承民族文化,積極展示筠連縣作為少數民族待遇縣的文化特色,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筠連縣中學校把苗族蠟染工藝作為校園文化發展和建設的一部分,將「蠟染」文化引進校園,開設蠟染社團,組織學生開展「蠟染」第二課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