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琉璃光養心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繼續免費收看更新後的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新年到,掛紅燈、貼對聯,海口的大街小巷真熱鬧!春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重大節日,它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個節日,故特別被人們看重,在海口,大年初一有兩件特別的習俗:吃齋和祭祖。海口齋菜煲的製作方法非常講究,先將腐竹、粉絲、黃花菜、冬菇、黑木耳等乾菜分別浸髮漂洗乾淨,在開水中過一下,濾幹,再分別用熱油炒勻,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別洗淨切好,煸炒入半味;黃豆腐乾切成長條狀,熱油略炸成黃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著淨鍋燒熱,油熱後將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調入適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後將煮好的齋菜分別按其原料的顏色間隔擺放入砂鍋中,用中火煮開即可上席了。「海口初一吃齋是祖上留傳下來的春節習俗,初一是不吃葷的,必須得吃齋,意思來年不殺生,乾乾淨淨;初九吃'齋',圖日子平安吉利。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淨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於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乾(寓意招財進寶)……關於初一為何要吃素,通常的說法是:
大年初一吃了素,就等於一年都吃了素,意在祈福增壽。從現代飲食的發展趨勢來看,先人們留下的這個習俗,得以讓豐衣足食的人們在歡慶新春之餘,讓疲勞的腸胃得到休養,因而這一傳統習俗顯得越發時尚。眼見廣州的素食館越來越火,記者了解到,臨近春節,各素食館的年飯宴早已訂得七七八八,尤其是年初一的宴席,連做兩三輪已不算什麼,有食肆甚至已訂出連做十輪的超強「流水席」,仍舊供不應求!
如果你來不及去擠這場廟會般火爆的素食宴,在家做幾樣討喜的素菜也不錯呢。
過年素菜,意頭好緊要!
素食清淡又美味,就連菜名都帶著各種好意頭———雖然這是人們賦予的,但能夠吃得健康又開心,豈不是功德圓滿?廣東人尤其注重初一吃素,當中又以客家人最為尊崇。據客家食客回憶,兒時每逢初一,一日三餐都要吃素,鍋裡、碗裡半點油星都不得殘留,連吃一包方便麵都算是破戒。老一輩廣東人堅信:年初一吃素,可帶來整年的素淨、平安。
在素食館裡,各種年飯素菜賣相精緻,且大都有著動人的名稱———竹報平安(板慄燒腐竹)、萬事如意(空山松子落)、歲歲有花紅(淮山釀杏鮑菇卷)……對「肉食動物」來說,這是鬧春之際一次獨特的美食體驗。餃子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大年初一,到底是吃葷餡餃子還是素餡餃子是大有講究的。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張士閃教授說
,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是要吃素餡餃子的,其意是指第一天「肅(素)靜」了,這整整一年也就肅靜了,反映了人們祈求平安無事的心理訴求。據張士閃教授介紹,過去的農村大家庭,聚族而居,往往都有十幾口人甚至幾十口人,妯娌之間難免有口舌之爭,但家庭和睦是家族興旺的重要標誌之一,為求家庭和睦「肅靜」,達到「家外無官司,家內無糾紛」之境,所以講究大年初一要吃素餡餃子。
「至於具體是臘月三十還是大年初一吃素餡餃子,各地稍有差別,但其意都是『求一年肅靜,沒有煩心事。』」山東省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晨陽表示。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居民張兆欽說,魯東南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年初一「不動葷」。一是因為「動」寓意「動蕩」,而且「不動葷」也意味著不動怒。其二在於大年初一吃素餡餃子是祈求新的一年裡能過上肅靜日子,也就是一年到頭都清靜,無憂無慮。
大年三十日過年不喝酒,不吃肉,在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這一習俗竟相沿數百年。因紀念英雄謝良珩,他的後人每逢除夕,均素食,以示紀念。在滿族的習俗中,從新年的第一天至第五天都要吃素。這些素食,大多是模仿寺院的齋食精製而成。許多地方的客家人與閩南人,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據說年初一吃一天素等於全年吃素,但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與閩南人,則會在除夕的29日晚上就開始吃素。帕斯喀節屬於俄羅斯族的節日,帕斯喀節就是基督教的復活節。復活節是東正教的主要節日。居住在新疆的俄羅斯族群眾主要信仰東正教。帕斯喀節就成了他們的主要節日,過帕斯喀節與漢族過春節一樣隆重。帕斯喀節一般是在春分後月圓的第一個星期天,即在四月上中旬。帕斯喀節的前一周,他們不吃葷,只吃素,也不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據說是因為這個時期耶酥還釘在十字架上的緣故。水族在端午節有吃素的習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後,水族從端午節的第一天開始,只準吃素,直至端午節結束後才能吃葷。相傳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雷尊,即雷公,是神話中專司打雷的神。吃雷齋素,就是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據說,吃了雷齋素可以消災避疫保平安。蘇州人吃雷齋素,一般從六月初一開始至雷尊生日結束,歷時將近一個月。在佛教聖地九華山一代的居民,在臘月三十過所謂的素年,當日闔家一起吃素宴,飯後燒香祭拜祖先,大年初一到寺廟拜佛,吃素則是吃到初三。
在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月九日齋戒吃素,是北管戲班子特有的習俗。據說西秦王爺(又稱「郎君爺」,相傳指的是唐玄宗皇帝,名隆基,為北管戲班尊為守護神。唐玄宗生前酷愛音樂、戲劇,其人風流文雅,於後宮建築戲臺演戲,網羅天下藝人,並建立「梨園」,用以訓練樂器演奏、表演的人員。被戲劇界尊為開山祖師,後世尊為西秦王爺,當作從事音樂行業神供奉。)之好友南鬥星君、北鬥星君、水德星君、關星帝君、九天玄女、王母娘娘、玄天上帝及觀世音菩薩,於此期間與西秦王爺相偕至戲班巡視、遊玩,並替戲班「解罪」。所謂「解罪」者,演員由於演出需要,責罵天地或神明,須由西秦王爺或其祂諸神為演員解釋,方能卸除災禍。
天主教法典1251條規定:全年每周星期五應守小齋,不食肉類,或主教團所規定的其他食物,但星期五遇到節日不在此限。聖灰禮儀星期三及耶穌受難節則應守大齋及小齋。1252條規定:凡滿14歲者應遵守小齋法;凡成年人而未滿60歲者應遵守大齋法。按照本地習慣,如聖灰禮儀日遇到農曆新年初一至十五日以內,大小齋則免守。其實,守齋在西方也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例如猶太教有梅瑟守齋,厄裡亞守齋等。佛教有所謂八關齋戒,《增一阿含經》中,稱之為賢聖八關齋法或八關齋法,指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非時食、不坐高廣床、不香華脂粉塗身。八關齋戒是一日戒,受持的時間是一日一夜,一般都在每月六齋日受持,即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如逢小月,可改為廿八、廿九日)。這是根據《優婆夷墮舍迦經》中說:佛陀考慮在家信眾為經營家計,不能日日受持八戒,因此有每月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