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元年的歷程與經驗總結

2020-09-13 克拉美書0風清揚

2020年,教育部在宏觀大局面下,徹底關門自主招生,隆重推出強基計劃,從教育部、到高校、再到高中學校,對強基計劃展開熱烈討論,高中學子廣泛參與,但最終結果卻不理想!個人覺得仍需要明確強基計劃招生的「病根所在」,立足當下,費用改革。

第一,姍姍來遲。強基計劃政策推出在2020年1月13日,然而正常在過5個月就要高考了,時間有點猝不及防。又恰好遇上新冠疫情,本來打算3月份公布招生計劃,4月份網上報名的。結果推遲了一個月到4月份公布招生計劃,5月份網上報名。由於疫情鋪天蓋地的消息影響到了強基計劃的廣泛宣傳和基礎工作的鋪墊,時間又緊張又有所推遲,所以說它姍姍來遲!

第二,廣泛參與。廣泛參與的基礎來源於自主招生的轉移,因為關閉了「自主招生之門」,一些學生和家長的「降分錄取」渠道沒了,所以很多家長和學生將目光投放到強基計劃,並報以希望,但強基計劃先報名,中間出高考成績,再校考的模式讓這種希望徹底沒希望。但是提前報名這一步還是參與度很廣的,根據網上統計,超過百萬,有自主招生的人員基礎,所以說它廣泛參與。

強基計劃網報人數統計

第三,首年不理想。為什麼說是不理想那,36所頂尖985高校,面向全國招生,每所學校招生人數在30-400人,多數是100多人,而每所學校報名的人數均超過一萬人,報名100人招1人,堪比公務員競爭熱度,你能想像它居然沒有招夠嗎?!沒錯,就是有學校沒招夠。

最近幾天有幾所高校已經開始針對入學新生的「強基計劃」補錄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計劃210人,補招46人;北京理工大學原計劃150人,補招67人;西安交通大學,原計劃210,補招71;蘭州大學原計劃120,補招65,過半了。武漢大學原計劃150人,補招87人,同樣過半了。所以說首年不理想收場!

第四,原因分析。廣泛參與的強基計劃,網上報名熱火朝天,最終錄取冷冷清清。具體原因可以分析為如下幾點:

(一)學生及家長關注的報考優勢之一,降分錄取並沒有獲得。我們舉個高校的例子,北京理工大學強基計劃入圍線(理科)在河南是675分,這僅僅是入圍線,入圍僅代表有十分之一的概率錄取,但是北京理工大學在河南一批錄取分數為677,在提前批分數會更低。而華中科技大學河南理科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669分,在河南理科招生一批分數線同樣為669分,也沒有降分希望。

(二)學生及家長關注的畢業後就業問題沒有充分解決,都是基礎學科,在家長及學生眼裡都是「冷門專業」,而目前以就業及薪酬為導向的專業選擇已經非常明顯,計算機類專業往往擠破頭。所以,雖然網報了,但是部分學生看到自己的高考成績比較理想的話,自然放棄這些強基計劃中的冷門專業!

(三) 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加上出分後在篩選面試名額,再加上複試需要舟車勞頓,且與提前批、普通一批報考時間衝突,所以乾脆不去複試了 ,還是直接報吧。

總結:第一專業冷門,第二還不降分,第三,未來發展迷惑,第四花錢去複試大概率考不上,所以我前面的網報只是一時頭腦發熱,不去複試了!

第五,摔得越痛,總結的也越徹底。為了更好地推進強基計劃的實施,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改革:

首先,報考流程改革,考前報志願沒問題,問題出在高考後的入圍篩選上,一些考試成績理想不想再參加強基計劃的學生,沒有給放棄的機會,而積壓了略低分考生的名額,俗稱「佔著茅坑不拉屎」,無緣無故拉高了入圍分數線,應該給與考生放棄的機會後,然後再進行入圍分數線劃定,這樣分數線自然會掉一些,也滿足了一些學生及家長降分錄取的意願,但是前提仍要堅持強基計劃的總體方針,不能為降分而錄取,一定要錄取有志向、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

其次,培養和就業還需要更清晰和明確,培養方案高效要更透明細化,就業方向需要教育部門和社會群體的廣泛支持和認可,比如提高科研人員工作薪酬等,擴展他們找工作的口徑,舉例那些企業和部門需要這些強基計劃培養出來的人才,這方面山東大學做的還是不錯。

最後,很多學生不願意參加校考,有疫情的影響,也有家長支持不到位,強基計劃複試需要家長陪同,路上交通和住宿甩鍋給家長,家長有可能措手不及,特別是一些農村的家長,這筆費用不算小,既然報名費免了,何必把這些參加強基計劃的學生也給報銷一番!

結語

各個高校在強基計劃沒有招滿的情況下採取補招的措施,也可以看出教育部及高校對強基計劃的重視程度,這條路一定要走下去而且要走好,不然你看看中興跪下後,華為現在有多難!希望我們的強基計劃受到更多關注,希望有志的青年學子積極報考。


關注我(克拉美書0風清揚),共同探討高考升學的重大話題!

相關焦點

  • 【原創】強基計劃元年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文件教學(2020)1號《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公布,簡稱強基計劃2020年就是強基計劃元年!教育部是在深入調研和總結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的突出問題,逐步建立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強基計劃原定方案3月公布招生簡章,4月報名,6月高考。
  • 「強基計劃」施行元年,為國家重大戰略儲備人才
    今年自主招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退的情況下,強基計劃盛裝亮相。強基計劃,即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是教育部開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高考剛結束就有家長來到梧桐果諮詢強基計劃涉及的專業就業前景,為孩子志願選擇做足準備。
  • 北京大學也未完成「強基」招生計劃,「強基」計劃全面「遇冷」
    據媒體報導,「強基計劃」元年開啟大幕,但全面「遇冷」,遭遇「寒流」。據不完全統計:(1)北京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應該招生900人(網傳數據),而實際招生842人,58個招生計劃未能完成。未完成招生率是6.44%。
  • 高招報告:強基計劃招生元年!高考成績佔比不得低於85%
    今年是強基計劃招生元年。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自2020年起,教育部決定在36所試點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也稱「強基計劃」),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基計劃正式推出。
  • 強基計劃招生遇冷?中科大、北理、蘭大啟動強基補錄程序
    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無縫銜接,但2020年是強基計劃實施元年,政策、招生專業、參考標準等不夠完善,造成多所高校未完成招生計劃,現部分高校已啟動強基計劃補招工作。2020級強基計劃補招工作共有9個強基計劃專業,共計劃名額46個,佔其強基計劃招生總人數210人的21.9%,也就是超過五分之一的名額沒有錄滿,面向全校2020級新生招生。其中核工程和核技術專業補招人數最多,達12人,且是面向全校2020級普通類統招本科生。
  • 高校強基計劃甘肅入圍分數線出爐
    近日,包括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多所高校先後公布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其中包括部分高校在甘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各高校2020強基計劃甘肅入圍線分別為,清華大學:673分(不明確科目);廈門大學:理工623分、文史634分;山東大學:理工602分、文史609分;中山大學:理工619分;重慶大學:575分;蘭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600分、歷史學601分、數學與應用數學593分、物理學566分、化學569分、生物科學509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應用645分、應用物理學634分;中央民族大學
  • 你好,強基計劃!
    我們今天從強基計劃的培養模式、專業介紹、校測介紹、報考限制、分數線等方面來詳細介紹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招生對象被分為兩類:基礎學科選拔和綜合素質優異。強基計劃從為國選才、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從本碩博銜接培養的全鏈條制度設計出發,開啟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新篇章。北京大學招辦主任李喆表示,為進一步加強招生與培養的有效銜接,高校均針對強基計劃招生專業設計專門培養方案並匹配相應資源。
  • 清華等高校強基計劃 甘肅入圍分數線出爐
    蘭州晚報訊 近日,包括清華、蘭大等多所高校先後公布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其中包括部分高校在甘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各高校對入圍分數線的標準均不同,有的直接按區域劃分,有的由區域細分到科目類別、專業,而且分數大多都在600分以上。
  • 2020年強基計劃VS高考統招,衝擊名校的一次絕佳機會
    2020年多省新高考落地元年,也是強基計劃推行的第一年,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無縫銜接,第一年是探索的階段,沒有參考數據,強基計劃與高考統招又有什麼區別呢?招生趨勢又是怎樣?強基優勢凸顯2020年雖然是強基計劃元年,但通過將高考統招投檔線和今年強基入圍分數線對比,存在很多省份2020年強基理科入圍分數線低於近兩年統招投檔分數線,統招競爭愈演愈烈,強基計劃成為突擊清北的突破口,也許這就是學霸絕地反擊的機會。
  • 【強基計劃】強基計劃總成績該如何測算?錄取是否與本科批次有衝突?
    為了幫助高一高二及高三考生直觀的了解強基計劃的特點,曠時高考為大家梳理一下強基計劃的綜合成績測算和錄取的有關事項。強基計劃按照考生綜合成績錄取,其中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85%。統計2020年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雖然計算公式五花八門,但比例基本一致,除南開大學按照高考成績90%+校測10%測算外,其餘高校均為高考成績85%+校測15%的比例。
  • 什麼是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招生流程
    了解強基計劃2020年1月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取消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 別忘了國家的強基計劃
    這標誌起始於2003年的「自主招生」已經走下了歷史舞臺,2020年是強基計劃元年。強基計劃作為國家戰略,預示著中國今後將重點培養人才的方向。這兩天幫幫搜了一下強基計劃,儘管只是在試水階段,從7月剛過的高考後招生情況來看,各高校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響應強基計劃。
  • 強基計劃與五科競賽的規劃
    2020年,高校招生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強基計劃。對於競賽生來說,強基計劃帶來的影響甚至不亞於六七年前取消「省一加分保送」的政策。強基計劃以高考分數作為入圍校測的依據。除此之外,只有金銀牌可以破格入圍。不僅如此,即便競賽生破格入圍校測滿分,最終仍然需要按高考成績佔85%+校測成績佔15%進行排名,決定能否錄取。
  • 南大「強基計劃」新生收到「1號」錄取通知書
    昨天上午,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迎來了該校「1號」錄取通知書的主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周琳琦,這位高考分數418分的女生被南大強基計劃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錄取。2020年是國家推行「強基計劃」的元年。由於強基計劃錄取時間早於任何批次,所以今年的首份通知書為強基計劃錄取新生。南大強基計劃受到廣泛關注,系統註冊記錄超過6萬,有效報名數據超過1.3萬,最終842名同學獲得校測入圍資格。與很多強基計劃試點校不同,南京大學入圍即確定專業,並根據入圍專業參加分類測試。
  • 部分高校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人數
    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作為高校特殊類招生,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冷眼看「強基計劃」,強基看點應該是這些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2020年是要載入史冊的一年,因為今年是「強基元年」。36所高校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均已經發布,由於強基計劃限報一所,錄取後還不得轉到強基以外的專業,且除了五大學科競賽國銀以上破格入圍的以外,都要根據高考成績入圍。
  • 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談強基計劃~
    2020年是強基計劃元年,是十二生肖之首的鼠年,也是我國多項重大計劃、項目的收官之年、起始之年。在「十三五」規劃收官、第二輪「雙一流」評選啟動之際,中國高等教育駛向何處備受矚目。且讓我們來聽一聽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對強基計劃有何所思所想吧!
  • 強基路2021優秀高三生寒假強基拔尖營 開始報名啦!
    2020年強基計劃元年,名校特殊類型招生通道全面轉向強基計劃。
  • 強基計劃···北京師範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以及十年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人才培養經驗基礎上,經教育部批准,我校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北京師範大學強基計劃」)。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2.強基計劃招生省份及計劃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雲南、陝西、寧夏、新疆等省份招收強基計劃學生120人,擇優錄取,寧缺毋濫。
  • 2020高考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最全解讀收藏好!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被稱為強基計劃。這也意味著2020高考強基計劃將實施,那麼,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