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畢節苗族繡娘直播帶貨,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2020-12-11 天眼新聞

今年以來  織金縣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優勢

藉助直播平臺

推廣苗族蠟染刺繡

進一步拓寬營銷渠道

對接市場需求

通過產業帶動

讓「指尖上的芭蕾」跳上直播大舞臺

也讓織金萬名繡娘搭乘電商快車

邁上致富高速路

▲繡娘正在直播

在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產品展廳,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和楊君正在YY直播平臺向網友們推介織金蠟染刺繡,在一小時的直播裡,共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互動。

▲直播蠟染工藝

織金繡娘楊君告訴記者:「通過這段時間的直播,吸引了大量的粉絲,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很多粉絲對我們織金歪梳苗文化和蠟染刺繡工藝的精細度感到很神奇、很震撼。」

▲繡娘正在直播

織金苗族蠟染刺繡素有「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指尖上的芭蕾」等美譽。

▲繡娘們正在工作

在織金,大多數苗族婦女都會蠟染刺繡。然而在過去,蠟染刺繡沒有形成產業,多數繡娘們還無法以此謀生。2017年底,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織金蠟染刺繡與唯品會成功「牽手」,共同創建了「唯愛·媽媽製造織金蠟染刺繡合作社」。今年,織金繡娘又通過歡聚集團旗下的YY直播平臺,向網友們介紹織金蠟染刺繡、售賣蠟染刺繡非遺產品。

▲繡娘們正在工作

據織金繡娘楊林先介紹:「主要是讓粉絲來買我們的產品,讓我們有收入,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以後我們都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在家裡面就能就業,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成品展示

目前,織金縣已有10餘名繡娘通過培訓開通直播,她們以戶外和室內直播的方式,向網友們生動展示苗族文化特色、蠟染技藝,獲得網友打賞以及籤訂銷售訂單。

▲繡娘們戶外直播苗族歌舞

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們通過YY直播,吸粉2萬餘人,諮詢蠟染刺繡工藝、價格、質量1萬餘人次,籤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客戶訂單2000餘件,共計20萬元,總銷售同比增加了2倍。」

▲繡娘和她們的作品

據了解,2017年以來,織金縣蠟染刺繡等文化產業累計實現產值1億元左右,專業從事蠟染刺繡手工人員達5500餘人,帶動了2萬餘名繡娘創業就業,2300多名貧困繡娘實現增收。特別是在衝刺90天的「窗口期」,織金縣積極探索「直播+非遺」的銷售模式,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推廣,帶動越來越多的苗家繡娘通過蠟染刺繡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

織金蠟染刺繡等非遺產品與網際網路的碰撞

拓寬了市場發展空間

推動非遺產品市場化、時尚化和產業化

讓織金蠟染刺繡

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開闢了織金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又一條新路子

來源:雲上畢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苗族繡娘直播帶貨 畢節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苗族繡娘直播帶貨 畢節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發布時間:2020-04-29 10:20:56      來源:畢節日報
  • 廣州幫扶織金繡娘變身「帶貨主播」脫貧致富
    「織金苗族的蠟染用的都是傳統的植物染料……」在貴州省畢節市巧姐民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展示廳裡,織金苗族繡娘楊君正在YY直播平臺向網友推介蠟染刺繡作品。記者了解到,蠟染被稱為「指尖芭蕾」,其成品主要用於縫製婦女服飾或背帶。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貴州非遺揭密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蠟染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上周,多多帶大家一起走進了「天然桑拿房」——織金洞。精美的蠟染、刺繡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從被扇、圍腰到裙、帽、袋、鞋、書畫、包布等節日及日常服飾,各種各樣的蠟染刺繡品,多多可真是長見識了呢~那麼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州人,你對古老的苗族蠟染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著多多一起去看看吧!
  • 貴州苗繡蠟染在倫敦時裝周被搶購一空!背後的故事很精彩...
    6月10日,在倫敦時裝周的T臺上,貴州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帶去的苗繡、蠟染作品閃耀亮相!「從貴州織金帶去參展的作品被現場的觀眾搶購一空。」促成貴州展品參展牽頭機構——「唯愛工坊」的相關負責人正激動地發微信向朋友介紹情況。臨摹大自然的貴州傳統手工技藝首次亮相2018倫敦男裝周街頭,掀起了一股中國非遺時尚潮流。
  • 六盤水市傳統技藝:最巧苗家繡娘,蠟畫助力抗疫!
    在我市有這樣一位苗家姑娘她用苗族的傳統技藝蠟畫畫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用少數民族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意,為抗「疫」加油助力!我的這件作品是叫「吉宇中國」,就是把中國地圖用我們手工技藝把它畫出來,體現的是萬眾一心;把我們鍾南山老師畫在上面,(代表)春暖花開,春回大地,我相信這個疫情會慢慢好起來;「吉宇鳥」在我們苗族的寓意是吉祥、平安、和諧、團結的意思,把它們全部組合在一起,是希望未來我們祖國繁榮昌盛。
  • 苗鄉蠟染:傳承千年的古老工藝,藏在大山深處的藍色圖騰
    在2018年6月10號的倫敦時裝周T臺上,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苗族繡娘楊林先帶去的苗繡、蠟染一經亮相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此外,許多年輕的英國本土設計師對蠟染的精湛工藝及時裝潛力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蠟染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工藝,如今依然活躍在藝術創作和時尚前沿。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它民族文化非常豐富,擁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想要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可以到丹寨非遺小鎮。非遺小鎮是一座以苗族、侗族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少數民族文化為內核,全方位了解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古法造紙、銀飾鍛造等非遺項目。丹寨是中國最著名的蠟染藝術之鄉,苗寨中的女性學習蠟染技藝,著裝精美,繡有古色古香的苗繡圖案,極為耀眼。進入丹寨這些苗族鄉村中,會體驗到濃鬱的苗族風情。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今天,苗族頭戴銀花帽、龍鳳冠、銀牛角,穿銀花衣,頸掛銀項圈、銀鏈等富於了一種新的內容,由過去的僅為避邪而演變成為一種光明和美的象徵。苗族是廣泛使用蠟染的民族。苗族人民盛穿蠟染衣裙。五彩斑爛的蠟染布及其製品不斷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蠟染的起源為何?
  • 苗族傳統印染技術—蠟染
    一、蠟染的起源蠟染古稱「蠟纈(音xié)」是我國古代三大蜡纈、絞纈、夾纈防染技術之一。蠟染是指用蠟加熱熔化塗繪於織物,將織物於染液中染色。二、苗族傳統蠟染的工藝流程苗族傳統蠟染將棉布、麻布進行繪染,在畫蠟前先用草木灰或牛糞煮二三小時進行漂白、曬乾。丹寨、三都「白領苗」用蘑芋漿在布的背面均勻平塗,幹後再用光滑的牛骨將正面布磨光磨平,然後才繪蠟於織物上。
  • 少兒創意美術《苗族蠟染畫》,第一個女孩的作品真的驚豔!超漂亮
    請點擊關注小貝殼美術,每天為你推薦更多更有趣的少兒美術作品創作方法,讓我們在教育的路上與你同行!《苗族蠟染畫》適合7-12歲年齡段準備材料:砂紙、油畫棒。教學目標:1.了解苗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工藝美術技藝「苗族蠟染」;(川黔滇苗族蠟染是用一種特製的蠟刀點蠟,以蜂蠟熔汁繪花於白布上,染色後取出煮幹水中,蠟去則花現。)2. 第四次人物練習,鞏固人物刻畫方法,掌握人體結構及比例,複習之前所學知識;訓練色彩裝飾能力與細節刻畫能力,提升畫面的美感。
  • 這些姑娘的作品厲害了!獲「世界美術界的奧斯卡」獎,還進入星巴克...
    從工坊回到家,李英匆匆吃完午飯,一頭扎進自己簡陋的工作室,繡起了從工坊帶回來的訂單。中午的村寨非常安靜,李英一邊忙著手裡的活計,一邊唱起苗族歌曲。剎那間,悠揚的歌聲在寂靜的村子裡蔓延開來,讓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動聽的曲調中。同一天下午,劉康和王建明來到楊興和家,楊興和高興地拿出自己的苗繡作品,一件一件地向大家展示著。
  • 丹寨苗族蠟染文化特展開展 再現千年「窩妥」古韻今風
    郝燁 攝 蠟染技藝傳承人王光花現場教授製作工藝。 郝燁 攝蠟染技藝第二代傳承人王阿板現場演示蠟染製作工藝。 郝燁 攝蠟染技藝傳承人的蠟染作品。 郝燁 攝融合現代時尚元素設計的蠟染文創產品。
  • 蠟染大師王月圓:以刀代筆,繪製指尖藝術
    與法國巴黎那些耗費工人數百小時的高級定製時裝一樣,苗族的蠟染服裝也是時間裡開出的花,是匠人們用不斷的練習堆積出來的美。 在安順市西秀區馬軍屯村牛角洞組,住著一位與蠟染有不解之緣的苗族婦女。多年來,她用瘦弱的身軀擔負著傳承蠟染藝術的重任,她就是安順市蠟染協會的副會長,被當地人尊稱為蠟染大師的王月圓。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在「黔地守藝」展覽中,分為「陶藝茶席」「竹編木雕」「織布刺繡」等9個展區,共有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古法造紙、水族馬尾繡、布依族服飾等23個非遺項目參展。此外,還有傳統手工藝作品展、黔東南州苗侗醫藥文化展、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第二屆傳統戲劇展演、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中國非遺文創大賽等亦輪番上演。
  • 【宜賓】筠連縣:傳承民間手工藝苗族「蠟染」進校園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為豐富校園課外生活,傳承民族文化,積極展示筠連縣作為少數民族待遇縣的文化特色,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筠連縣中學校把苗族蠟染工藝作為校園文化發展和建設的一部分,將「蠟染」文化引進校園,開設蠟染社團,組織學生開展「蠟染」第二課堂活動。
  • 指尖繪錦繡 巧手助脫貧-施秉縣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國慶期間在杭州...
    日前,杭州市臨安區與黔東南州施秉縣在杭州市臨安區錢王財富中心和萬華廣場以「黔貨出山  消費扶貧」為主題,舉辦了為期五天的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讓不少臨安市民及浙江遊客近距離感受到了苗繡的華彩之美和領略了中國優秀苗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和魅力。
  • 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
    廣西非遺【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融水縣苗族蠟染製作手工技藝源遠流長,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據記載:「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闌幹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